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书名:苏轼九章 作者:周纲 字数:115730 更新时间:2019-12-16

  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苏轼谨遵孔教,歌谣讽谏,以拳拳之心,期望上有所闻,反躬自省,革除蠹政,为民造福。却被人“构造飞语,酝酿百端”,百加诬陷,“执奏不已”。“皇上诏令追捕下狱,日夜勘会,生不如死”。一时当代名士,朝廷重臣,坐罪株连。号称以仁厚治天下的赵宋王朝,竟首开以文学作品大兴文字狱之恶劣先河。阴主其事之人誓将苏轼置之死地。宋神宗为什么又突然改变主意,不杀苏轼?

  苏轼被捕后,两次自杀未遂。

  中国封建帝王,收拾坚持自己信仰和主张的一代代知识精英,首先是百般侮辱你的人格,摧残你的自尊,他们自己不动手,假手于一帮追名逐利的无耻之徒。不论事情缘由,不管证据是否确凿,不问罪与非罪,于众目睽睽之下,铁链一抖,刑具加身。让你抬不起头,直不起腰,从此颜面扫地,见不得人,也不管你是在职官员还是一代名流。尔等不是自诩清高吗?瞬间让你狗彘不如!即便是错了,也不过以“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了事。你还得山呼万岁谢主隆恩。如此恶劣的封建糟粕,中国人却能世代相传,珍爱有加,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苏轼的一生“唯有名义为重”。且不说自欧阳修逝世后,他已是当时文坛泰斗,何况他还是在位的朝廷命官,堂堂湖州知府。仅以他的个性而论,他也受不了这样的侮辱。死!成了他唯一的选择。即使在事隔十三年之后,苏轼在追述这一段往事时,也是声声含泪,字字带血:

  ……(李)定等选差悍吏皇遵,将带吏卒就湖州追摄,如捕盗寇。臣即与妻子诀别,留书与弟辙,处置后事,自期必死。过扬子江,即欲自投江中,而吏卒监守不果。到狱,即欲不食求死……

  那么,苏轼究竟犯了什么罪?

  勘问开始,才向他宣布,事由乃是他三个月前所上《湖州谢上表》和过去写的《山村五绝》《八月十五日观潮五绝》《戏子由》等四首诗。既然投江绝食未果,他就要坚强的活下来,捍卫自己的人格与尊严,讨回一个公道。他内在强大的精神力量,是谁也不能征服的。他曾擢职三馆,熟悉本朝的典章制度;他的记忆力超群,凡他过手的东西,终生不忘,落笔可以一字不差。《谢上表》中发了一点牢骚“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反映了因颁行新法及措施不当造成某些民间疾苦,能定他什么罪?何况这些在他上神宗皇帝书中,早已一一陈述,圣上并未怪罪。苏轼哪里知道,这原本是策划已久的一场阴谋。不只是写在纸上的东西,更可怕的是在皇上面前反复不断所进的谗言。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杀人,是可以不见血的。

  苏轼被捕下狱,惊动朝野上下,新旧两党双方的力量都迅速动员起来。

免费试读已结束,支付¥6.00 购买 >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