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这个概念是新的概念,但是追求幸福却是一个老的话题。两年以前,2007年10月,由新华社主办的《瞭望东方周刊》和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工作委员会等几个单位,共同举办了一次“首届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评选活动,通过全国广大的群众网上投票、短信投票、文本投票和专家评审,最后评出了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的城市,第一名是成都。全国有269个城市参与评选,评选委员会给成都这个幸福城市颁奖时是这样写的:“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璀璨悠久的古蜀文明,时尚与传统交相辉映,发展和保护水乳交融,成都,一座洋溢着幸福暖流的城市,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这次评选据我所知相当严格,评选标准十分具体、十分详细。评选的时候一共分为城市幸福感和生活幸福感两大类,前者包括比如生活节奏、人情味、赚钱的机会、生活便利、自然环境、文明程度、文化娱乐、治安状况、贫富分化、发展速度、教育质量、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政府威信等,后者包括生活质量、职业与就业、收入情况、住房情况、婚姻状况、有无子女、上下班的路程、饮食和睡眠状况等。很多指标最后形成一个最终的评选结果。从当时的评选结果看,几乎全国的城市都给成都投了票,而且这几个方面投票特别多,比如说人情味最浓厚,最有娱乐幸福感,生活节奏最满意等,成都得到了全国很高的评价。
紧接着,三个月以后,由中国改革发展研究会举办的“2007国人幸福指数”评选,国人幸福指数,成都又位居第一。
一次次的排行,一次次的评选,可见全国的公众对于成都这座城市是否最具幸福感的判断是基本一致的,应该说这种评选代表了民意,是一种合情、合理的认同。当然评选报告出来以后,成都人自己也感到高兴,感到自豪。因为幸福和宜居是人人都追求的,宜居用最平常的话说就是安居乐业,能够安居乐业,幸福感也就来了。
宜居环境——幸福成都的首要条件
任何一个人、一个家庭,要选择最佳安居乐业的地方,肯定自然条件是他的首选。因为一个地方的自然条件是他生活是否舒适、身体是否健康、就业是否方便、收入是否有保障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成都的气候冬暖夏凉,全年都宜于户外活动,365天只要不下大雨都可以出门玩乐,都可以到农家乐去玩,这种城市在全国是不多的。
成都城区是没有灾害性地震的城市。这个结论来自几方面,一个方面是通过地质构造,在我们整个四川有六条地震带,都不包括成都城区,这在学术界早有定论:成都城区不在地震带上。
说到这里,我想介绍2008年的一件事。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前,3月份,我的一篇论文中也谈了我们成都城区,也谈了上述结论,说成都城区没有大地震,两个月以后“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了,网上对我这篇文章给予了较多的赞誉。实际上这些结论都是学术界早有的成果。
第二方面,就是成都从来没有灾害性的水灾和旱灾,当然更没有风灾了。由于有都江堰的丰功伟绩,成都自秦汉以来就是“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的天府之国,这是人所共知的。
在全国所有的古老城市中,3000年没有迁徙过、没有搬家的,全国只有两个,一个是苏州,一个就是成都。成都就是从战国得名“成都”以后,从来没有改过名字的城市,2000多年一直叫成都,这说明我们有很强的稳定性,这个稳定性的来源是什么呢?应该是祖先给我们选了很好的家园,“5·12”汶川大地震之后,我们更深地体会到这一点了,映秀距成都直线距离72公里,映秀遭到那样大的破坏,而我们成都安然无恙。
成都最早都邑的位置就在金沙,金沙在二环路和三环路之间。从金沙到现在3000年左右,我们古蜀王国的都邑从来没有搬家,我们要感谢我们的祖先,通过他们的切身经历总结了经验教训,给我们选择了一个最好的家园。祖先肯定搬过家,因为文献记载,古代蜀王几次搬家,最后搬到这里就没有再搬了,这不是偶然的结果,祖先给我们选择了一个安全的宝地,一个幸福的天堂。伟大的政治家诸葛亮把“天府之国”这顶桂冠戴到了成都头上。
优厚的自然条件带来最大的好处就是,天府之国有极为丰饶的农副产品供应,让成都一直保持着全国相对低的物价,对此成都人都有深切的感受,外地朋友到了成都有更深切的感受,都说成都物价太可爱了。
这里有一个外地经济学家2006年的统计数据,他说在成都花100元人民币买到的零售商品,在深圳需要花268元,这是1∶268的比例。在2007年10月,成都的西部管理论坛上,深圳一位经济学家说到了成都,感觉在成都一块钱人民币可能比一欧元更值价。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我们成都有没有幸福感非常有力的支撑。
四美城市——幸福成都的美丽
另外谈到这里的生活和自然环境,近年来讨论最多的是关于“四美”的问题。“四美”,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中有“四美具”这句话,后来很多评论者往往把赏心悦目的“四美”作为人生的追求,作为对一个地区、城市的评价。近年来,在很多文人笔下对于成都的“四美”是津津乐道,人所共知,这就是成都的美景、美食、美酒、美女。关于美景不用多举例。美食也不用多举例,中国四大菜系之首就是川菜,川菜从来以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鲜明特色长期位居榜首,“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赞誉早就成了很多美食家的共识。成都是“川菜窝子”,是全国著名的“美食之都”,中国国际美食节已经在成都连续举办了几届。
美酒,这就更不需要解释了,中国传统的八大名酒,四川独占其五: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全兴大曲、郎酒。我还补充一点,在全国所有城市,要喝国家级名酒,只有成都假酒的比例是最低的。
美女,这个话题人们常说,但是什么是美女,很难有客观标准,没法量化,但是这几年有一个共同的评选结果说成都是“美女第一城”、“红粉大本营”等等。其中,在全国影响较大的深圳《新周刊》,它在2000年第18期有一篇文章说:“去了成都才知道结婚太早,漫步街头,真是三步一个张曼玉,五步一个林青霞!”这话很快传遍全国,它抓住了成都美女现象的最大特点,就是:平均值高,本土基础浓厚,不靠外来人增加分数。也有成都朋友说,成都粉矿资源(就是红粉的资源)丰富,一抓一大把。《新周刊》的文章出来不久,有一位全世界华人当中很有名的作家刘墉,和儿子到大陆旅行了一次,回到台湾他们就学古人,在手心上写城市的名字,写的是在中国走了一大圈后,到底哪个城市美女最多,还想再去,他们各自写,写了一看,是一样的:成都。
为什么成都会成为“美女第一城”?为什么“粉矿”资源丰富?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几周以前,成都有一份报纸整整四篇文章讨论这个问题,结论是因为成都人吃辣椒很多,所以就不想吃饭,也就不会长胖,身材苗条,还有吃了辣椒之后就只想喝水,所以就水灵灵的,不用补水。这一点我不支持,因为这个结论成立的话,全世界吃辣椒最多的绝不是我们成都,也不是四川,全世界吃辣椒最多的是墨西哥,但是没有人说墨西哥的美女是世界第一吧,对不对?我认为成都之所以美女这样多,是因为有湖广填四川等多次的移民运动让成都成了我国最典型的移民城市,90%以上的成都人的祖先都是天南海北来的移民,这让成都的血统产生了明显的远缘杂交优势,成了最优良的品种。
作为移民的后代,我个人认为我们的基因就比其他地方,好像要优秀一点。所以成都的女孩,既有北方人的健美和大方,又有南方人的灵秀和婉约,形成了一种天生丽质。当然还有一点,就是我们成都的日照不多,空气比较温润,皮肤不会晒黑,湿度高,容易保水。成都基本上很少刮风,刮风最伤皮肤。我有个朋友曾说,相对其他地方来,成都是全世界的天然美容院。当然这句话有点夸张,但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一句话,大自然的恩赐,祖先给我们选了一个美好的家园。
现代时尚——幸福成都的魅力
一座城市是否具有幸福感,这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观念,对成都的评价不能永远停留在对“汉唐盛世”的回忆当中,更重要的是新时期的生活质量。在新时期有大量的时代特色和各种新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又会和城市群体的创造力有关。
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成都人基本上都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多数进入了小康,我们所追求的幸福感、生活质量就是温饱以后生活的品位和乐趣,用成都的方言来说,就是今天我们生活安不安逸。
对于这一点,我还是用外地人的评价,看外地人怎样评价成都,怎么分析成都。
国家建设部主办的中国城市网,在2004年度“海内外公众最喜爱的中国城市”网上调查中,成都排名全国第五;
在杭州举办的中国旅游交易会上,评出的六个“中国最值得游览的现代化都市”,成都是六个之一,其他五个是香港、澳门、深圳、上海、广州;
2006年新浪网举办了“2005网络盛典”,成都和青岛这两个城市被全国网民评为“中国最具风情的城市”;
“2006年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网上投票和专家评审结果,成都在全国110个城市当中名列第六;
由中共中央的《求实》杂志社主办的《小康》杂志,他们通过网民与专家的评选,在2007年9月公布了“中国最快乐十大城市”,这十大城市第一是成都,第二是杭州,以下是青岛、大连、昆明、苏州、桂林、厦门、香港、大理。当时给成都的评价是“美丽、休闲、物美价廉、压力轻”。
2000年《新周刊》搞了一个专辑,给了成都一个新的符号、一张新的名片,叫做“中国第四城”。这篇文章一出,在全国引起了一场大的争论,争论了好几年,不仅让成都人受到了全国的关注,也让成都人拿出镜子把自己照了又照。争论了四年之后,2004年7月全国的几十位专家、学者、文化名流会聚成都,对于四年以前“第四城”的讨论做了一次小结,当时到会的著名专家中,《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李栓科说:“人文地理称第四,当之无愧。”《新周刊》的执行总编辑封新城说:“实力与魅力不同,魅力不是用数字可以表达的,成都有魅力,它是生活方式的领袖城市。”著名的策划大师王志纲说:“从成都的GDP、城市规模等方面来说的话,成都被称为第四城名不副实;但是从成都的文化、社会潮流、特色的生活方式等方面考虑,成都被称为第四城并非名不副实。”
新时期的特点是什么?大家都在集中精力搞建设,新时期节奏加快了,在这种快节奏、高压力的新时期,成都另外一个优点就凸显出来了,这就是成都的休闲。在这方面也有几个很有力的排行榜,2007年9月由联合国国际生态合作组织、国际休闲产业协会、中国国际名牌协会、中国休闲经济研究中心共同评定,“中国十佳休闲城市”第一名是成都。中国最著名的旅游网站“携程网”公布了2007年黄金周人气城市排行榜,成都排名第四,携程网在点评中说:“成都是休闲城市的典型代表”。
休闲不是贬义词,我国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有一本书叫《论普遍有闲的社会》,在其中他讲:“我们搞社会主义是为什么?说到底还不是为了社会成员生活过得愉快。我们提倡艰苦奋斗,但是苦不是目的,苦还是为了乐。现实的,可以使人们快乐的事,我们应该给予高度重视,没有理由忽视,休闲会使人们愉快,它就应该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认为于先生讲得很好,我们要按照这样一种理论来关注成都的休闲现象,享受成都的休闲生活,评说成都的休闲得失,研究成都的休闲文化,投资成都休闲产业,发展成都的休闲经济,从这一点上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成都就是一个享受休闲的城市,而且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休闲的城市。
创业乐土——幸福成都的新主题
新加坡著名作家尤今到成都生活一段时间之后,2007年4月在成都说:“他们成都人,怎么可以生活得这么悠闲,但又不是懒惰,又很爱生活?他们怎么可以如此享受生活呢?”为此,她把过去听说的“少不入蜀,老不出川”的俗语改为“少悔不入蜀,老绝不出川”。加拿大驻重庆领事馆领事戴尚安在成都这样说:“成都最吸引我的是她休闲的气质,成都跟其他城市相比,最与众不同的就在于她的休闲文化,那种深入到每一个市民生活细节中的休闲文化,这种休闲不是散漫,而是一种很美的生活态度。”
不过我还是要谈一点,“休”是对“劳”而言,“闲”是对“忙”而言。一个休闲的城市,它必须有经济基础,所以一个休闲城市应该是一个创业的城市,如果这个城市完全不是创业的城市,那它严格来说就是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城市。“少不入蜀,老不出川”,是清代陕西流行的一句话,意思是年轻时不要到成都去,那里的生活太舒适了,很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让人不思进取,好逸恶劳,毁了一生。但是老年人到了成都就不要离开,因为那里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最适合于老年人安度晚年。这是民谚,是总结现实生活某个侧面的折射。因为清代的成都是一个以商业为主的消费城市,一直到1949年成都解放的时候,全成都几乎都没有近代工业。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成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已经成了西部的重要工业城市和商业城市,重要的金融中心和科技中心,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通信枢纽,成了一个成功的创业乐园。
我们从外地人对成都的评价和感受,来看成都是不是一个易于创业的城市。
从2003年开始,台湾的企业家在大陆最重要的同业工会——台湾电子电机同业工会,连续几年都要选出大陆投资环境最令人满意的城市,成都基本上是排列在第四名和第五名之间。
2005年,在由《职业》杂志社和中青在线联合举办的“我最心仪的就业城市”,就业机会最好的城市全国评比中,成都仍然排名全国第五。
2006年,在《科技创业》杂志社举办的十座理想创业城市的调查中,成都是全国十座理想创业城市之一。
2007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联合香港几家机构在香港评比“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把十大城市之一的荣誉授予了成都,特别把成都的新都区评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区县的第二名。
2007年北京国际城市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城市品牌价值指数”,一共有五大指标,评比结果成都名列全国第八。
2007年10月,时代华纳集团的《财富》中文版公布了它的调查结果,成都位居全国经商成本最低城市第一位。未来具有潜力发展城市,成都排名第三;劳动力供应排名第五;商务环境排名第六。
2008年7月,成都荣获中国最佳管理城市称号,全国一共评了九个,成都是九个之一。
也是2008年7月,投资环境论坛发布的报告中讲,中西部58个城市当中,投资环境评比,成都荣获58个中西部城市第一名。
2008年10月北京发布了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报告,全国评了30名,这30个城市29个都在东部,只有一个在西部,就是成都。
不久前中国制造业最佳投资称号城市,全国评了五个,其中一个是成都。
这些评价、评比都是世界和全国评出来的,我想,通过上述的讨论,成都是不是一个最具幸福感的城市?难道还会有怀疑吗,我认为没有。
张昌余著名辞赋家,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高校干部培训中心、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特聘教授,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特聘教授。在文学、史学、美学、命名学、民俗学、科普学及书法、绘画等方面均有深入研究。善于将文化知识普及、转化为生产力。他的各种著作达数百万言,曾获“国家图书奖”、“韩素英国际奖”、“冰心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主要著作有《中华文史览胜》《中华文学通俗谈》《李清照诗考释》以及《奥运年赋》《大渡河赋》《花水恋曲》《故乡恋曲》《雪山丰碑》等近50篇赋文。◇张昌余
诗话成都
主持人 张超:
各位现场的来宾,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大家能够来到今天的《金沙讲坛》。成都是一座与诗有着深刻渊源的文化名城,诗的底蕴已经渗透到了每一个成都人的心里,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态度和处世方法,如何理解诗意成都,今天我们邀请到的是著名的张昌余教授,掌声有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