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

书名:成都简史 作者:何一民 王毅 字数:286582 更新时间:2019-12-02

  中国是茶的故乡和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而四川则是中国茶文化发祥地

  之一。早在商周时期,茶就已经被巴蜀政权作为地方特产贡给周武王。汉代

  成都留下了世界上最早关于饮茶的文字记载。2000多年来,成都的茶文化十

  俳优俑

  四川金堂李家梁子汉墓出土 东汉

  (成都博物馆提供)

  分盛行,成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除了四大发明外,茶叶、瓷器和丝绸也是对世界影响巨大的三

  大发明。中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世界各国饮茶习俗和种茶方式都是直接或

  间接从中国传去的,茶已发展成为世界三大饮品之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

  区的30亿人都饮用茶,茶的饮用方法多种多样,饮茶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

  生活方式,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文化。从汉代以来,在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

  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茶叶与丝绸、瓷器一起成为中外交往的重要商品,

  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见证。

  一、茶的发明与茶文化的起源

  茶是用茶树的叶、芽加工而成的一种饮品。茶树是一种常绿木本双子

  叶植物,人工种植的茶树一般为灌木植物,野生茶树则有高大的乔木。陆羽

  《茶经》称茶树为“南方之嘉木”。在中国南方各省曾发现有200余处年代久

  远的野生大茶树。19世纪有英国军官曾在印度也发现有一株野生大茶树,但

  是野生茶树并不能证明被当地人们所发现并利用,更不能证明茶叶已经成为

  饮用品。

  中国人对茶的发现和使用甚早,在先秦时期的一些文献中就有关于茶的

  记载。《诗经》载:“谁谓茶苦,其甘如算。”《尔雅》称:“橙,苦茶。”

  《诗经》是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诗歌的总汇,因而说明至少在这一时期,茶

  已经为人们所发现并利用,有的人觉得味苦,而有的人则感觉味甘。晋人郭

  璞为《尔雅》这句话作注时称:茶,“树小似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

  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劳,蜀人名之苦茶”。他将茶与蜀人相联

  系,认为苦茶是蜀人所命名的,虽然没有明确讲茶是蜀人发明,但至少说明

  蜀人普遍饮茶。另外,也有人认为茶是神农氏发明的,东汉《神农本草经》

  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但是,此处只说明神农发

  现了茶有药用功能,而非饮用功能。唐代陆羽撰《茶经》,也将发明茶的桂

  冠放在神农氏头上,他认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不

  过并没有资料可以证明是神农氏发明了以茶为饮。实际上,巴蜀地区以茶为

  饮料的习俗,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并形成社会生活的习俗,只是因为

  古蜀时期没有文字记载,只能从后人著述、考证中寻找蛛丝马迹。据《华阳

  国志》记载:商末周初巴蜀地区已经开始将茶作为地方特产向周王朝进贡

  a。

  虽然该书并未明确说明茶是否已经作为饮茗之品使用,但可以说明的是,巴

  蜀之国将茶作为贡品,至少表明早在商周时期巴蜀地区就开始对茶进行种植

  并开发利用,茶已经成为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特产。

  西晋时期,文学家张载曾写了一首与成都和茶相关的诗《登成都白菟

  楼》:

  重城结曲阿,飞宇起层楼。累栋出云表,蛲檗临太墟。

  高轩启朱扉,回望畅八隅。西瞻岷山岭,嵯峨似荆巫。

  蹲鸱蔽地生,原隰殖嘉蔬。虽遇尧汤世,民食恒有余。

  郁郁少城中,岌岌百族居。街术纷绮错,高甍夹长衢。

  借问扬子舍,想见长卿庐。程卓累千金,骄侈拟五侯。

  门有连骑客,翠带腰吴钩。鼎食随时进,百和妙且殊。

  披林采秋橘,临江钓春鱼。黑子过龙醢,果馔逾蟹胥。

  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土略可娱。

  张载登上成都著名的白菟楼后,面对壮丽的城市,感慨万千,他不仅描

  绘了成都雄伟的气势,繁华的商业,物产的富饶以及人才辈出,而且还特别

  对成都的“芳茶”高度赞誉:“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这是中国,也

  是世界上第一首赞美茶的诗。“六清”是什么?就是古代宫廷膳夫特制的六

  a(东晋)常璩:《华阳国志》,“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爵之于子。 ”巴国“其地东至

  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竺、鱼、盐、铜、铁、

  丹、漆、茶、蜜、灵龟、巨蜥、山鸡、白雉、黄润、鲜粉,皆纳贡之”。073

  种名贵饮料“水、浆、醴、凉、医、酏”。所谓“冠”,就是超过的意思,也

  就是说成都芳茶的美味芳香已经超过了宫廷御饮“六清”。

  a

  西晋文学家左思也在《娇女》诗中写道:“止为茶荈剧,吹嘘对鼎

  立。”诗人描写了自己的两个娇女为了要品香茗,用嘴对着烧水的“鼎”吹

  气,以表达盼望饮茶的急迫心情。

  另外《华阳国志》还明确记载广汉郡什邡“山出好茶”。成都以南的

  “南安、武阳皆出名茶”。关于先秦时期巴蜀地区已经广泛种植茶树并对茶

  叶加以利用的记载虽然不多,但可以从古人的相关记载和描述中窥见。《广

  韵》一书称:“春藏叶可以为饮,巴南人曰葭萌。”明代状元杨慎在《郡国

  外夷考》中研究了巴蜀地区古老的地名

  —葭萌的来历后认为,葭萌一词

  就是来自古蜀人对茶的称呼,将葭萌作为地名至少在开明王朝时,说明该地

  区在先秦之时必是出产茶叶之地。司马相如《凡将篇》记载了西汉前期蜀

  郡有茶。扬雄《方言》则说“蜀西南人谓茶曰蔎”。明末清初一代学术宗师

  顾炎武在考证了“茶”字的演变后,认定“自秦人取蜀,而后始知有茗饮之

  事”。顾炎武所言,一是说明蜀地是茶文化的发祥地,北方饮茶是从蜀地传

  入;二是说明秦以后茶作为茗饮开始在北方中原地区广泛流传,并进入寻常

  百姓家。

  由于缺乏文献资料记载,无从证明茶作为生活饮品是起源于何时何地,

  因此,到底茶起源于何时,为何人所发明,并无结论。但是,西汉初年成都

  不仅已经流行饮茶,而且形成了商品交易市场。当今世界上最早对饮茶和买

  卖茶的文献记载就出现在汉代成都。

  二、王褒《僮约》与成都茶文化

  近数十年来,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茶的历史越来越提前,但都缺乏

  a所谓六清是指古代专供天子饮用的六种饮料:水、浆、醴、凉、医、酏。水即饮用水,浆则

  是有醋味的酒,醴是甜酒,凉是薄酒,医则是醴和酏混合的饮料,酏为薄粥。

  文献记载来佐证。当今世界上最早关于茶叶、饮茶和茶叶买卖的记载,公认

  的是西汉时期文学家王褒在成都所写的《僮约》,该文献充分证明了西汉时

  期,茶不仅作为饮品开始盛行于城市社会,而且也开始作为商品进行买卖,

  成都是中国茶文化重要的发祥地。

  王褒,字子渊,蜀地资中人,是西汉时期著名的辞赋家,与西汉大文豪

  扬雄并称“渊云”。据《僮约》所载,一日,王褒因事到湔山,途中停留寡

  妇杨惠家。杨惠的丈夫生前养有一个奴仆名字叫便了,王褒让便了上街去买

  酒,然而这个僮仆极不愿意,他冲出房去,跑到杨惠亡夫的坟头高喊:“大

  夫买便了时,契约只写明看家,没有约定替别人家的男子买酒哇!”王褒顿

  时大怒道:“这僮奴打算卖吗?”杨惠答:“僮仆长大成年后经常顶撞人,

  没人愿买。”王褒当即决定买下来,立加管束。僮仆又顶撞起来:“要使唤

  便了,都应该写上券约。不上券的话,我便了是不能做的哟!”王褒擅长辞

  赋,精通六艺,为教训这个叫便了的僮仆,便应声说道:“好!”随即写下

  了一篇长约600字题为《僮约》的契约,列出名目繁多的劳役项目和干活时

  间安排,使便了从早到晚不得空闲,难以负荷。便了读完契约,再也不敢

  狡辩,一个劲地叩头,痛哭流涕向王褒求情:“如果真照王大夫说的办,还

  不如早点进黄土,任凭蚯蚓钻额颅!早知

  这样,真该替王大夫买酒去,实在不敢作

  恶。”

  《僮约》是王褒最有特色的文章之

  一,该文明确规定了他所买的僮仆必须从

  事的若干项劳役,以及该僮仆应该得到的

  生活待遇与若干项不准得到的生活待遇,

  从而为后世留下了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

  更为重要的是,这篇文章在不经意间成为

  世界上最早关于饮茶和买茶的重要文献。

  《僮约》中有关茶文化的文字虽然不多,仅王褒《僮约》书影

  两句话,但却透露了若干重要的历史信息,给后人留下无限的想象。

  第一句话是“烹茶尽具”。这句话涉及有关汉代茶文化的两个重要活

  动。一是烹茶,就是将茶放在水中去煮。这表明西汉初年成都人已经普遍将

  茶作为一种饮品,茶作为饮品需要烹煮,烹煮茶的方式有很多种,最简单的

  是直接将茶放在开水中煮,也有将茶和水果、姜、葱等一起煮。王褒在《僮

  约》中虽然并未说明如何烹煮茶,烹煮茶需要多长时间,烹煮茶要到什么

  程度才可饮用,但显然在当时已经形成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据陆羽《茶经》

  记载,古人烹茶十分讲究,烹茶时要观察火候,“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

  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二是

  尽具,即洗尽茶具,这说明在当时饮茶已经相当流行和讲究。饮茶有专门的

  器具,并且需要与其他生活用具分开使用,每次饮用后都要洗尽茶具,以备

  下次再用。因而“烹茶尽具”表明在公元前59年王褒所写《僮约》之际,汉

  代成都的中等阶层对于饮茶已经高度重视和讲究,同时也表明饮茶已经在成

  都等地区十分普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文化。

  第二句话是“武阳买茶”。武阳是一个地方,秦灭蜀后,设置武阳县,

  武阳县城在今眉山市彭山县双江镇,距成都数十公里。“武阳买茶”,反映

  了茶已经作为商品,在市场上随意买卖,而不再是少数上层人的专用品。从

  成都到武阳往返百余里,路途甚远,王褒为什么要求该僮仆到武阳买茶,而

  不是在成都买茶,原因并未说明,但可以得知的是武阳已经是一个重要的茶

  叶交易市场。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南安、武阳皆出名茶。”武阳不

  仅作为优质茶叶产地,也形成了重要的商业市场,成为茶叶的集散地。成都

  作为西南的经济中心,应也有茶叶交易市场,但相比作为茶的原产地武阳价

  格自然要贵一些,因而到武阳不仅可以买到好茶,而且还可以买到质优价廉

  的茶。另外,王褒可能对该奴仆心中有气,故而有意让他跑远一点去买茶。

  从“烹茶尽具”到“武阳买茶”,反映了西汉时期以成都为中心的蜀地

  茶叶生产和茶叶交易相当兴盛,饮茶也已成为民间很普遍的生活方式,以成

  都为中心的蜀地至少是中国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考古

  发现也证实先秦至汉代蜀地饮茶习俗

  的兴盛,这一时期墓葬中出土的炉、

  甗、釜、罐皆可以用来煮茶,盉、壶、

  耳杯则可以用来盛茶、饮茶。

  王褒之后80余年,有西汉严道

  (今四川省雅安荥经县)人吴理真,

  在蒙山五顶中最高的上清峰顶种植7棵

  茶树,其后7棵茶树繁育成了漫山遍野的茶林。虽然有关吴理真种植茶树之事

  不见于正史,但蒙顶山上的历代碑刻与四川多种地方志均有记载,至今祭祀

  吴理真的石屋和上清峰茶园(今名皇茶园)遗迹仍存,可供观赏。所以,也

  有学者、种茶人把吴理真作为目前可知姓名的种茶始祖,蒙顶山被誉为世界

  茶文化圣山。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