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政府意识到,在世界版图中,亚太地区是变革和发展的中心,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因此,美国将其新“防务战略指针”瞄准亚太地区。
(一)美国“防务战略指针”的新变化
2012年新年伊始,奥巴马总统与国防部部长帕内塔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上将一道,于1月5日在五角大楼公布了题为“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新“防务战略指针”报告。该报告标志着美国的安全政策在经过十年的战争之后出现新的转折,而这种转折将是塑造美国下一个十年的军事战略。
2012年1月5日,奥巴马与军方官员在五角大楼出席记者会。
1.安全战略转向亚太地区
报告调整最大的是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在亚太地区,美国将进一步巩固与现有盟友的联盟,扩大与新兴国家的合作。根据这份“防务战略指针”报告,美国将缩减陆军规模,减少在欧洲的军事存在,转而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以“维护亚太的安全与繁荣”。
亚太地区对美国来说利益攸关。近年来,战线过长、能力不足,以及称霸全球野心太大、资源有限等矛盾,成为制约美国国防与军事战略的重要因素。曾任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现为斯坦福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的托马斯·芬加认为,亚太地区显然是当今世界最富有活力的地区——不仅在经济上,还是世界上军事力量最强的一个地区,是拥有核武器国家最多的一个地区。在过去几年间的亚太地区,以“10+1”、“10+3”为标志的地区经济合作大大促进了地区各国的经济关系、安全关系和政治关系的改善。而在美国忙于“反恐战争”无暇顾及亚洲之际,亚洲地区出现一些令美国无法接受的现象。例如经济上失去了很多市场和机会,外交上有被新兴大国赶超的危险,特别是面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从韩国、日本一直到澳大利亚都要搭中国经济的车,成了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美国认为,这个世界上最富活力的地区,美国不会因预算削减从该地区撤退,从而破坏地区稳定。然而,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再加上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让美国的综合国力伤筋动骨,面对诸多挑战确实是“捉襟见肘”。
为重返亚太制造各种事端。从2009年开始,美国高调上演“重返亚太”,之后各种危及地区安全的事件便接踵而来。自从2010年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提出“重振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的目标和“国内建设、海外塑造”的战略途径之后,美国在全球战略部署调整中明显地加强了对亚太地区的战略投入,其切入点就是把地区安全角势搅动成为一种“乱局”状态,造成和放大地区各国对中国的战略恐慌,这样美国就可以“挥师东进”、“应邀重返亚洲”。特别是美国成功地利用2010年发生的韩国“天安”号军舰沉没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达到了“阻止日本的离心”、“强化韩国的依赖”、“恶化中国的环境”等目的,同时又通过高调介入南海争端,怂恿菲律宾、越南等国强势对抗中国,唯恐天下不乱。攻击中国合理的军事力量建设,借口反对所谓“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启动“空海一体战”概念并付诸实施,刺激新的军备竞赛,破坏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制造矛盾、制造混乱,乱中推销军火,利用相关国家寻求“安全保护”的诉求,获取经济利益,为美国经济复苏打开市场。美国总统奥巴马2012年1月5日在五角大楼发表讲话,公布了美国新军事战略,将安全重心转向亚太地区。由此可见,此次美国军事战略调整不是被动地调整,而是主动地加强预防性态势,目标还是增强美国的军事威慑力。
2.继续保持美军的全球优势
美国新“防务战略指针”的公布正值奥巴马政府面临紧缩预算的巨大压力之际。当前,反恐战争取得阶段性成果,伊拉克战争落下帷幕,美军从阿富汗撤离行动已经开始。在此背景下,为了削减不断增长的财政赤字,奥巴马政府还提出了大幅缩减国防预算的计划,预计在今后10年内削减约4890亿美元的军费开支。奥巴马在讲话中表示,虽然美国面临削减国防预算的压力,美军规模将会缩减,“但美国将维持其武装部队的超强军事优势,美军将保持灵活性,准备应对各种紧急事态和威胁”。可见,在预算削减情况下军事能力建设的战略底线是“美军保持世界超强军事优势”。
这项新“防务战略指针”保留了美军的一些传统使命,包括打击恐怖主义、维持核威慑、确保国土安全、阻止和挫败任何潜在敌人的入侵等,同时强调将提高美军在网络战、导弹防御等方面的能力,但表示将避免发动类似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这样的持续时间很长的大规模战争,这实际上放弃了美军过去主张的“保持同时打赢两场战争能力”的战略。美国专家评论,新防务战略更多的是让美国能确保打赢一场战争,然后在同时进行的另一场战争中让对手难以取胜。这一调整暗示,陆军将面临削减,而海军和空军将承担更多的新防务战略任务。不过,这并不代表美军将不再强势。奥巴马指出,美国军费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居世界首位,高于从军费开支第二名到第十名国家的军费总和。新防务战略承认未来难以预见,因此专门为美军在需要时快速扩军与调整留下了余地。
3.重点发展新式武器装备
在军事技术装备建设方面,新“防务战略指针”提出,未来美军将重点发展“情报、监视与侦察”、新型潜艇、新一代隐形轰炸机、太空武器系统、无人系统和网络战武器等先进武器,以提高部队机动能力,强化对空中、太空和网络空间的控制。
一是加强“情报、监视与侦察”系统建设。综合分析美国新防务战略指针以及2013财年国防预算等文件可以看出,美军将通过军事高技术重点发展“情报、监视与侦察”(ISR)系统。美国国防部部长帕内塔在“防务战略指针”发布会上表示:“在预算总规模下降的同时,要保持甚至增加某些领域的投资,包括特种部队、‘情报、监视与侦察’(ISR)、无人系统、空间、网络空间、力量快速投送能力。”美国海军还制订了《情报、监视与侦察路线图》计划。《情报、监视与侦察路线图》指出,海军将提供资金解决“传感器、指挥控制与计算机、网络和自动控制”等问题。
二是积极发展新型海军综合装备系统。新“防务战略指针”正式在国家层级上,公开推出“空海一体战”,并使之成为牵引美国战略转型和全球战略重心东移的支撑点和理论基础。“空海一体战”概念源自2005年,是结合空军和海军力量共同压制试图限制美军全球影响力行为的一个路线图。“空海一体战”的设计者声称,“空海一体战主要是关于西太平洋战区战争战役层面的问题”。这是因为西太平洋是“美国两大重要利益区——西太平洋和波斯湾”之一。“当前美军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特别在西太平洋地区。”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以维持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平衡,正是“空海一体战”的目的所在。根据“防务战略指针”,虽然美国国防预算大幅削减,武装部队总体规模有所减小,但美国将继续进行有选择的重点投入,突出关注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繁荣”,提出在缩减地面部队的同时加大空中及海上力量的建设。
三是加紧研制新一代隐形轰炸机。随着美国新军事战略出台,旨在落实所谓“空海一体战”构想的各种重要作战平台也逐渐浮出水面。如果美军期望能在打赢一场大规模战争的同时,“打乱”另一对手的作战计划,那么它必须要能快速、猛烈地打击对手,突破敌方防御并挫败其反介入行动。这意味着美国需要新一代隐形轰炸机。2012年2月24日,美国空军协会在奥兰多举办研讨会。在会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上,美国空军部长迈克尔·唐利透露说:“空军正在落实新一代远程轰炸机计划,国防部部长帕内塔已经敲定这款轰炸机的性能指标和研发生产成本,并计划从2020年后开始交付。根据初步计划,空军将装备80~100架新型轰炸机。”据美国《华盛顿时报》2012年3月7日报道,美空军参谋长施瓦茨上将专门解释发展这种新型轰炸机的理由。他直言不讳地声称,美空军发展新型远程轰炸机,就是“着眼于确保能穿透中国的防空网络”。他还声称,新型隐形轰炸机将是美国着力打造的“空海一体战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努力打造完整的太空武器系统。五角大楼认为,“谁能控制太空,谁就能控制地球”。在1969年“阿波罗”号飞船成功登陆月球后,美国人布劳恩就说得更明确:“太空中的领导权,就意味着在地球上的领导权。”前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退役空军上将凯文·希尔顿表示:“太空是一个同海、陆、空同样重要的领域。它不只是一个便利的场所。而且,在其他各个(战场)领域中,太空已成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希尔顿强调,美国需要确保自己能够保护并维持其从天基资产中所获得的战场能力,包括全球定位数据、导弹警报系统信息以及同战斗机或无人机之间的通信,它们能够帮助美军监视敌人或者朝敌人发射导弹。2012年年初出台的“防务战略指针”指出:目前,美军军事航天系统及网络电磁空间面临降级、破坏或被摧毁的威胁,美国国防部将继续与国内或国际盟友使用、发展先进军事能力,维持空间和网电空间的作战网络,增强在空间和网电空间的作战能力和遭到破坏后的恢复能力。
五是无人机作战系统是武器研发重点。美国利用无人机发射导弹定点清除武装人员的行动在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已开展多年,并广为人知。在奥巴马上任之后,美方加大扩展了无人机行动的广度与力度,无人机的身影在巴基斯坦部落地区、阿富汗、也门与非洲之角地区不断出现。2012年1月3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承认,美方已使用无人机打击巴基斯坦境内塔利班武装和“基地”组织人员。这是奥巴马首次公开承认无人机袭击巴基斯坦活动。4月3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国土安全及反恐事务顾问约翰·布伦南称,利用无人机定点清除“基地”组织武装人员合乎法律,目的是为了防止美国遭到恐怖分子袭击、保护美国人生命安全。他称,这一行动除了合乎美国国内法律外,还合乎相关国际法律,因为美国与“基地”组织、塔利班及相关组织由于“9·11”恐怖袭击事件而处于战争状态,美国“有权根据国家自卫原则使用武力”。由于无人机定点清除是秘密行动,在此之前从未有美国高级官员公开就此进行解释。可见,这是美国高级官员首次公开对这一秘密计划作出的详细解释。
六是重视发展网络战武器装备系统。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早就预言:“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更有兰德公司指出:工业时代的战略战是核战争,信息时代的战略战主要是网络战争。西方军事家甚至断言,网络战争在几秒钟内造成的破坏作用绝不低于原子弹。2011年5月31日,美国五角大楼已经出台一份关于网络战争的新战略文件,根据这一新战略美国国防部称,来自任何国家的计算机网络破坏行为均将构成战争行为,首次为美国动用传统军事力量报复网络攻击开绿灯。正如美国一位军官说:“如果你破坏我国的电网,我们可能将向你投放导弹。”五角大楼在一份报告中说:“一旦获得授权,我们将像应对任何针对我国的其他威胁一样,应对网络空间中的敌对攻击。我们保留利用一切必要手段——外交、情报、军事和经济手段——保卫我们的国家、盟友、伙伴和利益的权利。”2012年,时任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的威廉·林恩撰文写道,网络战“就像陆地、海洋、天空和太空一样,对军事行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些表明,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美国正以一系列战略举措试图独占全球网络空间霸主地位,并一手制定网络战争游戏规则,以抢占未来网络战争制高点。
4.调整在欧洲的战略布局
美国公布新“防务战略指针”,在明确将防务重点转向亚太地区的同时,提出要调整在欧洲的战略布局。美国认为大部分欧洲国家已由“安全的消费国”成为“安全的生产国”,这减轻了美国在欧洲安全方面的负担,让美国有可能对在欧洲的军事存在进行调整。同时美国将继续承担北约“集体防御”的义务,并与俄罗斯继续保持接触。
在新“防务战略指针”中,美国将欧洲国家称为“全球和经济安全上的主要伙伴”,欧洲和平与繁荣符合美国长期利益,美国将继续支持北约发展。但随着大部分欧洲国家由“安全的消费国”变成“安全的生产国”,同时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相继收尾,美国在欧洲的战略应进行调整,由应对当前冲突转向发展未来军事能力。虽然新战略没有具体说明对欧战略如何调整,但据西方媒体报道,减少在欧洲的军事存在将是美国的第一步棋。美国国防部一名高官表示,五角大楼正在考虑把驻扎在欧洲的美国作战部队数量减少一半。根据五角大楼2011年9月的估计,美军在欧洲有近8.1万名现役军人。虽然欧洲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下降,但从欧洲全部撤军对美国来说并不可能。美国在德国和英国的一些军事基地对其全球军事部署有着重要意义,肯定不会在裁减之列。此外,美国正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这也需要欧洲国家支持。
从目前欧洲安全形势来看,即便美军部分撤离,短期内也不会对欧洲安全造成太大影响。但这一举动所蕴含的政治意味却让欧洲盟友有些不安。有人说,美国意在借此向欧洲施压,要求其今后必须在欧洲防务上承担更多责任,不能像过去一样倚重美国。曾任欧洲防务局负责人、现任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的尼克·威特尼认为,美国新防务战略凸显出欧洲与美国的战略利益已渐行渐远。“欧洲必须长大,学会承担自身安全责任。”欧盟27国每年国防开支高达2000亿至3000亿美元,虽然不到美国的一半,但超过俄罗斯和中国的总和。从单个国家来看,法国、英国、德国和意大利也位列全球十大军费支出国家。到2020年,欧洲国家将有约160万全职军人、500万预备军人和准军事人员,军队规模超过美国。然而,欧洲防务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成员国各自为政,一体化程度较低,难以形成合力,资源重复和浪费严重。这一点在军事设备上表现最为明显,比如目前有十几个欧洲国家都在研发直升机和装甲车,由于单个国家投入资源有限,最终会造成军事设备“价高质劣”的结果。
多年来,欧洲国家也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希望通过防务合作加以解决。但由于军事领域往往涉及国家安全和机密,防务合作难以取得突破。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开始考虑更多利用北约这一平台,向欧洲国家施压。2011年,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公开提出所谓“灵巧防卫”的理念,以加强防务联合。同样,美国新军事战略也提到加强军事力量和资源共享与整合,这是2012年5月北约芝加哥峰会的一个重要议题。然而,这些合理设想和理念今后还需落到实处,否则独立于美国的欧洲防务在很大程度上仍将是一纸空谈。
(二)旨在掌控亚太地区主导权
如今的亚太地区,在领土、边界争端以及朝鲜半岛问题等热点问题仍未解决的同时,各国还面临着日益严峻的非传统安全挑战,如恐怖主义、海上安全、自然灾害、跨国犯罪等。而目前该地区安全结构仍然是不同国家间松散的安全合作。因此,美国非常重视随时调整其亚太战略,以适应该地区安全环境的新变化。从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执政以来对亚太地区进行的一系列调整和部署,我们可以分析出其对亚太的战略图谋。
进一步巩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领导权。针对亚太地区充满活力的快速发展,面对新兴国家高速发展的压力,美国需要保持全球领导地位,特别是需要提高主导和掌控亚太事务的能力。奥巴马政府上台伊始,就将“回归亚洲”作为他的政策要点。与小布什政府对东南亚的无所作为完全不同,奥巴马政府很快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通过国务卿和国防部部长的穿梭访问、拉拢军事演练以及密切防务合作强化了美国在该区域的存在。国务卿希拉里毫不讳言地说,“自奥巴马政府上任的第一天起,亚洲接触政策就是我们的优先考虑事项,因为我们清楚,21世纪的诸多历史将在亚洲撰写”,“不管我们到哪里访问,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保持和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改善地区安全角势,推动地区繁荣,推广美国价值观”。
美国向来强调其领导权是建立在军事和经济优势地位的基础上的。在亚太地区,美国同样以其军事和经济上的主导地位构筑其领导地位。而作为当今世界最具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亚太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对美国经济优势和战略地位形成挑战的地区。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加大了在经济上和战略上对亚太地区的介入力度。早在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政府就对全球战略进行大幅度调整,将美国战略重心由西欧向亚太转移。小布什政府上台后,由于“9·11”事件、两场反恐战争的牵制和干扰,亚太地区在其战略布局中的重要性相对后移。亚太地区在2007~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展现出的蓬勃生机,更使现任奥巴马政府非常看好该地区的发展前景,希望通过深入参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借力实现美国经济的尽快复苏,恢复并巩固美国在亚太的战略领导权。
进一步加强和拓展与亚太地区盟友关系。在亚太这个广阔而分散的地区,与其传统盟友如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泰国等国家的关系仍然是美国对亚太战略接触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希拉里打破50多年来美国国务卿上任后首访欧洲的惯例,将亚洲作为首访目的地,并发表演讲全面阐述美国的亚洲接触政策。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要盟友,日本和韩国广泛参与美国的各种军演。2012年,日本自卫队士兵首次全程参与“金色眼镜蛇”演习。2月12日,泰国军队、美国海军陆战队和日本自卫队联合进行了“平民疏散”演习。“金色眼镜蛇”同样成了韩国的海外练兵场。2012年,韩国军队第二次直接参与“金色眼镜蛇”军演,共派出304名军事人员,并积极参加了众多演练科目,不仅涉及人道主义救援科目,还包括指挥所及野外训练演习。美国让日本和韩国越来越深入地参加大型联合军演,不仅是为两国提供“国际化的练兵舞台”,更重要的是为提升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影响力,以便为美国的亚太战略服务。此外,美国还在进一步拓展与新加坡、越南等其他东南亚各国的战略伙伴或战略性合作关系。
(三)遏制中国崛起色彩浓厚
在新“防务战略指针”报告列出的美军主要任务中,应对“反介入挑战”被排在反恐并开展非常规战事、威慑并击败挑衅这两大任务之后成为美军第三重要的任务。报告说,在面临“反介入挑战”的地区,敌手会利用各种非对称手段限制美军行动,其中包括电子网络战、弹道与巡航导弹、先进的防空系统和布雷等。
由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惹眼的表现,美国白宫对两国间可能发生的权力转移越来越关注。实际上,不少美国媒体早就批评白宫尤其是小布什政府到处树敌,不恰当地将精力集中于对付“伊斯兰恐怖主义”这一过分渲染的“威胁”上,而“疏忽”了中国在全球特别是在东亚显著上升的权力。奥巴马总统上台之初,对华政策曾平稳延续小布什第二任期内的温和色彩,两国关系“高开高走”。国务卿希拉里呼吁中美“同舟共济”,财政部长盖特纳要求双方“同心协力”,都将中国放在和美利坚同等的地位和水平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尊重。白宫甚至信誓旦旦地通过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的“战略保证”一说,承诺“与中国结为伙伴”而不是“谋求挫败中国的雄心”,以“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
但仅仅一年多时间,白宫对华政策即大幅变脸,两国关系一步步滑向当初所竭力避免的“相互竞争与对抗的境地”。奥巴马政府不仅在对台军售、达赖访美等一系列老问题上刺激中国,还开始强力干涉南海争端,更拉拢中国周边国家密集军演,中美关系陷入数年未有的低谷状态。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美国深陷金融危机的困境,经济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中国威胁论”出现在美国的学术界和华盛顿的政客圈中,突出的表现是奥巴马的“重返亚洲”战略以及美国大选中共和党候选人对华的强硬政策。在中美关系面临摩擦升级之际,2011年1月,胡锦涛主席对美国的国事访问成就了“融冰之旅”。此次访问带来的450亿美元商业合同,为美国创造23.5万个就业岗位,美国对于中国的战略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利用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可以帮助美国摆脱经济危机。双方增进了战略互信,重申彼此的核心利益和关切,在共同声明中,第一次将双边关系定位为“合作伙伴”关系。2012年2月13日至17日,应拜登副总统邀请,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件大事,目的在于进一步落实胡锦涛主席2011年初访美与奥巴马总统达成的共识,推进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因此,2012年以来,中美高层往来和对话磋商频繁,两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发展势头。但是,中美关系也面临“噪声”困扰。美国对华不断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并加快推行亚洲“再平衡”战略,这些都在考验着中美关系。
中美之间互信的缺失会将双方拉入安全困境,导致资源的浪费,以及结果的零和性。从美国的利益来看,美国的遏制将会激起中国的反抗,使中国从一个现存国际体系的维护者转变为对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体系的挑战者;从中国的利益看,中国对“韬光养晦”指导方针的背离将会加剧美国的危机感,为其“重返亚洲”提供口实,造成中国国际环境的恶化。中美要打破桎梏,建立健康、长远的双边关系就必须摈弃“零和性”思维模式,在合作的框架中,构建共有的观念——承认中国的发展也会有利于美国的发展,承认太平洋足够宽广可以容纳两个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