禅宗注重理事与法界问题,有其思想上的渊源。达摩的理入与行入的悟道思想,即体现出了禅宗早期对于理事关系的认识,而且达摩还为参禅悟道之学人提供了理入与行(事)入的两条入道之范式。禅宗创立后,在慧能禅的流布过程中,禅门子弟也逐步重视对理事关系的阐述,并将其与禅宗之“心性论”思想统合起来,而作为悟入心地法门的重要途径。禅宗言说理事,自然是为实现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目的和宗旨。因此,对理事关系的认识和阐释对于禅宗一派学人的悟道有着重要的意义。故无论是南岳怀让一派,还是青原行思一派,都大力言说理事关系,均有其内在的深层因素。石头希迁所作《参同契》云:“灵源明皎洁,枝派暗流注。执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则直接表达了其对理事的见解,阐述了其既依赖于理事又不执著于理事而为悟入实相的路径。法眼宗重视理事关系,一方面是继承了禅宗对理事关系的一贯认识,另一方面也受到华严宗理事不二、理事圆融思想的影响。法界与理事是相互关联着的。华严宗言说法界则主要是从理事关系上论及,而且尤其强调理事不二和理事圆融无碍。禅宗言说法界主要是从心性顿悟上而说的,慧能在《坛经》中多处有言及法界的情形。《坛经》云:“普愿法界众生,闻者一时悟解”,“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即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不过,在禅宗的发展过程中,禅宗引入了华严的理事不二、理事圆融思想,则进一步丰富了禅宗对法界思想的认识。
法眼宗通过对“理事”和“法界”的言说和阐述,指明了禅宗悟法之路径,阐扬了禅宗“识心达本源”之目的,彰显了禅宗证悟之境界。并且,法眼宗言理事或法界,都是以心为基础的,其归根结底是为了指引学人证悟心性之本来面目而觉悟成佛,最终实现解脱和超越之目标。
一、“理事不二”
所谓理事,即指道理(佛理)与事相。《释门归敬仪》曰:“入道多门不过理事。理谓道理,通圣心之远怀;事谓事局,约凡情之延度。”可见,理是指道理,即圣心所追求的最高真理,而事则是指具体的事局、事相,为凡情所生起。若以二谛的视角来说,则可以将理看成是真谛,即一真法界之性也,事为俗谛,即一切世间之万相。而言不二,即是无二、无别,彼此不异、不离的意思,所表达的是同一、相即关系。所以,理事不二,意即“理事相即”、“理事一如”,表达的是理与事不离、不异的相即关系。《华严经疏》云:“事能显理而非理,理能成事而非事。事理相即,性相历然,故为无为体非一异。”即指出了理事圆融,理与事具有不一亦不异的密切关系,即理事不二之关系。
法眼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