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格林兄弟眼里的《童话集》
1812年,《儿童与家庭童话集》第一卷一经出版立刻就受到了小读者们的喜爱,这是格林兄弟始料未及的,因为兄弟俩出版童话集的初衷并非是为了满足少年儿童们的课外文学读物诉求。可未曾想,两人当初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童话集》首先成为了青少年儿童们爱不释手的读物。而随即《童话集》是否真的适合儿童阅读,甚至适合拿来作教科书,引来了德国本土人们的争议,毕竟《童话集》保留了民间口头文学的种种特色,评论家们因而也有种种说法。对格林童话的教育功能等,无论是格林兄弟时代还是当今社会,无论德国本土还是德国疆域之外,专家学者们有诸多的见解与认识,在各自的著述里进行了论证与阐释,笔者在这里不再赘述,而是重头回顾一下格林兄弟俩本人的看法。
格林童话成了儿童喜爱的读物,格林兄弟当时是非常认真地面对这个“既成事实”,针对人们的议论,威廉说:“我们是真的期望《儿童与家庭童话集》能成为一本有教育意义的书,因为在适合儿童的能力与秉性方面,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书籍比它更有教益、更为健康、更能励志。”他还致函阿尔尼姆:“我早就预料有人会反对,说某些人不敢把这本书交给他们的孩子们阅读,可是这种情况是无法改变的……这就好比我们在家读圣经,每晚一个章节,而其中必定有好几处会使某些人望而却步。”雅各布也补充说:“无论老少,我们大家都循规蹈矩、墨守成规。”
1814年12月12日,威廉在给萨维尼的信中也谈到了来自人们的质疑,威廉给萨维尼谈了自己的看法:“我们收集的所有故事都是真实可信的。即便有那么一篇故事目前暂时不被看好,但在未来一定会被证明是有意义的。人们可以从我们选择故事的标准与原则看出,《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实实在在就是一本教育书籍。不过在单个故事的选择上,我们并没有被教育目的牵着鼻子走,同样,我们也没有刻意去追求童话故事的道德教育功能。我们不会仅为了道德教育功能而置我们收集故事的其他目的于不顾。我们达到这个目标(收集与拯救),那么这对道德教育目的同样有好处。此外,读者的期待与需求是那么的不同,我们都不敢奢望哪怕是一小部分读者能对我们的选择感到满意。”
3年后,也就是1815年,《童话集》第二卷出版发行,在序言中,威廉郑重其事地宣告,说搜集童话有两个目的:第一,保留古代人民的诗歌遗产;第二,向成年和青年读者介绍这份遗产。威廉在这里不仅告示了搜集童话的初衷,也将童话集目前的“实际功能”一并带了出来。并且,对人们关于童话教育功能的质疑,威廉继续给出了既形象直观,又有理有据的阐述:
我们不但希望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