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义,男,1958年出生,中共党员,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职工,被誉为新时期“雷锋的传人”。在多个工作岗位上做出贡献,他热心公益事业,20年献血6万毫升,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2011年荣获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
一 部队中的好战士
1958年12月,郭明义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1977年1月在当年雷锋出发当兵的地方,郭明义也踏上了军人的征程。从鞍山登上军列后,郭明义就开始帮助列车员打扫卫生,送开水。火车走一路,他也忙一路。当兵5年,郭明义迅速成长,从一个青涩小伙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战士。郭明义所在的部队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县的山沟里,冬天异常寒冷。每天早上,郭明义总是天不亮就第一个起床,冒着严寒出去挑水,水桶溅出的水,常常把衣服都冻成了冰。挑满水缸后,又忙着砍柴、生炉子、烧水,就为了能让战友们起床后用上热水。忙完自己班里的事,又跑到别的班接着干,常常是全排的活儿让他一个人包了。一次执行任务时,一名战友开的车出了故障,怎么也修不好。郭明义主动停下车帮忙,冒着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钻到车底,在厚厚的冰雪上一修就是40多分钟。等到修好车,郭明义已经被冻得站不起身
来了。
那时候,部队条件特别艰苦。1979年,部队在边防常年执行紧急战备任务,半个月吃不上米饭、一个月吃不到菜的事常有。在这样的环境中,郭明义一待就是两年多,从来没有叫过苦。军旅5年,他种过菜、喂过猪、做过饭,脏活苦活抢着干,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干得非常出色。入伍第二年就被评为学雷锋标兵。1980年,在同年参军的30多个战士中,他第一个加入了中国共
产党。
郭明义热爱钻研业务,学什么一定要学透学精。为了学习驾驶,他经常在熄灯后,躺在被窝里偷偷看驾驶书籍。一年下来,将驾驶理论背得滚瓜烂熟,凭着记忆就能把汽车电路图画下来。在驾驶培训中,他一举夺得理论和实际操作两项第一。由于专业技能突出,汽训结束后,郭明义被分到师汽车连,圆满完成了数百次各类运输任务。
二 岗位上的排头兵
1981年,退伍后的郭明义被分配到鞍钢齐大山铁矿,曾先后在6个不同的岗位工作,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做矿用大型生产汽车司机时,他创造了单车年产的新纪录;任车间团支部书记期间,他所在的支部成为全矿的标杆;在宣传部任理论教育
干事时,他撰写的党课教案获得矿业公司评比一等奖;在车间做统计员兼人事员期间,他成为公司唯一获得全国统计员资质证书的人。
1992年,国家“七五”重点建设项目齐大山铁矿扩建工程进入准备阶段,急需英语人才。当时连“ABC”都不认识的他,以顽强的毅力,通过自学考入英语强化班进修一年。1993年工程开工后,他担任了电动轮大型矿石转运车的现场组装英文翻译兼驾驶员,24小时为外方工程技术人员服务。郭明义热情地照顾外方人员的工作和生活,让他们非常感动,多次要给他酬劳,但他一分钱都没收。感情归感情,在原则问题上郭明义一点都不让步。在做翻译时,他前后共发现了5台电动轮的质量问题,最终让外方赔偿了10万美元。一家外国公司两次高薪聘请他到该公司任职,郭明义都不为所动。他说:“国家培养了我,企业出钱让我学英语,学完后我去外企工作,这合适吗?”
1996年起,郭明义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负责全矿采场公路的规划设计、检查验收和管理考核,准确地说是个技术干部岗位,很多事情坐在办公室里打个电话就可以完成。但郭明义是个凡事追求“最好”的人,不给自己找轻松。采场公路是每天随着矿石剥离开挖不断变化、不断需要修整的外运路,由碎矿石铺成,路况非常糟糕。也无法建固定的休息室,突降暴雨、暴雪,想找个遮风避雨的地方都没有。而且越是恶劣天气,采场公路就越需要维护以保畅通。采场里的气温,冬天时要比外面低5度左右,夏天则要高出10度左右。郭明义在这或寒风刺骨或热如蒸桑拿的环境中,坚持和一线职工奋战在一起,每天主动加班,工作10个小时以上。
采场修路是高危工作,露天采矿的电动轮载重车是个庞然大物,有视野死角,一些矿山企业曾因此发生过碾压面包车、小货车的事故。郭明义扎根采场15年,抢着最累最脏最危险的活儿干,制定出的养路技术标准、考核办法等均在国内领先,采场的主次干道路面维护质量逐年上升,星级公路达10公里,公路达标合格率98%。齐大山铁矿连年名列全国冶金矿山企业电铲、生产汽车效率第一名。
三 生活中的爱心大使
不仅在工作中爱岗敬业,作为社会人的郭明义也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1979年云南发生大地震,得知消息后,郭明义专门从部队请假,步行20多里路,赶到县城邮局,将积攒的100多元津贴寄往灾区。当时,郭明义每个月的津贴只有六七元钱。
1990年,齐大山铁矿号召职工义务献血,郭明义立刻报了名。献血过程中,他了解到血库经常血源不足。从此,他年年坚持无偿献血,有时一年两次,20多年从未间断。截至2010年上半年,郭明义已累计献血6万毫升,相当于他身体全部血液量的10倍多。2002年,郭明义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鞍山市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05年,他又开始捐献血小板,每月捐献一次,已捐献数十次。2006年,他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自愿捐献者。在他的感召下,“齐矿”的职工都踊跃参加无偿献血,为挽救他人生命做出了贡献。
1994年,郭明义看到希望工程的宣传片,孩子们渴求的目光,深深刺痛了他。第二天,他向岫岩山区一名失学儿童捐献200元,十多天后,又给这孩子寄去200元。当时郭明义月收入不足600元,上有年迈父母,下有上学的女儿。但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读书,20年来,他捐出了自己大部分的收入,帮助了300多名贫困儿童。
2006年夏,郭明义听说工友张国斌的女儿得了白血病,立刻到医院去探望,还给孩子留下200元钱。不久,他又得知工友刘孝强的儿子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郭明义两次组织工友为他们捐款,为了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造血干细胞,郭明义找到鞍山市广播电台交通台,向全市征寻造血干细胞。
对有困难的人,郭明义总是急人所急,慷慨相助,但是他自己的生活却十分简朴,他的月收入也就2000多元,一家三口,至今挤在市郊20世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足40平方米的一间屋里,水泥地面,没有任何装修。为了挤出钱资助贫困儿童,在很长一段时间,郭明义不吃午饭,献血的营养补助也捐了,组织上给的各种奖励钱,他也捐了出去。他很少买新衣服,一年四季都穿工作服。有人劝他也要善待自己和家庭。他说:“和孤儿院的孤儿、上不起学的孩子、生活困难的职工相比,我感觉自己非常富足,很想去帮助他们。”
20多年来,郭明义的行为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与支持。2008年3月4日,他发起成立了以捐资助学为主要活动的“郭明义爱心团队”,如今已经成立了400多个分队,除辽宁省外,北京、重庆、新疆、内蒙古、山东、江苏等省也纷纷成立了分队,志愿者总数超过70万人,累积捐款200多万元,援建希望小学2所,资助2900多名贫困学生。郭明义,这个始终奋战在一线的普通职工,用他的无私奉献,向社会传递着大爱,传递着幸福!
郭明义13年如一日工作在公路管理员艰苦岗位上
葫芦岛市实验小学的学生给郭明义系红领巾
郭明义为贫困儿童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