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学哲学思想研究的方法论刍议

书名:存古尊经 观澜明变 作者:郭齐勇 蔡方鹿 字数:317498 更新时间:2019-12-17

   ——来自于萧萐父先生及其学生的启示

  都兰军

  (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正如胡昭曦教授所说的,“所谓‘蜀学’,是指四川地区的学术,其重点在文、史、哲,其核心是思想、理论。”胡昭曦:《蜀学与蜀学研究榷议》,《天府新论》,2004年第3期。蜀学哲学思想就是指蜀学中的属于哲学的内容。近十年来,蜀学研究蓬勃发展,取得丰硕的成果。但哲学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川籍哲学家的某一或某些哲学观念,以及可以称为四川籍哲学家思想评述类的哲学史著作。因而要进一步扩展深化现有蜀学研究模式,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讨论蜀学哲学思想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中国当前最著名的中国哲学史家萧萐父先生长期从事于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他的许多学生也长期关注地域哲学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方法可以为我们研究蜀学哲学思想提供某种启发。萧萐父先生就指出:“这些年我们又强调哲学史研究可以泛化为哲学文化史,以哲学史为核心的文化史或以文化为铺垫的哲学史。”萧萐父:《哲学史研究中的纯化和泛化》,《吹沙集》,成都:巴蜀书社,1991年,第410页。也就是哲学史的展开与文化史的展开是同步的。萧萐父先生的学生李维武教授也将其研究中国近现代哲学转型和地域哲学的方法论概括为“以哲学史为核心的思想史研究”。根据他们的观点,我们可以从哲学与文化的关系入手来讨论蜀学哲学思想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这里所说的文化就是现实的社会生活,既包含了其中的物质形式的东西,也指其中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因此哲学与文化的关系主要指二者的互动,即哲学思想与现实社会之间的互动。这大致相当于黑格尔式的哲学史研究的“外史”研究法。由于中国哲学家明确地以哲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专注于研究哲学这门学科的特有问题是中国现代大学建立之后的事情,因而在此之前的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史大多以文化史思想史的形式出现。这就要求中国哲学史研究者们在纯化提炼哲学思想的同时,也不能割断哲学与文化的关系。在中国近现代发展中,中国绝大多数的哲学家们都是以思考“中国向何处去”这一现实社会问题为核心的,而不是思考纯粹的哲学问题为中心的。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哲学发展中,西方哲学的中国化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哲学运动,而这一哲学运动严格说来是一个文化传播运动,它是为满足社会变革的目的服务的,而不是这些西方哲学思想自身逻辑发展的产物。因此,从哲学与文化的互动出发来研究中国哲学和蜀学哲学思想也就成为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视角和方法了。需要强调的,治中国哲学史的最重要的方法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的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而强调哲学与文化互动的方法是这个研究框架下的研究某种微观......

免费试读已结束,支付¥6.00 购买 >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