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原道:众途之始
中英研究《文心雕龙》的学者多认为,《原道》篇在刘勰的谋篇布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原道》对“文”的本质、特征和起源等作出解释,引导整部《文心雕龙》的文学思想,因此《原道》篇被翻译得最早,也最频繁。而不同时期的译者,对这一篇的翻译也表现出诸多异议。通过对多篇翻译的比较分析,我们不但能了解英语世界研究者的侧重点,还能进一步深化本土研究者对《原道》篇的理解。此节中我将对《原道》关键词句的翻译进行对比分析。
学者多认为刘勰《原道》篇名可能来自《淮南子·原道训》。《原道训》开篇为:“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授无形。”高诱注:“原,本也。本道根真,包裹天地,以历万物,故曰原道,用以题篇。”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云:“案彦和之意,以为文章本由自然生,故篇中数言自然,……此与后世言文以载道者截然不同。”当代学者对“道”的含义有很多分歧,有人认为是道家的道,有人认为是儒家的正途大道,也有人认为是佛道。其实,儒道二家并非水火不容,《易》中“一阴一阳谓之道”的“道”和老子“道法自然”的道之间有很多相通之处。魏晋时儒道兼论为常事,学者常常并论儒家之《周易》、《论语》和道家老庄。刘勰博览群书,当时各家重要的思想言论在《文心雕龙》中都有所涉及,他本人完全可以不拘于某一家。当然,他在《序志》篇明示自己追随孔子,但这并不排除他采纳众家思想为己用的可能。“道”究竟属于何家,我们不必太在意,但有一点我们应该明白,“道”为始,正如纪昀所言:“文原于道,名其本然。”
从英语翻译来看,译者都理解“道”为本源。施友忠将篇名译为“On Tao, the Source”,宇文所安译为“Its Source in the Way”,黄兆杰译为“The Way the Origin”。几种翻译都注意了原题中本源的含义,但是,几种处理都采用名词词组的方式来翻译“原道”,似乎把“原”作为名词或形容词来解释。高诱将《原道训》中的“原”训为“本”,但这个“本”并不见得是名词,不一定仅仅是“根本”、“本原”等含义。综合《文心雕龙》各篇章来看,“原道”宜理解为动宾结构,故作为本原的“原”在此处为名词作动词用,指追溯本源,原道即追溯道的本源和踪迹。刘勰在头三篇的题目中都采用了类似的方法。如“征圣”,征可为征验、征象、明证等意,如“政化贵文之征”、“事迹贵文之征”、“修生贵文之征”等,而在题目“征圣”中则作动词用。《说文解字》曰:“行于微而文达者,即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