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围绕实现利益改善党群关系

书名:构建良性互动的党群关系 作者:王金柱 字数:211777 更新时间:2019-12-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偕同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讲话强调: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群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中,最重视的是人,最关注的是人的生活,人及其人类的生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石。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人们首先有衣、食、住、行等物质条件和手段的需要。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满足这些需要,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同时,人的生活也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赖以存在的舞台,又是一切物质生产的最终目的。毛泽东曾经说过,“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只有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人民才会拥护我们。”因此,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目的;一切为了最广大人民的生命、生存、生活,才是执政的根本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群关系实实在在是一种利益关系。

  一、执政必须以群众利益为重

  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把群众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持执政为民,不断满足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一)群众利益的多个层面

  群众利益是由不同阶级阶层、利益群体、各种组织和个人的种种具体利益组成;群众利益又是指与人或人群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东西。所谓“群众的根本利益”,主要是指与最广大群众的生存发展密不可分、共同相关的东西,也就是最广大群众的共同利益。

  人们的利益关系反映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与各时代的经济结构与分配方式紧密相联。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在生产力和物质财富都得到了极大丰富和发展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遵照按劳分配的原则来分配社会财富,这种生产关系下的人民利益就变得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一元性。前苏联东欧地区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都曾经努力实行这样的经济体制和分配方式,人们的个人利益被最大限度缩小,国家和集体利益被尽可能放大,群众的利益最直观地表现为社会、国家、集体的整体利益,个人利益变得微乎其微或可有可无,特别是按劳分配演变为大锅饭、平均主义、甚至“配给制”等分配制度。在这种状况下,贫富差别不大,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不突出,国......

免费试读已结束,支付¥11.40 购买 >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