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囡松玉

书名:光华新语——西有新语,与光同往 作者:陈昊 主编 字数:53576 更新时间:2021-11-17

  小囡松  玉

  文  /张庆琳

  松玉十岁以前,是和爷爷、奶奶还有外公、外婆一起住的,在老家一座叫瓜子山的大山里。

  爷爷、奶奶住在瓜子山的北边,外公外婆住在瓜子山的南边。据说松玉爸爸年轻时候,去南边的草坪上放牛,一抬眼,看见在地里干活的松玉妈妈穿着一条碎花无袖连衣裙,雪白的胳膊和手腕在麦子之间穿梭,盈盈温柔的眼眸,一条富有生机活力的麻花辫上停着一只淡绿色斑蝴蝶。松玉爸爸知道松玉妈妈是大城市里回来的姑娘,怕薄了姑娘,失了礼仪,于是连忙托松玉奶奶去叫住在东边的赵婶婆说亲。

  “噔——”一篮子热乎乎的刚被松玉奶奶从鸡窝里捡出来的鲜鸡蛋,就这样被放在赵婶婆家的木桌上。

  在瓜子山这一带,媒婆说亲是很要紧的事情,媒婆清晨起来要梳洗打扮,然后腰间配一条红丝绢手帕子,清点好说亲人家送来的喜品瓜果,喜滋滋地带着婆婆为未来媳妇准备的金银玉手镯出发。

  媒婆也要体力精力好,上山下山的路难走,没有平平整整的。那一条朱丹红的马面赤袄裙也是媒婆必备的行头,马面裙门随着身体扭动的幅度若隐若现,裙头上绣着芙蓉和满月,要靠媒婆走的平平整整,意味着“花好月圆”“圆圆满满”。

  平平整整的,这“花好月圆”就走到了门口。

  赵婶婆把礼物置放好,朝路边看热闹的村民使了个眼色:“看甚闹热,听不出来哇——今天喜鹊鸟喳喳叫呐——好事临门。”就一扭一扭地走进叶家的堂屋。

  外婆一见赵婶婆,心下已然明白了八分,看松玉爸爸也是年轻气盛无甚不是,也没有不好的心思,瞧着也不像坏小伙子,且那时村里结婚,流行三大件,电视机、洗衣机和冰箱,松玉爸爸家有一台黑白电视机,还有一辆烧油的,马达突突的大摩托,他的想法很简单,“现在国家政策放开了,我还想去大城市拼一拼呢”。松玉外婆也没有反对的意思,当场就给父母定了亲。

  第二年冬天,松玉出生了。

  松玉妈妈却说,我们得去城里了。

  松玉的童年是青草味的。香香的青草和零落的野花,湿漉漉的稀泥和硌脚的鹅卵石,在晒了好几天的草堆里打滚,浑身沾满了草毡子,因而松玉脸上很少是干干净净的,经常是糊满了泥巴。

  松玉在学校里当了三条杠的大队长,虽然全班只有八个人,但松玉这大队长做得有模有样,班主任李老师教他们数学的加减乘除和方程运算,还教他们高尔基的《海燕》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松玉常常看着语文课本的插画发呆,上面的小孩子有好多好多朋友,学校里有滑梯,有积木,还有一片大草坪。

  李老师问她,“在想什么?”

  松玉指着书上的一篇课文:“老师你看,这一页写的是大城市,‘璀璨’的明珠电视塔——璀璨是什么意思啊?”

  李老师摸着松玉的后脑勺:“璀璨就是闪闪发光的意思,上海是璀璨的城市,中国也是璀璨的国家。”

  松玉十岁的时候,被父母接到城里去念书。松玉妈妈让松玉上了很多补习班,补英语,补数学。

  松玉从书本之间抬起头,甜甜一笑,她天生就是学习的料,只补了一学期的课,松玉就考了全班第二名。

  “你为什么这么努力读书?”

  “因为松玉也想要璀璨的人生。”

  松玉偶尔也很想念家乡充满着芬香气息的草堆,想去鸡窝里找鸡蛋,也想去树上捉知了。

  爸爸问她:“怎么了,小松玉?”

  松玉皱着眉头:“爸爸,我想老家了。我可以来大城市念书,小伙伴们却不能,我现在学了英语,老家的孩子没这个条件。”

  爸爸也摸了摸松玉的后脑勺:“好孩子,你可以好好学习,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然后去帮助老家的孩子们。”

  松玉不解:“我该怎么帮呀?”

  爸爸和蔼地说:“你看啊,大伯前年在老家捐钱修了条水泥路,你们都爱去水泥路上吹泡泡,是不是方便多了。”

  松玉点点头:“而且大车小车开进学校,也给我们送了好多课外书。可是爸爸——我没有那么多零花钱去修路买书啊。”

  哈哈,爸爸笑得合不拢嘴:“乖松玉,大伯呢,就是好好学习的代表人物,他当年考上了清华大学,现在也没忘本,这就是帮助老家的办法。”

  松玉若有所思的看着爸爸,松玉想要璀璨的人生,松玉也想要老家的孩子们拥有璀璨的人生。

  松玉高考结束后,她整理了自己的课外书和杂物,还发动同学们一起挑了一大箱子课外书寄回了老家。大二那年,松玉带着同学们去了瓜子山支教。

  老家瓜子山已经变了模样,上山时映入眼帘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木制小牌插在路边,整齐的盘山公路,房子也修得美观大方,家家户户门口都通了平整的水泥路,松玉想起小时候去上学,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泥地里,泥水灌进脚底,一身狼狈的样子,不禁笑出声,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了。

  路过东边的赵婶婆家,赵婶婆盯着松玉看了好一段时间,一下子惊的说不出话来:“啊!松玉!”

  松玉笑着对同学说,“这是赵婶婆,没有她可就没有我。”

  赵婶婆笑弯了腰:“时间过的这么快,你看我老婆子,头发花白还能等到好青年回家来的好时候。”

  原来赵婶婆老早就不做媒婆生意了,开了养殖场养鱼养鸡,承包了一片地,过的是鱼米富庶的好日子,子孙满堂,衣食无忧。

  赵婶婆的孙子刚刚结了婚,这回可不用赵婶婆做媒,孙子是自由恋爱,娶的是他的大学同学,结婚那天把全村的人都请来了,结婚三大件变成了房子、车子和存折。现在小两口在山麓合伙办农家乐,生意红红火火。

  赵婶婆喜滋滋地看着松玉:“要不是国家政策扶持,我老来哪能享这等福气!”

  松玉又问:“学校现在怎么样了?”

  赵婶婆又是笑:“李老师早就退休了,学校去年就不办了,大家也有些钱了,把孩子送城里去念书了。”

  听到这里,松玉又喜又忧,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对同学们说:“真抱歉啊,让你们白跑一趟。”

  “不”,一位同行的同学笑着说道:“我们没有白来。”

  ‎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