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际经?护国品》云:“此经说真道根本,能生法身慧命,十方得道过去未来三世天尊等,莫不履行而得至真,具一切智,成无上道,到解脱处,为大法王。”《本际经》以“法身”理论回应佛教界对于元始天尊神圣性攻讦的同时,围绕法身义理,辅以道身、真身、报身、应身、生身、分身、化身诸说,来论证元始天尊是集“道”之“体”与“用”的高度统一。《本际经》借“法身”与诸“分身”的概念用以解释道体和诸天尊的关系,元始天尊所证之理体称法身,为济度众生示现托胎肉身、以神力一时化现之身称应身、生身、分身、化身。“法身”与诸“分身”的理论根据是“至真妙理”和虚无之道,《本际经》借用了玄学中本末、体用等方法阐述法身和诸“分身”之间的关系。
“法身”观念又被唐初《道门经法相承次序》、《道教义枢》、《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等其他道教义学著作继承、发挥。由于《本际经》在论述“诸分身”之说过程中比较散乱的原因,造成缺乏逻辑思辨的前后通畅。为了研究方便,今参照《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卷中关于“八身”的详细解说,并对比《道教义枢》和《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的相关阐释,展开详细分析,以期准确理解、解释《本际经》“法身”与“诸分身”之说,凸现道教“法身”体义。
一“法身”为本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卷中记唐高宗垂询:“天尊有几身?为弟子已不能苦道,上启天尊覆护弟子。”潘师正对曰:“按诸经所明,天尊有法身、本身、道身、真身、迹身、应身、分身、化身。”“法身天尊者,谨按《升玄经》曰:‘吾以三气周环八极,或号元始、或号老君、或号太上、或为帝师、或为玄宗,出幽入冥待应无方,随人所好,为作法身。同归之趣,非为缘异。愚者不体,相与嫉贤。吾愍口过,敢陈其源。道之布气,在于无边、无形、无像。留住经文,不自巧饰。诚惟修身,其身得真。既得真像,自然登晨。此法玄妙,玄之又玄。愚者失趣,或谓非神。相与竞笑,攻本伐根。’”《道藏》第24册,第790页。
潘师正在阐述道教“法身”观的同时,实际上也对来自佛教中人的攻讦进行了批评。由此亦可看出,佛道思想界围绕“法身”义展开的论衡,佛教方面极力辩异;道教方面重在趋同,其目的和策略是同灵宝派一脉相承的。
《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云:“法身者,真精布气,化生万物也。”“虚空自然变见,生为凝灵结气,化成圣人,即元始天尊之谓也。”《道藏》第24册,第721页。
《道教义枢?法身义》:“法身者,至道淳精,至真妙体。表其四德,应彼十方。赴机于动寂之间,度物于分化之际。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