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慈寺,早有耳闻,一直想去拜谒,以便在新书中做点宣传,可因事情繁杂,终未成行。倒是今日,刚刚进入孟冬的成都,蓝天白云,艳阳高照。如此殊胜的日子,促成了我与母亲的大慈寺一游。突然造访,未能得见大慈寺建院觉能法师,倒是讲解义工小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且为我们做了向导,引领我们参观完整个寺院,使我们母子不虚此行,甚是感念!
1
俗话说得好:“进门拜弥勒,出门拜韦陀。”因而山门殿的惯制是供奉弥勒佛。大慈寺里的这尊弥勒佛,体量足够大,惟妙惟肖,尤其能给人一种舒适、伸展之感,让人见了心里顿生一丝豁达,烦恼究竟顿时消散,这或许就是许多成都人喜欢来大慈寺的原因之一吧!
在弥勒殿,最吸引我的当是那两副对联,一副是“世上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度包容,眼前都是有缘人相近相亲怎不满腔欢喜”,另一幅是“一人为大力大愿大有传灯猛省得来照破旁门归大道,兹心是慈父慈母慈在彼岸许多未了踏穿苦海上慈航”。他们虽然是在传承佛家思想,却是不离慈悲为怀、以善为终的做人准则,这与我们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不相违背且高度一致的,因为佛利益众生,而我们的执政者也是造福人民,不同的途径,一样的结果。
2
大慈寺的第二殿是药师殿。
药师殿正中供奉的是药师琉璃光如来,两边是日光菩萨与月光菩萨。我和母亲前往时,大殿里正播放着音乐《观世音菩萨》,余音绕梁。美妙的旋律在静谧的寺院里流淌,沁人心脾。
小陈见我们看得入迷,便给我们讲起了这里的故事。她告诉我们,为什么大慈寺的药师殿与其他寺院的位置设置不同呢?各大寺院的药师殿均在东西配殿,大慈寺的药师殿却在主殿上呢?原来在唐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唐玄宗避难成都,见大慈寺僧人英干为救济贫困百姓,在成都街头施粥,玄宗深受感动,随即亲自手书牌匾“大圣慈寺”,并赐田一千亩,钦点新罗无相禅师主持扩建。
在无相禅师的主持下,大慈寺进入其最为辉煌的时代,僧众多达2万多人,房舍8000多间,拥有96个院,是现在规模的96倍。据说,当年的僧人夜晚关山门,必须骑马飞驰,方能完成。而我们现在大慈寺所在的地方,就是当年的药师殿所在地,为了尊重历史,故而大师们在确定布局时,将药师殿放在了主殿的位置。
原来如此,今天在大慈寺义工的引领下,我与母亲都长见识了。
3
参观完药师殿,小陈又带我们去了第三殿——观音殿。
观音殿里供奉的观世音菩萨,它是由整根乌木制作而成的,非常的珍贵,而这根乌木则出自我们成都温江古河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整个座像高7米,重约10吨,为大慈寺镇寺之宝之一。据说,观音像在08年汶川地震时,在其右脸颊突然出现了类似泪痕一样的一条纹理,体现了佛菩萨悲悯众生的精神。
整尊观音像放置于鳌鱼上,取义独占鳌头,小陈告诉我们,这是与大慈寺的另一传说相呼应。
相传,很久以前成都是一个内海城市,四周都是汪洋大海,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非常担心,这个城市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随着海水四处漂移,于是,大家聚集在一起,寻求到能够稳住这个城市的方法,最后大家决定在城市的海眼处修建一座庙宇,将其镇住不动,而这个庙宇,就是大慈寺了。虽然这是个美好的传说,基于这个原因,大慈寺在设计这个观音像时,设计为独占鳌头形象,就是应和了其定海神针的美好愿望,希望成都能够风调雨顺、人民安康!
站在第三殿,听到前面飘来的《观世音菩萨》歌曲,母亲便给我讲,过去老年人都说“观音菩萨莲台坐,莲台脚下改罪恶。这观世音菩萨可是保平安的了!”我接过母亲的话讲道,观音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他们可是各有各的责任!这个在各大佛教圣地,都是必须供奉的。我到过近20个省份,去了不少的佛教圣地,了解一些佛教文化常识,于是就借此给母亲讲了起来。
观音殿后供奉的是韦陀菩萨像。韦陀菩萨是护法大师,传说他与释迦牟尼同母所生,有一天释迦牟尼讲法,可他越讲越有劲,但听他讲法的人却越来越少。下来后,释迦牟尼问护法的韦陀才知道,当看到听讲的人不专心时,韦陀就会用手中的棍子去敲打。听讲本是分外事,还会惹来被责罚,因此听释迦牟尼讲法的人就越来越少。释迦牟尼听后很生气,便给韦陀讲,人都是有缺点的,怎么能这样对待他们呢!然后就安排韦陀护法时站远一点,佛教里也就有了韦陀在离释迦牟尼佛较远地方护寺的塑像规制。
说到韦陀,居士指着韦陀佛像讲,他的上面还有一块匾,叫“三洲感应”,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释迦牟尼派韦陀去感应四洲,即要恩典教化扶持各地。韦陀到北俱芦洲去时,因逢雨季,脚上的鞋子被打湿了,便脱掉鞋子打着赤脚到了北方,北方的人见韦陀这般模样,而他们却生活得特别好,也就没有接受韦陀的帮助与感化。因此,韦陀就只感应了三个洲。
在韦陀佛像前面,是一座小桥,还有一个水池,这小桥、清池、殿宇、绿树……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图画。当你置身其间,那种静谧的美、典雅的美、生机的美,无不像阳光一样,不自主地临幸于你的身旁。我想了想,那是韦陀的感应,还是佛陀的光辉呢?
4
大雄宝殿,这是佛家的核心建筑,主要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在释迦牟尼佛像左右,还分别供奉着大弟子迦叶和佛的堂弟阿难。
大弟子摩诃迦叶是摩陀国一位大富豪的独生子。三十多岁时,他常去竹林精舍听佛说法,然后舍弃繁华,皈依佛陀,潜心修道,尤其坚持以苦为乐,直至晚年都过着头陀生活,并常在树下修习禅定。阿难是佛陀的堂弟,因佛陀晚年需一位随身侍者,而阿难年轻、谦虚温驯、记忆力好,因此被选为佛陀的侍者,便经常跟佛陀到各地弘法。他侍奉佛陀长达27年,佛灭度后,他便把在佛身边听闻的佛法口述出来,之后结经成书,所以,许多的经书,开篇都为:如是我闻。
我问小陈,那释迦牟尼佛的弟子都叫菩萨吗?小陈讲,不是的,因为释迦牟尼的弟子很多,要修行到一定的程度才配菩萨位。譬如享有第一神通的目犍连,就是释迦牟尼最得意的弟子,他能够用天眼,看到天人享乐的情形,也能看到众鬼遭受恶报的景象。有一次,他看到亡母堕在饿鬼道受苦,便请求佛陀拯救。佛便告诉他母亲生前造业太重,要求他必须供养十方僧众,藉此福德超脱其母饿鬼道痛苦。而为纪念目犍连救母这一天,于是相沿成为了“盂兰盆节”。而今,大慈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都会举行为期半月的“盂兰节盆会”。
在大雄宝殿前,有一棵百年银杏树,长得枝叶繁茂、高大挺拔,特别是在初冬时候,那金黄色的叶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是金灿灿地,耀眼而夺目。小 陈见我看得出神,便给我讲起了这颗参天大树的神奇故事。说是去年她到寺庙做义工,晚上来到此地,突然听到了鸟儿的叫声,可她左看右看,却什么也没有发现,最后寺庙里的大师告诉她,这鸟儿的声音是这颗大树发出来的,因为这颗银杏树,遇到晴朗的夜晚,它就会像鸟儿一样鸣叫。
听到这神奇的故事,看到这肃穆的大殿,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想,大慈寺除却绚烂的帝皇色彩外,更有那佛教文化的魅力,因为它能够超越时间、空间、情感而存在,并世世代代影响众生。因此,凝视这金碧辉煌的殿宇,心里油然而生一种神圣的庄严感。我知道,我敬重的当是这厚重的与人为善的文化。
5
大雄宝殿之后,就是藏经楼。
说到藏经楼,这在佛学界有两种认识观:一为佛教经学之藏器,一为佛教文化之地标。前者重视佛教思想的物化,后者重视佛教思想的内化,即佛教的典藏是可以没有的,因为你心中有佛也就是佛,这种重实质轻形式的理念,当是佛学境界升华的结果。
看到藏经楼,小陈还给我们讲起了唐玄奘的故事。提起《西游记》里的唐僧,可以说在中国是家喻户晓,而真实生活里的唐僧,于公元618年,跟随其兄长长捷法师,从当时的长安到成都,跟随蜀中高僧大德宝暹、道基、志振等法师学习佛教经纶。于公元622年在大慈寺律院受戒并坐夏学律。次年泛舟三峡,取道荆州至长安,而后踏上了赴印度取经的漫漫征程。共请回佛经梵文原典六百五十七部,法师回国后,倾其毕生心血19年,共译出经纶75部1335卷,其中大般若经600卷等,法师于印度所学逐尽传至中国,影响了我国的后世佛学。如此功德千秋标榜,万代敬仰!而我们大慈寺无疑是造就玄奘法师僧格与壮举的起点!亦是大慈寺的骄傲!
小陈还告诉我们,大慈寺是禅宗的发祥地,日本临济禅法的祖庭。因宋代大慈寺高僧道隆禅师,远赴日本弘法,开创了日本“建长寺禅派”,在日本现有400多座别院,道隆禅师圆寂后,日本天皇敕赐“大觉禅师”谥号。日本该宗,还不定期前来大慈寺祭拜祖庭。
听了小陈的讲解,我不觉对大慈寺多了一份敬意,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朝拜的圣地,更是一座桥梁,把中国与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6
大慈寺里大师多,那可是举不胜举,信手拈来。譬如宝掌禅师,他活了1072岁。这当然不是今日的计时方法,古时是按三个月为一岁计算。尽管如此,可宝掌禅师仍旧活了300多岁,比起彭祖还多活了近100岁,该算得上是奇迹了;还有无相禅师,他是韩国太子,其受唐玄宗邀请,来到成都大慈寺,同样为中国佛教文化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漫步于人杰地灵的大慈寺,感悟着这千年禅宗文化的气息,我的心里慢慢地升腾起一丝美丽的情感,那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宣泄,因为它蕴藏于我内心深处久已,于是提笔落字,写就了《仲冬陪母游大慈寺有感》:
千年古刹藏城中,闹市取静传禅宗。
郭公陪老逛圣寺,祈福圆梦送慈母。
玄奘受戒大慈寺,高僧辈出耀星空。
誓志寻源西天去,慈音普度众生苦。
千亩良田玄宗赐,九十六院盛况无。
走马熄灯成过往,眼前格局非昔处。
开化僧人与时进,居士云集美途夙。
贪嗔痴伤社会根,大圣慈寺可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