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深谋远虑的治国方略

书名:诸葛亮文集译注 作者:诸葛亮 字数:168997 更新时间:2019-09-29

  答法正书

  【题解】

  诸葛亮担负治理蜀汉重任后,采取了厉行法制的手段,这引起了豪强官吏的不满,他们攻击诸葛亮“刑法峻急”,是不“度德量力”。当时的蜀郡太守法正也出来替他们说话,劝诸葛亮“缓刑驰禁”。为此,诸葛亮写了《答法正书》,批驳了法正的主张,强调了在豪强官吏中实行法制的必要性。这是一篇体现诸葛亮吏治思想的重要著述。

  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无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刘璋暗弱,自焉已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著。○《三国志》卷三十五《蜀志·诸葛亮传》裴注引《郭冲》五事。

  【译文】

  您只知问题的一面,而不知问题的另一面。秦王朝因为不实行仁政,政令苛刻,百姓怨恨,因而陈胜振臂大呼,秦王朝就土崩瓦解,汉高祖根据这种情况,实行宽刑驰禁,因而获得了成功。刘璋昏庸懦弱,从他父亲刘焉以来,两代人都给蜀地百姓小的恩惠,政令废驰,官员们互相奉承,使好的政令不能施行,威严的刑律不庄重严肃。蜀地的豪强官吏,独揽大权,为所欲为,君臣相待的礼仪,逐渐被废驰。拿职位来恩宠他们,结果职位高了,他们反而不觉得可贵,拿恩惠来笼络他们,结果恩惠到了顶,他们反而怠慢无礼。之所以出现弊政,实在是因为上述这些原因。我现在用严厉的法制使他们害怕,推行法制之后,他们才会知道什么是恩宠;用爵位来约束他们,晋升爵位之后,他们才知道什么叫荣耀。恩宠和荣耀相互弥补,上下才能有法度。治国的要领,就在这里体现出来。

  【注释】

  无道:暴虐,没有德政。

  匹夫:庶人,平民。这里指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

  弘:大,这里指宽大,意思是宽刑驰禁。济:成功。

  暗弱:也作“闇弱”,懦弱而不明事理。

  焉:刘焉(?-公元194年),江夏郡竟陵县(今湖北省潜江县西北)人,汉鲁恭王之后,东汉灵帝时任益州牧,为刘璋之父。累世:几代。

  文法:文书法令,这里指政令。羁縻:牵制,束缚。这里意思是废驰。

  德政:旧指好的政令或政绩。举:兴办,施行。

  威刑:指严厉的刑律。肃:严肃,庄重。

  专权:独揽大权。恣:放任,为所欲为。

免费试读已结束,支付¥7.50 购买 >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