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别人的床上都有些什么,反正我喜欢拥书上床。几本书,随意散落在床上,或是床头,或是枕边,想看的时候,随意就能够看到。不是为了方便,只为了营造一份恬淡的氛围。我总觉得床上适合读书。每次买书回来,都要先摆在床上,面对它们,心情愉悦。慢慢展卷阅读,字里行间流露的温情脉脉涌出。
最近读了迟子建的散文集《一滴水到底能够活多久》,买这本书,是因为迟子建的第一篇散文深深打动了我。拿回家里,倚在床上细细阅读,不知不觉,泪花潸然。这篇散文真实记录了迟子建爱人车祸辞世的前后,写了她的一个心痛。整篇散文其实是没有任何雕琢的,作家毫不掩饰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态度,情感真挚,文字质朴,却无可阻挡的吸引住读者。因为,我们都曾经刻骨铭心的爱过。散文其实是最能真切表达作家人生观的文体,因为散文是离生活最近的,散文是生活提炼后最纯真的部分。
当下散文创作其实从数量上来讲应该是最多的,用泛滥一词来形容也不为过。散文其实是每个人都能够写的,但是写好写出属于自己的风格特点来,实在是有难度。这段在床上,还真就阅读了一些散文。比如丁宗皓的散文集《乡邦札记》。二哥前后送过我两本,第一本我在中秋回岳父家过节的时候看的,然后送给了朋友阅读。第二本要来就摆在床上,每天要睡没睡的时候拿起来阅读几篇,每天醒来没起床的时候再翻看几篇。每次都会心一笑,以为遇到了知音。文章都很短小,但是有挡不住的阅读愉悦,不费力,使阅读本身变得快乐起来。我不是特别喜欢阅读一些晦涩散文的写法,挺佩服那些散文作家的功力,他们能够就着一种情绪絮叨没完没了。而且振振有词的,理直气壮的,读者基本读不懂写的是什么意思,不过,这类散文好像很有市场吧,大凡别人读不懂的文章,都会有一些很著名的批评家在后面摇旗呐喊力挺。
丁宗皓写的散文没有那样的习气和恶习。他懂得热爱生活,懂得珍惜情愫,懂得人的需求。文字里流露的幽默诙谐是一种大的智慧,他很吝啬文字,却又舍得就某一事件或者细节或者人物泼洒笔墨不遗余力。如果不是深深的热爱,没有谁能够写出那样动人心魄的文字。
我喜欢送自己喜欢的书给朋友,特别是那些曾经在我床上与我相伴过的书。不仅带着我的温度,也是我曾经最珍爱的礼物。
最近我床上的书是叶开的《莫言评传》,详细记录莫言作品的发展脉络。其实,每个作家的起步都是很艰难稚嫩的,就如当年的莫言。书中记录一个细节,说的是莫言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的时候炮轰李存葆的小说。那种初出茅庐的可爱和勇敢叫人感慨。很有意思,我很小的时候就读过李存葆的两部小说,一部是《高山下的花环》,一部是《山中,那十九座坟茔》,我是很喜欢这两部小说的,可以说在我少年的时候影响到我。莫言敢说小说的不好,有他自己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但是也从另外一个侧面映衬出作家莫言的可爱。难能可贵的是,李存葆老师并没有计较,在艺术的世界里,他们能够平等对话。这其实很难得,在今天的学术界或者是文学艺术界,敢说真话的作家好像不多。
在床上,我一直仔细阅读莫言的写作心路历程,感触很多。看到了一个作家的成长轨迹,感受到了世事的沧桑。难道不是吗?很多年前,我也曾经像莫言那样口无遮拦少年轻狂,遗憾的是被封杀被认为是目中无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去的那种纯真越来越少,心也变得越来越坚硬。这是很多时候,我无奈的感触。有时候真的不爱参加什么研讨会,几乎没有人敢于肯于说真话,权威是那样的不可动摇,鬼才信。可是发言几乎千篇一律,没有谁敢说出真实的声音,都是努力吹捧不得罪人。这个时候,是最难熬的,浪费时间和生命,于艺术创作毫无关联却又必须装腔作势。
我床上现在还有一本2010年第一期的杂志《江南》长篇小说月报,转载的第一个长篇小说是莫言的《蛙》,恰巧这部长篇获得了矛盾文学奖。阅读的时候其实感受到了莫言对结构和语言的庄重。我在床上思索了很久,我以前的写作是不太注意这些的,我发现莫言很注重文本结构的经营,以及他叙述的考究。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很大的收获。
拥书上床,才是一种虔诚的读书态度。因为床不仅仅是睡觉的地方,还是心灵最安宁的场所。再不会有其它的想法,内心只有阅读。捧读书籍,内心充盈着踏实和欣喜。过一会儿还能够枕着书香入梦,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