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太玄真一本际经》的道性论思想

书名: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 作者:黄崑威 字数:243287 更新时间:2019-09-29

  引言

  “道性论”的部分内容在本书第三章“道体论”中已有所涉及,所以本章论述的重点在于通过揭示道性论的思想演变过程,探究如果没有“佛性论”的刺激、影响,道教自身能否“开出”道性论,“无识有道性”与佛教“无情有性”命题之间的关系,“道性众生性皆与自然同”的《大乘起信论》“一心二门”式的哲学方法及此命题对玄学“自然与名教”、佛道论衡“自然与因果”主题的历史性终结。道性论固然受到了佛性论和佛教心性思想的影响、启发,但是道性论的发展路向又明确反映出它具有的鲜明道教义学特点。

  ###第一节《本际经?道性品》对“道性”的定义

  《道性品》说:“云何识真本,道性自然因?”“言道性者,即真实空,非空不空,亦不不空;非法非非法,非物非非物,非人非非人,非因非非因,非果非非果,非始非非始,非终非非终。非本非末,而为一切诸法根本。无造无作,名曰无为。自然而然,不可使然,不可不然,故曰自然。悟此真性,名曰悟道,了了照见,成无上道。一切众生皆应得悟,但以烦恼之所覆蔽,不得显了,有理存焉,必当得故。理而未形,名之为性。三世天尊断诸结习,永不生故;真实显现,即名道果。果未显故,强名为因,因之与果,毕竟无二,亦非不二。若知诸法本性清净,妄想故生,妄想故灭,此生灭故,性无生无灭。了达此者,归根复命,反未生也。仙真下圣所不见知,上圣之人少能知见,亦不明了,去始远故。唯得道果,洞照始终,道眼具足,乃能明见,以明见故,名一切智,无上尊也。”

  前几品反复强调说明“道体”以“无”为本,是“空寂相”。由本品“言道性者,即真实空”,当知“道体”与“道性”是相通的。但是“道体”的“空寂相”和“道性”的“真实空”又不尽相同,道体是“不离诸法而说法空”;是“为利益故,随顺世间,方便引诱,假名称见”;“为执假故,因缘方便,说诸法空”,是遮诠式的,相对的“空”。从“悟此真性,名曰悟道,了了照见,成无上道”分析,说明“道体”与“道性”之间还存在层次性的先后,对“道性”的探讨其实是道体论的延伸。

  这里提出“理”、“性”、“始”三个概念,从“有理存焉,必当得故。理而未形,名之为性”分析,此“理”应指“一切众生皆应得悟”之理;“性”指此理相对于众生而言,名之为性。“理”相对“性”而言,“理”是究竟之“果”,“性”是毕竟之“因”。“因之与果,毕竟无二,亦非不二”,说明“理”与“性”之间,不单是普通的因果关系,而且是中道正观不落于二边,“理即性”的关系。

  “(道性)但以烦恼之所......

免费试读已结束,支付¥9.90 购买 >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