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存宋代词人的作品绝大部分是在社会上层文化圈内流传的,由家妓或官妓在花间樽前为官员、士大夫和文人们演唱;一些特别典雅的与不谐音律的作品则只能供文学欣赏而不能付诸歌喉。令我们感到非常遗憾,宋代著名词人里只有柳永和周邦彦的某些词才流行于瓦市、酒楼、歌馆,为广大市民群众所欣赏。我们可以推测,还有其他著名词人的作品也曾在这些地方演唱过,但已缺乏可靠的文献线索了。
柳永(987~1057),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也称柳七;福建崇安县人。这位风流才子曾在青年时代,因科举考试数次不第,流困京都,不能长期在歌楼舞榭挥金如土,最后只得为教坊乐工和民间歌妓填写新词,以备他们演唱而求得经济资助。当时正值市民阶层兴起,柳永敏感地受到社会新思潮的影响,为流行歌曲填写表达市民情绪而又通俗的歌词。详见谢桃坊:《柳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它在内容上描绘都市的繁华,备述羁旅行役之苦,诉说男欢女爱,抒写离情别绪,同情被遗弃的下层妇女,赞美民间歌妓的色艺。这些词是以新起的长调制作的,在艺术表现上铺叙展衍,曲尽形容,层次清楚,结构完整;听起来通俗易懂,有头有尾。柳永是后来书会才人的先驱者,小唱艺人都爱唱他的词,他还得到了她们的友谊与爱情:“艺足才高,在处别得艳姬留”(《如鱼水》)。以小唱为职业的女艺人虽然社会地位卑下,在爱情上却是自由的。因为柳永能同情她们,尊重她们,为她们创作新词,便能得到她们的爱情。这位词人同时是歌妓们才艺的权威性品评者,歌妓们希望赢得他的赞美。宋人罗烨说:“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爱其有词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醉翁谈录》丙集卷二)这样,词人不得不遍游京都歌馆,而且还漫游江南,辗转于苏州、杭州、扬州等城市,创作了大量表现市民生活情趣的通俗歌词,展示了一种崭新的艺术面貌。南宋学者洪迈说:“唐州倡马望儿者,以能歌柳耆卿词,著名籍中。”(《夷坚志》乙卷十九)宋末词学家张炎说:“昔人咏节序,不惟不多,付之歌喉者,类是率俗,不过为应时纳祜之声耳。所谓清明‘拆桐花烂漫’,端午‘梅霏初歇’,七夕‘炎光谢’,若律以词家调度,则皆未然。”(《词源》卷下)其中“拆桐花烂漫”指柳永的《木兰花慢》,“炎光谢”指柳永的《二郎神》。这两首咏节序的词虽不为雅正的词家赏识,却在南宋末年为民间广泛传唱。
柳词中最具反传统思想的,是那些为统治阶级所深恶痛绝的“淫冶讴歌之曲”。它们表现了市民阶层争取恋爱自由和争取个性解放的思想意识;其中包含了对封建门第观念、等级观念、封建礼教和传统道德规范的否定。这类作品是最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