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偉
①參見王利偉:《宋代類書的類目體系》,載《圖書情報工作》,2007年第6期,147~149。本文不再贅述。
②學術界就類書的編排尚存“字排”一説,實際上所謂“字”是以“韵”來統攝的,因此,字排從屬於韵排。
爲適應不同的社會需求,類書發展到宋代,在不斷吸取其他著述體裁長處的基礎上漸變、异化,品種日新,功能愈强,主要體現在編排方式的多樣化和檢索功能的增强。
一、編排方式
宋代類書的編排方式,除了占主導地位的類排(即按内容性質和主題類屬)外①,還包括韵排、數排。②其中,韵排在前代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發展,數排在類書編纂史上具有開創性。
(一)韵排
依韵編排的類書是隨着中古時期音韵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和韵書編制的逐步完善而發展起來的。三國魏時産生了我國最早的韵書——李登的《聲類》,現已亡佚。繼而又有隋陸法言的《切韵》,分193韵,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韵書。宋代出現了《廣韵》,分206部。到金元之際,韵目逐漸合併爲106韵,稱爲“平水韵”。明代又有《洪武正韵》。將音韵學的研究成果應用於類書編纂,這是類書的編排方式得以變革創新的巨大動力。學界公認,中國最早的按韵編排的類書是唐代顔真卿的《韵海鏡源》。但此書已亡佚,無從查考。據已有資料推斷,宋代裴良甫輯的《十二先生詩宗集韵》和錢諷輯的《回溪先生史韵》等則是目前現存較早的韵排類書。而學界絶大多數把元代陰時夫的《韵府群玉》作爲現存最早的韵排類書是值得商榷的。
依韵編排的類書采用某一音韵體系作爲自己的組織體系,其體例一般先以平上去入四聲分爲四大部分,再依韵目次序在每聲下分列各韵,每韵内又依同音字分組或依字的難易程度爲序排列各單字。單字之下的標目設置有兩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是在單字下把各種文獻中出現的包含該字的詞或詞組列爲標目,收編該詞或詞組所在的文獻章節或語句,最後註明出處。這種方式向字順語詞索引方向大大前進了一步。比如,《回溪先生史韵》是將包含有同一標目字的十七史文句集中排列在一起,再將標目字按韵編排的類書。《續修四庫全書提要》稱《回溪先生史韵》“惟宋趙希弁《讀書附志》,以爲依唐韵分四聲,以十七史之句,注於下。而陳振孫《書錄解題》亦云,其附韵類事,頗便檢閲。蓋宋人兔園册,類摘雙字,編四聲,以便尋檢。而回溪獨採成語,多至三四句,未嘗割裂原文,洵著書之良法也。……今書平韵自一東至四江,七之至十一模,共五卷;上聲一董至三十六養,共八卷;去聲十四泰至五十九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