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系辞传》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从这段话中已经说明《周易》中包含了义理和象数、卜筮的内容。以后易学的发展,形成了义理派和象数派,到了宋代,又从象数派中演化出了图书派,从此义理派、象数派和图书派鼎立于易坛。
第一节 义理派
《周易》的义理派又称为义理易,它主要阐明《周易》中包含哲学理论为内容的学术派别,是易学的最重要的派别之一。义理派开始于孔子在《易传》中对《周易》的哲学要义的阐释,《易传》对《易经》要义的揭示和阐释,从而确立了《周易》在我国学术思想史上的价值。继而晋代王弼“扫象”,用老庄玄学解《周易》,大张义理之学的旗帜。唐代孔颖达作《周易正义》是沿王弼所开创的学术方向作出的重要成果,宋代的程颐著《程氏易传》和朱熹著《周易本义》把义理学推向顶峰,现代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周易》的应属于现代义理学的范围。
王弼(226—249),字辅嗣,是我国魏晋时期的著名学者,玄学家。王弼虽然只活了24岁,但却才华横溢,史称他“幼而察慧,年十余,好老氏,通辩能言”,在学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著有《老子道德经注》、《老子指略例》、《论语释疑》、《周易注》、《周易略例》、《易辨》、《周易穷微》、《易传纂图》等等。《周易注》、《周易略例》是王弼义理易学的代表之作。他用玄学解释《周易》,是把《老子》、《庄子》与《周易》沟通起来,开创了易学研究的新领域。
王弼易说,主义理而排斥象数。魏晋以前的汉代易学都重视象数,专以承、乘、比、应;伏、飞、互、反等易象解易。自王弼以后,义理之学一度占了主导的地位。唐代孔颖达称王弼的《周易注》为“独冠古今”之作。王弼的义理之学以老庄的哲学思想为中心。王弼玄学思想的基本命题是“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他在《老子指归》中说:“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无形,由乎无名,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即把“无”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老子主张“道法自然”,王弼则强调:“万物以自然为性,故可因,而不可为也;可通,而不可执也。”“舍己任物,则无为而泰”。这里王弼所说的“无为”就是因其“自然”,并用这种“自然无为”的思想去注释易卦,如释临卦六五爻辞“知临,大君之宜,吉”时说:“处于尊位,履得其中,能纳刚以礼,用建其正,不忌刚长而能任之,委物以能而不犯焉,则聪明者竭其视听,知力者尽其谋能,不为而成,不行而至也。大君之宜如此而已。”临卦九二爻为阳,六五爻为阴。六五为尊位,比喻君德,与九二又相应,比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