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官方對醫學著述的推廣普及——以《太平聖惠方》的頒行爲例

书名:宋代文化研究第十九輯 作者:四川大学宋代文化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字数:238984 更新时间:2019-12-17

        

  劉芳池

  ①[清]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卷一〇四《御定醫宗金鑑》提要,北京:中華書局影印本,1987。

  我國古代的醫藥學,在宋代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這與宋代政府對醫學文獻的高度重視有着密切的關係。朝廷對醫學文獻的重視及整理,對宋代醫學的發展及其社會思潮的轉變産生了直接的影響,形成“自古以來惟宋代最重醫學”的局面①。

  宋朝廷不僅意識到醫學文獻固有的實用性、標準性、權威性,同時也注意到它對於國家推行仁政教化和統治天下的重要作用,大力倡導並支持對醫學方書、本草、針灸著作等進行整理、編修,加大對這些醫學著作的推廣、普及和應用,大量刊刻醫學典籍,頒發到諸路州縣,責令專職醫博士掌管,打擊一切危及社會秩序的非醫學知識和活動,嚴格按照方書製藥,使醫學著作成了宋王朝推行“仁政”思想和强化社會秩序的一種工具。

  今人逯銘昕指出,宋代中央政府主持整理編修、刊刻的醫學書籍,通過館閣典藏、頒賜近臣、分發州郡及外夷等主要流通途徑,使得醫學知識在上層士人與下層民衆中間都得到了廣泛傳播,爲宋代醫學的繁榮奠定了基礎逯銘昕:《宋代官刻醫書流向初考》,《中華醫史雜志》,北京: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2010年,卷四〇,第5期。。

      

  概括言之,宋代官方對醫學著述的推廣普及可分爲兩個層級:以皇帝、中央朝廷爲一個層級,地方官府、官吏爲另一層級。在不同的層級上,其作用也不盡相同。從文獻所反映的官方頒行醫書情况來看,以皇帝爲核心的中央朝廷是醫學著作推廣和普及的主體。中央政府的重視,直接影響了官僚士大夫的態度,有時甚至是朝廷以詔令的形式要求地方官按旨意行事,這就大大强化了官方推行的力度。

  在諸多宋代醫學典籍中,《太平聖惠方》是編纂最早、影響最鉅的一種。宋太宗在位,極爲重視文化工程,曾組織儒臣編纂了“四大類書”(《太平廣記》《太平御覽》《冊府元龜》《文苑英華》),而其本人也留意醫術,於太平興國三年(978)詔翰林醫官使王懷隱、副使王祐、鄭奇,醫官陳昭遇,編類歷代所傳及私家所藏經驗方萬餘首,編次爲100卷,賜名《太平聖惠方》。宋太宗親自作序,稱編纂此書的目的,“貴在救民,去除疾苦”,“庶使天高地厚,明王道之化成;春往秋來,布群黎之大惠”。淳化初(990)編類成書,三年(992)刊印頒發於各州縣參見《玉海》卷六三,《宋史》卷四六一《王懷隱傳》。。

  在此後的三百年間,宋代官府、私家都奉此書爲圭臬,遵循其醫理合藥治病,拯濟百姓,並以它爲......

免费试读已结束,支付¥42.00 购买 >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