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泽东说:中苏分歧要从1954年算起
1974年5月24至6月2日,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应中国政府邀请,对中国进行了访问。5月25日,毛泽东会见希思时,希思问:“中苏的分歧主要是在思想方面呢,还是苏联的强权政治所致?主席如何判断苏联对中国的目的和动机?”毛泽东回答:“中苏的分歧要从1954年开始算起。因为1955年阿登纳到莫斯科,赫鲁晓夫就对阿登纳说,中国不得了了。”
关于中苏两党两国关系,史家一般认为1954年到1957年是中苏两党两国的“蜜月期”。这一时期,继斯大林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赫鲁晓夫,改变斯大林的对华不平等政策,将斯大林时代在双边关系中苏联非正常占有的一些权利主动归还给中国,扩大对华援助,在对美斗争中,双方也是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而1954年赫鲁晓夫首次访华,中苏双方签署了苏军从旅顺口海军基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无偿移交中国政府、将四个中苏股份公司中的苏联股份移交给中国的协定,同时签署为中国提供5.2亿卢布的长期贷款,帮助中国新建15项工业企业和扩大原有141项企业设备的供应范围等7个文件。为此,1956年毛泽东和南斯拉夫代表团谈话时还称赞“赫鲁晓夫是个好人”,“第一次与赫鲁晓夫同志见面,就很谈得来”,他取消了有损中国主权的“合作社”,“建立了信任”。学者也普遍认为赫鲁晓夫此次访华是中苏蜜月期的开端。
但是,为什么事隔10年,毛泽东又把中苏蜜月期的开端当作中苏分歧的开始呢?或许是下面两件事让毛泽东对赫鲁晓夫感到不满。
一件事是赫鲁晓夫不肯在原子能、核武器方面援助中国。
1954年9月29日,赫鲁晓夫率代表团访华,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周年的国庆庆典。10月3日,中苏领导人在中南海颐年堂举行会谈。在会谈中,赫鲁晓夫为了显示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哥”的地位,主动问毛泽东:“你们对我们还有什么要求吗?”毛泽东坦率地说:“我们对原子能、核武器感兴趣。今天想同你们商量,希望你们在这方面对我们有所帮助,使我们有所建树。”毛泽东的要求出乎赫鲁晓夫的预料,对于核武器这样的尖端技术他不能给中国,又不好拒绝,只好搪塞说:“搞那个东西太费钱了,我们大家庭有个核保护伞就行了,无须大家都来搞。那个东西既费钱又费力,又不能吃又不能用,生产出来还得储存起来,不久又过时了,还得重造,太浪费了。”
对于赫鲁晓夫的搪塞,毛泽东当然不满意。
另一件事是中国派遣工人前往西伯利亚问题。
访华期间,赫鲁晓夫提出:由于苏联西伯利亚地区缺少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