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苏共处理党群关系的教训与启示

书名:构建良性互动的党群关系 作者:王金柱 字数:211777 更新时间:2019-12-17

  20世纪90年代初,苏共丧失执政地位并自行瓦解,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背景。表面看它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然而稍加分析便不难发现,它与苏共执政后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乃至与整个苏共的历史,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苏共的兴衰史是历史给予我们的一笔极为丰富的遗产,认真研究苏共的教训,对于我们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民心向背决定执政党的兴亡。回顾历史,苏联布尔什维克党(即苏联共产党最早的称呼)是靠三个口号上台的:和平、土地、面包。这三个口号的内容,反映了当时工农群众最迫切的要求。但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却以所谓国家利益来拒绝下层人民的“狭隘利益”,于是群众纷纷倒向了布尔什维克党一边。十月革命前夕,布尔什维克党曾骄傲地赢得了两个压倒多数:一个是60%的苏维埃代表席位;一个是绝大多数军人的支持。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这两个全俄最大的城市里,每五名士兵里就有四名拥护布尔什维克党。因此,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失败和布尔什维克的胜利同样成为不可避免。

  经过74年的历程之后,苏共的辉煌不再,在世纪末的风雨中无比凄凉地谢幕了。1991年发生了举世瞩目的“8·19事件”,苏共的执政者们被广大群众甚至包括2000多万苏共党员所抛弃。军队拒绝执行命令,甚至倒戈。在震撼世界的十天里,苏共解散,改变了国际大格局,而在苏联却异常平静。《苏维埃俄罗斯报》的政论家谢尔盖曾这样写道:“由于种种神秘不解的原因,在俄罗斯工人群众之间,酝酿了一种信念,认为摧毁苏维埃制度并放弃与苏共的团结一致将对人们有利。人们为什么会这么想?——这是一个千古之谜。”其实这称不上什么“千古之谜”,因为失民心者失天下。据当时苏联社会科学院所作的问卷调查表明,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能代表工人的仅占4%,认为仍然能代表全体人民的仅占7%,认为能代表全体苏共党员的占11%,而认为代表各级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群众认为,共产党不再是他们利益的代表。苏联共产党没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

  苏共的悲剧告诉我们:执政党最可怕的是丧失人心,失去公信力;共产党最可怕的是被它代表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所抛弃。要做到两个“离不开”,关键是党离不开人民,而不是人民离不开党。因为被比作“鱼水关系”的党群关系,水对鱼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水里没有鱼,水还是水;而鱼一旦离开水,终究会死掉。

 ......

免费试读已结束,支付¥11.40 购买 >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