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爬山

书名:百年逐梦下册:诗歌散文卷 作者:晏良华 主编 字数:198418 更新时间:2021-11-17

  文/曾卡

  一

  妻的老家在营山县安化乡漏峰村。那里山岩巉峻,峰峦叠嶂,一山高过一山,一峰连着一峰,一坡挨着一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绵起伏的山峰间陡然出现了一个大的豁口。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山民既淳朴又有趣,不知是谁的高见,便把村子取名为“漏峰村”了。记得第一次随妻去的时候,山风吹来凉飕飕的,我还以为是“漏风”呢。妻解释了半天,然后指着远处豁开的山峰说,那不是“漏峰”吗,我才“哦哦”点头。

  在安化,灯笼石是路人皆知、天天能望见的大石头。山巅的灯笼庙,曾经香火不断,烟雾袅袅。

  在安化,王定国是令所有乡人骄傲自豪的大人物。当然,她更是全国人民知晓敬仰的百岁老红军,而她的老家就在爬山村。

  同样,爬山村四周都是山,山高坡陡,出门就爬山,村子自然叫成了“爬山村”。

  1913年的冬天,王定国降生在爬山村一个四面透风的茅棚里,打小就放牛割草、推磨挑担,她不知爬过了多少回家周围的那些大山的山头,翻过了多少面山坡。

  爬山,爬山。王定国从这里起步,用脚步和信念翻越了她生命中的座座高山,书写了她荡气回肠的红色传奇人生……

  二

  不幸的身世,苦难的幼年,不堪回首的童养媳经历以及受革命进步人士的影响,让王老产生了坚决走出大山的愿望,因为她听说山外的世界“男女平等,不打人不骂人,小孩子可以读书”,是被称作“赤旗的世界”。她毅然把自己的名字“王乙香”改为“王定国”。剪掉长发,放开裹脚,解除同李家的婚姻关系,王定国终于摆脱了人生的枷锁,她用行动实现了对命运说不!

  18岁那年,王定国带着同乡400余名妇女参加了红军,并担任了妇女独立营营长。

  1933年,王定国20岁,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4年,被编入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前进剧团的她随军开始了长征。

  史无前例、艰苦卓绝的长征令世人震撼。王定国所在的剧团宣传队,唱歌跳舞、慰问演出、宣传鼓动,跑前忙后,走过的路程几乎比别人多了一倍。一手拿枪一手拿剧本,草地她走了三遍,大雪山她翻越了五座。王定国幸运地熬过了饥饿,躲过了敌人的子弹,走出了随时可能吞噬人生命的草地。

  她怎能忘记,在雪山上,由于太疲劳,晚上她睡着了,那时人多被子少,盖不着,脚冻僵了,一摸,她的脚趾就断了一根,永远留在了雪山上。“九趾红军”王定国没有停下来,继续向前……

  她怎能忘记,长征途中漆黑的夜晚,蜿蜒曲折的道路上,点燃的火把照亮了像火龙一样长长的队伍,把天地映得通红……自走出爬山村,她一直都在寻找生命的火种。她的人生路因此走得踏实,走得坚定铿锵。

  百年风雨,从黑暗到光明;世纪奋斗,王老初心不改。

  三

  “跟党走,永不放弃。”这样的信念是王定国老人心中的高山。

  即使在她1936年12月被马步芳部队俘虏的时候。王定国不仅做到了不叛变、不泄密、不出卖组织,千方百计营救战友,而且还巧妙地掩护了红军将领张琴秋。

  获救后的王定国来到了兰州八路军办事处,与“延安五老”之一、时任办事处党代表的谢觉哉喜结连理。从兰州、延安到北京,她与谢觉哉相依相随,直至1971年谢老辞世……

  弹指一挥,白驹过隙。1983年,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的王定国开始了新的忙碌。参与筹建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参与发起中国老年文物研究会,倡导成立山海关长城研究会,亲自参加植树造林,关注绿色生态发展,挽救失足青少年,援助西路军流散人员……王老的足迹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她成了一名出色的社会活动家。

  2004年,90多岁的王定国在家人的支持下,重新踏上了长征路。这是她酝酿已久的心愿。时隔70年,王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长征,在她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

  在瞻仰天全红军烈士陵园时,王老听说县里雇了滑竿要抬她上山,生气地大喊:“我是红军啊,我自己能上去!”

  在泸定桥,大渡河水流湍急,铁索桥摇摇晃晃,王定国坚决不要家人搀扶,只身在100多米的桥上走了个来回……

  饮水思源,不忘桑梓。多年来,王定国一直关心家乡的建设与发展。

  1980年,王老回到阔别已久的安化老家,挥笔写下了这首情意浓浓的《故乡行》:

  四十八年回故乡,安化山水更风光。

  家家户户迁新址,处处破庙改学堂。

  灯笼石前留小影,平台暂憩纳风凉。

  高年舅母迎甥女,茅屋叙情话倍长。

  后来,她多次回到家乡,游览了营山县城和西月湖公园,找寻记忆中的老县城和当年工作过的苏维埃政府旧址。

  2009年5月,王老在营山县城北门河畔的亲水广场挥锹铲土,栽下了象征红军精神的黄葛树。

  2010年10月,她为“红军解放营山纪念碑”揭碑,向安化小学捐资2万元,帮助贫困学生。

  2013年7月,爬山村发生特大山体滑坡,王老听说情况后异常牵挂,无奈年事太高,行动不便,她赓即委托小儿子谢亚旭,将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王定国公益慈善专项基金的30万元捐赠给安化乡,支持爬山村的灾后重建……

  红船精神,永放光芒。长征精神,高山仰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已100周年,长征胜利已85周年,王定国老人也定格在108岁高龄而永远离开了我们。爬山村给了她生命的信念和力量,王老用一生的攀越,诠释了大山的品质。

  爬山,爬山。生命不息,爬山不止……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