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中国四大古典小说的主旨

书名:中国市民文学史 作者:谢桃坊 字数:252801 更新时间:2019-11-27

  中国有悠久而丰富的传统文化,每个炎黄子孙无论自觉或不自觉都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现在当我们面临新的文化选择,将建设新的民族文化精神时,很有必要重新认识传统文化了。古代的儒家经典、历史载籍、诸子百家、唐宋诗词等,曾在我们民族文化精神形成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自宋代以来的市民文学作品对人民大众的价值观念和集体意识的形成,其作用是绝不可低估的。明清以来封建统治阶级已明显地感到通俗文学的社会影响具有一种破坏封建秩序的力量,认为它是异端邪说的鼓吹者和诲淫诲盗的教材,因而曾对许多作品严加禁毁。通俗小说在中国市民文学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现代新文化运动之后,许多古代通俗小说的社会意义与艺术价值渐渐被发现,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经过长期的历史筛选、约定俗成地被推上中国四大古典小说的荣耀地位。它们数百年来广泛流传,家喻户晓,有不可磨灭的艺术光辉。关于这四部小说的论著真可谓汗牛充栋,兹谨简明地述其主旨。

  《三国演义》最早的版本是明代嘉靖元年(1552)刊印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二十四卷,分为二百四十则,署名为“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贯中编次”。清代初年毛宗岗父子对它进行了加工整理,遂成此后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作者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其生卒年约在公元1310~1358年,活动于元末明初之际。他生性孤傲,与人寡合,甚有文才,流落于下层社会,但却是“有志图王者”,相传曾加入过反元斗争,与起义军有联系。他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军事斗争经验,当是书会先生之类的人物。明王朝建立后,他专注于长篇通俗小说的创作,《三国演义》之外,还写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也写过一些杂剧。

  关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原有晋代史学家陈寿编著的《三国志》,南朝裴松之为它作注解时增补了大量野史杂记资料。自隋代以来,三国故事渐渐在民间流传,宋代瓦市说书人中即有专门“说三分”的,元代形成了长篇话本《全像三国志平话》。罗贯中依据正史,搜集民间传说,在话本的基础上经过精心构思,惨淡经营,终于创作出“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历史演义小说巨著。作者使用文白夹杂的通俗语言,生动地再现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复杂历史画面,出场人物达四百余人。英雄人物们雄心勃勃,英姿卓立,权谋机诈,忠肝义胆,建功立业,顶天立地,在乱世中抓住历史机遇,在错综的政治斗争中和残酷的战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受种种政治的诱惑与欲望的驱使,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展示个人的本质力量。真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部历史演义受到历史事实的局限,......

免费试读已结束,支付¥34.00 购买 >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