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从阿富汗全面撤军之后,大批的军用物资和设备并不打算运回国内,而是向亚太地区转移,重点选择的是菲律宾和新加坡。这是美国在亚太地区展开军事部署和调整的一部分。
(一)美国亚太军事部署步步为营
在削减军费的大背景下,美军增强在亚太地区军力的举动便显得尤其扎眼。美军裁军10万,但在东亚的军力反而增强。这是很多媒体从美国2012年1月26日公布的财政年度军事预算中感受到的强烈信号。帕内塔2012年1月26日强调要维持美军在亚太和中东的强大军力,具体措施包括在新加坡部署濒海战斗舰、实现潜舰现代化,并对研发新一代轰炸机提供资金。自2012年1月5日美国公布新的军事战略之后,类似信号越来越密集地从华盛顿发送出来。日本《每日新闻》2012年1月28日评论说,美国对中国的包围圈越来越具体化了。从东北亚的朝鲜半岛,到东南亚的新加坡,都能看到防范中国的影子。
提升和加强与日本和韩国的军事联盟关系,建立美日韩三国军事合作机制,是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重要内容。2012年1月,奥巴马在五角大楼公布了美军向亚太地区进行调整的战略计划,公开声称其目的就是要对付中国这个“潜在”的和“老谋深算”的敌手,阻止中国实现自己的目标。3月,美国国防部副部长阿什顿·卡特说,美国正在向亚太地区转移军力,尽管美国将面临削减军费的压力,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将不会减少,而会增多,美国正在加快亚太地区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轮换。6月,美国国防部部长帕内塔正式披露了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军事力量的长期计划,到2020年,美国的海军力量将有60%驻扎在太平洋地区。目前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海军力量只有50%。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6月7日在五角大楼进一步披露说,部署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将装备美国最先进的武器系统,包括美国第五代战机和导弹防御系统。
2012年6月,美国国防部部长帕内塔提出了亚太战略再平衡,其要义是把主要的军事力量部署在亚太,以便承担更多的亚太安全责任。7月,美国与日本达成协议,允许日本于2013年开始派遣自卫官常驻美国五角大楼。这是奥巴马政府重视亚太战略的一个步骤,目的是提高日美两国联合应对能力。日本已经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美军中央司令部和在夏威夷的太平洋司令部派遣了自卫官,而向美国五角大楼派遣自卫官尚属首次。一旦日本自卫官常驻五角大楼,就可以出席美国国防部举行的日常会议,从而在各种作战和设想的初期便能够加深日美两国间的沟通。另外,美国开始于7月23日在冲绳部署“鱼鹰”垂直起降运输机。冲绳的美军基地是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前沿基石,离我国钓鱼岛只有400多千米,美军战斗机从冲绳起飞10多分钟就可抵达中国大陆。美国“鱼鹰”运输机从冲绳起飞,其范围可以覆盖东海、台湾地区和菲律宾,这将使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机动性大幅提高。美国政府明确声称,此项军事部署针对的是军事力量不断增强的中国,抗衡中国在海洋上日趋活跃的行动。8月,日本防卫大臣森本敏在美国五角大楼与美国国防部部长帕内塔进行会谈,双方同意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进行修改,以强化共同对付中国的军事能力。帕内塔在会谈中表示,美国将考虑使美国的关岛军事基地成为美日两国军队共同使用的军事基地,并在关岛部署美军“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加强对日本附近海域的侦察活动。
美国在韩国的军事战略已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美国已向韩方提出,要继续保留美韩两军联合司令部,并让驻韩美军的第二师炮兵旅继续留守汉江以北。而在布什政府时期,美国曾于2007年2月与韩国达成协议,美国将在2012年4月向韩国移交战时作战指挥权,同时解散美韩联合司令部,还决定把驻扎在“三八”线附近的美军第二师转移到平泽基地。奥巴马上台后,美国政府于2010年6月把向韩国移交战时作战指挥权的时间推迟到2015年12月。2012年8月5日,韩国官员进一步透露,韩国和美国正在商量设立一个新的联合军事行动指挥机构,接管韩美联合司令部的部分重要职能。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7月27日向美国国防部提交了一份研究报告,要求美国五角大楼加快在韩国的军需储备,并在韩国成立一个有24架F-16战斗机的空军中队。这份研究报告是应美国五角大楼的委托进行的,研究小组的负责人是美国前国防部副部长约翰·哈姆雷。
美国还正在力促形成美日韩联合军事行动机制。美国政府官员曾经明确表示过,美国没有理由将其在东北亚地区的两大安全支柱《美韩相互防卫条约》和《美日相互合作与安全保障条约》分开处理,而是应该提高美日韩三国之间的“战略合作层次”。2012年6月,美国把日本和韩国拉在一起,首次搞了一个三国联合军事演习,美国希望通过此次联合军演,促成三方结成军事同盟。按照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塞缪尔·洛克利尔的说法,美国想通过联合军演谋求“美日韩高级政策协调会”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加强三国军事合作计划。帕内塔在介绍2013年度国防预算案时表示,美国虽然决定裁减陆军兵力,削减国防预算,但将在朝鲜半岛继续维持“相当规模”的地面部队。帕内塔重申,在伊拉克战争结束,美国面临财政危机的形势下,美国将缩小美军规模,但美军变得更加敏捷、灵活,而且技术先进。韩国媒体称,帕内塔强调在朝鲜半岛地区“保持有效兵力”,可能是针对“美国推行新国防战略后会裁减驻韩美军”的猜测。帕内塔还表示:“我们将重视循环驻扎方针,以便在世界其他地区进行演习并提供支持。”韩媒体称,此话暗示驻韩美军的驻扎体系可能会有所变化。
加强美国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力量和部署,是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主要行动。美国驻扎在冲绳的军事力量大约有2万人左右。2012年4月,美国开始把驻冲绳的9000名海军陆战队员向关岛、夏威夷及澳大利亚等地转移,其中有4700名海军陆战队队员转移到关岛,按照帕内塔的说法,关岛将成为“美国军队在西太平洋的战略枢纽”;另有25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按计划4月份进驻了澳大利亚达尔文军事基地,到2016年将达到2500人。根据美澳之间达成的军事合作协议,美国的B-52轰炸机、F-18战斗机和“全球鹰”等战机将可以频繁出入达尔文军事基地,美核动力战舰也将加强在澳大利亚海域的存在。帕内塔说,部署在达尔文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有能力迅速部署到整个亚太地区”,能更有效地与美国在东南亚和印度洋的伙伴国合作,应对“海上安全”等方面的挑战。
与此同时,美国正在积极与菲律宾磋商,把从冲绳转移的部分海军陆战队队员部署到菲律宾的巴拉望岛和吕宋岛。美国军舰近一段时间以来,频繁出入菲律宾海港,仅在5月份,美国“北卡罗来纳号”核潜艇就曾借口“补充物资”,停靠菲律宾北部的苏比克港;美国的两栖登陆舰“珍珠港号”对菲中部的宿务港进行了“友好访问”。美国还许诺向菲律宾提供舰艇和战斗机,加强与菲律宾的军事防务合作,联合进行军事演习。
阿富汗战争之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特别是“第二岛链”以外地区加强军事部署,军事威慑意义大于实际作战力量的考量,可以视之为美国在亚太地区政治意图的宣示。近年来,美全面调整海外军力部署,在东亚地区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地理上更分散。通过减少驻韩美军的陆军比重、将驻冲绳的部分海军陆战队部署到关岛等地,美可分散前沿地区的固定兵力部署,提高抗打击能力。二是作战上更机动。通过增强驻韩美军的海空军力量和反导能力,美军的作战半径和作战机动性将得到明显增强,也能进一步构筑起对中国、对俄威慑态势。三是政治上更可行。通过向韩方移交战时作战指挥权,美国可减少韩国民众对美军的怨气,为长期驻留韩国奠定民意基础。
(二)先进战机云集东北亚
先进战机是美军“空海一体战”的主战力量,为此美军陆续将各种先进战机部署东北亚。基于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地区,美军加强了对亚太地区空军实力的财政投入,光是在武器装备一项上预算就达28亿美元。2012年3月,美海军最先进的EA-18G“咆哮者”电子战机抵达日本,驻日美军在神奈川县的厚木基地于24日展示了新部署的这部最先进电子战机。7月23日,12架“鱼鹰”运输机在抗议声浪中抵达日本。“鱼鹰”运输机作为美军最先进的运输机,其部署的目的之一是协防钓鱼岛。继“鱼鹰”运输机抵达日本后,美军8架F-22“猛禽”战斗机于7月28日抵达位于日本冲绳县的嘉手纳基地。随着美国F-22“猛禽”战斗机一个中队部署到日本冲绳的嘉手纳空军基地,“咆哮者”、“鱼鹰”、“猛禽”这些美军先进战机先后被派到日本的各大基地驻扎,云集东北亚。此外,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格林纳特在展望未来美国海军作战战略时指出,美国将向亚太地区部署P-8A“海神”反潜机以应对潜在威胁的言论引起了外界的格外关注。
EA-18G“咆哮者”电子攻击机的前沿部署以及强大作战能力,能将中国沿海地区置于其攻击范围之内。EA-18G“咆哮者”也不是新面孔,早在2008年7月就完成了海上试验,在2011年对利比亚空袭行动中和它的前辈“徘徊者”一样,首发全胜,得到空袭部队一致肯定。与飞行速度较慢的“徘徊者”不同,“咆哮者”电子攻击机是在“超级大黄蜂”的基础上研制的,因此其零部件绝大多数可与“超级大黄蜂”的零部件兼容,确保了“咆哮者”在飞行速度上能跟上其“尖鼻子”的兄弟。另外,“咆哮者”安装了“干扰对消系统”,使得它能够在施放干扰的同时,与己方部队进行通信,电磁频谱不重叠覆盖,而这点恰恰是“徘徊者”所不具备的。“咆哮者”还装备有AIM-120雷达制导导弹,增加了空对空自卫能力。最重要的是,作为部队网络的关键节点,“咆哮者”装备了当今世界最为“坚固”的基于Link-16数据链的JTIDS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时至今日,除了核电磁脉冲武器,连美军自己也没有干扰JTIDS的有效手段。可见,“咆哮者”确实有“咆哮”的资本。
EA-18G是目前唯一能实施全频谱空中电子攻击(AEA)能力的飞机平台,同时还带有美国海军作战飞机F/A-18E/F第二批“超级大黄蜂”的目标定位和自卫能力。EA-18G由双座F/A-18F第二批衍生而来,具有较高的设计稳定性,飞行员既可以在航母甲板上也可以在陆地航空基地驾驶该飞机。
MV-22“鱼鹰”是一款颠覆了传统观念的超级飞机。它是非常特殊的偏转旋翼飞机,空重148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垂直起飞时21545千克,短距起飞时24947千克。最大速度556千米/小时,最大巡航速度(海平面)直升机状态时185千米/小时,固定翼飞机状态时509千米/小时,爬升率(海平面)5.5米/秒,实用升限8000千米,悬停高度(无地效)4331米,航程短距起飞时3892千米,垂直起飞时2224干米。可见,MV-22“鱼鹰”的速度比最快的直升机还快,具备直升机的垂直起降和普通固定翼飞机的载荷和速度优势。因此,作为倾转旋翼机,“鱼鹰”能像直升机那样垂直起降,也能像固定翼飞机那样高速飞行,可以挂载导弹和机关炮,抵御轻武器射击和规避导弹袭击。“鱼鹰”能搭载的人员和装备数量以及飞行速度、高度和航程大大超过美军现役运输直升机。在攻击的时候,它可以像自然界中的猛禽一样加速俯冲给敌人以致命一击。
美军此次部署到冲绳的MV-22“鱼鹰”运输机是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研制定型,直到2006年年初才批量投产的倾转旋翼机。它既具有普通直升机垂直起降和空中悬停的能力,又兼备螺旋桨飞机高速巡航的能力。“鱼鹰”运输机飞行速度最快可达每小时500多千米,是传统直升机速度的两倍,运输能力是直升机的三倍,而飞行距离更是远远高于性能不佳的CH-46直升机。由于其速度快、航程远、有效载荷较大等优点,特别适合执行兵力和装备突击运输、战斗搜索和救援、特种作战、后勤支持等方面的任务。因此对于大量部署在冲绳基地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而言,“鱼鹰”运输机是远程投送的有效武器平台。“鱼鹰”运输机作战半径比目前驻日美军使用的直升机高出4倍,达到600千米,最大速度提高了2倍以上。在日本部署“鱼鹰”运输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协助日本“防御”钓鱼岛。
冲绳基地群距韩朝“三八线”约600千米,距中国的上海800多千米,距台湾岛为640多千米,它能够有效地监控东亚热点地区和海上航路。据估计,作战半径近千千米的“鱼鹰”运输机部署在冲绳岛,可将在东亚地区的兵力投送时间缩短到一个小时内,从而为美军争取作战主动权奠定基础。从作战力量的比较和“鱼鹰”运输机的实战能力上看,此次部署还仅限于实验阶段,其战略意义远大于实战意义。
2012年10月6日,暂停于驻日美军岩国基地的3架MV-22“鱼鹰”运输机被转移到美军普天间机场(冲绳县宜野湾市)。至此,2012年计划部署的12架战机已全部到达普天间基地。下一阶段,美国海军陆战队将开始依次在冲绳等地展开正式的军事训练。驻日美军拟将“鱼鹰”机试飞范围扩至日本全国。进入11月以来,驻日美军在普天间基地新配置的新型运输机“鱼鹰”,开始在静冈县富士基地和山口县岩国基地开展飞行训练。在11月9日美军MV-22“鱼鹰”运输机日的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就此提出疑问,日本防卫大臣森本敏回答:“美方给出的说明是‘鱼鹰’不仅要在岩国基地、富士基地进行训练,有时候还会途经其他的美军基地。这途经的基地是指广范围的,日本全国各个驻日美军基地都有可能被途经。”这意味着驻日美军的“鱼鹰”运输机将在日本全国上空盘旋。
目前,美日高层针对12架“鱼鹰”运输机在普天间空军基地部署情况多次发表声明,强调部署行动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但其真正战略意图却是相互利用。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角度上看,美军正面临着地区热点问题持续升温、潜在战略对手日趋强硬的现状,更新美军现有驻军作战装备,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是驻日美军的迫切需要。利用周边事态和争议问题做文章,正是美军新装备进驻冲绳美军基地的最好借口。从美日军事同盟的角度上看,美国充分利用《美日安保条约》,提出加强驻日美军实力,大肆宣传保护日本“安全”,意在迷惑日本岛内民众,给自己贴上维护“正当”的标签,最终迫使日本政府服从美国东亚战略部署,甘当美国“马前卒”。从日本自身的战略环境上看,目前日本外部面临着诸多领土和领海争议,日本认为,潜在和现实的战略对手正不断挤压自身战略空间。而日本内部政治格局极不稳定,右翼势力有所抬头,野田政府牺牲冲绳民众利益的做法,实际上是政治斗争的结果。
“猛禽”战斗机是根据美国空军“全球到达,全球力量”的战略思想设计的21世纪初主力制空战斗机,兼顾制空与对地攻击双重任务,确保能同时打赢两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在美国空军武器发展中占有最优先的地位。为反制中国的“反介入”战略,美军制定了“空海一体战”概念,并将F-22隐形战斗机作为反制中国“反介入、区域封锁美军F-35A战机”的关键力量。五角大楼认为,F-22隐形战斗机是关键的“反介入、区域封锁”力量。2012年6月14日,来自美国空军第525歼击机中队的F-22“猛禽”首次参加了在阿拉斯加举行的“红旗”国际对抗演习,模拟演练如何在空战中对抗中国和俄罗斯的现代化战机。参演战斗机除了美国空军的F-22之外,还有波兰空军的F-16C/DBlock 52、日本空中自卫队的F-15J“鹰”,以及德国空军的“台风”战斗机。根据演习设想,参演战机分成红蓝双方进行空中模拟对抗,其中红方主要模拟俄罗斯苏-27和苏-30歼击机,以及中国歼-10战斗机,由美国空军第18“侵略者”中队的F-16C/D战斗机充当红方。参演的美国空军詹姆斯·米克森少校指出,演习目的之一是实践演练美国第5代歼击机F-22与盟国空军的联合作战行动。为反制中国的“反介入”战略,美军制定了“空海一体战”概念,要求打造新美军力量,并升级与亚洲国家联盟关系,以便在未来亚太地区可能爆发的任何冲突中,更好的帮助美军援助其友国和盟国。
美国的F-35“闪电-2”有“世界战斗机”之称。美军的“通用低成本轻型战斗机”和“联合先进攻击技术”的新战机理念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诺斯罗普·鲁门格公司联合研制的X-35上初现,美军便选中它并命名为F-35联合打击战斗机(JSF)。它的研制费用将达绝对空前的2000亿美元,世界上还有8个国家参与合作,投入经费亦超过45亿美元。2012年9月12日下午,美国空军2架F-22隐形战斗机降落在日本山口县美海军陆战队岩国基地内。由于美军在日冲绳嘉手纳基地目前部署有6架F-22战斗机,因此这2架F-22战斗机降落岩国基地,可能是美军因中日钓鱼岛局势在日紧急部署军力的动作。此前,美国又确认钓鱼岛是《日美安保条约》的适用对象。美国的这些举动有给日本打气壮胆的意味。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最为重要的盟友之一,日本对于美国维持其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至关重要。在日本面临中国强大压力的背景下,美国必须采取一些切实措施建立日本以及其他盟友对美国的信心,这对于美国至关重要。但美国并不希望自己被迫卷入中日因为钓鱼岛爆发的大规模战争。因此,美国更多的是造势,为日本壮胆,震慑中国。
P-8A“海神”反潜机部署亚太有明确针对中国的战略图谋。在冷战时期,美国所研发的P-3C“猎户座”反潜机已经足以有效压制甚至打击苏联的高性能核潜艇。那么,如今美国为何又要在日本部署性能远在“猎户座”之上的“海神”?这是因为,随着中国国力尤其是海上力量的日益增强,让严重依赖海外贸易的美国逐渐感受到潜在的危机,从而促成了“海神”的诞生。3月4日,波音公司在西雅图向美国海军交付首架P-8A“海神”机成品,美国海军已经完全做好接收P-8A的准备,该机将向部队提供更强的作战能力。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格林纳特在预测2025年美国海军整体规模的文章中表示,P-8A“海神”反潜机将部署到菲律宾和泰国地区。如此一来,美军P-8A“海神”反潜机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P-8A飞机在设计上是用来替换海军P-3C飞机,是一种远程、反潜战、水面作战和情报、监视与侦察飞机,能实施广域海上行动。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海上巡逻反潜机,2009年首飞的P-8A“海神”可广泛支持海上与近海作战,用于远程水面战、反潜战和情报、监视、侦察。同时,它设有内置式武器舱和6个机翼外挂点,可携带包括MK54型鱼雷、“鱼叉”空舰导弹和自由落体炸弹等武器,与传统P-3C反潜机相比,几乎在所有方面均取得了跨越式发展。P-8A“海神”海上多用途飞机在2012年2月3日的舰队作战演习中首次亮相,它以空中突击支援“大胆美洲鳄”演习。P-8A执行了20次任务,为“企业”号航母战斗群提供支援,并和水陆两栖打击群以及海军陆战队远征部队一起,执行了14次突击行动。P-8A“海神”反潜巡逻机投入使用后不但可大幅度提升美海军的巡逻范围,而且还可增加在近岸水域发现敌方潜艇的几率。该机既可用于搜寻和摧毁各种舰艇与潜艇,还能用于搜集情报和执行侦察任务。
此外,五角大楼还计划在未来5年中投入63亿美元发展可携带核弹头的远程轰炸机,并在亚太地区部署80~100架可携带核弹头的远程轰炸机。这些战机主要部署在亚太美国空军基地上。美军这种新型轰炸机除了可携带精确制导常规武器或核武器外,还能携带配备火箭推进型钻地炸弹、火箭助推武器,以及用于自卫的高能激光武器。另外,这种新型轰炸机最突出的特点是装备有先进的电子信息系统,配备有现代化传感器、数据链路和通信系统,还有能控制无人机的控制台,并可搭载无人机。在战时,该轰炸机的激光装置能摧毁来袭的导弹和战斗机;无人机可以在前面飞行,侦察防空雷达,并对其进行攻击;钻地炸弹可以确保轰炸机一旦突破防线,能摧毁敌方的地下坚固设施。从性能上看,新一代隐形轰炸机可以完成比投掷炸弹更多的任务,巨大的天线和强大的电磁功率将是电子战高手,不仅适合用于侦听、定向,还可以用于电磁压制,效果比只有较小天线的专用系统还要好。这样的电子战能力可以全面压制敌方的机载和防空雷达,以及雷达制导的空空导弹和防空导弹,有效地将电子战和攻防融合于一体。可见,这种新型隐形远程轰炸机突破了传统的“重磅打手”角色,兼有“电磁杀手”的功能,是美军实施“空海一体战”构想的集打击、情报搜集、电子战于一体的理想作战平台。
2012年6月,美国国防部部长帕内塔访问印度期间称,美或将在5年内向亚太地区部署其“最精锐部队”。何谓“最精锐部队”?其实就是在美国空军内部采用临时任务编组方式,成立一支能够快速部署并实施较大规模空中隐身空袭的小型特遣部队,以F-22掩护B-2等攻击机机群,实施全天候全球隐身精确打击。美军未来的“全隐身突击群”将主要编有指挥控制分队,情报、侦察与监视分队,隐形轰炸机分队以及2~4个多用途战斗机中队。轰炸机部队配备12架B-2,战斗机中队配备48架F-22,通常以4架B-2和一个中队的F-22为基本作战单元。
(三)亚太地区将部署海军60%的舰艇
随着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美军的兵力部署重新进行了调整,减少了在欧洲地区的兵力,增加了亚航母战斗群太地区的兵力特别是海军力量。为落实新防务战略指针,加快“空海一体战”战斗力的形成,美军对驻亚太的海军力量的部署将进行重大调整。如今,在亚太地区共部署有12.3万的军力,其中陆军4.2万,海军3万,空军2.7万,海军陆战队2.4万。2012年6月1日,美国国防部部长帕内塔在第11届亚洲安全大会上发表关于美国亚太战略演讲时表示,到2020年前,美国海军将改变目前在太平洋与大西洋分别部署50%战舰的格局,改变为太平洋60%对大西洋40%。目前,美国海军拥有巡洋舰、驱逐舰、潜艇与濒海战斗舰等各式舰艇285艘,有11艘航空母舰,其中6艘将部署在太平洋。未来,美海军将半数以上的舰艇部署于亚太地区。
此外,美军将于2016年前在新加坡部署4艘濒海战斗舰。这种造型新颖的战舰是一种适合在濒临海岸的近海地区遂行作战任务的舰船,是一种能执行多种任务的舰艇。新加坡扼守着联结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水道——马六甲海峡,同时濒临南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一旦将濒海战斗舰常驻新加坡,它北可到日本的佐世保、横须贺,也可以到韩国的釜山,往南可到菲律宾马尼拉,更可以方便进出南海海域。
与当今世界其他现役装备的舰艇相比,美国濒海战斗舰的确与众不同,凸显出现代信息化舰艇的典型特征。首先,濒海战斗舰是美国海军由“近海战略”替代“远洋战略”的产物。为适应冷战结束后由“近海战略”转向“远洋战略”,美国海军制订了濒海战斗舰计划。这种新型军舰轻便灵活,在大规模攻击削弱沿海国家的海岸防御力量后,能够进入近海水域,实施监控、精确打击以及定点清除。其次,濒海战斗舰属于同吨位信息化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舰艇。濒海战斗舰通常是指满载排水量2000吨至3000吨,具有快速、机动灵活、吃水浅等性能特点,主要用于沿海海域的多用途战舰。再次,濒海战斗舰采取稳固的三体舰设计,很适合在经常刮台风的海域航行,且航速快,机动性好。美海军“自由”号濒海战斗舰长115.5米,宽13.1米,吃水3.7米,满载排水量2840吨。它的设计航速为45节,这一性能指标在目前近3000吨级的战舰中是非常罕见的。再有,濒海战斗舰能对付多种目标,具有极强的作战功能。濒海战斗舰属于海军舰队中最现代的舰只,在设计上以更换模块方式,达到减少舰艇种类的效果,是一种宏观上的标准化和系列化。此外,濒海战斗舰的大量使用将改变未来海战作战样式。濒海战斗舰是在美国的军事变革中酝酿、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式水面舰艇,能够在未来信息化联合作战中发挥独到作用。美海军将近海战斗舰作为一种敏捷的多功能网络化水面战舰,能在近海海域执行反介入和不对称作战任务。从发展趋势看,未来濒海战斗舰将在“空海一体战”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并将导致海战样式发生重大变化。最后,濒海战斗舰模块化设计大大方便了舰艇的维修和使用。除了船体和作战系统以外,美海军濒海战斗舰最能吸引潜在买主的亮点在于该舰采用了即插即用模块,舰艇能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更换设备和模块。
(四)无人机成为美国反恐利器
2012年1月3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与互联网网民交流中承认,美方使用无人机打击巴基斯坦境内塔利班武装和“基地”组织人员。这是奥巴马首次公开承认无人机袭巴活动。按照奥巴马的说法,“在大部分情况下,这些行动是针对‘基地’及其附属组织非常准确的打击,我们在如何运用方面非常谨慎”。由于美国无人机的活动引起越来越多他国民众的不满和反感,奥巴马似有意借这次网谈“灭火”。
1.无人机袭击的典型打击样式
如今,无人机已经是美军打击恐怖分子的利器。美国政策研究机构新美国基金会统计,2004年至2011年11月间,美国无人机共实施283次打击,致死人数在1717~2680人之间,其中293~471人据信是平民,接近总死亡人数的17%。按照法新社对相关媒体报道的统计,美方2009年对巴基斯坦部落地区发动45次无人机实施的导弹打击,2010年和2011年的行动次数分别为101和64。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战机2011年11月轰炸巴方边境检查站后,巴方关闭北约途经巴方境内的补给线,驱逐驻扎在巴方一处军事基地的美军,美方无人机空袭随后暂停大约8周。时隔近两个月后,美国无人机于2012年1月10日再次实施打击,在北瓦济里斯坦首府米兰沙阿附近据信打死“基地”组织成员阿斯拉姆·阿万。1月26日,美国无人机空袭巴方西北地区,向北瓦济里斯坦地区一村庄的一辆汽车发射2枚导弹,致使4名武装人员丧生。这是美国无人机自2012年以来第三次对巴方境内目标发动空袭。1月31日晚,美国一架无人机袭击了两辆在也门南部阿比扬省东部城市拉乌达尔郊区行驶的汽车。车里坐着的是基地组织也门分支在当地的几名领导人,他们刚举行完一场会议,离开聚集点时被美军盯上。至少有12到15人在这起空袭中死亡,至少包括4名“基地”也门分支的重要人物。死者之一的阿卜杜勒·法塔哈尼是2000年美国“科尔”号驱逐舰爆炸和2002年法国油轮爆炸的幕后黑手之一,他之前曾两次逃过美国的追杀。
美国国防部2011年起在实验的基础上开始在伊拉克开展无人机行动,并在2011年底美军全部撤出伊拉克后加大了对无人机的使用力度。针对伊拉克内政部执行部长阿萨迪表示“伊拉克的领空是我们自己的,不是美国人的”这一说法,奥巴马在谷歌与YouTube联合举行的网上访谈节目中说:“事情的真相是,我们没有在伊拉克境内发动大规模无人机袭击行动。仅派出一些无人机执行监控任务,目的是保护大使馆的安全。”在这次访谈节目中,奥巴马还首次证实,美军无人机的确在巴基斯坦境内发动多次空袭,打击塔利班组织与“基地”组织的目标。奥巴马说:“(美军)对巴基斯坦政府统治的部落地带发动了多次空袭。”“打击的目标是那些活跃的恐怖分子,他们试图伤害美国人,袭击美国的设施、美军基地等等。”
每次提到美国的无人驾驶侦察机,人们总会想到那外形如小鸟一般的飞行器。尤其是在伊朗高调宣布击落美国无人机,并宣称已掌握无人机技术之后,这印象便更加深刻了。在过去,美国始终拒绝公开讨论无人机越境袭击武装分子的问题。在2011年10月,美国国防部部长帕内塔承认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无人机项目,但并没有明确说明在巴基斯坦境内使用了无人机。鉴于无人机的作用越来越大,美国又有一款新式无人驾驶侦察机于2012年2月披露出来。这个外形古怪的飞行装置是美国最新一款无人侦察机,名为“百眼巨人1号”。它并没有常见的双翼,看上去好像大号的男性精子。它现在处于测试阶段,很多人称它为“飞行的精子”。
这款名为“百眼巨人1号”(Argus One)的无人机由全球监控集团为美国国防部研制。它由几个模块组装而成,分节设计结构显得灵活,而且便于存储和运输。它能携带30磅(约合13.6千克)重的高性能传感器和照相设备,在1万英尺(约合3048米)到2万英尺(约合6096米)高空进行侦察工作,地点偏远、天气情况恶劣等都不会影响它完成任务。“百眼巨人1号”可以在数小时内组装完成,能在任何地方完成发射。全球监控集团发表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它执行任务时几乎是隐形的,很难被雷达探测到,仅有其前面装有侦查设备模块的有效载荷区会产生雷达波反射。”它的名字取自希腊神话中无所不见的百眼巨人(Argus),而这架无人机也如同一只“天空之眼”,可以借用无线实时传输重要视频和信息,由地面控制站或控制系统直接接收。
2.美军无人机充斥全球战场
作为美军“招牌武器”,“捕食者”无人机傲人之处不在于“侦察觅食”,而在于“武装捕食”。2001年10月,“捕食者”首次在实战中发射导弹摧毁了一架塔利班坦克。2002年3月,美空军正式组建第一个武装型“捕食者”无人机中队。该部队于2005年3月形成初始作战能力。随着“捕食者”发展型号载荷重量提升,其火力打击功能不可小觑,如“捕食者A”只能携带2枚“地狱火”反坦克导弹,“捕食者B”已经能够携带8枚。曾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和也门等战场大肆扑食的“捕食者”,带着随身利器“地狱火”导弹扑向全球的同时,似乎也在宣告:无人机战争开始了。
用无人机猎杀塔利班及“基地”组织头目,已成为美军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进行反恐战的标准模式,反恐战场也俨然成了美军新式无人机的试验场。配备了精确制导武器的无人侦察机,凭借其对目标的轰炸精度以及作为空中眼睛的能力而成为美国驻伊拉克和阿富汗部队的首选武器。美军现役的“捕食者”和“掠夺者”无人驾驶飞机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上表现极佳,帮助美军官兵“足不出户”就击毙了大量武装分子。2009年12月,一张名为“坎大哈猛兽”的美军无人机照片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在媒体的追问下,美国空军最终确认“坎大哈野兽”无人机的存在,并承认2007年开始在阿富汗投入使用,在军事行动中起着“哨兵”的作用。英国《每日电讯报》称,在配合作战部队执行任务方面,“坎大哈野兽”是个优秀的空中指挥官,它凭借出色的侦测系统,向地面上的部队实时传达周围的情况,例如锁定目标位置、及时变更行动路径等。更为关键的是,在击毙拉登行动之前的几个月,密切监视着拉登活动的角色就是由“坎大哈野兽”担当的。美军情报部门根据无人机和侦察卫星传回的信息,帮助美军绘制出整个作战行动的情况,如拉登藏身处的细节情况、各种设施摆设、出入口位置、附近山川河流图景等。2011年9月15日,美国媒体援引政府高级官员的话说,美方已确认在本周早些时候打死了“基地”组织巴基斯坦行动负责人阿布·哈夫斯·沙赫里。
在反恐战场上,无人机屡创佳绩。从伊拉克到阿富汗,再到巴基斯坦边境部族地区,到处可见“掠食者”和“死神”等美军无人机的身影。不包括中央情报局在巴基斯坦部署的无人机,美军现阶段共有82架“掠食者”和26架“死神”在全球“战斗地点”服役。有调查显示,201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巴基斯坦发起118次无人机空袭,打死至少607人,其中581人为反政府武装人员,有12人属于“头目”。从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到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再到利比亚战争,无人机承担着侦察、干扰、欺骗、侦察评估、信息中继、对地支援以及对地攻击等多种任务,为美国和北约最终赢得每场战争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2011年1月1日,一种更加智能的无人机在阿富汗投入使用。这种无人机配备的“戈登凝视”侦察系统装有9个摄像头,单机侦察范围可覆盖阿富汗任何一座城镇的全景。统计表明,五角大楼为驻阿和驻伊美军两地战场增购3架“全球鹰”无人机、48架“死神”无人机、36架“灰鹰”无人机、12架海上无人机以及12架MC-12情报、侦察和监视飞机。美国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执行任务时成功地利用携带着“狱火”及其他导弹的“捕食者”和“死神”无人机对塔利班实施打击,加强了外界对无人机是“现代战争的战局改变者”的认可。
美军除了使用MQ-1“捕食者”以及MQ-9“死神”等传统无人机外,还用新式无人机来搜集阿富汗邻国的导弹试射数据,并同时测试新式无人机的作战效能。美军在阿富汗建立空军基地,利用隐形无人机长期对伊朗进行监视,并准备在“需要时采取特殊作战行动”。2011年以来,伊朗方面就多次声称击落美军无人机。2012年1月,伊朗曾声称在波斯湾击落了2架西方国家的无人侦察机。7月,伊朗称在其核设施附近,击落了一架在圣城科姆上空飞行的美军无人侦察机。12月4日,伊朗军方称,在东部地区击落一架美军RQ-170的“哨兵”隐形无人侦察机。美方随后承认一架派往阿富汗西部执行任务的侦察机在伊朗边界附近失踪。这架型号为RQ-170“哨兵”隐形侦察机的机身有特别保护层,其蝙蝠翼外形能避过雷达侦测,除了能录像外,也能窃听无线电信息,是美国在中东及中亚地区重要的侦测工具。实际上,美国无人机不仅对伊朗一国进行秘密侦察,很多国家都在遍布全球的美国无人机监视之下,而无人机也以其独特优势,完成很多卫星难以执行的任务。
(五)中国周边周密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2012年,美国明确表示将建立一体化亚洲及中东地区的反导系统。这是继2009年提出按照“分阶段、适应性方案”建立欧洲反导系统后,美国建立全球反导系统的又一重要举措,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及主导亚太地区的决心。
1.反导防御系统的“软猥甲”作用
反导防御系统,即反弹道导弹武器防御系统,是摧毁敌方来袭的弹道式导弹(中程、远程、洲际导弹)的武器系统,被誉为防御弹道导弹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恐怖活动威胁的“铁布衫”和“软猥甲”。
反导系统一般包括预警雷达、地面引导雷达、指挥控制中心和拦截武器等部分。它的拦截方式主要分为上升段拦截、中段拦截、末段拦截,拦截效果依次减弱。主要由高空(大气层外)及低空(大气层内)两道防线组成,来袭导弹被预警系统发现后,其目标数据被传送到综合指挥控制中心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数据和反击指令先发送到外层反导平台,如果来袭目标突破90千米高空的外层防线,控制中心将指挥负责15千米以下空域的内层防御网进行最后拦截。目前,美日联合研发的反导系统比较成熟。该系统主要由弹道导弹预警系统、导弹防御指挥控制系统和弹道导弹拦截系统三部分构成。
弹道导弹预警系统是由陆基、海基、空基预警系统组成,可接收美国DSP预警卫星信息,并正在发展天基预警系统。陆基弹道导弹预警系统主要由FPS-5远程预警雷达和改进型FPS-3雷达构成,该系统对远程高空目标和近程低空目标具有较强的探测与跟踪能力。海基弹道导弹预警系统由已装备在6艘“宙斯盾”驱逐舰上的AN/SPY-1D雷达担负。该雷达与FPS-5雷达一起构成了导弹预警雷达网的核心。空基弹道导弹预警系统主要包括已经部署的4架波音E-767空中指挥预警机和13架E-2C空中预警机,能够对助推段的弹道导弹进行监控和预警。
导弹防御指挥控制系统由航空自卫队导弹防御指控系统、海上自卫队导弹防御指挥控制系统、日美导弹防御联合作战指控系统构成。在作战指挥人员方面,导弹防御作战将通过防卫厅长官的命令,以海上自卫队的“宙斯盾”驱逐舰部队(预警、发现目标并实施惯性飞行段的拦截)、航空自卫队的防空导弹部队(实施再入段的拦截)及航空管制部队(搜索、发现目标)组成联合任务部队,指挥官由航空总队司令担任,海上自卫队可以向其派遣参谋人员协助作战指挥。航空自卫队导弹防御指挥控制系统以自动警戒管制(JADGE)系统以及防空/反导地面兵力兵器自动化指挥系统终端为核心,用于支援导弹防御作战部队的指挥控制,可收发、处理、显示主要司令部、各部队作战态势等信息。海上自卫队导弹防御指挥控制系统由海上作战指挥系统(MOF)和指挥控制支援终端系统(C2T)以及“宙斯盾”舰载指挥控制系统构成。日美导弹防御联合作战指控系统的主体是位于驻日美军横田基地的共同联合运用调整所(BJOCC),并在建设新的导弹防御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其功能在于协调两军的任务分担,实现情报共享。美军天基预警卫星获取的弹道导弹预警情报可实时通过BJOCC传达给日本自卫队中央指挥所和航空总队司令部,而日本自卫队的地面雷达所获取的各种预警情报也同样通过BJOCC传递给驻日美军。2011年初,根据日美达成的协议,未来日本将在驻日美军横田基地内设立导弹防御联合作战指挥中心,装备美国的“联合指挥系统”(JCMS),直接接收美国预警卫星的信息,使日美双方同时接到弹道导弹发射的情报,并将防御指令通过卫星迅速下达给承担拦截任务的“宙斯盾”驱逐舰或“爱国者”PAC-3系统。
弹道导弹拦截系统。为提高导弹拦截能力,日本建立了由海基中段防御和陆基末段防御组成的双层拦截系统。陆基导弹拦截系统由“爱国者”PAC-3系统构成。2007年日本在东京周边基地部署了4个“爱国者”PAC-3作战单元,在2007年至2010年间每年部署4个“爱国者”PAC-3单元,引进124枚PAC-3导弹(其中32枚从美国采购,其余由日本自行制造),最终实现在日本全境11个基地至少部署16个“爱国者”PAC-3作战单元,形成环日本岛的反导防护网。目前,日本已经在大阪、名古屋、九州、冲绳等地完成了“爱国者”PAC-3系统的部署。海基导弹拦截系统是以“宙斯盾”BMD作战系统和“标准-3”导弹为基础建立的。“宙斯盾”系统采用“标准-3”拦截弹,主要有“标准-3”Block1A、Block2两种型号。在舰船数量方面,日海上自卫队先后装备了4艘“金刚”级和2艘“爱宕”级“宙斯盾”驱逐舰。从2005年开始,4艘“金刚”级“宙斯盾”驱逐舰先后进行了系统升级,并于2010年6月全部完成了BMD系统改装。2010年10月29日,“雾岛”号“金刚”级“宙斯盾”驱逐舰在夏威夷海域上空用1枚“标准-3”Block1A导弹成功拦截了美国海军发射的一枚靶弹。至此,日本最初设定的海基反导拦截系统建设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日本弹道导弹防御作战能力。如今,日本基本完成了双层弹道导弹防御体系的构建和部署,并完成了实弹发射试验,初步具备了拦截射程2000千米以内的中近程弹道导弹的能力。日本导弹防御系统作战半径涵盖了日本周边地区、朝鲜半岛及东北亚沿海地区,在东亚地区形成了较强的威慑能力。
2.亚太构建一体化反导防御系统
早在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曾提出“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计划,目的主要是保护部署在海外的军队、军事设施和基础设施免遭射程3000千米以下的导弹袭击。在此计划下,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了“爱国者”3(PAC-3)和“宙斯盾”反导系统。日韩等国也在美国的帮助下建立了一些自己的反导系统。
2012年3月26日至28日,美国召开了第10届导弹防御年会。该年会由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IAA)与波音公司合作举办,美国导弹防御局提供支持。会上,美国助理国防部部长透露,为使美国及盟友免遭伊朗和朝鲜导弹威胁,美国正寻求通过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沙特、巴林等国的合作,在亚太和中东地区建立一个一体化导弹防御系统。此次是美国首次明确提出要在亚洲及中东地区建立一体化的反导系统,为美国政府建立全球反导系统铺平道路。美国提出要参照欧洲“分阶段、适应性方案”(EPAA)来建立亚洲及中东地区的反导系统,根据自身经济能力及反导技术的发展情况,优先部署成熟的反导系统,同时加快研发反导系统新技术。
美国全力推进在日本和东南亚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最重要组成部分——X波段雷达,以在东亚构建X波段雷达弧。近年来,亚太地区持续升温的多国岛屿争端,让美国发现了加快推进“战略东移”的良机。2012年8月23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和到访的日本自卫队统合幕僚长(总参谋长)岩崎茂举行会晤后表示,美日军事合作将不仅局限于海洋,而要扩展到陆、空、网络等领域。他表示,美日在导弹防御问题上一直通力合作,美国已在日本部署一台X波段预警雷达,目前双方正商议在日增加部署一部反导雷达。美国新计划的核心是在日本南部一个秘密岛屿上部署一个强大的预警雷达,即X波段雷达,其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示意图功能在于与美国2006年部署在日本北部青森县的一个X波段雷达相互补充。美国2006年在日本北部青森县已部署过一个X波段雷达。一旦与日本达成协议,相关雷达部署将在几个月内完成。此外,美国还希望在东南亚部署另一个与导弹防御舰船和陆基拦截装置绑定的雷达,菲律宾则有可能成为这一新的雷达部署地点。美国军方希望最终完成部署的三个X波段雷达形成一个弧形,以使美国及其在该地区盟友更精确地追踪任何来自朝鲜和中国的弹道导弹。扩大亚洲导弹防卫网的计划,也正是奥巴马政府把战略重心移向亚太的国防新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拟构建的X波段雷达弧,将使美国的雷达监测范围不但能够覆盖朝鲜全境,还能延伸到中国境内。按照X波段雷达部署计划,美国在日本北部和南部各放一个,在菲律宾放一个,这样,从日本列岛由北向南一直延伸到东南亚的三部远程反导雷达如同一道“反导防波堤”,美国及其在该地区盟友足以监视和追踪任何来自俄罗斯西伯利亚或朝鲜以及中国部分地区的弹道导弹,为美军反导系统的拦截行动赢得更多时间。美国尤其担心中国反舰弹道导弹,因为它足以威胁到美军航母战斗群,而后者对于美国在亚洲进行力量投送至关重要。X波段雷达能探测和跟踪在3500千米至6000千米外飞行的弹道导弹。因此,美国国会研究部的希尔德里斯则认为,美国是在为一个覆盖整个亚太的反导体系奠定基础,该体系将综合美国及该地区大国的反导防御力量,特别是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正如直属于美国国会的智囊机构的导弹防御专家史蒂文·希尔德里斯直言,五角大楼希望这样一个与美国部署在中东和欧洲用于对抗伊朗类似的系统,“能削弱中国战略上的威慑力,让美国在亚太地区紧张不安的盟友感到放心”。在西太平洋部署最先进的反导系统,则出于防范其在海外的军事基地受到攻击。
作为积极推进反导系统建设的国家,日本已经修改宪法,允许自卫队行使“集体自卫权”,对攻击美国的远程弹道导弹实施拦截。2007年3月30日,日本航空自卫队防空导弹部队开始在埼玉县狭山市的入间基地部署“爱国者”3型导弹,意味着日本开始正式部署本国导弹防御系统。2011年,日本在安全保障会上通过新决议,决定放宽全面禁止武器出口的三原则,为参与国际联合开发和生产高科技装备铺平了道路。政策上的支持表明,日本将会在未来亚洲反导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2012年9月,美国国防部部长帕内塔宣布,美国和日本已经达成一个重要的协议,将在日本南部部署一部先进的导弹防御雷达。目前,日本初步建成了由PAC-3和“宙斯盾”组成的双层反导系统。日本拥有16套PAC-3反导系统与4艘“金刚”级“宙斯盾”驱逐舰,计划2015年前增加2艘“爱宕”级“宙斯盾”驱逐舰。日本自行研制的FPS-3改进型和FPS-5雷达具备一定的导弹探测能力。日本具备自行生产PAC-3导弹的能力,并与美国联合研制“标准-3”Block IIA拦截弹。此外,日本《每日新闻》报道,日本计划购买THAAD反导系统,建立3层反导体系。
韩国一直强调反导作战的独立性,并同时需要顾及韩美同盟以及与中俄的合作关系,因此此前韩国在此敏感的战略性问题上一直保持模糊态度。但此次在朝鲜发射卫星的刺激下,韩国的立场出现松动,很可能参与美国在亚洲的导弹防御计划。目前,韩国拥有3艘“世宗大王”级“宙斯盾”驱逐舰,暂时不具备弹道导弹的拦截能力,但通过改装可拥有该能力。韩国计划在2015年前初步构建导弹防御系统基本防御框架,可拦截朝鲜的“飞毛腿”及“劳动”等中近程导弹。印度人想通过美国的帮助建立一个多层的导弹防御网络,五角大楼也愿意帮助印度提高其新的导弹防御系统。另外,第3座X波段雷达还将被部署在东南亚的菲律宾,这将使美军能精确跟踪从东亚大部分地区发射的弹道导弹。
2004年7月,美国国防部曾与澳大利亚签署导弹防御系统建设协议。协议有效期为25年,包括在雷达等技术领域的合作,可能提供具有反导能力的“宙斯盾”舰等内容。2007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与澳大利亚签订合同,为澳的3艘驱逐舰安装“宙斯盾”作战系统,虽然这些系统只具备防空能力,但经过进一步改装可拥有反导能力。澳大利亚在2007年曾表示有加入日美反导系统的意愿,但由于国内不同利益团体的意见分歧,没有明确表示加入的时间。但美澳同盟关系不断升级,2011年11月同意美国在澳部署海军陆战队和B-52战略轰炸机等,未来部署反导系统的可能性也很大。
2012年初,美国向台湾交付了3套由PAC-2升级的PAC-3反导系统。台湾购买的4套PAC-3系统将于2014年交付使用,后续2套PAC-3系统的采购正在洽谈中。如果洽谈成功,台湾将拥有9套PAC-3反导系统。美国出售给台湾的“铺路爪”远程预警雷达已于2012年完工。据称,该雷达的探测距离可达2000千米左右,可为未来亚洲反导系统提供更充足的预警时间。
美国和以色列两国合作研发了“箭”式系列导弹防御系统。1988年,以色列和美国开始联合实施箭式反导计划。最初两国研制的是箭-1反导拦截弹,由于箭-1的拦截高度有限,以色列遂启动更先进的箭-2反导系统的研制工作,它采用两级火箭发动机,速度更快,射程也更远。美国在以色列部署有AN/TPY-2雷达与PAC-3系统,加之以色列自主研制的“大卫投石索”反导系统,使以色列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具备全境海基X波段雷达导弹防御能力的国家。此后,以色列还陆续研发了两种低层次的拦截系统,分别是适合拦截巡航导弹的“大卫投石器”系统和拦截无控火箭弹的“铁穹”系统。
3.以反导防御系统控制亚太乃至全球
预警系统的合作通常是两军合作的基础。美国构建全球反导防御系统,加强同盟友的军事合作,进一步挤压对手的战略空间,主导亚太地区乃至全球事务,强化美国的全球控制战略。美国已经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盟国建立了预警系统。这些国家进入由美国主导的预警系统,必须按照美国的指挥来承担分配的任务,同时也会及时向美国传递信息。美国正试图将更多东南亚国家拉入由其主导建立的预警系统。
通过推进亚洲一体化反导系统的建设实现其战略重心东移。美国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亚洲地区国家,以及以色列、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等中东国家,在导弹防御系统领域早有合作,有些国家已初步建成可拦截近程弹道导弹的反导系统。从美国在《2011年国家军事战略》中提出“重返亚太”的口号,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高调宣布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到2012年美国在亚太地区频繁的军事演习及军事力量的调整,美国向亚太地区战略重心转移正在加速。为了配合战略重心东移,美国加快了反导系统在亚太地区建设的步伐。美国助理国防部部长在2012年反导年会上透露,未来美国将通过两组“三边会谈”加快推进亚洲反导系统的建设:一组是美日韩,一组是美日澳。中东地区国家的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目前已经同意与美国共同建立地区性导弹防御系统,并于2012年6月商讨了反导系统建设的细节。美国此刻热衷于在亚洲部署反导系统,显然是按其亚太再平衡战略来运作的。美国通过政治、军事、外交等多方面手段稳步推进亚洲一体化反导系统的建设,从而进一步巩固了与日、韩、澳的军事同盟关系,如在亚洲部署的指挥控制系统可能以日本导弹防御系统指挥部为中心,融合韩国、澳大利亚和中国台湾等地部署的指挥控制系统。2011年,日本将导弹防御系统指挥部移至驻日美军横田基地,加强与美国在导弹防御领域的情报合作。这些都进一步密切了美军与上述国家军队的作战指挥联系,强化了与这些国家的军事同盟关系、增强了对中俄的战略威慑,从而使美军新军事战略重心东移得到进一步落实。
一体化反导防御系统对有核国家战略核威慑的削弱作用与日俱增。反导系统作为美国“新三位一体”核战略的重要支柱之一,将逐渐成为现实可靠的战略威慑力量。亚洲地区的反导系统从日本、韩国,经我国台湾延伸至澳大利亚,将使美国在第一和第二岛链拥有“攻防兼备”的打击能力,同时还可以保护该地区美国航母的安全,提高了美国“空海一体战”理论中提到的区域介入和自由行动的能力。此外,亚洲地区的反导系统还将与欧洲反导系统相呼应,对中俄形成有威慑力的反导系统包围圈,达到牵制中俄的目的,增强了对中俄的战略威慑。2012年11月21日,美国经济学家和地缘政治分析师威廉·恩达尔的一篇题为“中国军事威胁?不,中国正担心奥巴马的战略”的文章称,目前美国正在积极构建亚洲反导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在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我国台湾部署的雷达力量,还计划在菲律宾部署第3座X波段雷达。这将赋予美国持续深入观察中国空中和导弹活动的能力。恩达尔指出,即便是构建初级导弹防御体系,美国都能够首先针对俄罗斯或中国发动核打击,从而降低对俄中两国导弹发射井和潜艇舰队发起有效还击行动的担忧,因为在第一轮核打击后,中国或俄罗斯的核导弹将不再具有有效的破坏性。
通过推进构建全球一体化反导系统,加速实现美国对全球的战略控制。美国以导弹防御建设为抓手,强化与相关国家的政治和军事同盟关系,这些国家一旦参加进去,就会被牢牢地绑在美国的战车上。从而将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向全球进一步延伸,用以维护其全球军事霸主地位。目前种种迹象显示,美国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全球一体化反导系统。继北美和欧洲一体化反导系统构建之后,美国明确在亚洲和中东地区建立一体化导弹防御系统,并且通过武器出口与合作研发的模式,充分利用盟国的资金及技术优势,减轻独自建立全球反导系统的经济负担,加速推进构建全球一体化反导系统。一旦全球一体化反导系统建成,美国就实现了对全球的军事控制,进而也完成了对全球的战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