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刚好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第40年,但两国关系的发展趋势却令人困惑。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日本政府的这一行径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
(一)中日钓鱼岛争端的来龙去脉
中日之间关于钓鱼岛之争自2010年撞船事件以来再次升温,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口水仗不断。从2012年4月日本右翼分子石原慎太郞在美国热炒“购岛”风波以来,中日围绕钓鱼岛争端就沸沸扬扬,未有停止,甚至有人担心中日因此会发生军事冲突。而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国有化”的举动,则将此次争端推向了第一个高峰,中国政府不得不直面这个问题,开始了正面交锋,导致中日关系跌入低谷。
1.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钓鱼诸岛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和3个小岛礁,即大北小岛、大南小岛、飞濑岛等8个无人岛礁组成,分散于北纬25°40′~26°、东经123°~124°34′之间,总面积约6.344平方千米。这些岛屿在地质上和花瓶屿、棉花屿、彭佳屿一起,都是台湾北部近海的观音山、大屯山等海岸山脉延伸入海后的突出部分,为台湾岛的附属岛屿。钓鱼岛隶属于中国台湾宜兰县头城镇大溪里管辖。其中钓鱼岛面积最大,约4.3平方千米,诸岛因主岛为钓鱼岛而得名。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并利用钓鱼岛。早在1403年(明永乐元年)出版的《顺风相送》中就明确记载了“福建往琉球”航路上中国的岛屿“钓鱼屿”和“赤坎屿”,即今天的钓鱼岛、赤尾屿。这比日本声称的古贺辰四郎1884年发现钓鱼岛要早400多年。1534年,明朝第11次册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完整地记录了明朝册封琉球的航海历程,再次留下了中国人首先发现钓鱼岛的证明。
中国明清两代朝廷先后24次向琉球王国派遣册封使,写下了大量的《使琉球录》,较为详尽地记载了钓鱼岛地形地貌,并界定了赤尾屿以东是中国与琉球的分界线。1534年(明嘉靖十三年),明朝册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是现存最早记载中国与琉球海上疆界的中国官方文献,明确记载了“过钓鱼屿,过黄毛屿,过赤屿,目不暇接……见古米山,乃属琉球者。夷人鼓舞于舟,喜达于家”。即琉球人乘船过了赤屿(即今赤尾屿),看到古米山(即今久米岛)后便认为到达琉球。这表明,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而非琉球国土。1719年(清康熙五十八年),清朝册封副使徐葆光所著《中山传信录》明确记载:八重山是“琉球极西南属界”。从福建到琉球,“经花瓶屿、彭家山、钓鱼台、黄尾屿、赤尾屿,取姑米山(琉球西南方界上镇山)、马齿岛,入琉球那霸港”。这里所谓“界上镇山”,即琉球西南海上边界的主岛。当时琉球的权威学者程顺则在《指南广义》中对此也有相同论述,时间上钓鱼岛还早于《中山传信录》。由此可见,当时中国和琉球对两国海上疆界和相关岛屿归属的认识十分清楚,且完全一致。可见,自古以来,钓鱼诸岛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台湾、福建等地渔民一直在这些岛屿上从事捕鱼、采药等生产活动。
从地理结构上来讲,钓鱼诸岛是台湾岛屿的附属岛屿。从地图上可以看出,钓鱼岛位于台湾的东北方向,距离台湾约186千米处,距中国大陆约200海里,附近水深100米至150米,与冲绳群岛之间隔有一条2700米深的海沟。从地理结构上看,钓鱼诸岛属于中国大陆向东南延伸,为东中国海大陆架之隆起的部分;从地质构造看,钓鱼诸岛属于台湾北部大屯山火山带,而琉球群岛属于雾岛火山带。同时,琉球群岛和中国东海大陆架间,还相隔一条深达2700米的冲海槽。另外,由于台湾渔民经常出没钓鱼诸岛作业的关系,习惯上将此诸岛视为台湾附属岛屿,这是一种历史的自然形成,对于这种地理概念的历史形成,中日的文献资料均有反映。
中国对钓鱼诸岛进行了长期管辖。早在14世纪,即明朝初年,中国海防将领张赫、吴祯便先后率兵在东南沿海巡海,驱赶倭寇,一直追击到“琉球大洋”,即琉球海沟。此时,钓鱼岛已成为中国抵御倭寇的海上前沿,被纳入中国的海防范围之内。1556年(明嘉靖三十五年),郑舜功受明朝政府派遣赴日本考察撰写了《日本一鉴》。书中绘制的“沧海津镜”图中有钓鱼屿,并写道“钓鱼屿小东小屿也。”所谓“小东”,即当时台湾别称,说明当时中国已从地理角度认定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1561年(明嘉靖四十年),明朝驻防东南沿海的最高将领胡宗宪与地理学家郑若曾编纂的《筹海图编》一书明确将钓鱼岛等岛屿编入《沿海山沙图》,纳入中国福建的海防范围内。1562年,明朝册封使郭儒霖所著《重编使琉球录》更清楚地证实,当时中国已将钓鱼诸岛中最靠近琉球的赤尾屿作为与琉球分界的标志。明清使臣为查勘航线,曾多次前往钓鱼诸岛,并且将这些岛屿用作通往琉球的航海标志,这在国际法上已构成一种原始占有的权利。1605年(明万历三十三年),徐必达等人绘制的《乾坤一统海防全图》及1621年(明天启元年)茅元仪绘制的中国海防图《武备志·海防二·福建沿海山沙图》,也将钓鱼岛等岛屿划入中国海疆之内。清朝沿袭了明朝的做法,继续将钓鱼岛等岛屿列入中国海防范围内。清代《台海使槎录》《台湾府志》等官方文献还详细记载了对钓鱼岛等岛屿的管辖情况。1871年编写的《重纂福建通志》进而确定钓鱼岛等岛屿隶属于台湾噶玛兰厅(即今宜兰县)。1878年,日本吞并琉球群岛后,日本与中国大清政府于第二年即1879年谈判琉球归属问题。谈判过程未涉及钓鱼岛等岛屿。
中外地图也证明钓鱼诸岛历史上属于中国。1579年(明万历七年),中国册封使萧崇业所著《使琉球录》中的《琉球过海图》、1863年(清同治二年)的《大清一统舆图》等,都明确载有钓鱼屿、黄尾屿、赤尾屿。日本最早记载钓鱼诸岛的地图,当属日本仙台学者林子平于1785年所著《三国通览图说》的《琉球三省并三十六岛之图》,图中标绘了钓鱼岛等岛屿,并将其与中国大陆绘成一色,意指钓鱼岛为中国一部分。1876年日本陆军参谋局绘制的《大日本全图》、1873年日本出版的《琉球新志》所附《琉球诸岛全图》、1875年出版的《府县改正大日本全图》、1877年出版的《冲绳志》中有关冲绳的地图等,均不含钓鱼岛。1744年来华的法国人、耶稣会士蒋友仁(MichelBenot)受清政府委托,于1767年绘制出《坤舆全图》。该图在中国沿海部分,用闽南话发音注明了钓鱼岛。1811年英国出版的《最新中国地图》明确钓鱼岛为中国领土。1877年,英国海军编制的《中国东海沿海自香港至辽东湾海图》,将钓鱼诸岛看作台湾的附属岛屿,与日本西南诸岛截然区分开。该图在其后的国际交往中被广泛应用。
由此可见,中国至迟在15世纪初就已发现钓鱼岛,并将其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进行管辖。中国对钓鱼诸岛的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开发和管理,以及它的地理结构,都构成了中国对其拥有国际法意义上的领土主权。包括日本在内的国际社会对这一事实是承认的。这说明钓鱼岛绝非“无主地”,日方所谓依据“先占”原则取得钓鱼岛“主权”的说辞纯属欲盖弥彰的历史谎言。
2.钓鱼岛曾被日本实际控制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是世人共知、不可辩驳的史实。但为什么日本实际控制着中国的钓鱼岛呢?这与日本殖民统治和军国主义者的侵略有关。
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侵吞了琉球群岛。数百年来,琉球王国臣属中国,两国关系友好。作为中国与琉球王国往来航标的钓鱼诸岛在中国疆域之内,为中国领土、属中国防务管辖区域,中国、琉球王国两国之间从未发生有关钓鱼诸岛主权归属的任何纠纷。但是近代日本实行明治维新以后,国力日益增强,便开始向外扩张,吞并琉球是其首要目标。1872年,日本强迫琉球“废王改藩”,1879年又强行“废藩置县”。
日本染指钓鱼岛始于19世纪末。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后,立即把扩张的触角伸向中国的钓鱼岛。1879年12月,日本内务省地理局在其编纂出版的《大日本府县管辖图》中,将钓鱼诸岛擅自划入琉球群岛的领域范围。1884年日本人古贺辰四郎声称首次登上钓鱼岛,发现该岛为“无人岛”。当时日本人古贺辰四郎到钓鱼岛采集鸟羽,回去后向日本政府提出申请开发该岛。日本政府决定秘密调查钓鱼诸岛,内务卿山县有朋给冲绳县令只是口头指令,而不敢明目张胆使用文字指示。经过冲绳县令西村合二的调查,认为被调查的“无人岛”在中国史籍中早有记载,与《中山传信录》所载之钓鱼台、赤尾屿、黄尾屿为同一岛屿,已为清国册封使船所悉,且各附以名称,作为琉球航海之目标,是属于中国的。西村合二认为:“经勘查就马上建立国标之事,不胜担心之至。”因为这会引起中日两国间的冲突,希望山县有朋慎重考虑。山县有朋无视调查结果,与外务卿井上馨商议。井上馨经过思虑,提出改“公然侵占”为“秘密侵占”的策略,主张继续进行调查,但要绝对保密,不要马上建立国标,而要“另觅机会”,相机行事。冲绳县令遵照指示,两次进行实地勘察,认为钓鱼诸岛确实与中国有关系,一时找不到可以合法占领的依据。为慎重处理,山县有朋与井上馨暂时放弃了密谋侵占钓鱼诸岛的野心。
1885年至1893年,冲绳县当局先后三次上书日本政府,申请将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划归冲绳县管辖并建立国家标桩。当时中国国内对日本的上述举动作出了反应。1885年9月6日(清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八日),中国《申报》指出:“台湾东北边之海岛,近有日本人悬日旗于其上,大有占据之势。”日本政府对此不得不有所顾忌。日本外务大臣井上馨在致内务大臣山县有朋的信函中认为,“此刻若有公然建立国标等举措,必遭清国疑忌,故当前宜仅限于实地调查及详细报告其港湾形状、有无可待日后开发之土地物产等,而建国标及着手开发等,可待他日见机而作”。因此日本政府当时未批准冲绳县当局上述申请。这些事实在《日本外交文书》中均有明确记载。这说明,当时日本政府虽然开始觊觎钓鱼诸岛,但完全清楚这些岛屿属于中国,因顾忌中国的反应,不敢轻举妄动。
日本利用甲午战争非法窃取钓鱼岛。1894年7月,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同年11月底,日本军队占领中国旅顺口,清政府败局已定。在此背景下,同年12月27日,日本内务大臣野村靖致函外务大臣陆奥宗光称:关于“久场岛(即黄尾屿)、鱼钓岛(即钓鱼岛)建立所辖标桩事宜”,“今昔形势已殊,有望提交内阁会议重议此事如附件,特先与您商议”。1895年1月11日,陆奥宗光回函表示支持。1月14日,日本内阁秘密通过决议,将钓鱼岛等岛屿划归冲绳县所辖。实际上,当时日本政府既未在钓鱼岛等岛屿上建立任何国家标桩,也未在日本天皇关于冲绳地理范围的敕令中载明钓鱼岛等岛屿。同年4月17日,中国被迫与日本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割让给日本,包括钓鱼岛。日本从此时起至1945年战败投降,对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台湾实行了50年殖民统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钓鱼岛回归中国。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发布《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1945年7月,中、美、英发布《波茨坦公告》(同年8月苏联加入),其第8条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之其他小岛。”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在《日本投降书》第一条及第六条中均宣示“承担忠诚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项规定之义务”。据此,钓鱼岛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与台湾一并归还中国。
美国与日本对钓鱼岛进行私相授受法理不容。1951年9月8日,美国及一些国家在排除中国的情况下,与日本缔结了《旧金山和约》,规定北纬29度以南的西南诸岛等交由联合国托管,同时以美国作为唯一的施政当局。同年9月18日,周恩来外长代表中国政府郑重声明,《旧金山和约》由于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准备、拟制和签订,中国政府认为是非法的、无效的,因而是绝对不能承认的。而且,该和约所确定的交由美国托管的西南诸岛并不包括钓鱼岛。1953年12月25日,琉球列岛美国民政府发布《琉球列岛的地理界限》(第27号布告),擅自扩大美国的托管范围,将中国领土钓鱼岛裹挟其中。美国的这一做法没有任何法律依据。
1971年6月17日,美国与日本签署了《关于琉球诸岛及大东诸岛的协定》(又称《归还冲绳协定》),将琉球诸岛和钓鱼岛的“施政权”“归还”日本。对此,中国政府和人民以及海外华侨华人表示了强烈反对。中国外交部发表严正声明,强烈谴责美、日两国政府公然把中国领土钓鱼岛划入“归还区域”,指出“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明目张胆的侵犯。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容忍!”
对此,美国政府不得不作出澄清,公开表示:“把原从日本取得的对这些岛屿的施政权归还给日本,毫不损害有关主权的主张。美国既不能给日本增加在它们将这些岛屿施政权移交给我们之前所拥有的法律权利,也不能因为归还给日本施政权而削弱其他要求者的权利……对此等岛屿的任何争议的要求均为当事者所应彼此解决的事项。”同年美国参议院批准“归还冲绳协定”时,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称,尽管美国将该群岛的施政权交还日本,在中日双方对群岛对抗性的领土主张中,美国将采取中立立场,不偏向于争端中的任何一方。直到近年,美国国务院仍一再重申:“美国的政策是长期的,从未改变。美国在钓鱼岛最终主权归属问题上没有立场。我们期待各方通过和平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由此可见,今日之所以会出现中日有关钓鱼岛海监83是南海支队旗舰,是中国最大的专业海监船之一。的主权之争,从根本上讲,美国是始作俑者。也就是说,没有当年美国的暗箱操作,就不会有今天的钓鱼岛主权纷争。事实说明,无论是19世纪末日本窃取中国领土钓鱼岛,还是20世纪70年代美日对钓鱼岛进行私相授受,都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都是非法的、无效的,不可能也没有改变钓鱼岛属于中国的事实。
为打破日本对钓鱼岛的所谓实际控制,2012年9月以来,中国海监在钓鱼岛海域的巡航已经实现常态化。海监83这条中国海监精锐船,2012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远离陆地执行任务,一年航程接近3万海里。
3.钓鱼岛争端升级事出有因
当东南亚诸国在南沙群魔乱舞之时,日本则在东海利用钓鱼岛问题一再向中国挑衅。2010年9月7日,日本海上保安厅的两艘巡逻舰,在我神圣领土钓鱼岛海域野蛮撞击中国渔船,抓扣渔船船长。中日钓鱼岛争端再度升级!日本这一非法行径,激起海内外中国人的极大愤怒。中日钓鱼岛问题为什么现在会逐步升级,其原因何在?2012年以来,日本单方面强化对钓鱼岛的错误言行和措施并引发其升级的原因,主要为国际、日本国内和美国三个方面。
第一,国际背景。随着中国力量的壮大,尤其是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以及日方声称的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包括进出海洋活动的增加、海军力量的发展和中国加强对钓鱼诸岛的管理等,使日本产生了无谓的紧张和焦虑感,担心中国力量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日本非法长期霸占钓鱼诸岛。所以,日本设想在中国力量尚未完全发展之前争占钓鱼诸岛,同时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需要日本的配合和帮助。所以,在钓鱼诸岛问题上造成紧张态势,有利于美日同盟的强化;同时,美国在钓鱼诸岛问题上对日本的支持,特别是美国关于所谓的钓鱼诸岛问题适用《美日安保条约》第5条的表态,进一步激发了日本在钓鱼诸岛问题上的强硬态度。
第二,日本国内背景。自2009年日本民主党执政以来,主张在日美之间发展平等的同盟关系,从而导致鸠山政权的倒台。此后的菅直人政权在处理2010年9月7日发生的日本海上保安厅非法抓扣中国船只和船长事件时,坚持政治主导的方针,忽视了官僚的作用,妄图用日本国内法严肃处理,从而打破了中日两国间针对钓鱼岛问题的默契,使中日关系严重倒退。而野田政权由于受国内经济社会问题进展不利之困扰,尤其受到参议院的制约,无法有所作为,而右翼人士不满政府对钓鱼岛问题的政策或方针,强化对钓鱼岛管理的言行和措施,使得野田政权不得不表态,从而使政府处于两难的境地。日本右翼分子在钓鱼岛问题上表现得异常活跃。2012年4月17日,年已80岁的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美国访问时,突然声称要从日本民间手里“购买”钓鱼岛,引发日本朝野轩然大波。之后,日本“购岛”闹剧持续上演。石原慎太郎自4月下旬大放厥词称要以东京都政府的名义“购买”钓鱼岛,5月16日其又在电视节目上继续狂言称要在钓鱼岛修建机场。29日,石原慎太郎在东京演讲时再放狂言,渲染“中国威胁”,称如果在钓鱼岛问题上软弱,日本终将成为中国五星红旗上的第六颗星。6月5日,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都议会例会上发言,称:“通过让因中央政府不作为而荒废的岛屿复活,将有助于保护‘国土’。在外资大举购买我国土地的形势下,有必要尽快将该岛的所有权从个人‘私有’转为‘公有’。”10日,包括日本国会议员在内的数十名日本各界人士在钓鱼岛海域活动。11日,日本国会众议院行政监督委员会举行听证会,讨论所谓“购买钓鱼岛”的问题,传唤了“购岛”的始作俑者——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石原在听证会上激动异常,日本媒体用“咆哮”来形容石原的发言。12日,宣称要“购买”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的日本右翼政客、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声称,东京都政府准备自己派船,赴钓鱼岛“实地调查”。
为了继续维持民主党的执政地位,野田政权对中国采用了强硬态度,正式与钓鱼岛主商谈,政府将以20亿日元将钓鱼岛收归国有,使钓鱼岛问题又进一步升温。
石原慎太郎何许人也?曾撰写《日本可以说不》的石原慎太郎,个性豪放,口无遮拦,是日本的头号右翼政客。石原慎太郎在日本享有很多封号,除了正式官衔东京都知事外,还有保守政治家、小说家、言论家,甚至有人称他为高谈阔论的文化人、煽风点火的老政客等。当然因祸从口出也给他带来不少麻烦。石原曾大骂日本政府是美国人的“情妇”,甚至在日本发生“3·11”地震海啸之后,石原慎太郎还发评论称日本遭“天谴”,因此激怒了不少日本民众,有人甚至要他滚出日本。对于石原的种种表现,剥去表象可以看出其深层用意。
石原鼓动“购岛”是在捞取政治资本。虽然中方一再表示,日本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采取任何单方面举措,都是非法和无效的。但石原依然执迷不悟地继续着自己的“购岛”计划,而且石原慎太郎“购买”钓鱼岛的闹剧越闹越大。强硬派的石原慎太郎多次公开对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模糊态度表示不满。究其原因是石原慎太郎在捞取政治资本,为其准备成立新党造势。由于日本民众逐渐厌倦了日本民主党和自民党主导的传统政治格局,石原从2011年开始就谋划成立新党。分析人士认为,无论是“买岛”还是想“钓鱼”,其实都证明日本右翼势力为赚取政治资本。石原曾利用“闹剧秀”获得过较丰厚的政治资本。1989年因与盛田昭夫合著《日本可以说不》抨击日本对美国的软弱态度而使石原声名鹊起,后来在1999年的东京都知事竞选上一举获胜,并连任此职直到现在已有12年之久。
石原在“购岛”问题上给日本政府施加压力。石原不断利用各种场合将政府的军,促使日本政府出面购岛,他还声称如果国家购岛,东京都将把目前募集到的10多亿日元的捐款(约合1亿元人民币)移交给中央政府,石原的步步紧逼让野田政权左右为难。东海大学教授山田吉彦的评论说,东京都购买钓鱼岛“有很大的现实难度”。石原明知如此还毫无顾忌地推动这一计划,是为了给民主党政府制造麻烦,对其施加压力,同时借助保守政治口号聚敛自己的政治势力。石原甚至说,如果政府要能按照他的意愿也去“购买”钓鱼岛,他可以退到二线来。实际上是刺激民族情绪,通过给政府施压来实现自己的政治图谋。《朝日新闻》在社论中表示,身为地方政府官员,石原并无解决领土问题的办法,其不负责任的言行只会给日本外交找麻烦,并暗讽石原有炒作之嫌。
石原慎太郎欲借“购钓鱼岛”煽动仇视中国的情绪。石原的这张“大嘴”不仅否认南京大屠杀、公然参拜靖国神社,称中国为“支那”,他还大力鼓吹日本须发展核武器应对中国“威胁”,声称若日本拥有核武器,中国就不敢“染指”钓鱼岛。甚至他还发出“到了对中国说‘不’的时候”的狂言,称为了钓鱼岛不惜对华开战。石原还宣称,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坚持自己的主权,这是一种霸权主义行为,是闯入别人家的强盗。他想通过这些言行煽动仇视中国的民族情绪,也使他的社会基础激活,形成一个右翼集团的一种社会运动,改变日本政治发展方向,这是非常危险的。至于石原的言行根本不值一驳。他说中国“是闯入别人家的强盗”,只不过是贼喊捉贼而已,因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的前辈就是这么做的。
第三,美国因素。我们在聚焦中日政府间纠纷的时候,却万万不能忽略另外一个阴魂不散的国家——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始作俑者和对日的支持都有美国因素,钓鱼岛争端与美国在背后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日本借重美国,包括美国偏袒日本的做法,否认在钓鱼岛问题上存在争议,并拒绝与中国谈判的做法,是造成钓鱼诸岛问题升级的关键问题。
钓鱼岛争端因为美国而更加复杂。冷战时期,美国出于自身战略利益的需要,不惜在中日之间埋下钓鱼岛问题的祸根,为日后纷争设好了引子。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美国显然希望有更多手段来制约中国,以达到维持自己在亚太区域利益的目的,东亚两强的纷争恰恰增加了美国在东亚的生存空间。一方面中日纷争让日本无法摆脱美国,只能强化战略伙伴关系,这对美国无论是军事上、经济上还是外交上,都是有利的。另一方面,通过钓鱼岛争端可以牵制中国,使中国在东亚又多了一个羁绊。最近,美国某些政客看热闹不嫌事大,不止一次地煽风点火:《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这一举动无异于火上浇油,纵容日本铤而走险,把东亚和平稳定引向歧途。2010年中日发生钓鱼岛撞船事件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公开宣称《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此外,近日美国务院又公开称钓鱼岛为“尖阁诸岛”。日本《产经新闻》报道称,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维多利亚·纽兰在例行记者会上谈及钓鱼岛问题时,将钓鱼岛称为“尖阁诸岛”,即日本当局对钓鱼岛及其周边附属岛屿的称谓。纽兰在记者会上重申,钓鱼岛是《日美安保条约》的适用对象,并重申美方在主权上“不持特定立场”的一贯态度。
由此可见,美国是站在日本后面的最有力支持者,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与中国取得一致,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与日本发生纷争的时候,千万别忘了站在日本背后的美国因素。另外,美国也应该清楚地知道,美国从东亚和平发展中获利,要远大于从制造紧张局势中获利。东亚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和复苏希望所在,一旦战端开启,将是世界的灾难,美国自身经济恐怕也难逃厄运。因此,减少和避免战略误解误判,稳定中美互信合作关系,对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大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4.日本政府上演“购岛”闹剧
在“购买钓鱼岛”这出闹剧中,一直半推半就、隐身幕后的日本政府,如今终于走到了前台。在7月7日这个敏感的时间节点,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宣称,为保持对钓鱼岛的稳定管理,日本政府正就“购买”有关岛屿并实现“国有化”进行综合研究。此举无异于在中日关系问题上“玩火”。
如今,日本政府终于不顾中日关系大局,决定出演闹剧主角。根据法新社消息,日本首相野田佳彦7日在记者会上宣布了这一消息。“毫无疑问钓鱼岛是‘我们国家领土’的一部分”,野田在记者会上宣称,“钓鱼岛‘不存在领土问题或所有权问题’,因为日本实际控制着这些岛屿。”“从如何稳定地维护和管理钓鱼岛的角度考虑,我们正在通过与‘岛主’保持联系而对此事进行全面研究。”野田政府本次将钓鱼岛“国有化”,详细计划是要将中国的钓鱼岛、北小岛及南小岛“收归国有”,目前已与土地所有者展开了交涉。该报道称,钓鱼岛主要由5个无人岛屿组成,除了“已实现国有化”的大正岛外,上述3岛及久场岛仍属个人所有。为了实施稳定管理,目前日本政府与土地所有者订有租赁合同。《朝日新闻》称,一些“日本政府高级官员”也已就此计划与钓鱼岛当前“岛主”栗原家族展开协商,希望在2012年年底前完成将钓鱼岛3个岛屿“国有化”的计划。
日本政府决定将钓鱼岛“国有化”引起了日本主流媒体的担忧。《读卖新闻》指出,日本政府虽然主张对于钓鱼岛拥有主权,但是同样主张拥有所有权的还有中国。如果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实行“国有化”的话,势必会引起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因为中国政府目前正在积极寻求确保海洋权益。野田政权的如此做法,不仅将背负着与中国摩擦进一步加剧的危险,而且也将使得日本外交更加困难。《产经新闻》指出,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国有化”是一种严重的“挑衅行为”,因此必然会引起中国政府的强烈对抗。对于日本政府的这一次行动,估计中国政府的抗议不会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很可能会联络民间保钓人士和俄罗斯等第三方国家,联合对抗日本。
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国有化”是一种饮鸩止渴行为。所谓“购买钓鱼岛”原本只是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为组建新党赚取人气而搞出的一场闹剧。然而日本政府从起初默不作声到公开支持,其背后缘由值得关注。近年来,日本政坛乱象丛生、经济低迷,国民指责政府“无所作为”,新一届政府上台后也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近日更因上调消费税一事大伤元气。日本政府此时抛出“购岛论”,既有日本国内右翼势力上升的因素,同样也流露出日本政府企图借此转移国内矛盾的意味。众所周知,钓鱼岛属于中国。从国际法来说,领土的主权争议应由相关国家中央政府彼此谈判加以解决,与地方政府或个人无关。无论日本政客或是日本政府采取任何“购买”伎俩,都丝毫不能改变钓鱼岛的主权归属。
在国内政治、经济遇到困难时,日本政府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在内部解决问题,却指望通过制造对外矛盾“抵消”国内矛盾,这种做法无疑是不冷静、不负责的,犹如饮鸩止渴,不仅无助于国内问题的解决,还会影响中日关系大局乃至整个地区的稳定,最终也将损害日本自身利益。野田佳彦2011年年底访华时曾明确表示,增进中日政治互信是发展两国关系的重要基础。犹言在耳,就抛出“购岛论”。如此言行,何来互信?
(二)日本为控制钓鱼岛打造坚强后盾
为了加强对钓鱼岛的控制,日本政府加大军费投入,积极发展军事力量,努力为控制钓鱼岛打造坚强后盾。
1.加大军费投入与军备建设
尽管日本国防费开支占GDP比例有所下降,但其绝对值依然比世界大多数国家要高得多,其自卫队人均国防费居世界第一。2012年,日本防卫关系费(国防支出)预算为47138亿日元(约合538亿美元),比上年度的47752亿日元(544亿美元)减少614亿日元,下降1.3%。虽然日本军费有所下降,但其军事潜力却不容忽视。日本军工产业采取寓军于民的发展模式,大量民用企业投入军品研发的费用相当可观,如果这些都加在一起,日本的军费开支则要高得多。保卫“日本固有领土”和海洋权益是“事关日本国家主权的重大问题”,为保卫日本的国家安全而控制钓鱼岛,野田政府非常重视其军力发展,以打造控制钓鱼岛的坚强后盾。
如今,日本的军工实力在亚洲排名第一。二战后,受和平宪法的制约,日本没有官办的专门从事武器装备生产的工厂,而是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建立了以私营企业为主的军事工业,它具有门类齐全、寓军于民等特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在这么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它的武器装备始终能够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从历史角度梳理日本装备发展的脉络就会发现,日本的军事工业一直都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就坦克来说,二战后,日本共发展了四代坦克:61式、74式、90式和现在的10式。从发展的代数来说,几乎超过了所有国家。比如美国只有三代:最早的M-48、之后的M-60和现在的M-1。德国是坦克“行家”,战后发展的坦克也只有两代:豹-1和豹-2。从水面装备来讲,日本一直在“悄悄”地发展航母或类航母。别的国家的护卫舰装载一架直升机,而日本的则装载3架,叫作“载机护卫舰”,它发展到现在已经通甲板了,基本上和一艘轻型航母差不多。再来看空中装备。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从美国买了F-4“鬼怪”式战斗机,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战斗机,但日本仍然自己研发了F-1。之后,又从美国购买了F-15,这是美国三代战斗机的高端机。日本还是不满足,又自己研发了F-2。现在,如果日本想要买美国的F-35,美国应该会很愿意。但日本还是计划研发所谓的四代机和五代机。
目前,全日本大约有1500多家企业生产军事产品,从业人员约有7万人,如三菱、富士、日立、东芝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日本著名企业,同时也具有强大的军事工业生产能力,它们能独立生产战斗机、坦克、战车、舰船……这些大企业在制造汽车、船舶、发动机、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民用产品的同时,不断将民用产品开发中储备的尖端民用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目前,日本主要由三菱重工、日本制钢和小松制作所三家企业生产坦克,仅三菱一家就有3000辆坦克的年生产能力。生产火炮的主要企业有日本制钢、三菱重工、小松制作所等厂家。小松制作所生产的轮式装甲车,充分吸取了本公司生产的建筑机械的日本爱国者-2型防空导弹阵地液压技术、工业机器人的自动控制技术、越野车的越野技术、工程车辆的特种钢技术等一些先进的民用产品生产技术。从事导弹生产的企业主要有三菱重工、三菱电机、川崎重工、东芝等。在10年中,川崎重工可生产反坦克导弹上万枚,三菱重工可生产空空导弹7000枚、反舰导弹上万枚;东芝公司可生产防空导弹近2000枚。日本还自行研制出了XAAM空空导弹,与美国同一类型产品相比毫不逊色。三菱重工生产的H-2A型火箭反映出其弹道导弹技术是相当先进的。如果加上日本储藏的巨量核裂变材料,日本完全有技术能力在短期内制造一定量核导弹。目前,日本能够生产飞机的企业包括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富士重工等。日本具备可以仿制F-15战斗机、P-3C大型反潜巡逻机以及MH-60大型反潜直升机的能力。日本还具备自行设计和制造高性能战斗机F-2的能力。
2.努力打造先进战机
如今,日本正在研究一种新型先进战机。据日本《军事研究》2012年3月号刊载的《防卫省技术研究本部预研第六代战斗机技术》文章称,日本正在研究一款最新隐形战机ATD-X“心神”。按照《军事研究》刊出的文章所讲,日本推出的所谓六代机标准被表述为“i3”,指的是信息化、智能化、敏捷性。
文章称,按照战斗机划代标准的说法,日本预研的六代战机称作“日标六代机”。ATD-X“心神”战机是日本第一款最新隐形战机,该战机模型于2005年在法国进行了“雷达反射”试验。至于具体的基础技术,文章中列出了七项:“云射击”及先进座舱技术;先进综合火控系统,以及无人机的“群控制”;定向能武器研究(强激光、强微波武器);光传操作系统;凌驾于敌人之上的隐形性能;下一代大功率雷达;轻量化的大功率发动机。所谓“云射击”,就是己方的战斗机群以一种类似于“云计算”的方式共享信息,作为一个整体去投入战斗。所谓“群控制”,是指六代机一方面可以接收上层大型预警平台(包括预警机、预警雷达、舰载雷达等大型信息平台)发出的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对下控制无人机进行作战。这两个概念,应该说都是全新的概念,主要反映了“i3”标准当中的前两个“i”,即信息化和智能化。可以说,这是“日标六代机”的核心技术概念。其他的几项技术,比如轻量化大功率发动机,则是从三代机、四代机开始,乃至到五代机一直被广泛研究的内容。
另外,在这些基础技术当中比较新颖的是日方提出了六代机将装备类似于强激光、强微波武器的定向能武器。从它的飞机控制系统本身来说,由传统的电传操纵,发展到了光传操纵。同时,还继续维持了四代机、五代机的隐形性能。仅有的区别在于,日本人要开发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超材料,以实现其战机隐身。把这个“i3”标准搞明白之后,我们就可以大体勾画出这个“日标六代机”的基本轮廓了。如果用通俗的方式来描述,日本的这个六代机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战斗机型号了,而是一个系统。其核心是一个型号的第六代战斗机,配合与其共同作战的无人机,加上更大的信息获取平台,使之成为一个系统的概念。同时,“日标六代机”延续了目前美标五代机的隐身技术、高机动性、大功率雷达等性能,同时加上了定向能武器、光传操纵技术。从这些角度看,所谓“日标六代机”就是利用这些信息技术、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手段,实现一个群体作战的航空战斗系统。
日本试图通过研制“心神”六代战机领跑世界军事技术。从“日标六代机”的标准中可以发现,它已经不是单纯的独立作战平台,而是从一个整等比例木质模型体的空战系统角度来进行考量。这样的思路,显然比单一型号的新一代战斗机更加开阔。至于日本提出的“日标六代机”能不能成为国际通行的标准,也就是说能不能形成未来实际上的六代机,就要看日本能不能把纸面上的东西变成现实。同时,也要注意其他的航空大国对日本的六代机标准采取一个什么样的态度。任何一个大型武器装备,都会有一个国际通行的划代标准,谁确立这个通行的标准,就意味着谁处于该领域技术的领跑状态。以军事航空领域来看,从三代机开始,它的国际通行标准基本都是美国人确立的。现在日本提出了这样的标准,而且今后有可能把它变成一个国际通用的标准,这就暴露出日本希望领跑世界军事技术的意图。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这种六代机标准在技术上变为现实,哪怕只是部分变为现实,都将是战机技术的巨大突破。届时,“日标六代机”就会真正成为国际战斗机领域的排头兵,甚至连美国都极有可能要求与日本共同研制六代机。即便这个所谓的“日标六代机”,最终没有形成具体的战机或者空战系统,但它所涉及的各种技术都可以整合到现有战机上。这对日本未来军事航空技术的提升,乃至对未来世界军事航空市场的影响,都是不可小视的。日本在这方面的表现并不仅仅只是“日标六代机”,在更早的时候,还有一个10式坦克。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的主战坦克,基本都停留在三代标准上,这个标准最初就是以德国的“豹”坦克来确立的。之后,只有日本一家标新立异地推出了所谓的“第四代主战坦克”,也就是10式坦克。日本过去提出新一代主战坦克的标准,和现在提出的“第六代战机”的标准,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充分显示出日本试图要领跑军事技术发展的意图。
研制“心神”战机,是日本希望自己新一代的纯国产战斗机能够借助低可探测性外形和IFPC成为领先于世界的新一代万能战斗机。日本航空自卫队的第五代战斗机将具备所谓的“F3”,即“首先发现(First Look)”、“首先攻击(First Shoot)”和“首先摧毁(First Kill)”能力。日本防卫省技术研究本部宣称,为实现“F3”能力,日本下一代战斗机将具备隐形性和高机动性。“心神”研发的重点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据披露,“心神”起飞重量约为8吨,所装备发动机为两台日本国产XF5-1涡轮风扇发动机“心神”隐身验证机等比例模型,总推力能够达到10吨,飞机起飞推重比为1.25。“心神”战机的信息化除了建立在美国为首的西方成熟的基于数据链体系的信息交换能力基础上之外,重点突出“灵巧蒙皮”技术,而在动力上采用日本本国涡扇和三折扰流矢量。除了“灵巧蒙皮”技术之外,“心神”还将要验证实现IFPC能力的矢量喷口,多功能主动相控阵雷达以及类似于F-35的综合光电搜索瞄准系统。IFPC是指综合飞行/推进控制(Integrated Flight Propulsion Control)技术,主要用于在飞机通过气动操纵而无法控制飞机姿态的失速范围内,通过对推力的控制来操纵飞机的控制技术。
日本防卫省技术研究本部认为,下一代战斗机首先必须具备的是隐身性,而高机动性也是取得空战胜利的必备条件。然而这两项性能对于飞机外形的要求是矛盾的,简单说,隐身性要求飞机外形更趋于棱角——将雷达回波尽可能集中在有限的方向,而高机动性则要求飞机外形更趋于圆滑——避免空气从机身表面分离。而“心神”的开发正是为了研究如何调和这两个性能带来的设计上的矛盾,同时让新一代战斗机同时兼备这两个赢得空战的必备性能。虽然这两项性能在设计上互相牵制纠缠,但是“心神”验证机的这两个部分设计是分别由两个部门进行的。其中高机动性的研究工作由日本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第三技术开发室完成,该项研究在2000年就已经开始;而隐身性方面的研究则由“心神”项目的主要合同单位——三菱重工承担。三菱重工为了实现飞机的低可探测性能,因此在外形设计上参考了目前唯一投入服役的标准四代机F-22,采用了并列双发双垂尾正常布局。
3.军事发展走向明显外溢
出于维护利益需要,日本军事外向化意图更加明显。日本防卫省时隔18年再次提出扩编方案,要求增加109名陆上自卫官。日本陆上自卫队的扩编理由为:应对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购地、防范核威胁,理由冠冕,却难掩自卫队扩编与“逐步裁军”承诺的矛盾。日本防卫省的购物清单包括了:1190亿日元的驱逐舰,565亿日元的潜艇,4架新一代战斗机,第一批用来替换服役多年的F-4战斗机的40架新战斗机。按照这个购物清单计划,日本防卫省于2011年12月16日决定,将F-35先进空优战斗机选定为日本的下一代主力战机。
近年来,日本逐步脱离和平宪法,不但拥有了战略进攻性武器,而且右翼政界人士为寻求在区域及全球事务上扮演重要角色,竭力扩张军力,稳步推进远洋海军建设。日本实施了旨在强化舰机系统作战能力的大规模编制调整:如“日向”号直升机母舰、“云龙”号AIP常规潜艇和XP-1喷气式反潜机等先进武器装备陆续交付使用,并打算配备美制F-35B舰载战斗机。在装备发展上,最引人注目的是日本要建自卫队最大航母。日本自卫队推出“22DDH计划”,准备建造两艘这一级别的直升机航母。这种航母长248米,可搭载9架直升机,将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最大军舰,其吨位竟然达到2.4万吨。而意大利海军的“加里波第”号航母不过1.38万吨、西班牙海军的“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航母不过1.7万吨,英国皇家海军的“无敌”级航母不过2.1万吨。为加强空中军事实力,日本防卫省计划购买40架F-35,以替换渐趋老旧的F-4战斗机。F-35战斗机是由美、英、日等8个国家共同出资研制开发的联合打击战斗机。
为了与盟友分担研发先进军事技术,日本还放宽了武器出口禁令。日本新任防卫大臣一川保夫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说,他赞成迅速推动日本政府关于研究放宽武器出口禁令的进程。一川还说,放宽武器出口禁令将有利于因国内需求疲软而挣扎的日本制造商。其实这名新防相显露出有更大的意愿与美国及其他盟友分担研发先进军事技术。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实行和平宪法,1967年起实施“武器出口三原则”,放宽武器出口限制在政治上是敏感议题。根据“武器出口三原则”,日本不仅不能出口武器,而且日本E-767大型空中预警机、日本国产XC-2运输机试飞不能与外国联合研发和生产武器,比如与美国合作研发F-35联合打击战斗机。防卫大臣还说,日本与美国的军事同盟依然是日本安全政策核心。
鉴于太空在搜集情报上的重要作用,日本发射侦察卫星努力打造全球太空情报搜集系统。2011年12月12日,日本宇航研究开发机构和三菱重工发射了“雷达三号”情报搜集卫星。此次发射的“雷达三号”是日本政府开发的专门从事搜集安保信息的情报搜集卫星,可在夜间以及极端天气下通过电波清楚地拍摄到地面,还可清晰地识别地面直径1米大小的物体。可以说它是一颗先进的“间谍侦察卫星”。
4.积极加强岛屿军事部署
近年来,日本政府采取小步快跑的策略,加强了对周边海域特别是与其他国家有争端海域的军力部署。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还渐进式地推进其军事力量建设,用以做提高与其他国家争执时的强有力后盾。
2012年1月29日,日本《产经新闻》等媒体报道,日本政府已经内部确定对39处作为专属经济区基线的岛屿的命名,其中包括钓鱼岛附属岛屿中的4个“岛”。日本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礁的“命名”,是日本近年来试图在领土问题上加强其法理依据和“实际控制”的又一步。近年来,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做法体现出一种“渐进式”布局,即制定一个总体目标和路径,然后寻找机会,分阶段逐步推进。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布局呈现分阶段逐步推进,既不“冒进”但也不轻易放弃机遇。如果中国对日本的上一步没有太大反应,那么日本很可能会适时推出下一步。而下一步的层次高低,则会根据当时的国际关系背景以及中日两国关系时机而定。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以及中日实力对比的急剧变化,日本国内有部分势力产生了焦虑情绪,希望抓住“时间窗口”,尽早实现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以利于今后的对华博弈。
目前,日本政府防卫省正在研究用5~8年时间,分阶段在冲绳与东海钓鱼岛之间的宫古岛和石垣岛配备陆上自卫队国境警备部队,在与那国岛配备陆上自卫队沿岸监视部队。与那国岛位居琉球列岛最西端,距离台湾花莲只有110千米,可以远眺台湾中央山脉,还能接收到台湾四个无线电视频道。与那国岛距离钓鱼岛也不到170千米,日本完成在该岛驻军后,实质上把对钓鱼岛的军事控制从冲绳本岛那霸基地向前推移了近500千米,既强化了对钓鱼岛全面掌控的主动权又完善了对中国军事围堵的第一岛链。近年来,日本经常在钓鱼岛附近拦截中国飞机。日本防卫省公布的数字显示,2011年后8个月日本拦截中国飞机48次,而2012年前3个月就已经近60次。中国国防部2011年7月7日发表声明,呼吁日本“停止有关危险活动,避免和防止海空意外事故的发生”。由于日本加紧在钓鱼岛附近拦截中国飞机,一场谁都不想要的军事冲突可能随时都有擦枪走火的危险。
日本另一举动也值得关注。在中菲黄岩岛事件中,日本总是明里暗里支持菲律宾,公然计划向菲提供10艘巡逻舰。日本此举实际上是在配合美国战略重心转向亚太、牵制中国的战略企图。日本一方面不断削减对中国的政府开发援助金额,另一方面拿钱去武装中国周边国家,其对华的真实意图不言自明。
5.加强钓鱼岛作战方案研讨
鉴于钓鱼岛争端的日益激烈,日本自卫队加强了对钓鱼岛作战的战法研究。目前,针对钓鱼诸岛的防卫作战有两套计划:一个计划主张在钓鱼诸岛派驻实战部队,另一个计划主张应该采取“先失守再夺还”策略。
派驻实战部队的构想主张在诸岛部署数千人组成的部队,以此来阻碍直接武力入侵。不过,派驻部队所衍生的问题在于后勤方面,必须不断运输和补给军力和物资以维持战力。而屯驻必会耗费经费,恐会拖累财政。在严苛的小岛环境中,要屯驻数千人是非常困难的。就算不惜成本,以大量运补来支持,但精神士气就很难维持了。另外,如果真的直接派驻自卫队,恐直接触怒台海两岸,直接造成临战的紧张态势。驻军恐怕也是钓鱼岛会爆发战争的最大因素。
另一个计划是“先失守后夺还”。这种方案认为,与其花费大量经费与人力维持驻军,倒不如培养迅速反击与夺回钓鱼岛的能力。而这也符合新防卫大纲提倡的“动态防卫力”观念。“先失后夺”更为有效。以单纯的钓鱼岛防卫来看,不直接驻军,改在遭受侵略之后迅速动员自卫队反击,是比较实际且有效率的做法。然而,此法也有缺点,就是日本必须先承受丧失钓鱼岛所带来的政治冲击与士气打击。但“先失守后夺还”方针至少有两个好处:第一个就是不需花费太多驻军军费与人力,第二个则正好符合自卫队“自我防卫”的组织概念。日本由于宪法因素,自卫队无法采取防卫性的先制攻击,只能等到国土受到侵略后反击,将敌人逐出领土之外。
根据上述作战构想,日本钓鱼岛作战计划特别重视“机动性”,也就是无论如何在外国占领钓鱼岛之后都要迅速动员部队将其逐出。海军在钓鱼岛防卫中的机动能力,便是如何快速并且安全地把地面部队与后勤送达钓鱼岛海域。一如所有的登陆作战一样,自卫队的“夺岛作战”必须要靠陆海空三自卫队联合作战才能达成,航空自卫队必须确保“夺岛作战”目标岛屿的空中优势,海上自卫队则必须掌握该区域的制海权,维持后勤补给航线的安全,而在自卫队没有专精于两栖作战的陆战队兵力编制情况下,实际登陆任务将由陆上自卫队担纲。但在未登陆之前,一场海、空恶战恐已无法避免。
原冲绳“第一混成团”近年来正式扩编为“第十五旅团”,拥有2100名兵力,辖有一个轻装普通科连队(步兵团),以及高射特科群、侦察队(连)、后方支持队(后勤营)等支持单位。其编制与其他自卫队的旅团编制不同,以日本西南诸岛特殊的地理特性为基础,编成所谓的“离岛型旅团”,以强化该旅对于夺岛任务的适应性,并以其地缘特性直接执行任务。号称日军第一精锐的“第一空挺团”(第一空降旅)虽然隶属于被视为自卫队战略预备队的中央快速反应部队,但其擅长的是伞降与机降,两栖登陆并不是其主要任务。因此近年来,日本自卫队持续派出连排级规模兵力,与美军的海军陆战队进行联合登陆演习,以强化自卫队各部队登陆作战能力。
然而,日本进行“夺岛作战”的最大限制仍在于投射力量不足。目前,日本自卫队自拥有3艘“大隅”级两栖攻击舰,该型舰艇能够搭载300余名陆战部队,相当于营级兵力,并能利用气垫船登陆艇将车辆与兵员运送上岸,不过该舰没有直升机库,只能在甲板上停放两架“奇努克”直升机,无法配合大规模机降,3艘舰艇投射兵力大约也只有千人,严重限制了登陆部队的作战能力。另外,自卫队也可出动位于九州岛西部方面步兵团,而由海军负起运输任务,将西部方面步兵团运送至钓鱼岛附近,以展开夺岛作战。
(三)安倍新内阁强化防卫力量
2012年底,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完成新内阁的组建工作。2013年元旦,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新年感言时强调,将在强化日美同盟的基础上,结合边境岛屿的实际情况振兴当地经济,加强管理,强化警备,将努力推进国土强韧化。安倍晋三2012年底出任日本首相组成内阁后,立即向防卫相小野寺五典下达指示,要求修改《防卫计划大纲》及《中期防卫整备计划》。日本新任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在就职仪式上也承认,首相安倍晋三决定提前修订作为长期防卫政策基本方针的《防卫计划大纲》,以强化自卫队职能和威慑力量,配合美国2012年初出台的新防务战略指针。可见,日本安倍新内阁将在强化防卫力量上大做文章。
1.内阁安全机构鹰派色浓
事实上,从2006年第一次执政开始,安倍就奉行“政治上依靠美国,经济上依赖中国”的外交战略,这导致了当时的安倍政府“经济上与中国合作,政治上与中国对立”的局面。安倍的这种外交战略自身充满矛盾,注定会让中日关系问题层出不穷,因为中国无法接受“日本抱着美国人的腿,盯着中国人的钱包”。因此,安倍再度出任首相后,如果不抛弃这种虚情假意的对华战略、真正增强双方互信,中日关系是无法获得实质性改善的。
起用多名鹰派组成内阁。安倍新官上任三把火,首先对民主党执政时期的各个机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日本《朝日新闻》称,安倍计划设置国家安全委员会(NSC),作为外交与安全领域的最高决策机构,该机构中首相、官房长官、外相、防卫相是核心成员。前首相麻生太郎任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金融担当大臣,岸田文雄任外相,小野寺五典任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现年52岁,在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执政期间,他自2004年9月开始担任了一年多的外务大臣政务官,此后在安倍晋三首次担任首相及随后福田康夫执政期间,小野寺五典从2007年8月开始担任了一年的外务副大臣,此后在自民党内,他也担任过外交部会会长代理。小野寺在钓鱼岛问题上态度强硬。2010年,中国渔船与日本海上保安厅巡视船曾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发生碰撞事故,小野寺五典随即发现谷歌日文版地图把“尖阁诸岛”标注成为钓鱼岛,于是直接走进谷歌日本公司抗议,要求消除中国名称标记。
安倍有意彻底改变日本防卫政策,寻求修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制定的和平宪法,使日本能够行使集体自卫权,即自卫队能够在盟国遭受进攻的情况下协防。安倍晋三决定修改2010年制定的《防卫大纲》和《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准备增加防卫经费,扩充自卫队人数,以应对来自中国的威胁。此外,日本自民党提出将2013年度防卫预算再上调1000亿日元,以用于扩招自卫官和改装F-15战斗机等。按照日本共同社的说法,修订《防卫大纲》旨在应对中国军力增长。现行《防卫大纲》由时任首相菅直人领导的民主党政府2010年12月审议、修订并通过,规定自2011年4月起大约10年的防卫方针。外界先前预计下一次修订将在2020年左右。安倍领导的自由民主党在国会众议院选举中承诺修订《防卫大纲》以及依据大纲制订的《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并且扩充自卫队预算、装备和人员。现行中期防卫计划2010年由民主党政府通过,详细规定截至2015财政年度,即2016年3月的自卫队规模和经费。防卫省原打算2013年4月,即进入2013财年后开始重新审议中期防卫计划。一些官员说,依照安倍的指示,防卫省将同时修订《防卫大纲》和中期防卫计划。
日本新任首相、自由民主党党首安倍晋三2012年12月26日说,日本将以全球视野开展“战略外交”,而深化与美国的安全同盟是“重建日本外交和安保的第一步”。安倍于2006年9月首次出任首相,时隔5年重返首相官邸,58岁的安倍再次强调,日本需要“鸟瞰”全球版图,依据综合国力,制定外交战略,保护国家利益。按照他的说法,如果日本与美国、俄罗斯、印度和东南亚国家联手,将形成包围中国的一道弧。
2.进一步扩大军费开支
安倍晋三出任首相后呼吁针对与中国领土争端问题采取强硬措施,日本政府在11年以来首次扩大军费开支。据消息人士说,从2013年4月1日开始的财政年的军费开支可能提高2%,达到4.7万亿日元(534亿美元)。增加的开支将用于增加陆军自卫队人员及加强海空力量。额外开支将用于扩大自卫部队人员数量,并为陆海空三军购买现代军事装备。安倍晋三在上任后第一次新闻发布会期间排除了重新审议防卫省地位的可能。根据日本宪法第9条,日本放弃成立陆军、空军和舰队的权利。日本现有的自卫部队是一种特殊的警察,自卫队的任务在形式上仅限于保卫国家。但安倍晋三强调说,关于日本实施“联合防卫权利”的问题将由专家进行讨论。
自卫队职能不断拓展。近年来,日本政府在防卫力量的发展方向上对自卫队的职能进行了调整和重新定位,新的三大职能是:有效威慑与应对各种事态,维护亚太地区安全环境更加稳定,改善国际安全环境。其第一项职能增加了“威慑”,具体任务增加了“应对网络攻击”和“应对复合事态”(多种事态连续或同时发生)。第二项职能由“防备正规侵略”转变为“维护亚太地区安全环境更加稳定”。其中更为引人注目的是,第三项职能的内涵有了拓展,自卫队的任务增加了“与盟国等合作,积极推进维护海上交通安全和维持海洋秩序等活动”。日本自卫队职能的拓展和深化充分体现了其军事战略的扩张性。20世纪80年代,日本自卫队从协助美军防卫“关岛以西、菲律宾以北”的1000海里的水域和90年代模糊地理概念的“周边”海域,扩张到立足亚太、覆盖包括“从非洲、中东到东亚的海上交通要道”在内的广阔地域。2011年自卫队吉布提基地正式挂牌,这是二战后日本在非洲战略要冲建立的第一个海外军事基地,不仅象征着日本前所未有的军事战略扩张,而且预示着自卫队参与海洋领域的国际安全活动常态化、规模化。同时,从“双边防御”向“全球干涉”的战略转型也是日本军事战略扩张性的重要表现。
日本防卫省已开始着手制定将陆海空自卫队力量整合为一体的“综合防卫战略”,以应对10~20年后有可能出现的新情况。虽然不排除俄罗斯和朝鲜等国家在未来对日本发起攻击的可能性,但该战略主要针对的是中国。鉴于钓鱼岛等岛屿有可能受到攻击,防卫省希望能够加强海军陆战队的功能,并进一步提高警戒和监视能力。安倍晋三首相已决定要修改《防卫计划大纲》,这项工作从2012年夏季开始全面展开。为了在新大纲中反映这一内容,综合防卫战略的制定将在夏季之前结束。在针对中国方面,夺回离岛作战将是重中之重。防卫省将考虑使陆上自卫队具备海军陆战队的能力,在人数上达到驻冲绳美军第31海军陆战队远征部队的规模(约2200人)。
3.全力确保军备扩充
日本广播协会援引小野寺五典的话说,朝鲜导弹和核项目越来越令日方忧虑。针对中国海监飞机在钓鱼岛空域、海监船队在钓鱼岛海域正常巡航,维护领土主权,小野寺五典把中方这一正常行为妄称为“侵犯日本尖阁诸岛周边的领海和领空”,且近期“动作更加频繁”。他说,所以,日本周边安全形势进一步面临严峻的局面。面对严峻形势,日本有必要从质和量两个方面重新构筑防卫力量。在即将编制的下一财年预算中,他将全力确保用于扩充自卫队人员和装备的拨款。
2013年4月是日本新财经年度的开始,日本有可能11年来首次增加国防支出。新增部分可能用于补强自卫队的地面军事人员,并升级海、陆、空的军事装备。日本防卫省已开始就在修改《中期防卫整备计划》时写明引进美军最新型无人侦察机“全球鹰”展开协调。该整备计划决定着自卫队至2015年度的规模及装备。美国“全球鹰”最新型无人侦察机真正开始面向亚太地区的时间并不长。2010年9月20日,美国空军在关岛举行仪式,第一架部署在太平洋地区的“全球鹰”无人侦察机正式亮相。此后,2010年底和2011年初,又有两架“全球鹰”抵达美国安德森空军基地,开始执行任务。美国“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已有战绩,它曾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以及海地人道主义救援活动中执行过任务,获得佳评。一位日本军事分析家指出,“全球鹰”已经成为美军越来越重要的财产,它最终将取代冷战时代的U-2间谍机和RC-135战略侦察机。正因为此,日本才希望及早获得美国的“全球鹰”。
不过,日本有意购买“全球鹰”,并非从安倍政权开始。早在2010年10月,日本民主党政权菅直人首相任职期间,防卫省就考虑从美国购买3架“全球鹰”无人侦察机。现在,自民党政权的安倍是要延承民主党的军事路线。从军事技术层面看,“全球鹰”配备尖端精密的摄像头,具有高度灵敏的通信监听功能,识别80千米至160千米外的一伙武装人员或一辆坦克,它能够在大约1.8万米高空自动飞行30多个小时,搜集到的情报几乎可被同步发送给地面设施。“全球鹰”1.8万米的飞行高度约为民用客机的2倍,从而使其不具备攻击能力。包括搭载的装备在内,每架“全球鹰”的售价约为5000万美元(约合41.5亿日元)。日本如果要购买3架“全球鹰”,总价预算就将超过120亿日元。日本政府除了购置“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外,还准备斥巨资为自卫队配备MV-22“鱼鹰”运输机。
4.配合美国新防务战略
近年来,伴随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美国在多个领域推进、调整亚太战略,其中军事战略调整尤其引人关注。美国新的军事战略指南明确将中国列为潜在对手和主要防范对象,这种表述引起日本人的广泛兴趣。日本政府在分析未来亚洲安全形势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日美同盟和防卫力量的方向,希望在与美国新国防战略保持协调的同时,开展研究工作,以重振日美同盟关系。
日本出于缓解其糟糕的周边关系的压力考虑和吸取民主党执政以来处理美国关系的教训而再次投向美国的怀抱,为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增加了一个重要的筹码。2012年年初出台的美国新军事战略表明了美国军事战略重心的调整。在表述这一调整时,美方曾用“转移”一词,后改为“重新平衡”,意在强调美国从未离开亚太地区,只是在经历了伊拉克、阿富汗两场战争后,美国有必要对其关注重点进行再平衡,将重心转向亚太地区。美国新军事战略调整旨在把握以下三个平衡:寻求国防投入减少和维持美国绝对军事优势之间的平衡;把握应对当前威胁和未来挑战之间的平衡;使盟友和美国所承担的义务更趋平衡。进入新世纪后,美国将反恐注入日美同盟,并要求日本作为亚洲的中流砥柱,在遏制地区不确定威胁和地区大国崛起方面承担重任,标志着日美两国都建立了将日美同盟作为主导地区安全的基本框架。而且近年来日美同盟在此基础上开始突破“远东”范畴,广泛涉足全球性安全保障领域的合作,逐步从“地区主导”向“全球干涉”战略转轨。美国军事战略重点转至亚太,增强在亚太的军事存在,尤其在大幅削减军事开支的情况下,还确保亚太军事战略不受影响,既显示了美国拼军力“维持”亚太领导地位的战略宗旨和战略方针,也强化了美国欲靠强大军事战略压力和行动遏制、威慑中国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
由于日本在“集体自卫权问题”上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日美之间还难以像美英联军那样“肩并肩”作战。无论是面对朝鲜半岛有事,还是应对日本“西南岛屿”战事,日美军事合作仍是在“日美防卫合作指标”的框架下推进,日本不太可能采取孤立冒进政策。但作为在日美同盟框架下的责任分担,日本将在以下几方面具体配合美国实施新军事战略:通过无人机、侦察机,强化情报搜集、侦察、监视活动;担当海上航道扫雷任务;对美军事区域和设施实施警戒;为美军提供机场、港湾、道路、空域、无线通信波段等。日本安倍新内阁将强化自卫队力量建设,配合美国的新国防战略,将日本的安全力量紧紧地绑在美国亚太战略的车轮上,成为影响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的一个非常不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