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木帕古体彝文诗集《鹰魂》
《鹰魂》荣获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是首部获“骏马奖”的彝文诗集。该书2010年出版,收录84首彝文诗歌,获得凉山彝学界专家一致好评,被评论界认为“对彝文新诗的探索有其不可替代性,无论是表达生活的感悟,还是抒发内心的情感,都有其诗情智慧和深邃思想,对彝文新诗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诗集描写了彝族地区的高山密林、野兽花鸟、村寨往事,呈现彝族传统文化和习俗在现代社会的新发展、新变化。诗人在书写自己民族的文化时,没有停留在对传统文化的臆想上,而是考察传统文化在千变万化的现实面前所遭遇的困境。既欣喜于家乡的发展变化,也用了很大篇幅表达对乡土和家乡的热爱,以及诗人面对这种变化时的责任。从“魂之记忆”、“魂之居所”、“魂之境遇”三个层面表达对母文化的衷情,以及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时代,母语文学所承载的文化意蕴、文化精神和文化功能也不可忽视的深层表达。用彝文表达在世界多元交融的时代中,彝族文学蕴含的民族文化精神和内涵。
木帕古体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1982年生于昭觉县,现任昭觉县补约乡副乡长。在昭觉毕尔拉达村小彝汉双语教学模式班开始系统学习彝文。之后在昭觉县工农兵小学学习期间,木帕古体开始接触诗歌并学习写诗。2004年从西昌师范学校毕业回到家乡昭觉县,成为一个村小彝汉双语班的代课教师。工作之余5年创作诗歌109首,先后在《凉山日报》《凉山文学》《民族》杂志等报刊上发表各类彝文作品百余件。
二、龚学敏《紫禁城》
第七届四川文学奖获奖作品。诗人花费了5年心血,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并十多次专门前往故宫现场感受寻找灵感。围绕紫禁城精心创作出的50首优秀诗篇组成了这部大型主题诗歌集史诗体长诗。作品以现代人的眼光反思紫禁城,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紫禁城重新进行了整体解读,思想深刻,充沛、肆意的想象和长句式诗歌尤为突出。题材宏大,意蕴深邃,体式大气,晓畅明朗,质朴中透出睿智和机敏;晓畅且音韵悠扬,旋律感极强;浅易中深蕴人生感悟,历史积淀的文化底蕴厚重而深邃。略长的句式,负载容量虽大,却十分轻松自如,流畅而内敛。作品被著名诗人梁平称为“辽阔、浩荡思维里那些难以企及的敏感的触须”,“刺骨的酸和铭心的痛,为已经逝去的那个时代,为那个时代至今留给我们的思考”。其体式和语言在诗坛独树一帜,已达炉火纯青的化境。
龚学敏,著名诗人,1965年生于四川九寨沟。中共党员。1984年毕业于四川省阿坝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系。历任中学教员、警察、公务员、阿坝日报社总编辑,阿坝州作协主席。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幻影》《雪山之上的雪》《长征》。长诗《长征》获第五届四川文学奖,并列入中国作协2006年度重点扶持篇目。
三、李龙炳《李龙炳的诗》
第七届四川文学奖获奖作品。李龙炳的诗歌通常被视为乡土诗歌和农民诗歌,却往往以语言的先锋和思想的前卫,书写人的生存与人性的深处。正如诗人自述:“作为一个农民,一个和文字打了二十多年交道的农民,命运之诗会永远呼啸在我的血液之中。我只能说,诗歌确立了我和世界更美妙的关系。我只能站在我的这片土地上,用语言的手打开一扇又一扇崭新的窝口,见证着时光流转,云飞雪落。我所有的诗歌,都与这片土地的宿命有关,都是对真理、正义、崇高、光明和美好无尽的向往。对文本的探索。无论明朗或晦涩,始终贯穿着坚定的精神立场,在爱与忧愤之间也有对落难的承担,隐逸着一份刀锋的光芒,这些诗歌是一个现代农民和土地和时代牢牢拥抱在一起的见证。我的创造和想象,探索和追求,就是为了在纷乱的汉语诗歌中获得独特而独立的音调,让自己拥有心灵的自足。”
作者1969年生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龙王乡红树村,客家人。诗歌作品刊于《星星》《诗刊》《诗歌月刊》《中国诗歌》《当代诗》《花城》等刊物。2010年被《星星》和《诗刊》评选为“中国十大农民诗人”。著有诗集《奇迹》。是成都平原“屏风诗群”核心人物,其诗纯正、奇崛、结实有力,自成一格。
四、姜明《万物生长——汶川地震人物志》
第七届四川文学奖获奖作品。系作者精心酝酿两年,为“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特别奉献的英雄颂歌。这是全国第一部以诗歌为形式,为“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英雄群体画像、树碑、立传的文艺作品诗集共收集诗歌80首,每首诗写给一位英雄或一类英雄群体,时而温婉细腻,时而宛如大江奔腾,字里行间流淌出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感恩和敬佩。全书以抗震救灾、对口援建和灾区坚强崛起为重大事件背景,以三年来涌现出来的各类著名英雄或具有英雄精神的典型人物为主角,全面、形象、小切口、多层面展示四川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光辉历程,堪称一部具有史诗特质、充分表达民族共同情感的铿锵力作。全书共分三辑:“寂与光”写给抗震救灾和灾后自救的英雄,如邱光华机组、王毅、林浩、武文斌、经大忠、蒋敏、蒋晓娟等。“爱很大”写给对口援建的英雄,诗人结合各省市的援建特色,为18个援建省市分别量身定做了一首感恩诗歌,表达灾区人民对援建者们的真挚情感。“万物长”写给坚强面对灾难、自力更生重建新生活的灾区典型人物,如贾正方、石光武、王全、李月等,不同的灾区人物,以不同的精神特质诠释了四川灾区从悲壮走向的细节。著名评论家何开四认为这一作品达到了“政治题材的纯艺术呈现,英雄人物的人性化还原,时代主旋律的个性化吟唱,民族史诗的当代化流传”,“是抗震救灾文艺作品中具有标志意义的重要成果”。
作者姜明为《四川日报》文化体育部主任,四川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华西都市报》副总编辑、《华西生活周报》执行总编辑。新闻作品曾多次获得全国党报好新闻一等奖、全国晚报都市报好新闻一等奖、四川省新闻奖一等奖等。13岁开始发表文艺作品,曾出版长篇小说《大手笔》、中篇小说集《女红》(与人合作)、散文集《出门在外》等。
五、吴雪峰《雁栖南方》
第七届四川文学奖获奖作品。作品分为《淡出记忆的守望》《经过遥远的花朵》《多元的内心生态》三辑,精选了作者1990—2010年间创作的100余章(组)散文诗力作。诗性灵动柔美,风格婉约又不乏个性的张扬,富有较高的诗学价值和审美意趣。正如该诗集的编辑人所言:“诗人主张心灵的对话,以审度和透析生存领域及其生命状态为主视角,诠释自由的生命体验。在独立的写作中融入多元的文化思辨。”
吴雪峰,笔名秦况、风戈。1969年生于重庆江津,系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有120余部诗歌、散文、小说作品发表在《星星诗刊》《诗歌报月刊》《四川文学》《绿风》《散文诗》等刊物,著有诗集《萍水距离》、散文诗集《水草之岸》、作品集《叙述或歌唱》。
六、王志国《风念经》
获得第五届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奖。诗集收录了作者2002—2010年间创作的诗歌123首,是作者这些年里身居城市,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通过对故乡的回望,通过一份火热的游子情怀,在诗歌里找到了他内心深处那份单纯的沉静和隐秘的快乐,找到了穿越浮华的精神出口和塑造生命的价值意义。《风念经》中收录的诗,有着辽阔疆域下的神性、静谧和大爱。作品既火热奔放,又沉潜内敛,以外露的抒情、内收的思考、张弛有度的语言节奏和诗意韵律,对大到宇宙苍生、小到滴水微尘,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摹和洞见,彰显了艺术的性情之美和汉语的博大精深,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人性的光辉。
王志国,男,藏族,1977年出生,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庆宁乡老松坪村人。现就职于巴中市教育局,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风念经》。在《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刊》、《民族文学》、《天涯》、《青年文摘》等国内外200多家刊物有诗歌和小说刊载,有作品入选《中国2005年度诗歌》《2005年中国诗歌精选》《2006年中国诗歌精选》《21世纪诗歌精选》《2006年最佳诗歌》《2007年中国诗歌精选》《2007年最佳诗歌》《中国网络诗读本》《网络诗词2001-2005卷》《中国网络诗歌前沿佳作评赏》《70后诗歌档案》《2007中国诗库》《中国2008年度诗歌》《2008年中国最佳诗歌》《2008年中国诗歌年选》《中国2008年度诗歌精选》《时间之殇-“5·12”汶川大地震图文报告》《国之殇-“5·12”汶川大地震诗抄》《2009年中国最佳诗歌》《2009年中国年度诗歌》等30多种权威选本,入围2010年、2011年中国华文青年诗人奖。
七、蓝晓诗集《一个人的草原》
获得第五届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奖。诗集分为“游走的时光”、“一个人的草原”、“岷江的声音”三个部分,以诗人经历的生活为抒情对象,简笔画式的写意表现闪烁着生命的性情和生活的特质。
蓝晓,本名蓝晓梅,藏族,四川小金人。1992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现西华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从事过教师、编辑工作。1992年开始发表作品,诗歌、散文等作品散见于全国多家报刊,作品入选多种文集。出版诗集《一个人的草原》,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为阿坝州《草地》杂志主编,阿坝州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第七届团体委员。
八、拥塔拉姆诗集《亲吻雪花》
获得第五届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奖。作品将天籁自然与藏族文化相互融合,展现了对于真善美的执着信念和不懈追求,将康巴人的文化性格与藏区故土和现代生活相互交织,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时代特色。
拥塔拉姆,女,1969年生。先后在炉霍县新都小学、炉霍县文化旅游局,炉霍县政府办、炉霍县政府、甘孜州政协工作,担任过县政府办副主任、县政府救灾办主任、县政府副县长,现就职于甘孜州政协。四川省作协会员。出版散文集《守望故乡》《无恙》,诗集《亲吻雪花》。
九、白玛曲珍诗集《彩色高原》
获得第五届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奖。作为出生、成长于四川彝族地区的藏族人,诗人从小受藏彝双重文化的影响,在作品中表现出鲜明的多民族融合特色。展现了多彩高原的文化魅力,读者既能品味到藏家酥油茶的醇香同时也能体味到丝丝彝家风味。
白玛曲真(彝名:曲木阿芝,汉名:王蓉),藏族,有一半彝族血统。祖籍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1973年出生于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1990年开始文学创作,诗歌散文散见于全国各地各类报刊。已出版诗歌集《叶落晚秋》《格桑花的心事》《彩色高原》等。现为四川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家会员,甘洛县文联常务副主席、作家协会副主席。
十、桑丹诗集《边缘积雪》
诗集延续了作者描写乡土,讲述康定的一贯主题。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呈现出鲜明的个性以及特有的魅力。尤其是其中对于小城那些平凡而伟大的女性如康巴女子、木雅女子、锅庄阿佳、拈香姊妹、卓玛及外婆扎西旺姆等的描写,呈现出女性独有的细腻和灵性,更是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作者恪守了民族文化的品质,整合、重构了多元时代的精神需求,在保留本民族人文精神精髓的情况下,又吸取了现代思想的经验。是融合藏汉传统诗歌和西方现代派诗歌艺术的独特创作。为汉语诗歌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桑丹,女,1963年生于四川康定,现就职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写作多年,有小说、散文、诗歌散见于《人民文学》《民族文学》《萌芽》《西藏文学》《诗歌报》《四川文学》《诗刊》《诗歌与人》《贡嘎山》《甘孜日报》等文学报刊。诗歌被收录于《藏族当代诗人诗选》《玛尼石藏地文丛》《中国少数民族女诗人选》,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曾获得2001年四川省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奖。2006年由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幻美之旅》。
十一、窦零诗集《洞箫横吹》
诗集充满哲思与禅意,在梦与醒、禅与心之间思考着人生又迷茫着人生,历经着世事又疑惑着生命,回望着历史又敬畏着永恒。他于抽象中感悟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于具体中约会着友情、爱情与亲情。从而以诗性彰显人性,以文心直抵内心。诗人将抒情与哲理结合,平缓的语调中隐藏着一种辽远的意境。作为少数民族血统的诗人,窦零有着深厚的汉语言文字功底,是用汉语言文字写作的少数民族诗人。在他的诗中,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副绚丽多彩的画卷。窦零,男,回族,四川康定人,诗人,在国内期刊发表作品若干,出版有诗集《洞箫横吹》,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十二、夏加诗集《天子·格萨尔》
这是一部用现代诗的形式创作的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汉语诗集。以组诗的形式,以传统的诗歌韵律,重新讲述格萨尔的故事。诗集整体分为三大部分:“天子降诞之赛马称王”、“戎马一生之大爱无疆”、“功德圆满之殊胜归天”。作者以卷帙浩繁的《格萨尔》史诗为蓝本,以舒放的笔墨和深沉的情愫,重述了格萨尔王传奇的一生。《天子·格萨尔》以简约的语言,朴实而深邃的笔触,勾勒出整体英雄史诗的轮廓。作品严格按照史诗原著叙事结构来展开的。注重了故事的连贯性。在语言表达技巧、人物、事件的表现手法上,既不是复述史诗,又没有颠覆史诗,而是用现代人的视角诠释世界级的“非遗”《格萨尔》史诗。
十三、孙建军、贾勇虎《诗话中国》
作为“当代中国青少年德才教育文学读物”推出的这部诗集,收录15首作品(含序诗《水土五千年》一首),洋洋洒洒数千行,以诗人独特的视角,写出了祖国发展的辉煌足迹,中国历史的千年传承,可歌可泣的伟大事件,大江南北的壮丽河山,爱国爱民的社会担当。作品意象迭出,想象瑰丽,文句简洁,节奏明快,集主题的严肃性、审美的穿透力、感情表达的丰富和细腻于一体。
孙建军,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创作研究室主任、《作家文汇》主编。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诗集《纯情的微风》《善良的孩子》《雾月水仙》《孙建军诗选》,长篇小说《疯人独语》《大命运》《非常朋友》《欠债难逃》《新阿Q正传》,人物评传《武则天》,散文集《岁月的风声》,电视连续剧《抢滩大上海》,主编《贺享雍研究》《论巴金》《邓小平文艺思想研究》等。诗集《时间之岛》获四川文学奖,电视文学片《黄昏的忏悔》获第2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和2003-2006届四川文学奖,《贺享雍研究》《邓小平文艺思想研究》获四川省第三届文艺评论奖和第五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
贾勇虎,笔名牮钧。祖籍山西吕梁,生于四川温江。中共党员。大学毕业。历任工人,铁道兵政治指导员,《星星》诗刊副编审,四川省作协副秘书长、第五届全委会委员。现为四川省作协第六届主席团委员,省评论家协会理事,《作家文汇》常务副主编,成都市政协文史委员。
十四、赵永生诗集《一池绿锈》
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并入选当代作家文库。诗集分为“纳木错的美丽传说”、“我们一样年轻”、“在生长”等4辑,记录了作者在部队基层的所见所悟以及对生活的独特思考,文风清冽而柔美,有较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赵永生,云南建水人,1973年生,1992年入伍,现任中共富顺县委常委、县人武部政治委员。1993年开始写诗并发表,有作品散见于《星星》《扬子江》诗刊和《西南军事文学》《战旗报》等报刊。
十五、熊焱《爱无尽》
诗集精选了作者近年在发表在《人民文学》《诗刊》《星星》等全国文学期刊上的诗歌作品80余首。整组诗歌明朗清澈,鲜活灵动,气韵充沛,独具匠心。
熊焱,1980年生于贵州瓮安。200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哲学系。曾参加诗刊社第二十三届青春诗会。曾获第六届华文青年诗人奖等各项奖励。出版有诗集《爱无尽》,发表有长篇小说《白水谣》。另有长、中、短篇小说在《人民文学》《诗刊》《星星》《北京文学》《山花》《文艺争鸣》等各大刊物上发表。作为近年来活跃于华语诗坛的青年诗人和80后诗歌写作者中较突出的一位,作者以深情沉郁的抒情特质、充满哲理的思辨意识,赢得了诗坛的普遍赞誉和一致好评。
十六、杨雪《杨雪诗选》
获得泸州市第三届优秀文艺作品一等奖。这是作者自1980年发表诗歌以来,从其上千首诗歌中精选出来的作品,共分六辑,近两百首诗歌,是30年创作生涯的一次回望。杨雪的抒情诗短小精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抒情表达,他将中国古典抒情诗的优秀传统发扬,常常在抒情中流露哲理觉悟,给人以深刻启示。
杨雪,本名杨忠孝,现为泸州市作家协会主席、泸州市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其作品被选入海内外40多种选本并多次获奖,出版有诗集5部、散文随笔集3部。作为泸州诗界的领军人物,在四川诗界乃至中国诗坛都有一定影响。
十七、曾明诗集《放歌世博》
这是一部以世界为背景,以历史为时空,以第41届上海世界博览会为内容的诗歌专集。《放歌世博》分为广场、亚洲、大洋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7个篇章,作者用184首诗歌讲述了184个国家馆、地方馆的故事,用184篇诗歌将184个国家馆及地方馆最精髓的亮点,用诗歌语言表达出来,将丰富多彩的建筑、科技、自然生态、宗教文化、历史景观、珍禽异兽、远古文明、民族文艺、异域美食,还有世博现场的种种令人温暖而感动的场景熔为一炉,热情讴歌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
诗集作者曾明,本名曾精明,现供职于四川省人民检察院,系四川省检察官文联副主席。《放歌世博》是其第二部诗歌专著。曾精明几十年来在业余时间从事文艺创作,先后出版《大巴山的怀念》《时代听涛》《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故事》《滚烫的土地》等多部个人专著。
十八、刘安祥诗集《快乐人生》
诗集以大量篇幅赞美大自然,从秋菊春桃到杜鹃紫荆,从九寨情韵到青川苍山,无不充满热情与生命力,从而给予读者审美的享受和温暖的力量。
刘安祥,1964年生,1985年开始文学创作,现任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秘书长。先后在《四川日报》《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四川信息广播电台》《四川工人日报》《成都晚报》《星星》诗刊等近100家报刊电台发表600余篇章散文、散文诗等。1989年加入四川省青年作家协会,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1996年加入四川省散文家协会,1996年加入成都市作家协会,2005年10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会。
十九、赖松廷《儿童歌谣一箩筐》
该书包括《摇篮里的童谣》《有趣的问答歌》《快乐的游戏歌》《动动手指数数歌》《巧嘴巴绕口令》和《谜语二个猜猜猜》6册,共收录儿歌童谣215首。丛书收录的作品贴近婴幼儿生活,文字构思巧妙,易记易懂,并适时配插图,充满情趣。
赖松廷,男。1940年生于四川德阳。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四川孝泉师范学校。历任梓潼县小学教师,中共梓潼县委宣传部干事、秘书,梓潼县文教局党组书记、局长,四川省绵阳地区及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副科长、科长,绵阳市文化局、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绵阳市作家协会第一届、二届、三届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7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儿童诗集《晶亮的十二岁》《小孩的爱,大山的情》《山村少年诗》《天然情趣》《乖乖和鹅》等。他的作品荣获优秀儿童文学奖20多次,包括中宣部、文明办、教育部等主办的全国优秀童谣一等奖,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以及连续两届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