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社会的承认我就够了”

书名: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第六卷:报刊史研究 作者:徐登明 字数:49707 更新时间:2020-12-04

  萧光一生事业中有两次大的转折。一次是1959年他从四川大学历史系毕业,被分到了四川省科委。从此,一个文科大学生与科技界结下了不解之缘。70年代他主持过内部刊物的编辑,1980年创办了《四川科技消息》并得过省政府表彰奖励。

  另一次是1987年.他卸任情报所所长,重新回到自己熟悉的编辑领域,担任《情报学刊》主编,他自然很高兴。但是,又有些犹豫。因为,此时该刊已经有了一些名气,在情报界有一定的影响,接过手来,存在两种可能,要么越办越好,要么每况愈下。办差了,影响自己的形象:要把它办得更好,又谈何容易。就象跳高运动员在达到一定的高度后,横杆再上升一厘米,都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犹豫终归犹豫,作为一个党员,他最后做出了自己的决定,上!就是这个决定,让熬更受夜、忙里忙外和他粘上了。

  我们问过萧光,作为一个历史系的毕业生,丢掉自己所学专业,长期从事编辑工作,充当无名英雄,是否后悔。他这样回答:“荒疏了所学专业,开始时有些舍不得,但我不后悔。尤其是在与科技爬滚打几十年后的今天。我的追求,我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对社会有贡献,这就够了。”是啊,还有什么能够比得上自己的努力和劳动得到了社会承认时的那种愉快呢?“男儿汉志在四方”,不管在哪里,构成他生活基点的都是对事业的追求。萧光的事业究竟怎样呢?他一生辗转于各个岗位,但他感情上联系最紧,时间上延续最长的还是编辑工作,那么我们可以仅就当前他所主编的杂志来以管窥豹。除了前面提及的成绩以外,《情报学刊》发表的文章有很大部分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收入,“新华文摘”亦曾多次转载该刊论文,《情报学概论》和《情报学基础》等大学情报学教材引用该刊论文的比例逐年上升,而且一些学术会议,如贵州省情报学会89年学术年会还专门给他寄送论文集,并代表到会人员向他们的刊物表示敬意和感谢。许多只知其名未见其人的作者,也纷纷写来感谢信,逢年过节送来贺卡。在全国同类期刊综合指标考核中,《情报学刊》位居前列,去年又荣获四川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够了,但愿你已经能够从中看出点什么。

  萧光也曾有过烦恼。就拿他所从事的职业来说,一般心高气傲的人都不愿做编辑。也是!编辑的成果完全隐藏在别人著作之中。昔日的同学一个个出了成果。当年来稿的作者成长起来了,除了为他们祝贺以外,也确实“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但他从来没有动摇过自己事业的追求。如今他也有了成果,而且是一大批成果,只不过这种成果的存在形式不同于作者罢了。

  萧光在做好具体编辑工作的同时,还对编辑业务进行了研究,早在1982年他还在主编《四川科技消息》时,就编写了一套(共3本)新闻和编辑方面的系统教材。1989年他在全国情报学会议上提议成立“情报学期刊研究会”,得到与会同志的一致赞同,并写入会议纪要。因上经,他的刊物被推举为北京以外唯一一家参加研究会筹备委员会的成员。他研究的范围很广,对杂志编辑理论、经营管理、科技期刊编排标准化、规范化以至语言、修辞、逻辑等方面都广泛涉及。在采访中,他提出作为一个科技编辑要很好地研究“科技汉语”的种种特点。我们认为这是颇有见解的,希望他能早日取得成果,为科技期刊研究作出贡献。

  采访归来,我们久久地在思索一个问题,一个人,特别是一个有很高追求的人,怎么会甘于充当默默无闻的过河之舟?我们将萧光的一生联系起来,又把生活中的他和工作中的他组合在一走,最后我们的眼光停留在了他办公室里自书的一幅笔力遵劲的横幅上:“化用春泥更护花”。噢,一切尽在不言中。

  注:本文作者 张鹏 徐登明 发表于《科技报刊研究》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