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录 生
摘要:茅台酒具备了打造为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的条件。要实行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处理好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调动各方积极性,更好更快打造茅台酒为世界蒸馏酒的第一品牌。
关键词:茅台酒;地理标志保护;世界品牌
在“一看三打造”中,最难的是把茅台酒打造成“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以下简称“世界第一品牌”)。把茅台镇打造成“中国国酒之心”,把仁怀市打造成“中国国酒文化之都”,这两个“打造”,只要努力去做是可以做好的。而打造“世界第一品牌”光靠自己努力不行,必须到世界蒸馏酒市场上去竞争,取得世界各国消费者的认可才行,这就比较困难。
在“一看三打造”中最关键的也是把茅台酒打造成“世界第一品牌”。因为,一旦茅台酒成为各国都公认的“世界第一品牌”,那必定是茅台酒的生产有了一个大飞跃、大发展。那时,全国的白酒行业才看贵州。未来十年,如果茅台酒在打造“世界第一品牌”方面进展不大,其他酒搞得再好也不行。因此,“一看三打造”,关键是打造“世界第一品牌”。
所以,打造“世界第一品牌”既是最困难的,又是最关键的。就此,谈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茅台酒具有打造成“世界第一品牌”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茅台酒确实是世界上最好的蒸馏酒。世界第一不是自己可以封的。我国领导人称茅台酒为国酒,不能就此说是世界第一。世界各国领导人和各国政要在喝了茅台酒以后交口称赞,也不能作为根据。因为有人会说,那是外交辞令。
世界上对蒸馏酒还没有象奥运会那样的场合可以比赛,也没有象奥斯卡电影节那样组织人来评选。这个“世界第一品牌”只能到世界市场上去竞争,才能取得世界多数消费者的公认。
有人说,1915年茅台酒荣获巴拿马世博会金奖,那不是世界第一吗?对,那不是第一。巴拿马世博会的金奖是第三等奖项。第一等是大奖章,第二等是名誉奖章,第三等才是金牌奖章。中国获得全部金牌奖有258枚。而且在大奖章、名誉奖章和金奖中,白酒有9种。可见,巴拿马金奖,不能证明是当年世界第一。(《世界食品经济文化通览》第一卷第927页,茅台集团是该书的支持单位,季克良是常务编委)
那么,有什么根据说茅台酒具有“世界第一品牌”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呢?
根据就是联合国前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先生四十年前的一次谈话。
1971年,瓦尔德海姆访问捷克斯洛伐克,在捷克总统的欢迎宴会上,瓦会见各国使节。他和美、苏两国大使交谈时间较长,对其他的使节只碰个杯打个招呼就过去了。但是,当他见到中国外交官李同成时,却和李作了较长时间的谈话,话题是茅台酒。瓦主动提到“中国的茅台太好了,味道醇香,喝了感到舒服,浑身有劲。真是世界上最好的酒”。瓦的夫人在旁插话说:“他现在已经成了茅台的崇拜者,他以往什么酒都喝,现在只认茅台,说什么酒都不能和茅台相比。”瓦遗憾地说:“可惜这几天我不能喝茅台了,”并幽默地问“布拉格商店有茅台吗?”李说:“布拉格商店没有茅台。中国大使馆有,我愿意送你几瓶,可以吗?”瓦笑颜逐开,说:“太感谢你啦。”第二天,李送去五瓶茅台。瓦在感谢之余又和李作了长时间的交谈,瓦说:“我是个爱喝酒的人,在联合国可以喝到世界各国的名酒,说实在的,我对茅台情有独钟。茅台太好了,它和其他酒不一样,喝了不上头,也不刺喉,多喝几杯也不会醉,感到非常舒服。”他在说了一些其他话后又拉回话题再说茅台,他说:“茅台是好酒,它是中国人民的财富,也应该是世界人民的财富。可是,在世界许多国家买不到茅台,自然世界上许多爱好喝酒的人也就难以喝到茅台。”他问:“为什么中国不加大产量,以满足世界人民的需要?”李以茅台工艺复杂、窖藏时间长等作答,瓦听后说:“希望随着科技的发展,使这些问题很快得到解决,每年大量生产,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尽早喝到茅台。”在送客时,他还说:“我如果去中国,一定到茅台酒厂参观”。(见李同成《如果到中国,我一定去茅台酒厂参观》,《人民政协报》2007年3月15日)
世界上有许多爱喝酒的人,但是很少有人能喝到世界上所有的名酒进行比较。联合国秘书长有条件喝到世界上所有的名酒,但并不是每一个秘书长都喜欢喝酒。恰恰瓦尔德海姆先生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所以他的评价最具权威性。况且,他的话发自内心。因为1971年,中国处于“文革”期间,乱象丛生,在世界上没有什么地位,而且李同成还不是大使,瓦完全可以礼节性地碰个杯就走。从他的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茅台酒确实是世界上最好的酒。因此,我们说打造“世界第一品牌”是有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的。
二、采取措施,扩大生产,茅台酒可以满足世界人民的需要
茅台酒几次提价,仍然供不应求。据说,目前市场上卖的茅台酒,九成以上是假酒。今后,茅台酒增产了,仍然满足不了国内的需求,如果加上世界市场,能供应得上吗?我认为,从客观可能性来讲是可以做到的。
在李同成把瓦尔德海姆先生的意见汇报到国内后,197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讲:“贵州茅台酒是国酒,那是世界上都有名声的,它对我们外交工作起了重要作用,要保护好茅台酒生产的水源不受污染。”1973年他又抱病在国务院部委负责人会上说:“茅台酒是‘国酒’‘外交酒’‘友谊酒’‘礼品酒’,国内外人民都很喜欢,为了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茅台酒的生产要发展到万吨”。由于当年仁怀不通电,运输困难,又安排了茅台酒异地试验(在遵义市城区)。这次异地试验虽然不成功。但恰好证明了茅台酒只在仁怀市茅台镇茅台河谷特定的地理条件下才能生产。
那么茅台镇究竟能生产多少茅台酒呢?我们以国台酒业为例,该企业是完全按茅台酒的生产工艺设计建设的,生产能力2000吨,占地124亩。也就是说492亩地就可年产0.8万吨酒,1平方公里可生产2.4万吨酒。假定茅台河谷适用的范围是25平方公里,那就可以产酒60万吨。如果把办公区、储酒库都搬出去,都建成酒窖,使茅台镇的土地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至少可生产70万吨。完全有能力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我曾经说过,茅台镇是寸土寸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顶级富矿”,而且是取之不尽的。124亩地生产2000吨,每亩地可产酒16吨,就按1000元一斤计,价值为3200万元。一亩能产3200万元的土地,全世界都没有,只有茅台河谷。
这么富有的土地,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加快开发,一亩地晚开发一年就损失3200万元,那太可惜了。我们也没有任何理由浪费土地,浪费茅台镇的一亩地就是一年浪费3200万元。我们只有责任和义务去充分利用并加快开发。可以说任何浪费和拖延,都对不起贵州人民。
茅台酒走向世界的困难在哪里
茅台酒只有到世界市场上去竞争,才能打造“世界第一品牌”。可是茅台酒并没有走出国门的动力和压力。过去也有少量茅台酒通过传统渠道出口,但多半出现在低档市场上,几十美元一瓶的茅台酒,还没有资格和机会去与几千、上万美元一瓶的高端酒进行比较、进行竞争。
要打造“世界第一品牌”,首先得出去,其次还得有营销手段。使世界高端酒消费人群看得见、注意你、想品尝,才能做出比较和鉴别,才能象瓦尔德海姆先生一样的品味到茅台酒的好处。
在2007年全国人代会上,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参加贵州团讨论时,认为贵州要加快发展,必须对外开放,要走出去。贵州最有条件走出去的产品是茅台酒,但是几年来茅台酒并没有走出去的动静。今天仍然和40年前一样“在世界许多国家买不到茅台”,尤其是在各高级酒店中见不到茅台酒的身影。
茅台酒是只在茅台镇这一特定地域才能生产的产品,这叫自然垄断。(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有详细的论述)。建国初期把三个民营企业合并为茅台酒厂,形成了经济垄断,这种集自然垄断与经济垄断于一身的体制,必然阻碍生产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必须改革。茅台酒有这么好的品质,有这么广阔的市场,至今还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市场的需要,还没有进入世界高端酒市场,根本原因是这种垄断体制。只有打破垄断体制,形成竞争局面,才会有走出国门的压力和动力,才有机会去与世界各国的高端酒比拼,才可能打造“世界第一品牌”。
打破垄断,实行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加快茅台酒的发展
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垄断现象,来源于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初期,茅台酒厂把茅台酒作为商标注册了,就形成了经济上的垄断局面。而垄断阻碍生产发展,阻碍技术进步并产生腐败,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无需论证。
改革开放以来,茅台酒有了较大发展,但和各种经济指标比,和各名酒企业比,它的发展并不快。目前,仁怀工业园区,要求企业每一亩土地产酱香型白酒16吨。这个要求并不高(国台酒厂,占地124亩,年产2000吨,亩产16.1吨)。但茅台集团占地多,产酒少,15平方公里,计划只产酒3—4万吨,实在太少了。土地资源严重浪费,原因就在于它的垄断地位。对茅台集团的未使用的土地,也应该要求每亩地产酱香型白酒16吨。
2007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反垄断法》,作出了反对垄断的明确规定。今年3月省委、省政府在《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的领域外,一律对民营经济开放。支持民营经济进入传统垄断行业和领域”。
我国凡是以地名为商品名称的、处于自然垄断地位的名、优、特产品凡是实行了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都不是由一家企业垄断经营。如绍兴老酒,西湖龙井、景德镇瓷器、金华火腿、涪陵榨菜等等,都有几家、几十家企业在生产不同品牌的同一产品,唯有茅台酒实行了一家垄断,独家享用。我国已加入了WTO,已实行了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地理标志不能由个人所垄断,所以一家垄断的局面是不符合这一制度的,必须改革。只有打破垄断,才能形成竞争态势,才有利于茅台酒的快速发展。茅台集团除了飞天茅台、五星茅台,还可以创新名牌。同时,允许其他在茅台镇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按茅台酒的工艺生产、达到一定质量标准的其他酱香型酒类企业也可以创不同品牌的茅台酒。
跳出局部利益圈子,为茅台酒的快速发展建功立业
一个企业的领导人,维护本企业的利益,这是正常的。目前茅台酒的垄断局面是历史形成的,当然责任不在个人或企业,而在于制度。但是改革有阻力,需要大家共同推动。
有人说,如果按此办法,就要乱套,茅台酒的质量就没有保证。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市场竞争才能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这是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产品质量的提升,经济的发展都要靠竞争。不错,过去茅台集团与它的几届领导人保住了茅台酒的质量,这是他们的功劳。但这是人的因素,没有制度保证。一百多年的历史证明,凡是实行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产品,没有因产品质量下降、最后垮掉的。
茅台酒自身的历史也证明,竞争是质量的保证。1918年,当年省政府把巴拿马金奖判给荣和、成义两家烧房共用。1930年代又有恒兴烧房参与,这种竞争局面不仅保住了茅台酒的质量,而且加快了产量的增加。建国前,产量最高的是1947年,荣和、成义和恒兴的产量分别为7吨、21吨和32.5吨,共60.5吨。如果当年由荣和或成义一家垄断。那么1947年的产量只有7吨或21吨。
无论是国内外的经验还是茅台酒自身的历史经验都证明了竞争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而且还能促进生产的发展。我们不必杞人忧天,更不能以此作为拒绝改革的借口。当然在破除垄断的同时,要加强管理。
取消茅台集团对茅台酒生产的垄断局面,并不会给茅台集团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但是可以加大压力,促使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既能增加他的利益(茅台在国外市场可以而且应该卖更高的价格)又能加快打造“世界第一品牌”。
正如瓦尔德海姆先生所言,茅台酒是中国人民的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财富。但它首先是中国人民的财富,贵州人的财富。它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茅台酒应和实行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国内外所有的产品一样,有许多家企业生产而不是由一家企业独占。应该把茅台酒这个品牌还给社会,为贵州人民谋利益。
省委、省政府关于“一看三打造”的决策,为我们解决这个长期没有解决的老问题创造了最好的时机,千万不能错过。
三、关于打造世界第一品牌的几点建议
第一,建议省委省政府与国家工商局沟通,落实地理标志保护制度,使在保护区范围内按茅台酒工艺生产的符合一定标准的酱香型酒都能使用茅台酒的这个名称,把它还给贵州人民。既要保护茅台集团飞天牌、五星牌等商标,又要允许其他企业创立新品牌的茅台酒。
第二,茅台镇适合生产茅台酒的土地大多已卖完了。但占有土地的企业从资金实力、经营管理能力等方面,可能适应不了发展的需要。可以通过招标等办法,争取国内大型民营企业进入茅台镇,用各种形式加盟现有企业,这样才能加快茅台酒的发展。国台酒业是一个成功的先例。
茅台镇寸土寸金,土地不可多得,因此凡是适用的土地都要用来建酒窖,民居、职工住宅、商店、宾馆、学校、办公用房、市场等等都应该搬离地理标志保护区。可以以土地作代价招标拆迁。经过多年努力,使茅台河谷全部成为生产区。今后的规划,企业的生活区、办公区甚至灌装、包装车间、储酒库等都应离开茅台河谷,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要争取每亩地产酒20——30吨。茅台河谷的土地应该给利用得最好的企业。所建的企业必须是生产酱香型的茅台酒。
第三,要求每个企业都要打造进入世界高端酒市场的品牌酒,价格应与世界一流酒相当。可以向世界供应商招标,通过它们将茅台酒进入世界一流酒店、卖给高端消费群体。在目前的体制下,应该要求茅台集团将一定比例的产量(如20%)进入世界市场,并逐年提高比重。茅台酒只有通过被世界高端酒消费群体认可,打造“世界第一品牌”才能成功。
国酒茅台和茅台集团是两个概念。国酒茅台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是贵州人的财富。茅台集团是国有控股企业。全局的利益和局部的利益必然会有矛盾,要处理好这一矛盾。国有控股企业的领导人是组织上任命的,他们既要考虑企业利益,更应考虑全局利益。我们要把打造“世界第一品牌”放在第一位,问题迟早总是要按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规定来解决,无非是时间迟早而已。
一个人的寿命是有限的,企业也是有寿命的,但国酒茅台是永恒的,它将与人类共存亡。茅台酒过去经历了曲折的道路,今后也不会平坦。但愿我们每个与茅台酒相关的人尤其是茅台集团的领导人和上级的决策者,都要成为茅台酒发展的促进派。他们的有关决策,不论是促进发展的,还是阻碍发展的,都将被记入贵州的历史、记入茅台酒的历史。但愿能记下他们的不是遗憾,而是功绩。今后将会如何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简介:王录生,浙江浦江人,中南财经学院毕业。1997年-1998年任民建贵州省委主委、民建中央委员。1998年1月-2003年1月民建贵州省委主委、民建中央委员、贵州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任贵州省政协副主席。七届、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九届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