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玄”概念的提出与定义
《本际经》一再标榜自己是“最深最妙无上要术,开秘密藏重玄义门”,本经“为说重玄兼忘平等正法,入真实际,是名大乘教化之术”,“必欲开演真一本际,示生死源,说究竟果,开真道性,显太玄宗”,“将示重玄义,开发众妙门。了出无上道,运转大乘辕。……不有亦不无。空假无异相,权实故同途。道场与烦恼,究竟并无余”。说明对“重玄”之道的阐释既是《本际经》的思想价值之所在,又是判释大乘道教的标准之一。
“重玄”,语出《老子?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何谓“玄”?《抱朴子?畅玄》:“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王明校释:“此所谓玄,源自汉代扬雄之《太玄》,非魏晋玄学之玄。此论玄为宇宙之本体,尤着重于玄道。玄道亦即玄一之道。”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4页,中华书局,1985年。在《老子》的语境中,对“重玄”的阐释是与“众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谓“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众妙”,河上公注:“能知天中复有天,禀气有厚薄,除情去欲,守中和,是谓知道要之门户也。”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第3页,中华书局,1997年。蒋锡昌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谓于此无名之又无名中,一切妙道从之而出也。”蒋锡昌:《老子校诂》第11页,成都古籍书店,1988年。可见“众妙”即“道要”、“妙道”,也就是“道”。在《老子》的语境中,唯一可以和“玄之又玄”匹配的是“损之又损”。《老子?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河上公注:“学谓政教礼乐之学也。日益者,情欲文饰日以益多。道谓自然之道也。日损者,情欲文饰日以消损。(损之者),损情欲也。又损之(者),所以渐去(之也)。当恬淡如婴儿,无所造为也。情欲断绝,德于道合,则无所不施,无所不为也。”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第186页,中华书局,1997年。可见“玄之又玄”与“损之又损”如同《老子》所特有的“正言若反”的表达方式,是在破相之后有所建立。
在道教思想史上第一个给“重玄”下定义的是生活时代略晚于《本际经》的成玄英成玄英首次走入历史的具体年代是贞观五年(631)。见强昱:《成玄英评传》第一章第三节“成玄英的简略传记”,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成玄英在《道德经义疏》中说:“玄者,深远之义,亦是不滞之名。有无二心,徼妙两观,源于一道,同出异名。异名一道,谓之深远。深远之玄,理归无滞,既不滞有,亦不滞无,二俱不滞,故谓之玄。”“有欲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