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山山
老妹其实并不老,比我小八岁,人也长得年轻。因为我和她通信时总是自称老姐,她为了给我面子,也只好自称老妹了。
在女作家圈里,我有好多妹妹,孙惠芬、须一瓜、迟子建、叶弥、徐坤、葛水平、潘向黎,等等,可能我这个人心智成熟比较晚,所以总和妹妹们玩儿在一起。这些妹妹依次数下来,向黎最小,但我们却交往最多,盖因为她是《文汇报》的副刊编辑,我是长期被她捏在手里的作者。自2001年认识开始,就一直保持着比较频繁的书信往来,信件主题不是“老姐来信”就是“老妹来信”,不知道的人看了,还以为是俩白发苍苍的老姐妹呢。
最初认识向黎时,我先入为主地感觉我们不会成为朋友,理由是,她是上海小姐,人又长得漂亮,还出国留学归来,很洋派;而我大兵一个,长年隅居西南边陲,土里土气。我们一土一洋,合璧很难。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发现,她这个上海小姐并不“纯正”:首先是出身不纯正,她祖籍是福建泉州,小学毕业后才随母亲到上海和父亲团聚;然后是讲话从来没有娇滴滴的小姐腔,声音略有些沙哑,语速也很快;第三是干起活来颇有劳动人民本色。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一些共同点:我也是个客居他乡的人,我也是个说话没有腔调的人,我也是个做事比较认真的人。于是我们逐渐成为朋友,革命友谊越来越深厚。
一般人说起向黎,都会夸她聪明漂亮。漂亮是肯定的,毋庸置疑;聪明也是肯定的,还是毋庸置疑。读书读到博士,汉语英语日语都会讲,小说散文评论都会写,其中短篇小说还连续数年上过中国小说排行榜,并获鲁迅文学奖。我们四川作家傅恒跟她一起去了一次韩国,回来就跟我说,你朋友潘向黎很聪明啊,帮我当了好几次翻译呢。我很得意地说,这算什么,在她是小意思了。我们一起出去玩儿,她常常随口背诵出与当下景物有关的古诗词,有些诗词很生僻的,让我在佩服的同时暗自汗颜。
我想说的是,在聪明漂亮之外,向黎仍有很多让我感到意外的地方。第一个意外的是她那么敬业,极少抱怨工作(这点我不如她,我常常抱怨工作带给我的烦恼)。我之所以成为《文汇报》的铁杆作者,就是因为她的敬业。我们之间的通信,百分之八九十都是为了稿子。她不仅找我要稿子,还很努力地为我争取利益,比如稿酬上,或其他好事上。我的稿子得了奖,她会主动找人写评论;有些稿子我自己知道并不理想,但由于某种需要我希望在《文汇报》发表,她也会努力安排。这么贴心的编辑,我能不认真对待吗?
汶川地震发生时,向黎正在韩国,给我打电话打不通,很焦虑。一是担心我的安全;二是期待我的稿子。一进入国内,尚在边境上,她就发短信给我约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