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德里达的“relevant”translation王颖冲

书名:当代翻译研究论集 作者:朱志瑜 徐敏慧 字数:460448 更新时间:2019-12-12

  本文原载《中国翻译》2011年第5期,第11-19页。

  引言

  巴别塔倒塌,普世语言之梦破灭,翻译活动应运而生,理解和误解随之而来。我们平时所做的翻译工作是否担当得起“翻译”之名;我们自以为“忠实”“正确”“合适”“充分”“适宜”“明确”“地道”的翻译是否尽到了翻译的职责?自解构主义被引入翻译研究以来,德里达(Jacques Derrida)是研究者们热衷的话题。

  不过解构主义本是一种哲学主张,不是翻译理论,更无意于指导翻译实践。所以在德里达的著作中,其实只有1985年的Des Tours de Babel和1998年的演说“Questce queune traduction ‘relevante’?”(What is a“relevant”translation?)最直接地讨论了翻译问题,也因此成为了解构主义翻译研究学者不可绕过的两篇文章。其中又以后者对翻译的讨论更为集中,引发的争议和误解也更多,因此本文便选择它作为解析对象。

  虽然文章与德里达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但“Questce queune traduction ‘relevante’?”包含大量隐喻、反语和文字游戏,因此学者们的解读差别很大。已有学者尝试澄清,虽能消除个别误解,但尚缺乏对德里达论证过程的全面解析,有时反而把一些显见的问题弄得迂回、复杂了。笔者认为,这篇演讲是以双(多)关语为例解说意义的不确定,最终目的是解构二元对立,具体地说是解构“可译”与“不可译”的二元对立。演讲中的文字游戏、典故挪用、附会双关正是他的一贯风格,在《柏拉图的药房》(1981)和《巴别塔》(1985)里也都是核心手段,理清“What is a‘relevant’translation?”一文的思路,对理解德里达别的作品亦有帮助。此外,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该文的阐释,澄清误读和偏差,认为德里达是借“relevant(e)”一词来象征(不)可译性,从而揭示翻译的本质。

  “文字之戏”(word play,wordplay)

  德里达于ATLAS第十五届年会上发表了题为“Questce queune traduction ‘relevante’?”的演说(Venuti,2001:169)。他先以“relevant”为题,引出不可译性的话题;然后借用《威尼斯商人》中法庭辩论一场来谈翻译的哲学;再解释为何用法文“relever”来翻译鲍西亚所说的“mercy seasons justice”(慈悲调剂法律/正......

免费试读已结束,支付¥49.00 购买 >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