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良知:再论新闻界的信誉和社会形象

书名: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第三卷:报刊从业道德 作者:徐登明 字数:11656 更新时间:2020-12-04

  前不久,某位新闻界同人就记者从业资格考试问题,在西祠胡同《记者的家》提出“传媒信誉与职业资格证书同归于尽”的沉重命题。只可惜跟帖者都是骂街式的拥护,几乎无人提到更无法说认识到,毁掉新闻界信誉的 正 是在职业资格考试之前的同行中少数人的一些不良行为。当然这也反映出这些自认为记者高人一等的宝贝们的高层次和高水平。他们不同意象执业医师、会计师、建筑师考试那样,对新闻从业人员进行资格考试 。 因为考试,扫了他们的虎威、驳了他们的面子。这可能是个别情况,也许更悲观的事实是有一些南郭先生混进了我们之中。

  本人冒着得罪新闻界值得称之为记者的朋友们的风险,指出那些不屑为“记者”称号者的劣行(我归纳为《中国新闻界十大怪现象》),才真正伤害了新闻界的整体形象。要说新闻界的信誉,早在资格考试之前,就已经被一些人毁损的差不多了,不然社会上怎么会有“防火防盗防记者”之说呢?于是,有人认为我不是记者,有人希望我不要成为新闻官。看来,确实有人不愿意我揭我们行业的疮疤!

  我认为,只要是规范记者行为的工作,就应该搞。资格考试如果算是的话,也就应该搞。考试的内容要合理,试题的设计要科学。培训要本着自愿的原则,只要自己考试有把握,不参加培训也可参加考试。如果存在问题,应该督促管理部门进行完善和改正。方式有多种,但绝不是骂街。

  记者以维护真理、主持正义为己任。即使受环境限制,也不能为了个人的利益,昧着良心写报道。所谓宁可不为,也不可胡为。有些媒体背离科学,曾为骗子胡万林摇旗呐喊;有的媒体帮着一些不法企业欺骗消费者。等等。这样做,有良知吗?

  新闻真实性,是媒体赖以生存的基础。记者要维护真实性原则,不能因为采访作风不塌实,或者纯粹为了完成任务或者出名或者赚取稿费而不管真实性如何,甚至胡编乱造,杜撰新闻。当然编辑也有把关、核实之责。某某报才因“武汉女大学生的报道”失实而公开道歉不久,又一张报纸“南京色官”的报道又与事实不符。真不知失实的现象何时能减少?

  新闻界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有深层次的社会原因。社会的浮躁和甚嚣尘上的拜金主义等等,都可以作为罪魁。但是,如果一些人讲,现在做媒体难,不小心就被“闪了腰”,言下之意是由于可以原谅的原因,问题也就不成其问题了,恐怕业内正直的同人都是不赞成这种看法的。

  今年5月,《纽约日报》在头版用较大的篇幅自揭家丑,那位“客里空”先生落荒而逃。不知该报有没有人骂写揭露文章者不是记者?再者,这种勇气,我们的媒体什么时候才会有?

  避开新闻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那些专业性的术语不谈,新闻记者总得讲一讲社会良知吧?虽然我也是一个新闻工作者,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本不是说教,有感而发而已!

  社会呼唤良知,新闻界起着示范和表率作用!

  附:关于良知的一篇讲座文稿

  四川大学哲学系“思问”系列哲学讲演之五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