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经寺游记

书名:脑洞里的风光 作者:郭子玖 字数:232150 更新时间:2022-03-25

  说到成都人信佛,那是讲究等次的,有的人是心中信佛,在行动上不见得多么用心;有的人信佛,那是逢节日必有行动的;还有的人信佛不仅有行动,而且是信佛信的痴迷,腊月三十天给佛祖烧头炷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眼下石经寺头香已经高到了100万元。我听到这个事儿,心里开始是不大相信的,但却激起了我前往拜访的强烈愿望。恰课题落实需要收集石经寺的资料,于是我们一行三人,趁着艳阳高照的好天气,开车来到了这千年古刹。

  石经寺地处龙泉山脉中段东麓天成山,居茶店子乡石经村内,距离成都市区30余公里。由于我们不熟悉石经寺,便联系了龙泉驿区委宣传部,在宣传部领导同志的协调下,石经寺住持亲自接待了我们。看到住持,多少让我们感到惊讶,因为在我们的脑海里,住持多半是个佛教高僧,那自然是位白须飘飘的长者了。然而,站在我们眼前的住持,却是位特别年轻的帅哥。不过,他这位从佛学院走出来的高材生,绝不是浪得虚名,从他对佛学的讲解还有对石经寺的介绍,细节中无不饱含着深厚的佛学思想。同时,我还发自肺腑地佩服眼前的青年,他能够选择住持选择佛学,那是需要放弃很多东西的,更是需要不小的勇气与毅力。

  住持不仅有学养,而且很懂礼节,其深知我们来意,便带着我们径直去了石经寺山门。石经寺的山门特别气派,不仅高大雄伟,而且精致文化,特别是“石经寺”与“金刚道场”两块巨匾,给这千年古刹增添了更多文化味儿,因为住持告诉我们,这是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的杰作,同时他又给我们讲到了石经寺的来历,石经寺系川西五大佛教林之一,最早不是寺庙,是一座官员的狩猎山庄,始建于东汉末年,是由汉景帝第五子刘馀后裔、益州牧刘焉所建,其子刘璋子承父业时扩建的。三国蜀汉时,赵云曾承袭该产,在此地镇守成都东大门龙泉山。蜀汉灭亡后,山庄被当地老百姓改建为庙,取名灵音寺。到了明朝正统年间,湖北籍名僧楚山法师应楚王之邀,来到灵音寺,并出钱修建了寺朝宝相,使大雄宝殿等建筑更加金碧辉煌,同时还增修了罗汉堂、观音殿等殿宇,此时的灵音便被改为了天成寺。清乾隆32年,简州牧宋思仁到寺一游,心生感念,遂赠石刻《金刚经》一部,天成寺因此更名为石经寺,并一直沿用至今。

  住持介绍完山门及背景,便带我们去了大雄宝殿。石经寺的建筑有其特色,它是依山而建,一点高过一点,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建筑群落。大雄宝殿在山门之后,前殿大雄宝殿的建筑很美,正如石经寺的建筑群落一样,是一层叠着一层,层层文采飞扬,而且里面富有佛教文化元素,但这些都不是吸引游客的地方,倒是大雄宝殿前的罗汉松,传说是后周显德年间所栽,还有北侧上千年的两株银杏,如今已是枝繁叶茂,把整个殿宇修饰得更加精美。

  然后,我们去了藏经楼,这是石经寺的主殿,它里面的文物特别珍贵。因为清乾隆年间简州牧所赠的石刻《金刚经》就藏于此。石经寺的地位极高,它是藏黄教法王宗喀巴大师嫡传汉区第一个密宗道场,也称之为宗喀巴大师殿。说到石刻《金刚经》,这里面还有一个传说,说是清朝初年,京城有个大官叫宋思仁,被奸臣陷害,贬于简州(今简阳)任州牧。宋思仁一气之下,卧床不起。有天他梦见黑、白无常二鬼勾他下阴曹地府,走到简州北门大桥,一慈眉善目的和尚拦住他去路问:“这样死了,岂不可惜?”宋答曰:“上无法报效国家,下不能孝敬父母,再不能惩处贪官污吏。不死安乎?”和尚将手中拂尘往上一舞,宋思仁被扇往空中直往下落,他连声惊呼:“救命!救命!”和尚笑了说:“看来这个世界还有你未了的尘缘啊!”说完,和尚不见了。宋思仁醒来,他的疾病逐渐好转,开始在治内做好事,自然贪官没有了吃钱的好环境,心里对宋思仁极为不爽。有一天,他微服私访被恶人认出,恶人准备对他施以毒手。这时,梦中的和尚又来到他面前,一甩拂尘将众贪官打倒,再次救了宋思仁一命。宋思仁为报答和尚救命之恩,多次寻找始终不见和尚踪影。后来,他遍访附近寺庙,终于在天成寺看见了楚山法师,原来两次救他的正是天成寺的祖师菩萨。为了感恩,宋思仁拨重金整修寺庙。竣工以后,他又刻了一部石质“金刚经”共计32块送往寺庙,并在祖师洞上方手书“月白风清”四个大字。从此以后,人们为纪念他,便把寺庙叫住石经寺。

  到了藏金楼,参观完石刻《金刚经》,听了住持的情况介绍,我们接着就去了塔林。塔林不远,就在藏经楼下,只下几个台阶而已。严格地讲,塔林和藏经楼是一体的,不应算着两个景观。但是,塔林的内涵却又不同于藏经楼,因为这里是舍利塔群。说是塔群,又有点不够格调,因为塔林就三个塔,整整齐齐地排队站立着,像三个高大威猛的卫士,忠诚地守卫着藏经楼。不仅仅如此,塔林也有其自身的价值,除却舍利子的玄妙莫测外,还有香客们对佛教的信仰,来此烧香拜佛的络绎不绝,特别是塔林前方的香炉,插满了高香红烛,那袅袅香烟直飞云端,使得整个塔林都变得神秘莫测起来。我想,这就是佛教文化的本真,也是佛教信仰的魅力。

  祖师殿是石经寺最神奇的地方,因为这里供奉着楚山禅师的肉身。住持给我们介绍道,楚山禅师69岁那年圆寂,三年后肉身不坏,弟子便尊其所嘱,将其全身漆金后供奉于丹崖祖师殿内,成为蜀中罕见的肉身菩萨。因此,只要一提及“石经祖师”的大名,几乎所有的老成都人都能说出个一二:这可是肉身菩萨坐道场哦!因为在1949年前,每到初一十五或者传统节日,善男信女们就会蜂拥而至,到石经祖师那里去烧香许愿,祈福增寿。也许源于石经祖师是“肉身菩萨”之故吧,人们凡有所愿,皆能有求必应。于是,不论远近,前来烧香拜佛者,可谓趋之若鸷。大作家李劼人曾在小说《死水微澜》里,就生动地描述过石经寺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的香火盛况。可文革时期,肉身菩萨受到侵扰,由此神秘消失,现在祖师殿里供奉的却是石经寺历任住持圣像和舍利等物了。

  其实,石经寺后殿也是值得一看的地方,那就是观音殿了。观音殿算不得古老,它是当代的建筑物。但是,殿内供奉的乌木观音像,那是精美绝伦的。这乌木千手观音,头部共有五层十一面,尤其那一千只手,像孔雀开屏一样散开,造型特别地精美。客观地讲,邰丽华在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千手观音,说不定就是造访石经寺后所悟所得。抑或于此,我看到千手观音像,心里便想,要是把这演绎成文化产品,使佛家文化产业化,那是绝对文经两得的。这也许是长久研究城市文化的自然反应。没曾想,当我们跨出大门,来到店外时,结果就有专卖乌木梳子的,而且经销商人还讲,这是某某开过光的梳子,20、30、50元不等,事实上与我的想象一致,购买梳子的人络绎不绝,毕竟它把一种文化或者信仰,赋予在了这乌木之上,一把简单的梳子随之变成了精神载体,瞬间成为一种吉祥之物。真的,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对于这把梳子而言,完全能够给人带来静美的心境。

  参观完石经寺,告别住持,坐上小车,我们开启了回程模式。也许是石经寺的文化厚重之魅力,也许是惊奇于佛学才子的住持之路,我忍不住回头望了望那红底上描摹出来的“石经寺”三个烫金大字,心绪禁不住随之兴奋起来:千年古刹石经寺,金刚石刻人文志;佛祖散缘得民心;人性向善美名至。塔林舍利六根净,贪官污吏永难成;才子住持经学深,万物不侵得永生。习李联袂兴中华,民族复兴上征程;国运昌盛万国庆,石经香火百万尊。吾尚羡杨绛百岁经,学养精进乐一生;赤胆忠心向着党,终身奉献国与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