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直属事业单位

书名:成都市人事机构编制志1990-2005年 作者:成都市人事局 成都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字数:313562 更新时间:2019-11-14

  〔中国成都人才市场〕

  人才市场建立1985年至1990年初,成都的人才流动主要依赖于人才服务机构“成都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办公地址在人民东路。

  1995年12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原有的人才服务机构无论是规模、职能还是服务范围都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12月28日,国家人事部与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同组建“中国成都人才市场”在宁夏街人才大厦开业。国家人事部副部长张学忠、国务院军转领导小组副组长张汉夫、流动调配司副司长何宪、四川省副省长徐世群、省人事厅厅长张中瀛、省人事厅副厅长陈道茂,市人大主任段维义、市长王荣轩、市政协主席骆隆森等领导以及全国部分省会城市人事部门和全国五个先期开业的区域性人才市场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中国成都人才市场的建立,是市委、市政府在“撤掉门槛、敞开大门、拆除围墙、服务人才”思想指导下,实施和推进成都“人才兴市”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成都的人才市场是全国七大人才市场之一,是西南地区唯一一家国家级、特大型的人才市场。

  中国成都人才市场设在成都宁夏街新建的人才大厦,占地27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楼高十层。一、三楼为综合服务交流大厅,二楼是现代化信息网络服务系统,另外还有档案管理系统、人才评价系统、电脑教学系统等。

  2005年7月,人才市场大楼进行装修改造。改造后的成都人才大厦服务区面积达到了3000平方米,设有包括800平方米的交流大厅在内的6个功能区、28个服务窗口。改造后的人才大厦已拥有四大服务板块18个服务子功能,配备优良的服务设施,一、三、四层分别设有现代化的人才服务大厅、人才交流大厅和测评培训区,同时还拥有面向高端人才的多功能洽谈厅,配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视频面试系统、“一站式”服务系统和人性化的服务环境,形成集人力资源开发、配置、顾问为一体的多元化服务架构,可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人力资源规划设计、远程招聘和求职、高端人才引进、境外就业中介及人力资源代理和派遣等若干项社会化服务内容。是集人才信息储备、人才智力交流、人才开发培训为一体的人才创业和服务基地,是目前成都市规模最大、服务功能最齐全的人才综合服务大楼。人才大厦已经成为全市人才资源信息汇集的中心,每年可提供就业岗位10万个,接待30万人的求职应聘,平均每年服务约1万家企业、交流约30万人次。形成了“日常集市经常化,专场招聘特色化,大型招聘规模化,人才查询网络化”的服务格局。

  分支机构的建立随着人才市场辐射作用的扩大,功能的扩张,业务的增多,经成都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市内部分行业、部分区(市)县相继成立了人才市场的分支机构。1997年—2001年,成都共建立教育、卫生两个行业分中心,一个川大高校、一个东城、郫县、大邑、都江堰五个分市场,一个工作站,形成不同专业分工、不同区域服务的人才市场网络体系,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人才集散地之一(见表1-13)。

  分支机构为副处级事业单位,所需编制在中国成都人才市场现有人员编制内调剂,经费自筹。

  随着人员流动大幅增加,对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行业细分管理提出更高要求,1998年成立成都市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服务中心。该中心主要管理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办理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辞职审批,为存档人员提供职称评审、出国(境)政审、计划生育管理、集体户口挂靠、党团组织关系接转等配套服务,开展各项人事代理、办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转递、收集、整理和利用等业务。

  同年成立的中国成都人才市场城东分场主要为本市下岗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建立人才库,举办下岗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专场招聘会,向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用人单位推荐下岗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开展人才交流、招聘启事审批、人事档案管理、职称评审、出国政审等系列服务。

  1999年10月,经成都市教委批准成立成都人力资源管理学校,属成都人才市场主办的办学机构,与人才市场测评培训部合署办公。

  2000年,在中国成都人才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增挂“成都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市场”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的办公方式。

  到2005年底,成都市有行业人才交流机构3家,区(市)县人才交流机构20家,民营人才交流中介机构84家。其中省级部门18家、市级部门21家、区(市)县45家。形成以中国成都人才市场为中心、区(市)县人才市场为主渠道、民办人才市场中介机构为辅助的中国成都人才市场体系。

  表1-13人才市场分支机构建立表机构建立时间机构名称备注1997年成都市人才流动服务中心教育分中心1998年中国成都人才市场医药卫生华西分场2000年更名为中国成都人才

  市场川大分场成都市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服务中心与中国成都人才市场保障部合署办公中国成都人才市场城东分场2005年12月撤销中国成都人才市场第一工作站2005年12月撤销1999年成都市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卫生分中心成都人才市场大邑分场成都人才市场郫县分场成都人力资源管理学校与人才市场测评培训部

  合署办公2001年成都市人才流动服务中心交通分中心2005年因业务不足、职能萎缩,

  该中心撤销中国成都人才市场都江堰分场2002年中国成都人才市场第二工作站2005年12月撤销人才市场交流1991年,成都市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引进和交流市内人才几十人、区(市)县人才四五百人。

  成都市人才市场(试行)于1993年1月5日开业,并在成都市转业军官培训中心举行了首次集市交流会。市区国有企事业、乡镇、集体企业、民办科技实体、“三资”企业等57家单位,以及由20余家用人单位组成的江苏省镇江市人才招聘团参加了交流活动并设点招贤。市场提供2700余条人才供需信息,涉及25个专业门类。近400平方米的交流大厅里,前来参加交流、咨询、应聘的人员络绎不绝,两天就达12万人,有不少还是外地的科技人才。现场填表登记应聘的4074人,大专以上学历占95%,成都用人单位当场聘用340人。交流会期间,市长黄寅逵,市委副书记王荣轩,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骆隆森,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苏碧群以及四川省人事厅陈道茂副厅长等领导到场视察指导,对开办人才市场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希望。此后,每年不定期为重点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乡镇企业举办各种类型的招聘会。1994-1995年举办36次招聘会。1995年,建立中国成都人才市场之后,招聘会增多,规模增大,进场单位和人次急剧增加。1998年,举办招聘会192次,进场单位4302个,进场人数达13万多人次。2001年3月,出现人才交流新热潮,引进人才猛增,由原来一周一市的交流会变为周一至周五的天天市,周六固定举行大型招聘会。高级人才洽谈会也应运而生,举办招聘会5次,120家单位参加,提供职位356个,进场达621人。

  2004年,中国成都人才市场充分发挥品牌优势,把招聘会规模做大,次数增多,吸引更多的国内和国际的名优企业参加招聘会。举办各种招聘会277次,其中日常招聘会233次,大型及专场招聘会44次,进场单位共4253余家,入场求职及咨询人数达到了276万人次。招聘会上,有来自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希望集团、中国一汽集团四川专用汽车厂、台玻成都玻璃有限公司、四川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全友家私有限公司、东方希望集团、四川华润蓝剑啤酒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国光电气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等数百家单位,招聘设备、品质、营销、结构、工艺、制造、电气、土建、化工、机械、软件、地质、信息、仪表、财务、采购、文秘、工商管理、人力资源、贸易经济、市场开发、销售等100多个专业研发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等急需高中级专业人才,这些著名企业受到进场众多人才的热烈追捧。为解决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在国际会展中心还专门举办四次应届毕业生双选会。2005年比2004年求职人数增加96万人。两年中,高级人才洽谈会频繁召开,76个著名企业进场,提供了585个高级职位,参与人员1854人。

  1995-2005年,中国成都人才市场举办招聘会1484次,进场单位51388个,定期招聘会990次,专场招聘会157次,大型或特大型招聘会162次,进场人数190万人次(见表1-14)。高级人才洽谈会15次,提供职位2604个。另外,还开辟了委托招聘求职、委托应聘求职、个人全程代理、再就业专场交流业务。成都人才市场的兴旺,吸引了北京、上海、广州、福州、厦门、烟台、南京、珠海等全国三十多个省市的单位和全国各地各种身份求职人员的广泛参与,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影响越来越大。表1-14成都市人才交流情况统计表类别年招聘会高级人才洽谈会委托招聘求职委托应聘求职个人全程代理招聘会总数进场单位总数进场总人数定期

  (次)专场

  (次)大型

  (次)赴外

  (次)次数单位数职位人数单位个数求职人数总人数1994-

  199536441511000019969025911000008541119971134174149000971331199819243021306301651710219991103525136880881012324427158020001054900120000821013211711220239096515920011145385125000906181259356621132225085200212659311880001026181412411351721985863920031286258192000〖9〗1221454302004277425327610023334035034011541701133542005193565437230048884732262457007453120总计14845138818999109901571621415342260454088645465113人事代理1992年,成都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开业后就开展人事代理业务,该业务是政府人事部门批准的人才市场工作机构接受用人单位或个人委托,代理有关人事业务。

  1995年,中国成都市人才市场成立后,人事代理得到规范。人事代理对象:在成都市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乡镇企业、区街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私营企业;国有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辞职或辞退与原单位脱离工作关系的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研究生、大中专毕业生、部分专业职高生;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自费出国(境)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人事代理程序:签订《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合同书》→与委托单位签订《委托人事代理合同书》(合同书一式两份)→合同经双方代表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后生效)→发函向其原单位调入人事关系及档案→人才市场按国家有关规定审查档案(不齐者由原单位补齐归档),人才市场根据合同条款和委托项目为个人或单位办理各种服务。

  中国成都人才市场人事代理收费标准,按四川省物价部门和成都市物价部门规定的标准执行。代办申报职称初级50元/人、中级120元/人、高级150元/人;代办人事调动就业接收手续单位委托60元/人;单位人事代理100元/人;户口、粮食关系托管服务150元/人;代办辞职手续60元/人;代办申办转正定级服务100元/人;单位委托档案20元/月,个人委托单纯存档10元/月。

  人事代理中,流动存档人才呈阶梯式发展,平均以1337%的速度递增。1992年542人,2004年17924人。2001—2005年库存档案共71476人,人事代理单位981家,办理职称评审1150人,接收流动党员关系2450名,挂靠集体户口5800人,代办养老保险535人,引进人才308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和高级职称459人。成都市领导经常视察人事代理工作,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1997—2004年成都市人事代理业务数据见表1-15。

  表1-15成都市人事代理业务数据情况统计表项目

  年份接收档

  案(册)转出档

  案(册)接收学生

  档案(册)计划生育

  指标(个)职称评

  审(人)接收党

  员(人)转出党

  员(人)人事代理

  单位(家)办理入

  户(人)1997年258945371098451663451621998年3521409442119791922274411999年21825625701661092002694682000年410389897618165237452252712001年4603124145481937014987503202002年503515904480200120143108763602003年5223191271652461211811637210602004年7301218710623323220299174922150人才市场测评1998年12月,中国成都人才市场以“人才为本,市场举贤”为工作方针,以“培养优秀企业家”为宗旨,率先在全国七大区域性人才市场中成立“成都市企业经营管理者评荐中心”。12月28日,评荐中心在中国成都人才市场挂牌开业。该中心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与中国成都人才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隶属关系不变,业务受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的指导。

  评荐中心设立测评部、推荐部、培训部、综合部四个内设机构。推荐部、培训部、综合部分别与中国成都人才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交流部、培训部、保障部合署办公。为加快成都企业经营管理者任职职业化、选聘市场化进程,确保企业经营管理者资格认证制度顺利实施,经市委常委研究决定,成立成都市企业经营管理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市委副书记苏碧群、市委副书记王怀臣任名誉主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苏海红、副市长李春城任主任;黄天祥、李果、肖化戎、周金泉、罗大常、龚锦华、王锦任副主任。

  1999年,引进的人才素质测评软件在部分企业中进行抽样,建立了测评常模,并与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测评软件投入运行。6月,成都市副市长李春城在成都市企业经营管理者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作重要讲话。他说,搞好企业领导干部任职资格评审是发掘企业人才、培养优秀企业家的阵地,要做好这项工作,完成市委、市人民政府交办的任务。

  为探讨企业经营管理者任职资格测评工作,2000年5月7日至6月13日,市委组织部与“企业评荐中心”首次对12家国有企业77名现任领导班子成员的任职资格进行测评。测评共分培训、上机、结构化面试三个阶段进行。上机测评是重点,分人才素质测评和企业经营管理知识能力测评两个方面。结构化面试的测评,是根据12家重点企业的行业特点,结合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设计的面试题,测评思维、言语表达、组织计划、人际合作、应变能力、负责进取、个性稳定、举止仪表等8个要素,通过测评,收到了较好功效。

  2002年,完善测评机制,建立完整程序。经过几年的努力,成都人才市场建立了考核、测评、评审、推荐、任职等完整链条。2003年,以满足人才测评客户的要求为第一目标,顾客至上、优质服务为理念,同时充分进行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开展市场需要的各种项目,积极探索人才测评人事测量新业务形式,经营管理者人才库新增52人,共计4487人。当年举办了第十一届、十二届经营管理者洽谈会,57家单位提供465个高级职位,904人进场,达成意向341人。2004年,《成都市企业经营管理者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已测评来自工交工委、机械、公用、冶金、化工、物资、纺织、电子、建材、交通、煤炭等局公司的领导和高中级经营者 705人。职称评审认定883人。2005年4月,为蒙牛乳业、龙泉驿区招商中心和审计中心、龙泉驿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等单位提供了131人次的全方位人才测评服务。

  2005年6月,向国际接轨,不断完善测评培训。中国成都人才市场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合作,开办了四川省第一届人力资源管理硕士班,培训34人;成功运作“赴法国学习人力资源市场开发管理”出国培训项目;开展“ISO国际认证体系内审员培训”项目。成功举办中国注册人力资源管理师(CHRP)认证培训班,开设“薪酬体系管理与设计”、“绩效考核”等课程5期,CHRP中国注册人力资源管理师项目全年举行5期培训,学员186人,其中182人参加考试认证。截至12月底,已经注册人数76人,学员总数411人,在CHRP国内20余家省级培训机构中成绩突出。

  人才市场监管社会人才中介机构陆续成立后,不少中介机构不按国家人才市场管理条例办事,违反政策规定欺骗客户现象突出,引起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1998年11月,经成都市机构编制委员批准同意成立“成都市人才市场管理监察队”,依法对成都行政区域内执行《成都市人才市场管理条例》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对违反《条例》的机构和个人依法进行查处。成都市人才市场管理监察队隶属成都市人事局,所需编制在中国成都人才市场现有编制中调剂解决。监察队成立后,将建章立制作为重点,建立健全人才市场中介机构审批制度、人才市场中介机构年检制度、人才市场中介机构从业人员资格审查制度、人才市场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培训制度。还选派一批干部组成执法工作队伍,经过法律知识、执法业务的专门培训,有18人经市法制局批准办理执法证,开始上岗执法。12月,为加强对人才市场的管理,维护人才市场秩序,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人才市场健康发展。成都市人事局、成都市人民政府法制局制定了《成都市人才市场中介机构举办人才交流会管理办法》《成都市人才招聘启事管理办法》,《办法》规定人才市场中介机构举办人才交流会应当坚持自愿、公开、公平的原则。中介机构应具备的条件是:应持有《人才市场中介服务许可证》,有场地,有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和完备的消防设施。审批程序:应提交举办人才交流会的申请报告,举办人才交流会应提前十五天向审批机关提出申请,七天内向申办单位作出是否同意的批复。入场单位进行资格审查:是否具有营业执照,有无编制部门核发的编制文件,招聘简章是否符合《成都市人才市场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参加人才交流会不得有下列行为:违反国家规定聘用十六周岁以下童工或未毕业的在校学生,招聘简章有歧视妇女、民族歧视的表述,向应聘人员收取报名费、培训费、保证金、制装费等费用,采取不正当手段招聘明令禁止招聘的人员。对未经批准举办的人才交流会,由人事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取缔,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责任。

  1999年3月,针对人才市场中介机构管理无力和中介服务机构只审查不管理的现象,成都市制定了《关于清理整顿人才市场中介机构》、《成都市人才市场中介机构年审暂行办法》,还在《成都晚报》发布开展人才市场中介机构清理整顿的公告。公告要求各区(市)县在《成都市人才市场管理条例》公布以前批准的人才市场中介机构,必须按照《条例》的规定,在1999年3月31日前,向市人事局申请重新登记,并换发《人才市场中介机构许可证》,逾期不办理重新登记的将被视为无证经营,不允许开展人才中介活动。5月,首次开展执法检查,对金牛区燎原人才交流所非法从事人才中介活动和举办人才招聘会进行查处,由此拉开执法检查序幕。对环宇、顺达、省扶贫基金会再就业服务中心等8家单位从事非法收费问题视其不同情况予以处罚。为加大监管力度,6月,成都市人事局会同市工商局、法制局、公安局首次联合清理整顿,对成都邦联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等5家中介机构给予没收非法所得和罚款处理,并要求立即停止人才中介活动。对民兴人才交流所等6家机构违规操作给予口头警告,并责成立即改正违规行为,退还违规所得全部费用。对南方人才市场报西南人才交流所擅自改变名称(用“西南人才市场”名牌)给予书面严重警告,并责成三天之内完成整改工作。对诚信、惠康职介所超范围经营和未经批准举办大型人才招聘会进行查处。经检查,五城区30家(金牛区13家、青羊区8家、锦江区3家、成华区5家、武侯区1家)人才市场中介机构中,责令停业的24家,审查合格重新登记营业的6家。

  2001年,成都市制定出《关于进一步贯彻〈成都市人才市场管理条例〉》等规定。翌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发布《成都市人才市场中介机构年审暂行办法》,办法要求人才市场中介机构每年1月1日至4月30日,接受年检主管部门的审查。年审主要内容:开展中介服务活动情况、遵纪守法情况、机构基本情况、许可证项目变更情况。年审基本程序:填写统一印制的《人才市场中介机构年审报告书》,提交《许可证》正、副本及其他相关材料,年审主管部门在规定期限内对人才市场中介机构报送的材料进行审核,对通过年审的人才市场中介机构在20-30个工作日做出答复,由年审主管部门在许可证上加盖年审戳记,并发还《许可证》。对未通过年审的,由年审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年审主管部门通报年审情况。

  为加强执法力度,明确执法纪律,成都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同意给监察队配备行政执法编制7名,其中,队长(正处级)一名,副队长(副处级)一名,其职能不变。办公地址由成都市人才市场迁至成都市人事局机关。行政执法工作要“公正执法、亮证执法、文明执法”,行政执法人员要按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和义务严格执行。执法工作中要做到廉洁奉公,不徇私舞弊,严禁出现“吃、拿、卡、要”等现象。

  2005年,成都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由初期21家增加到84家,发展越来越壮大。由于利益的驱动,有的中介机构管理混乱,审查不严,存在不够规范、骗取中介服务费、求职登记费及工作保证金共同欺骗求职者现象,造成一部分求职者向政府和电台投诉信件逐年增加,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为规范整顿人才市场工作秩序,2005年11月,市人事局会同市工商、物价、公安和五城区人事部门对中心城区内民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再次进行了联合执法。吊销3家严重违反《四川省人才市场中介服务许可证》规定的中介机构的执照,共处罚人才中介服务机构8家,为求职者挽回经济损失十万余元。〔成都市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中心〕

  机构职责1988年3月,经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成都市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中心成立,属成都市人事局直属县级事业单位,配备编制15人。

  1989年12月,为完成我市部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其他行政管理干部比较繁重的培训任务,按照成人教育教职员工与学员1∶4的配备规定,每年培训学员500人左右应适当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经成都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为成都市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中心配备事业编制55人,由1名主任、2名副主任组成领导班子,下设办公室、教务科和行政科,其级别均为科级。人员结构比例按行政管理人员20%、业务人员70%、工勤人员10%的标准执行。中心的基本职能是:根据军转工作部门统一制定的培训规划,负责转业干部具体培训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对参训的转业干部进行考核;对参训转业干部进行跟踪调查,总结经验,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在培训工作中起骨干和示范指导作用。1990年,集培训、住宿、就餐、接待功能于一体的成都市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中心培训大楼在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竣工,并投入正常运营。由于培训人数增多、业务范围扩大,经市人事局同意内部机构由科变处。设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处(室)为科级。

  1994年,成都市成立了成都地区军队转业干部培训领导小组。并组织了成都军区对准备转业的干部在离队前开展定向培训。

  成都市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中心培训大楼承包给上海心族(农工商)企业总公司后。成都市人事局决定:成都市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中心“实行承包经营、中心机构不撤、牌子保留、人员精简、培训职能不变、场地转移”。培训中心在外租房办公,军队转业干部培训工作采取“由培训中心组织,由市行政学院代训”的模式。1995年10月,成都市人事局成立成都市国家机关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并与成都市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合署办公,1997年5月,更名为成都市国家公务员培训中心。人员编制不变,增加基本职能是:组织对国家机关除公务员以外的培训;组织实施对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知识更新的培训。1998年,培训中心迁至成都市南大街成都市人事局培训大厦办公至今。

  2000年,为推进成都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制度,广泛调动培训中心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训中心制定了《成都市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中心(成都市军队转业干部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实行聘用制的试行办法》,并经人事局党组研究同意,在成都市率先实行了“中心副主任(含副主任)以下的岗位均实行聘用”的制度和“工资总额包干、岗位效益工资制、个人收入与单位效益挂钩”的工资分配制度。《试行办法》有如下内容:(1)受聘人员必须具备五个基本条件;(2)聘用程序及办法采取双向选择、优化组合的办法,逐级进行聘用;(3)聘用合同的签订、变更、终止和解除。每人签订《聘用合同》,合同期限一般定为1-3年,期满进行下一轮聘用;(4)试岗、待岗和辞退制度;(5)工资实行总额包干、岗位效益挂钩,自主分配。职工工资由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效益工资构成。

  6月,经成都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对培训中心机构人员编制进行改革。成都市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中心与成都市军队转业干部服务中心(成都市军队转业干部住房开发办公室)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将原中心下设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更名为培训部、教务部、行政部。对中心副主任(含副主任)以下的岗位均实行聘用。服务中心的基本职能是:负责现有固定资产包括办公楼房、已开发的工程项目的各类设备、设施的使用以及房屋租金收缴等管理工作;负责军队转业干部住房基建以及其他项目的开发工作。合署办公后,内设机构为办公室、培训一部、培训二部、资产管理与开发部。中心按25人设置岗位,主任1人,副主任2人。2002年,增设培训项目开发部,将原资产管理与开发部更名为资产管理部。

  2001年9月,经市人事局研究同意,原由局培训教育处管理的成都市人才培训中心交由成都市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中心管理。新增职能是:组织对国家公务员和职称资格考试以外的培训;组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境外培训;开展对专业技术人员知识增新的培训和资料编印;开展人才、技术信息的咨询服务,为企事业单位培训急缺的专业技术人员。

  表1-16成都市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中心历届领导成员届数主任任职时间副主任任职时间第一届涂忠钦19888-19956庄开富199010-19956第二届庄开富19956-200111祁耀东199412-199711第三届赵全章200111-2005王学和199711-2005转业干部培训1989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邓小平同志指示精神,提出了军队转业干部“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成都市成立了成都地区军队转业干部培训领导小组。培训采取了以行业办班为主、市上集中办班为辅的办法,除公交、行政由市上集中培训外,其他均由各行业培训。

  1990年,四川省军转办决定:对转业干部的培训工作,由以往的各地、市、州自行组织改为分片联合办班,将成都、德阳、攀枝花、雅安、凉山、阿坝六个地市州划分为一个片区,分成都、德阳两个培训点,由成都市组织培训。成都市转业干部片区领导小组坚持“按需施教,学用一致,讲究实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首次在成都进行了大规模集中培训。除对口安排的专业技术干部予以免训外,安置在片区内的其他军转干部都参加了专业培训。

  1992年,成都市培训采取适应性培训和专业培训两种培训方式。适应性培训,主要内容以讲座、辅导课的形式学习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介绍成都地区经济建设情况,提高学员“认识、热爱、建设成都”的自觉性;专业培训,主要开设了党群、行政、公安、司法四个专业班,课程设置分为专业理论课,业务知识讲座,其中专业理论课是学习重点。教师以外聘为主,理论课教师选聘四川大学、四川行政干部管理学院、四川社会主义学院、成都科技大学、省委党校、市秘书学会、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单位14位有丰富成人教学经验和知名度较高的教授、讲师任课。其中教授10人,占7143%,讲师4人,占2857%。业务知识讲座聘请了6名社会知名度较高的专家、学者和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省、市局处级领导担任讲座。时事政策讲座由上级机关领导主讲。培训时间三个半月,14个教学周,56个学时,设置科目20门,其中:考试科目11门,考查科目4门,讲座科目5门。培训方法采用集中授课、分散复习,注重教与学的密切配合,经常征求意见,及时反馈信息,采取较好的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培训人员统一住宿,重点抓好三个环节:抓制度建设,严格教学管理;抓思想政治工作,促进教学管理;抓增强服务意识,做好后勤保障。参训人员共577名,考试科目总平均成绩优良率达95%。合格者颁发由四川省组织部、省人事厅制发的《干部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对未学完规定的教学内容或因累计请假时间超过15天的,不发给合格证书。这种做法成都片区走在四川其他片区前列,引起四川省军转办的关注和重视。《四川日报》、《国防时报》、成都电台先后报道了成都军转干部教学专题片《新星在升腾》。

  1993年9月,四川省恢复了以往各地、市、州自行组织办班的方法。成都市自行组织培训,规定当年的全员适应性培训,安置在市级机关和锦江、青羊、武侯、成华、金牛五城区的转业干部由成都市转业干部培训中心负责培训。专业培训,除分配在公、检、法、司部门外,分配在成都市区的军转干部都参加了由市军转培训中心组织的专业培训。培训开设了行政管理(党群)、工业企业管理、商业企业管理等三个专业班;安置在市属十二县及龙泉驿区和青白江区的转业干部由县人事部门自行负责全员适应性培训。

  1995年,原成都市军队转业干部综合服务大楼承包给上海心族集团。军转中心在外租房办公,军转培训工作由成都市军转培训中心组织,交市行政学院(温江)代训。安置在市级机关的转业干部,除对口安置专业技术干部和公、检、工商等部门转业干部外,安置在市辖七区十二县(市)以及分配在川西片区12个地区的地税部门的转业干部,都参加了由成都市军转培训中心组织、市行政学院实施的专业培训,共开设国家公务员、工业企业管理、商业企业管理、司法、税务管理五个专业重点学习公务员暂行条例。次年,为更有效地搞好培训,适应性培训采取“大集中,小分散”的方法组织实施。分配在市级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的,其适应性培训与专业培训结合进行;分配在各区(市)县的转业干部,不再由市上统一培训,由各区(市)县根据各自的情况和特点自行组织。

  1997年,成都市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做好1997年军队转业干部培训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强调:要贯彻学以致用、按需施教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贯彻培训、考核、使用相结合的原则。成都市科学地安排教学计划,针对军转干部充实行政、工、商、司法等部门的行业特点,精心施教,开设了公务员、税务(地税)、司法、工企、商企五个专业班,36门课程,培训军队干部440名。经过三个多月的培训学习,学员全部获得了岗位合格证书,学员参训巩固率达到了100%,学习成绩优良率为94%,高质量地完成了本年度军转干部的培训任务。此次培训的参训人数、培训时间、教学质量均列全省第一。9月,国务院军转办在沈阳召开的全国军转培训工作会议上,成都市介绍了经验,受到国务院军转办表扬。

  1999年,结合安置后的实际现状,专业培训增加了行政管理班,凡分配到公安、国家安全、国税、地税、工商、技术监督、金融等系统的转业干部,由省级主管部门集中组织培训。

  2003年,党政机构改革后,为统一教学,提高质量,又改变了以往完全由市行政学院代训的模式,采取分片设点的方式,分设市内教学班和成都行政学院教学班,即:分配到市级机关各部门及城区的转业干部在成都市军队干部培训中心(市内教学班)培训,分配到郊区(市)县的转业干部在成都行政学院教学班培训。统一开设了公务员班和行政班两个专业。同时,成都市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制定《成都市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培训实施意见》。

  2004年,随着军队转业干部自主择业的出现,少数军转干部集体上访事件增多,给培训工作带来新课题。成都市人事局领导非常重视转业干部岗前培训,在开学典礼上,市军转办主任何联久同志提出四点要求。同时,成都市制定《成都市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培训实施意见》,由其自由选择,免费参加1-2个项目的培训。2003年,22人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10天,每人免收费用800元。2004年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参训人数26人。其中,18人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每人免收培训费800元;4人参加中国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培训,每人免收培训费1500元;4人参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资格培训,每人免收培训费1500元。2005年8月,42人参加免费培训计算机应用能力,特别为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提升班每人免收培训费1000元,共2期,有42人参加。三年中,免费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培训5期,共培训158人,免培训费71600元。1990-2005年军队转业干部培训情况见表1-17。

  表1-17军转培训统计表〖XB,HT5"H;Z<续表>〗时间所设专业参训人员1990年党群、行管、公安、司法1551991年党群、行管、公安、司法1661992年党群、行管、公安、司法2561993年行政管理、工企管理、商企管理2431994年公务员、公安、司法、企业商业2431995年公务员、商企管理、司法、地税3601996年公务员、工商企管理、司法、税务3701997年公务员、工企、商企、司法、税务4401998年公务员、司法、行管、企管3501999年公务员、司法、行管、企管4602000年党群、行管、司法4502001年党群、行管、司法2292002年党群、行管、司法1272003年公务员、行政班2302004年公务员、行政班731共计4810人次2005年6月,成都市人事局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办公室组织召开了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培训座谈会,分别邀请了六城区(含高新)人事局局长和主管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领导参加。会上,成都市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中心赵全章主任介绍了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所开设的课程和安排。何联久主任介绍了成都市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在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刘立副局长针对培训作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各区人事局树立“以培训促提升,以提升促就业,以就业促管理,以管理保稳定”的理念,搞好自主择业军队干部培训工作。〔成都市人事考试中心〕

  机构设置1993年4月,经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成都市人事考试中心。成都市人事考试中心系成都市人事局直属正县级全民所有制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配备事业编制25名(其中:考试中心20人,继续教育服务中心5人)。2001年成立成都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服务中心,与成都市人事考试中心合署办公。胡国文同志任考试中心第一任主任。

  职能职责负责全市职称考试、公务员录用考试、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考试、社会化代理考试、职称评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及积分登记工作。

  办公场地1993年4月租用成都市就业训练中心5 楼(柿子巷附1号)办公。1996年1月租用中国成都人才市场八楼(宁夏街136号)办公。2000年4月购置成都军转培训中心大楼4楼、5楼(南大街56号)办公。至此中心拥有占地面积达1396平方米的办公场地。

  人员管理成都市人事考试中心工作人员实行聘用制,按照《成都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的有关规定实施。

  内设机构设立办公室、考务部、技术信息与研究发展部、培训教材部、资格评价与继续教育部五个部门。

  考试发展随着《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颁布和全国职称资格、执(职)业资格考试的发展,1993年成都市设立人事考试机构。成立之初考试种类少,年考生人数1万余人。到2005年考试种类50余项,考生人数6万余人。1993—2005年累计考生65万余人,通过各类考试获得各类证书的有23万余人。

  获奖情况2004年,被人事部评为“电子化考试考务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02—2004年度被省人事厅评为“先进考区”和“先进集体”。

  表1-18成都市人事考试中心历任领导名录职务姓名任职时间主任胡国文1993年4月—1998年2月祁耀东1998年至2005年12月副主任刘安礼1993年4月—1994年2月颜祯玉1994年至今李其华2005年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