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需求

书名:提升高等教育创造力 作者:(英) 诺曼·杰克逊等 字数:233821 更新时间:2019-12-25

  无论就经济、社会还是文化角度而言,创造力都应该被视作宝贵的财富。“创造力正日益成为个人和社会的重要资源。创造力使我们在面对威胁和挑战时,能够最大程度利用新机遇,获取最大利益”(Jupp et al.2001:6)。换句话说,目前世界环境超级复杂且需求纷繁,创造力正是解决问题、走向繁荣的良药(Barnett,2000)。

  创新日趋占据主宰地位,这已是全球共识。“在过去的25年,我们已着力提升组织机构的质量与效率,在接下来的25年,我们必须提升整个社会的创新性”(Council on Competitiveness,2004:5)。于是《创新美国》1(Innovate America)研究报告应运而生。欧洲理事会也持有类似的观点(由里斯本议程及支持这一议程的国家战略可见一二),通过其构建欧盟活跃、11有竞争力的知识经济这一意愿可见一斑。从经济学角度看,与竞争力有关的诸多因素推动着创造力议程,包括贸易自由化、交通运输成本的迅速降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消费者品位和需求的改变(DTI,2003:4)。因此,未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繁荣程度将愈加依赖于其创新能力、将创意转化为新产品和新服务的能力、研发新科技和新形式产品的能力以及将产品和服务进军新市场的能力。而在此过程中,他们很可能以一种新的方式与消费者或受益人打交道。

  但是创新的作用不仅限于商业领域,也同样可以提升政府、组织和社会全面解决顽固问题的能力,如应对未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提高全世界人民健康水平、增加教育机会和开发学习潜力等(DTI,2003;IBM,2005)。创造力作用的发挥在于其具备远见卓识、创造新关联、发现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将几者连接起来的潜力。由此而论,创造力体现在组织模式、服务和产品之中;体现在科学技术和艺术之中;体现在医疗、民主建设和文化成就之中;体现在沟通、团体构建以及产品生产之中。

  创新概念广泛,要清楚表述创造力所扮演的角色、所需的创造力类型以及其行为者,人们就必须对创新过程的本质以及创造力在其中所处的位置有更清楚的认识。传统的对创新的线性认识(基础研究的数量决定着创新量进而决定产量)已遭到批判(e.g.Pavitt,1984;2001)。世界正处于飞速变化时期,无论是公众、个人或是第三产业企业,要提出能够创造社会价值或经济价值的创意,需要知识创造、企业家和顾客/受益人之间的创造性动态互动。没有新知识,就无法提供产品、服务以及有效的销售渠道;没有企业家精神,就很可能错失新知识带来的潜力或利益,无法将其投入市场;如果不被市场认可,这些创意的社会或经济价值就只能体现在概念层面。

  然而,虽然各行业情况不同,但顾客、生产线、营销部门(以及其他相同职务部门)和实验基地都是发起创新和获得创新成果的驱动力。仅凭单个行为者是无法取得成效的。多数情况下,个人、团队和组织之间进行多种往复反馈,实现三者之间的动态联系,进而收获硕果。而个人、团队和组织都秉承着各异的知识、技术技能和运作能力,这样才能碰撞思想的火花,创造新的机遇(Florida,2002;Sitra,2005)。因此,创造力及以其为基础的创新,不仅可以实现重大的、废旧立新的、转换范式的成果,同时也可以积累创新形式,12这就需要优化现有产品和实践。创造力是创造价值的一大支柱。要具备创造力,需要对某一特定领域非常了解,需要从所挑战的传统中吸取养分且清楚自身接纳传统程度的能力,以及改变或创造某个新领域的能力(Csikszentmihalyi,1997)。

  创新议程涉及领域广,涵盖方面全,需求迫切,加之创新过程灵活多变,发生作用形式多样,因此对将来的劳动力、工作重点、所需技能和品质都有相当多的要求。知识经济要求员工和企业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更有效地应对科技或产品市场的变化(Kok,2003)。对人力资本进行重大投资非常重要:人们都需要工作,人才储备库需要加强。这些接受良好教育并掌握娴熟技术的储备人才需要定期更新技能,才能对改变作出有效回应并提高就业能力。“商业组织本质在发生转变,知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提升……需要非常规认知技能,如抽象推理、问题解决、沟通和协作”(Karoly and Panis,2004:xiv)。员工是创新的关键,多样化是竞争优势的源头,繁荣发展的企业将是那些准备好迎接持久挑战并进行创新的企业,而其措施就是抓住机遇,采取灵活组织架构并对员工技能进行投资(EU Presidency Conference,2004;Work Foundation,2005)。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