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把编辑出版工作与教育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编辑出版活动来实现自己改革教育的主张,这是叶圣陶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七十余年的又一主要特点。
叶圣陶不把出版图书仅仅看作是人类文化财富的积累和传播,而是作为教育事业,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工具来对待,认为编辑出版工作“是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提出“教育不是孤立的事项,要改革教育必须其他种种方面都改革,但是教育的意识不能不从早唤起,改革的工具不能不从早预备”
。
因此,从商务到开明再到解放后的四十年里,他都在利用编辑出版这个“有效的教育工具”,实施自己的教育改革,实践着编撰适合青年学习特点的教材、辅导读物,探索科学的教材体系。尤值一提的是他利用《中学生》,以完全不同于学校里那些枯燥乏味、陈腔滥调的国民党“国定教本”的面貌,向学生们提供了许多新知识、新事物和新道理,大大开拓了青年人的眼界。好比给原来封闭很严密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打开了一扇窗口,让外面世界纷纭活跃的景象和灿烂的阳光投射到课堂里来了。
叶圣陶认为出版事业的教育效果如何,得看对读者的影响怎么样,“所以出版事业首先要抓紧撰著编辑这一环,不惮斟酌再三,不厌屡易其稿,务求做到尽可能的完善;同时对排版、印刷、装订、发行等工作也决不放松一丝半毫
。”所以,他对待书稿的撰写、编辑、校对,以至装帧、印刷等都特别认真,要求严格,无论是早年的《国语》教材的编撰,还是晚年领袖著作的校读,都一丝不苟,追求质量的上乘。由于他十分重视编辑出版的教育作用。在开明二十余年间出版的1500多种图书中,“青少年读物所占的比重将占在总数的四分之三左右”
,这1100余种青少年读物大多都很受他们的喜爱。许多青年就是在开明书刊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的。
叶圣陶还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提倡引导与启发,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课弥深经,达到疑难自决、是非能自辩、斗争能自奋,攻关能自勉的主动境界,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因此,在编辑出版活动中,就教科书编纂而言,他一直提倡力求生动活泼,内容上紧系学生生活,体例上适应学生心理。在选文时坚持与社会环境相关涉,如抗日救国时期,他编撰的教材选记叙历史历代民族英雄的文章;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主张“教科书的内容要增加现代生产需要的和最新科学技术的知识”。在青少年学生读物方面,他要求遵循这样的方针:“不要教训,要劝说,不要灌输,要启发;不要以教育者自居,要象对待朋友一样对待读者,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喜爱什么,跟他们一起商量,一起探讨,解决一些他们面临的问题”
。
叶圣陶把编辑出版与教育结合起来的思想是留给我们的一份重要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