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萧萐父先生与蜀学研究”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书名:存古尊经 观澜明变 作者:郭齐勇 蔡方鹿 字数:317498 更新时间:2019-12-17

       

  章玉钧

  (四川省政协原副主席、四川省朱熹研究会名誉会长)

  各位嘉宾、各位学者:

  在清明时节举办这次以萧萐父先生与蜀学研究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我们首先要献上心香一瓣,缅怀长眠于蜀蓉大地的萧萐父、卢文筠教授这一双巴蜀精英,并感谢萧、卢先生的哲嗣和郭齐勇教授等前来虔诚祭扫的朋友,给我们提供了这次相聚的机缘。

  萧萐父先生“漫汗通观儒释道”,“神思融贯印中西”,是当代著名的中国哲学史家,也是当之无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哲学家。谈到萧先生与蜀学的关系,我想讲这样四点:

  第一,萧萐父出身于成都的人文知识分子家庭,父母交往多为巴蜀文化名流,他从童年起就受到蜀学的濡染、熏陶;青年时受教于张颐,问道于贺麟,师事蒙文通等蜀学大师;又较早投身时代洪流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启蒙。经过长期进德修业的奋发努力,终于找到一条在学脉承传上继往以开来,推故而致新的特殊途径,为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哲学遗产包括蜀学遗产进行总结、继承和发展,并使传统与现代化在历史接合点上衔接贯通,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从慧命相续的知识谱系来追溯,萧萐父称得上是当代蜀学的大家,也是蜀学向现代转型的一位代表人物。

  第二,萧萐父学识渊博,善于循波讨源,对两千多年蜀学发展的源流和脉络作了精辟的梳理和概括,他对宜宾学院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成立所致的贺诗就浓缩着一部蜀学简史。贺诗以“蜀学渊渊,积健为雄”为起句,把学脉追溯到孔子老师苌弘和石室兴学的文翁。继后历数蜀学精英,如严遵与弟子扬雄,诗人陈子昂和李白,纵横家赵蕤,释家宗密,三苏父子,启蒙思想家唐甄。近现代更是群英荟萃,有相继译释黑格尔的张颐、贺麟,一生“经学六变”的廖平,开辟“心灵九境”的唐君毅等,而以“心炬之传,薪火无穷”作结。萧先生主编的哲学史和撰写的论著对许多蜀学先贤有精要的论述,尤其是对他父执辈的刘咸炘、蒙文通,他父亲的受业弟子唐君毅等先生,更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以深刻独到的见解和情理兼美的文章,阐发了几位大师的学思成就及其时代意义,可称当代蜀学研究的示范之作。

  第三,萧萐父在其著述中概括指出了蜀学的一些主要特点,而他自己的学术人生也体现并弘扬着这些特点。举例而言:(1)蜀学有哲思传统。五十多年前,蒙文通、贺麟在颐和园畅论此点,萐父侍坐,后以“蜀学玄莹美,君平续子云”之句入诗。这一哲思传统,以儒为主,会通儒道释。蒙文通如此,萧萐父也如此。(2)蜀学大家多堂庑广大,通观达变。英年夭逝的刘鉴泉,取《说文》推十合一为士之意,将其著作集命名为《推十书》,全书展现出明统知类、以合御分、疏通知远、察势观风之旨。蒙文通同样善于纵览古今,观水观澜,“疏通汉宋堂庑广,涵化中西视角新”(萧诗)。萧先生也承传了老师之风。(3)蜀学重躬行践履,经世致用。廖平以“探经之义,达于致用”为出发点,成为最后的今文经学大师。蒙文通在“文革”中身系“牛棚”,夜晚归家犹奋笔撰著《越史丛考》。这一饱含爱国主义精神的史著,成为蒙老的绝笔。萧萐父先生嘤鸣所求,也在于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为人类文化的新整合、新发展作出新贡献。

  第四,萧先生对乡土人文风教拳拳于心,对弘扬蜀学、传承巴蜀文化念兹在兹,对乡梓后学寄以厚望。他对宜宾学院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十分关切,多次指点,并嘱请郭齐勇、单波等教授奋力相助。他对四川去探望请益的学者,从来都是热情接待和鼓励。蔡方鹿教授就说,《蒙文通经学与理学思想研究》一书的撰写,同萧先生的勉励、指教分不开。萧先生对收集整理蜀学文献抱着满腔热忱和殷切期望,为争取出版《唐君毅全集》大陆版、《唐迪风选集》、《思复堂诗选》,以及《廖平全集》、《周太玄全集》等书,多次提建议、出点子。四川学界在先生激励下,不懈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果。我想,当前川渝合作正在编纂的《巴蜀文化通史》,由四川大学担纲、业已启动的《巴蜀全书》编纂出版工程,都在推进萧先生遗愿的实现。我们大家一定要尽力把这些事情办好,奉献文化精品,以告慰萧先生在天之灵。

  最后,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