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开始的第一年,在地下沉睡了3000年的另一座古蜀都城遗址在成
都城西金沙村被发现,数以千计的金器、铜器、玉器、象牙等珍贵文物随之
出土。因遗址主要位于成都市区西郊的二环路与三环路之间的金沙村一带,
考古学家将其命名为“金沙遗址”。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文明衰落之后在成
都平原崛起的又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一、金沙文明的崛起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成都西郊、南郊一带发现数十处约当商末至
西周时期的遗存,考古学家将遗址所代表的文化命名为“十二桥文化”。直
到2001年金沙遗址祭祀地点发现后,才弄清楚十二桥文化的中心遗址实际上
是在金沙一带。金沙遗址分布范围较广,总面积超过5平方公里,在文化面貌
上其与三星堆文化晚期紧密相接,大致年代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应是三
星堆文化的延续[16]。金沙遗址的发现,把成都的都城历史向前推进,继续演
绎了古蜀历史的传奇。
在金沙遗址周围10余公里范围内已发现的遗址达数十处,与金沙遗址在
年代和文化内涵上相似,具有“空间连续性”和“时间稳定性”。金沙遗址
发掘出土的文物非常多,仅2001~2002年,“出土的重要文物共2000余件,
包括金器40余件、玉器900余件、铜器700余件、石器近300件、象牙器和骨
器40余件等,主要有金冠带、金面具、太阳神鸟金箔、铜立人、铜牛首、铜
戈、玉琮、玉璧、玉璋、玉圭、玉戈、玉凿、玉矛、石跪座人像、石虎、石
蛇、石璧等。此外,还出土了数量众多的象牙和大量陶器等。”[17]金沙遗址
出土的各类金器、铜器和玉器显示了很高的工艺技术水平。
金沙遗址与三星堆遗址在文化上有着直接的联系,金沙遗址出土的铜器
中有一件约15厘米的小青铜人,与三星堆大青铜人形态十分相似。“其双手
上抬,左右手指皆圈作圆环,似有某种巫术含义,推测为具有宗教权力之上
层贵族。”[18]金沙遗址出土的金器多小巧精致,有一圆形金饰,直径12.5
厘米,中心镂空并有十二条漩涡状纹路,象征太阳,四周有四只镂空鸟状图
案,显示出了十分精湛的工艺,称为“四鸟绕日金饰”。另一重要金饰是环
成直径20厘米的刻有“箭、鱼、鸟、头像”的金冠带,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
金杖上的图饰基本相同,应是王权与族权的
体现,表明了金沙文化与三星堆文化一脉相
承。另外,金沙遗址出土的玉器中有十节玉
琮,高约23厘米,与长江下游良渚文化同类
大金面具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提供)
铜人形器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提供)
器物十分相似,显示成都平原文化与长江下游文化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此
外,金沙遗址还出土了各类石质人像和动物雕刻像,有虎、蛇、龟、跪人等
多种造型,变化多样。石制跪人亦曾在三星堆遗址出土过,两股发辫垂在脑
后,双手反绑于背。古蜀文明中心从三星堆向金沙转移,但其文化特点并未
消失,前后延续并发展。
金沙遗址与三星堆遗址有着相似的城邑规划和明确的功能分区;金沙出
土的很多器物与三星堆出土的器物在样式和艺术风格等方面极为相似;金沙
出土的太阳神鸟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太阳轮、神树、青铜鸟等,有着共同的
图像主题,反映出共同的信仰和崇拜。如果说三星堆文化是古蜀文明的第一
次发展高峰的话,那么金沙文化则是古蜀文明的第二次发展高峰,古蜀文明
中心从三星堆转移到金沙,是中国古代文明连续性发展模式的一个生动的样
本。
二、神鸟与太阳崇拜
神鸟崇拜,是古蜀信仰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众多
青铜鸟类造型开启了古蜀文化中的神鸟崇拜传统,金沙遗址的“鸟形器”将
这种文化传统推向了顶峰。
在金沙遗址的出土文物中,太阳神鸟金饰是最具魅力的一件作品。太
阳神鸟金饰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0.02厘米,重量20克。器身极
薄,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分内外两层,都采用了透空的表现手法。内层为一
圆圈,周围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图案围绕在内层图案周
围,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四只鸟朝同一方向飞行,与内层漩
涡旋转方向相反。整个图案极具梦幻般的动态之美:中间是不停旋转的太
阳,十二道光芒绚烂无比,四只飞鸟绕日飞翔。据科学分析,太阳神鸟金饰
的含金量达到了94.2%,表明当时古蜀人的冶金水平是超一流的,制作工艺
也是超一流的。
太阳神鸟金箔不仅制作精美,而且似乎在以诗意的无声语言进行了文
化阐释:中间旋转的火球代表太阳,四只鸟代表一年四季,十二道光环代表
十二个月或者一天之中十二个时辰。太阳神鸟金饰是中华民族独特精神世界
的一种表现,图案采用双向旋转的构图,旋转代表着循环往复,正好表现人
们生生不息,对永久长存生命的感悟,对太阳神、四方神、时令神、鸟图腾
的崇拜,可以说是古蜀人宗教观念的综合表现,独一无二。
金沙遗址太阳神鸟,以其奇迹般的重现,超现实的造型,梦幻般的想象
力,高贵的色彩表达,受到世人的格外厚爱,既展示了神奇古蜀文化的丰富
内涵,也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光明、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神鸟奋翼,追忆
一段逝去的流金岁月,追寻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个失落的文明。它带给世人
的惊喜,不是一个简单的巧合,而是古蜀先祖筚路蓝缕创造历史的写照,也
是千百年来地球人乘鸟逐日难以割舍的古老情结再现
a。
金沙遗址还发现有另外一件与神鸟崇拜有关的器物
—青铜三鸟纹有
领璧形器。璧形器环面上有两道同心弦纹,在弦纹与孔壁间刻划出三只形状
相同、首尾相接的鸟纹图案,线纹曲线十分优美、流畅,显示出了金沙铸铜
工艺的高超技术水平。值得注意的是,三鸟纹有领璧形器与太阳神鸟金饰相
比,不仅尺寸大小接近,而且在图像表达上也有类似的象征意义。
此外,金沙遗址也出土了大量青铜鸟形器,多昂首、圆眼突出、双翅收
束并上翘、尾羽折而下垂的造型,形象生动。铜鸟的下腹几乎都有残端的痕
迹,说明这些铜鸟是某一大型铜器的饰件。
古蜀文化中,神鸟崇拜除了含有图腾崇拜的意味之外,还与太阳崇拜密
切相关。早在三星堆文化中,铜鸟就作为被视为“扶桑”的青铜神树上的挂
饰出现,青铜人首鸟身像胸前的有圆日纹,也说明了鸟与太阳崇拜关联。在
金沙遗址中,无论是太阳神鸟金饰还是鸟纹有领璧形器,神鸟均绕日而飞。
a2005年8月16日,太阳神鸟金饰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灵动的图案和深厚的文化内
涵,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它体现了中国文物工作者团结奋进、和谐包容、孜孜不倦、奋斗不息
的精神追求。2005年10月12日,太阳神鸟图案又以蜀绣的形式,搭乘着神舟六号飞船腾空而起,
在太空遨游5天后,成功返回地球,谱写了古今文明交相辉映的绚丽篇章。
太阳神鸟金饰 成都金沙遗址出土铜鸟 成都金沙遗址出土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提供)(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提供)
古文献中有“金乌负日”的记载:相传天上共有十个太阳,每天由金乌轮流
背负着太阳从东方的扶桑飞向西方的若木,这才形成了太阳的东升西落。而
这件金饰恰恰将太阳和三足神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古蜀先民对太阳和神
鸟崇拜的特别表达。
古蜀人对神鸟和太阳的崇拜影响深远。开明王族的家族墓地
—商业街
战国船棺墓的棺木上也刻划有与太阳崇拜相关的图案。由此可见,崇拜太阳
可能是古蜀族的习俗。
三、兼收并蓄
四川盆地相对闭塞的地理位置和盆地内优越的自然环境,决定了成都平
原文化发展的独特性。从宝墩文化时期开始,古蜀文明便表现出与中原文化
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这种文化上的独特性和区域性到三星堆文化和金沙文
化时愈加强烈,但这并不意味着古蜀文明是封闭发展的文明。成都平原“就
南北方向而言,它恰好位于黄河与长江两大巨流之间,亦即中国古代两大文
明发展的地区之间,既是我国西部南北交通的通道,又成为我国南北文明的
汇聚之地。就东西方而言,它正当青藏高原至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
又是西部畜牧民族和东部农业民族交往融合的地方”[19]。这种地理位置的035
小铜立人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提供)
十节玉琮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提供)
特点,使成都平原成为各种文化的交汇、交
融之地,古蜀文化正是在与各大区域文化不
断交流、交融中发展起来的。
商周时期,蜀人便与中原地区建立了密
切联系。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的璋、璧、
戈等形制反映殷商文化对蜀文化的渗透。殷
墟出土的有领玉璧也与三星堆、金沙出土的
有领玉璧相似,中原青铜器的云雷纹、饕餮
纹等在三星堆、金沙青铜器或玉器上有所
发现。考古学家在今成都彭州发现的以铜罍
为主的商周青铜器,是当时古蜀国的重要礼
器,其中部分青铜器为典型的中原形器,制
作甚精,有学者认为这些青铜器可能是蜀军
参与武王伐纣的战利品。古蜀文化也对外产
生了辐射作用,在陕西宝鸡发掘出土了西周
时期青铜人像,其人物造型与三星堆、金沙
出土的青铜人像极为相似,可见古蜀文化的
影响力已经到达秦岭以北。
商周时期,古蜀国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
建立了联系。金沙遗址出土的玉琮在造型、
纹饰及琢刻工艺上,与金沙遗址出土的其他
玉器有显著差别,并与良渚文化晚期玉琮完
全一致。而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中也发现了
带有蜀地特色的有领玉璧,可见蜀地与长江
中下游文明的交流源远流长。
三星堆文化和金沙文化时期已经出现远
程贸易。三星堆的两个祭祀坑共出土了4662
海贝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出土
(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提供)
枚海贝,其中有货贝、虎斑纹贝、环纹贝等,金沙遗址也出土了玉海贝形
饰,四川和中原都不产海贝,这些海贝显然都是从太平洋沿岸或者印度洋沿
岸辗转而来的舶来品,说明成都平原至少在商西周时期就与沿海地区有着一
定的联系。古蜀文明兼收并蓄的文化特质正是当今成都开放多元文化的历史
源头。
金沙遗址极有可能与传说中的杜宇有关,《华阳国志·蜀志》记载:
“(杜宇王朝)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郭,江、
潜、绵、洛为池泽,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如果这样,杜宇王朝有
可能是古蜀国最强大的时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