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吴伐魏的外交策略

书名:诸葛亮文集译注 作者:诸葛亮 字数:168997 更新时间:2019-09-29

  绝盟好议

  【题解】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孙权称帝。蜀汉许多大臣表示不满,主张与孙权断绝盟好关系,并公开声讨孙权僭逆之罪。诸葛亮为打击主要敌人曹魏,维护蜀汉的长远利益,对大臣们讲了这段话。随后,诸葛亮又派使者陈震到东吴,祝贺孙权称帝。这样,蜀、吴联盟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为蜀汉政权的伐魏大业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权有僭逆之心久矣,国家所以略其衅情者,求掎角之援也。今若加显绝,仇我必深,便当移兵东伐,与之角力,须并其土,乃议中原。彼贤才尚多,将相缉穆,未可一朝定也。顿兵相持,坐而须老,使北贼得计,非算之上者。

  若孝文卑辞匈奴,先帝优与吴盟,皆应权通变,弘思远益,非匹夫之为忿者也。今议者咸以权利在鼎足,不能并力,且志望以满,无上岸之情,推此,皆似是而非也。何者?其智力不侔,故限江自保;权之不能越江,犹魏贼之不能渡汉,非力有余而利不取也。

  若大军致讨,彼高当分裂其地以为后规,下当略民广境,示武于内,非端坐者也。若就其不动而睦于我,我之北伐,无东顾之忧,河南之众不得尽西,此之为利,亦已深矣。权僭之罪,未宜明也。○《三国志》卷三十五《蜀志·诸葛亮传》裴注引《汉晋春秋》。

  【译文】

  孙权有称帝的野心已经很久了,我国之所以不追究他进行挑衅的原因,是想取得他的援助,以牵制和夹击曹魏。如果现在公开同东吴绝交,东吴一定非常仇视我们,我们就要派兵东伐,同他们较量,等到并吞了东吴的国土,才谈得上进兵中原。孙权手下有才干的人还很多,将相之间团结和睦,不是短时间内能平定的。长期驻军对峙,等待他疲惫,势必使曹魏得利,这不是上策。从前孝文帝以谦卑的言辞与匈奴结好,先帝以优厚的条件与东吴联盟,都是适应客观形势,考虑长远利益,而采取的变通措施,绝不是一般人的感情用事。如今有人认为孙权满足于三方鼎立,不能与我们同心协力,何况他的心愿已得到满足,并无渡江攻魏的打算。推敲一下这些说法,都是表面上对,而实际上不对。为什么呢?因为孙权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而只能隔江自保;孙权不能越过长江,犹如曹魏不能渡过汉水,并不是力量有余而见利不取。如果我们的大军去征讨曹魏,孙权采取上策,就会出兵魏国并分割它的土地,然后再作下一步打算;采取下策,也会乘机掠夺魏国的人口,扩张自己的国土,向国内人民炫耀武力,他是决不会坐着不动的。即使他按兵不动,只要他同我们睦邻友好,我军北伐就没有东顾之忧,而曹魏黄河以南的军队就不能全部调到西面来进攻我们,我们得到的好处就很大......

免费试读已结束,支付¥7.50 购买 >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