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萧萐父先生与蜀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书名:存古尊经 观澜明变 作者:郭齐勇 蔡方鹿 字数:317498 更新时间:2019-12-17

      

  高林远

  (四川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在此“绿满狮子山,花重锦官城”的阳春四月里,由四川师范大学和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国学院联合主办的“萧萐父先生与蜀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这里隆重开幕了。首先,我谨代表四川师范大学对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研讨会的各位领导、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蜀学是巴蜀地区以儒为主、融合三教的中华地域性学术文化。自汉初“文翁兴学”,开启了“蜀学比于齐鲁”之势;至北宋三苏讲学,成就了“冠天下而垂无穷”之盛;晚清蜀学,在“以复古求解放”中蓬勃发展;近代蜀学,也在“讲新学兴新风”中再放异彩。新的时代,我国学术昌明繁盛,巴蜀地域学术文化迅猛发展。蒙文通、贺麟、唐君毅、萧萐父等一大批现代学人,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勤耕不辍,不仅促进了蜀学在时代反思中日益繁荣,而且凸显了蜀学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已故著名哲学家萧萐父(1924-2008)先生,四川井研人,生于成都。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学科的创建者和学术带头人,开创了中国哲学研究的珞珈学派。他是治学严谨的知名学者和诲人不倦的良师,取得了名满天下的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中国哲学史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他所提出的“明清启蒙史观”等重要理论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认同。萧萐父教授生前,为了蜀学的发展不遗余力,对于蜀学的研究更是呕心沥血。我们为萧先生那种浓浓的思念故土的情结和深深的传承蜀学的精神而感动!

  当前,正值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充分挖掘萧先生蜀学研究的学术成果,深入研究蜀学灿烂文化、发扬蜀学优良传统,把地域性学术文化研究与时代思潮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为积极推进巴蜀地区社会、文化建设和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贡献,不仅是在座各位学者和同仁的愿望,亦是整个巴蜀文化学术界责无旁贷的责任。

  四川师范大学作为本次研讨会的主办单位之一,借此机会,我向各位专家学者简要介绍一下我校基本情况。四川师范大学创建于1946年,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是四川省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现有校园面积3300余亩,各类教学、科研人员近3000人,本专科学生近32万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近4000人。现有2个国家级基地,3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国家级及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门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历经60余年的建设,我校已发展成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现正为把学校建成国内知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1983年7月,于2000年1月重组,同时被批准为“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自重组以来,已完成了“三星堆文化研究”、“巴蜀文献集成”等为代表的30多个科研项目,其成果得到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2010年,中心主任段渝教授领衔投标的“南方丝绸之路与欧亚古代文明”项目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同时,在四川师范大学首席教授、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会长蔡方鹿教授的领衔以及整个教学科研团队的努力下,我校政治教育学院等相关学院的“中国哲学”学科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了诸如进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等一系列可喜的成绩。并积极开展和从事包括蒙文通、刘沅、刘咸炘、巴蜀佛教研究等在内的蜀学研究项目。

  今天,我们因研讨蜀学而相聚,我们因缅怀萧先生而结缘。本次研讨会既是一个学术交流的良好平台,也是一次工作研究的难得机遇。为此,我们殷切期待与会的专家、学者能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蜀学研究增添新的篇章;我们也真诚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悉心指导、不吝赐教,推动我校教学科研、培养年轻人才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

  会议期间,我们将竭尽全力提供热情、全面、周到的服务,为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和技术、后勤支持。

  最后,祝大家不虚此行,满载而归!预祝本次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