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高科技发展,印度制定了高科技发展战略总体目标。为实现这个总体目标,印度还将其政策化,明确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的政策目标。同时,印度还根据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和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制定了不同时期高科技发展战略的具体目标。独立以来,印度政府先后颁布诸多指导和促进科技发展的政策,其中以1958年《科学政策决议》、1983年《技术政策声明》和2003年《科学技术政策》等三个科技政策最为重要。它们不仅体现了印度发展高新科技的战略性决策,也分别代表政府在不同时期发展高新科技的战略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1958年科学政策决议制定了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1983年技术政策声明调整了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2003年科学技术政策再次调整了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
一、1958年《科学政策决议》
1.制定1958年《科学政策决议》的背景
除前述印度发展高科技的原因和背景外,1958年印度公布独立后第一个科学政策决议还有某些特殊社会经济背景。一是混合经济体制正在形成。独立后,为把印度建设成为现代化工业强国,首任总理尼赫鲁主张建立“社会主义类型社会”,允许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大力发展公营经济,兴建大量重工业和基础工业,形成比较完整的公营工业体系和公私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实现公营成分占领国民经济制高点的目标。二是重工业基础开始建立。为把印度建设成为现代化工业强国,从1956年起,印度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基础工业的发展战略,开始朝着建设现代化工业强国目标迈进。印度试图以发展重工业为重点,带动轻工业,迅速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实行进口替代,使印度具有建立新企业、新工业部门的自我装备能力。为此,尼赫鲁重视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在他执政期间,建立了1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榜样的5所理工学院,培养了一批一流人才;三是科技发展基础正在建立。目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原子弹的巨大威力,独立后不久,印度政府决定设立原子能委员会和原子能研究中心,决心开发原子技术,把发展高科技的重点放在原子科技研发上。四是苏联人造卫星上天。1950年代后期,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在苏联上天,标志着人类进入太空探索,再次震动印度各界。可见,1950年代后期,印度已建立起原子科技基础,公营经济正在发展壮大,重工业基础开始建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为促进高科技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巩固正在形成的公私混合经济体制,推动正在发展的民族经济,印度注意到科技在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于1958年制定了《科学政策决议》,首次确定了发展科技的目标。
2.1958年《科学政策决议》确立的科技发展具体目标
1958年,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和著名原子科学家霍米·巴巴负责制定了独立印度第一个科学政策,使印度成为建国初期就为科技发展而制定科学政策的少数发展中国家之一。该科学政策明确指出科技在印度现代化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且规定印度科技研究开发的六个主要目标和四个基本要素。
(1)印度科技研发的重要性。该政策指出,在现代,国家繁荣的关键,除人民精神之外,在于把技术、原料和资本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其中最重要的是科学创造和采用新科技。事实上,采用新科技能弥补自然资源的不足,并减少对资本的需求,而技术只能在科学研究和应用中发展起来。该政策还规定,为进行和完成科学研究任务,要向科学家提供良好条件,按照科学地位给予荣誉,需要时还要采取其他类似措施。
(2)印度科技研发的主要目标。该科学政策决议为印度科技发展规定了六项主要目标:一是鼓励一切科学研究,采取一切措施,培养、鼓励和支持科学研究,无论是纯科学的、应用的还是教育的。二是重视科学家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保证给高水平研究科学家以适当支持和充分供应,将他们的工作看成国家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加强科技人员的培养,鼓励并尽快启动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以充分满足国家科学、教育、农业、工业和国防等对科技人才的需要。四是在科研活动中提倡男女平等,保证有创造才能的人,无论男女,在科学活动中都能充分发挥其能力。五是提倡个人学术自由,在学术自由的氛围中,鼓励个人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发现新知识的首创精神。六是保证知识全民共享,保护人民在学习和应用科学知识中产生的一切效益。
(3)印度发展科技应该具备的要素。该政策明确指出,发展科技需要具备四个基本要素:一是具有产生新技术的能力,用革新、仿制或改进的方法,吸收进口技术的能力。二是具备选择技术促进国家发展目标实现的能力。三是具有传播技术的能力,或把技术吸收到一切经济部门(包括绝大多数无组织经济部门)的能力。四是具有不断改进技术,特别是改进传统非农生产领域技术的能力。概括起来,就是印度要具备自力更生发展高科技的能力。
3.1958年《科学政策决议》的重大意义
1958年印度公布《科学政策决议》,已开始进行原子科技研发,但该政策重点在于:一是营造崇尚科技的环境,普及科技知识;二是为科技发展培养所需各类人才,尊重科技人才。从该政策确定的科技发展目标不难发现,它是印度政府崇尚科学、支持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注重科学普及与教育、培养科技人才,重视科技人才、鼓励首创精神,倡导发现新知识、保护知识产权,支持科技为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服务的最早政策体现,成为独立后推动印度发展科技(包括高科技)的指导思想。其对促进印度科技进步,推动印度社会经济发展,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在这项政策指引下,印度进入全面建设科技研发体系时期,在现代科技各个领域建立了一大批国家研发机构和国家实验室,大专院校和私人企业也设立诸多研发机构,它们共同构成了印度科研开发的战略平台。它们培养和造就了大批杰出科技人才,为印度科技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政策的调整
(一)1983年公布《技术政策声明》
1.1983年公布《技术政策声明》的背景
从1958制定《科学政策决议》后,经过25年努力建设,印度经济取得重要成就:一是“绿色革命”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了粮食产量,解决了数亿人口吃饭问题,使印度从此摆脱饥荒困苦。二是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民族工业体系,包括钢铁、冶金、电力、化工等基础工业,机床制造、机械加工、发动机、汽车、内燃机、铁路机车等资本货物工业,还形成了制造日用品和耐用消费品生产工业,建立了制造核电站设备、计算机及设备、卫星及运载火箭等高技术产业体系。三是高科技获得重要成就。1956年建成第一座核反应堆,1969年建立第一座核电站,1974年试爆第一颗原子弹,1975年研制出第一颗人造卫星,1980年用自制火箭发射卫星。这些都标志着印度在原子技术和空间技术等高科技领域内获得突破性进展,为印度经济和科技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人民贫穷、劳动力失业、文盲率高、能源短缺、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等众多社会经济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印度经济持续发展。1960年代中期,英·甘地政府上台后,坚持推行“绿色革命”,重视发展科技,强调要自力更生发展科技和高科技,提高原子科技和空间科技水平。1980年代初期,英·甘地重新执政后,公布印度第一个计算机政策,加速信息科技发展。1980年代,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在世界各地悄然兴起。当时,除美国继续保持科技先进、经济领先之外,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经济正在起飞、高速发展。为充分发挥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自力更生发展科技和经济,1983年印度政府制定《技术政策声明》,促进科技发展。
2.1983年《技术政策声明》确定的科技发展具体目标
1983年《技术政策声明》为印度科技发展规定了十四项主要目标:(1)最大限度利用本国资源,获取技术能力,达到技术自力更生,以降低战略领域和关键领域技术的脆弱性。(2)最大限度向社会各阶层提供有益的和令人满意的就业机会,特别重视妇女和弱势阶层的就业。(3)使用传统技术和技能,使其具有参与商业竞争的能力。(4)确保所有技术能够应用于大规模生产。(5)以最少量资金投入取得最大限度的发展。(6)淘汰使用中的陈旧技术,为设备和技术现代化作出安排。(7)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特别是有出口潜力的技术。(8)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能力,扩大生产,尽可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9)降低对能源的需求,特别是对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10)确保与环境协调、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存环境。(11)实现废物再循环,充分利用副产物。(12)提供物质刺激,促进发明创造,增加本国技术的使用量,提高工业自身的研发水平。(13)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吸收和采用引进技术。(14)要把本国技术和引进技术结合起来。
3.1983年《技术政策声明》的特点
1983年《技术政策声明》进一步明确了依靠科技建设强大国家和自力更生富国强军的高科技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并据此制定出发展本国技术,有效吸收和利用本国优先考虑的外国技术的政策。该政策进一步明确技术是发展经济的基础,其具有以下鲜明特点。一是表明制定此技术政策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国家自然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创造充分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同时强调发展技术要与环境协调,改善生存环境。因此,它是一个充满人性关怀的文件。二是强调最大限度地支持本土技术开发,以取得技术上自力更生和降低对国外进口的依赖,要使本国传统技术和技能参与到国际竞争中,这些传统技艺大多具有劳动密集型和规模小特点,可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广大农村人口就业。三是强调技术自力更生,包括技术自给自足,任何时候都要将本国技术与引进技术相结合,做到吸收、掌握并改进引进技术。为削弱国际变动对本国发展的影响,必须实行自力更生政策。技术自力更生是印度当时国力、国情的政策产物。政府认为,“在印度这么大而有天赋的国度里,自力更生是必不可少的”。强调本土技术和自力更生是印度人口多、就业压力大及综合国力较弱的必然选择。该政策还提出,要有选择性地强化某些必须加强的领域,特别要重视和强化某些新兴和前沿领域的科技基础,如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电子学和生物技术。这是印度政府在科技政策中首次明确提出要加强高科技发展。
(二)1980年代新科技革命对策
1.1980年代新科技政策的背景
1980年代中期,世界上发生了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生物技术、原材料技术也获得重要突破。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积极行动起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时任总理拉·甘地指出,印度必须在新技术革命“公共汽车”后面紧跟,并尽快跳上新技术革命“公共汽车”,并认为,未来10-15年,印度将从农业国变成为技术先进的工业国和世界经济大国。1984年,底拉·甘地上台后就响亮提出:要用电子革命“把印度带入21世纪”。为此政府决定,把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作为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由此追赶世界新技术革命步伐。拉·甘地政府制定了新计算机政策和软件出口政策,鼓励计算机产业特别是软件开发及其出口的发展。1986年,政府还调整进出口政策,一是简化手续、缩短审批时间;二是放宽进口许可证发放范围,促进科技发展所需重要仪器设备进口;三是对出口生产所需原料、技术和设备的进口予以免税;四是取消高技术设备进口限制;五是保护新技术产业国内市场,国内能生产的产品仍然不许进口。为促进软件发展和出口,政府还为软件出口商提供卫星通讯服务。印度科技政策开始真正进入促进高新科技发展的新时代。
2.发展高新技术的指导方针
为加速高新科技发展,印度适当地调整了科技发展的战略方针,制定了高新科技发展指导方针。一是强调科技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指出科技要为印度实现现代化,提高生产率,迅速消除贫困,保证社会公正,努力建设一个团结、强大和繁荣印度的总目标服务;要使科技同煤炭、电力、石油、农业、水利和交通运输等一样,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要使科技赶上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认为“世界科技正在高速发展,只有保证科技发展速度的国家才能真正从科技中获得最大利益,必须经常用国际标准衡量自己的科技水平,不断获得新知识,追求尖端科技,不断更新技术,彻底改变我们的生产结构,以便有效吸收新技术,促进经济高速增长”。三是明确科技发展的具体方针。规定国家发展科技的优先领域和方面;鼓励优秀科技中心,为优秀科学家建立新科研机构;确定急需发展的科研部门;加强农村科技发展规划;制定女科学家、青年科学家和退休科学家特别科技计划;支持自愿团体参与科技发展计划;把科技发展计划推广到基层;扩大国际科技合作,增加国外科技援助等。四是突出高新科技发展的重点。认为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是新兴技术中运用最广泛、效果最显著的领域,必须把开发这些技术及相关产业置于最重要的地位。五是发起人民科学运动,促进新技术普及、推广和应用。拉·甘地指出,在人民科学运动中,人民被认为是有能力和有才智的,他们的聪明和智慧在认识论上被看做是极其重要的,他们对知识的权力也被看作是一种基本人权。
3.新科技革命对策的特点
1980年代,印度逐渐形成的新科技革命对策具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强调利用科技特别是高新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提出科技是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二是重点发展高新科技。除原子技术和空间技术等高科技外,还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原材料等高新技术也成为科技发展的重点。三是坚持发展军民两用高新技术。原子技术、空间技术及信息技术和海洋技术等,都具有明显军民两用性质,强调在继续开发原子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同时,要大力开发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海洋技术等。可见,新科技革命对策的实施,使印度高科技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三)1993年《新技术政策声明》
1.1993年《新技术政策声明》的背景
198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应用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形成,计算机的应用和普及,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使人们从事生产、教学和科研的工作方式正在发生根本变化,生产、教学和科研等正在数字化,人们获得信息渠道增加,保留信息方式更加容易,利用信息手段更加便捷,从而促使生产效率提高。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国家率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紧紧抓住新技术革命浪潮,推广计算机和互联网,从而推动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并使这些国家和地区逐渐进入发达国家和地区行列。世界正在进入新经济时代。经过独立后三十多年努力,印度经济和科技获得重要进展,但与先进国家科技相比,印度科技与之仍有巨大差距。1980年代中期颁布的计算机政策和软件出口促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印度信息技术进步。为了保证跟上新技术革命浪潮,1993年印度政府颁布了《新技术政策声明》,其进一步明确,把信息技术作为发展科技特别是高新科技的重点,推动印度高科技发展;把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经济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推动印度经济快速发展。
2.1993年《新技术政策声明》确定的具体目标
该技术政策声明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印度发展高科技的具体目标,即要使印度在微电子技术、生物技术、超大型计算机、新材料合成与加工、传感器及计算机软件等高新科技领域,赶上甚至超过世界水平。可见,1990年代,印度真正认准了发展高新科技的具体目标,真正踏上高新科技的发展之路。在找准以发展信息技术为重点的高新科技发展战略目标后,印度确定了发展信息技术的重点目标:一是扩大软件出口和服务;二是扩大软件市场,增加国内对软件需求;三是提高软件质量,使信息技术达到更高水平;四是开发本土语言软件,使人民可用当地语言操作计算机;五是加强信息技术人力资源开发;六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产业发展;七是建立高级研究中心,加强研究与开发;八是扩大信息技术教育,普及信息技术知识,促进硬件研发等。
3.1993年《新技术政策声明》的重要意义
该政策声明是印度推动信息科技迅速发展的重要政策,为尽快实现信息技术发展的战略目标,印度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如1999年新通讯政策等,推动了信息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在开放政策的带动下,高新科技迅速发展,经济加速增长,推动着印度逐渐崛起进程。经过十多年努力,印度发展知识经济取得了重要进展,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称印度为“发展中国家发展高科技的榜样”。为促进生物技术发展,印度政府生物技术部制定了《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战略(草案)》,提出发展生物技术政策和政策调整建议,还提出了生物技术发展的部门路线图。由于生物技术是世界许多科技先进国家潜心研究的热点,正在酝酿着重大的突破,它将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伦理道德产生极大影响。因此,谁抓住这一机遇,谁就可能创造最大财富,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印度政府明确把发展生物技术作为其发展高新科技的重点领域之一。
三、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政策再调整
独立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印度也适时调整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逐渐把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调整到重点发展高科技方面,决心依靠加速发展高科技,尽快把印度建设成为“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
1.制定2003年科技政策的背景
1958年《科学政策决议》和1983年《技术政策声明》,阐明了印度发展高科技的原则,强调自力更生、可持续和均衡发展。在这些政策原则支持和鼓舞下,经过五十多年艰苦努力,印度在原子科技、空间科技、信息科技和生物科技等高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要成就,为印度科技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坚实的基础。高科技发展,有力地推动经济增长,对社会发展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高科技已成为印度经济实力和国家力量的重要源泉。印度政府领导人认识到,“要使科技在增进社会福利方面发挥决定性的和有利的作用,就必须给它注入新的活力”。“20世纪的科学革命产生了许多技术,使我们在许多领域都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在新世纪伊始,我们必须利用这些发展为人民造福”。要使科技“在为社会弱势群体增进福利、争强全球竞争力,在以可持续发展方式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和保证国家安全方面发挥核心作用”。这既表现出印度政府发展科技造福于人民的决心和信心,又表现出发展科技、富国强民的根本目标。但1980年代中期,世界上掀起以电子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同时,生物技术和材料科学也取得许多重要突破,许多国家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拉吉夫·甘地发誓要赶上这班车,要使印度在科技方面赶上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从1980年代中期起,印度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政策,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并对自力更生政策赋予新内涵。政府认识到:只有参与经济全球化,才能不断增强自力更生能力;自力更生就是广泛参与世界贸易往来,用出口赚取的外汇满足进口所需;把自力更生与自给自足、闭关自守划等号是错误的。从此,印度调整自力更生与全球化的关系。在科技发展方面,利用本土资源和传统知识,开发本土技术的国策贯穿于独立后印度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始终;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和改革开放的经济环境,印度也强调自力更生发展高科技,然而,印度逐渐意识到,在高科技发展中,要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2.2003年科技政策对科技发展战略目标的调整
2003年科技政策为印度科技发展规定了十五项主要目标:(1)保证让信息到达每个印度公民,让他们以科学态度对待社会进步和文明,让全体人民都能充分参与科技发展,用科学为人类谋福利。要使科技真正渗透国家活动每个方面。(2)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确保人民粮食、农业、营养、环境、水、健康和能源安全。(3)利用我们的科技能力和传统知识宝库,付出直接和持续努力以消除贫困,增强民生安全,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减少劳苦,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差距,增加就业。(4)活跃大学及其科研和工程院所的科学研究,深化对前沿领域的认识,吸引最有作为的年轻英才献身科技,并为其创造适宜的就业环境。同时还要创建和保留优秀的研究中心,提升选定领域的研究水平,以达到最高国际标准。(5)提高妇女在所有科技活动中的地位,保证她们充分和平等的参与。(6)在保证国家科技事业充分忠实其社会责任和应承担的义务的同时,为大学和科研院所提供必要的自主权和自由,以营造真正创造性的研究氛围。(7)利用现代科技保护、保存和评价印度在长期文明史中获得的广博知识,使其现代化,赋予新的价值,并得到充分利用。(8)利用最新先进科技实现国家战略和与安全有关的目标。(9)鼓励经济和社会领域的研究和创新,特别要促进私营和公营研发机构密切合作。给予农业(特别是水土治理、人畜营养、渔业)、水利、卫生、教育、工业、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交通和运输最优先发展权。对起杠杆作用的关键技术,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材料科学技术将给予特别重视。(10)从应用出发,持续强化技术开发、评价和升级的能力机制。(11)建立知识产权制度,最大限度地激励知识产权的产生并使之得到保护。该制度要为各类发明迅速而有效地国内商品化提供强有力支持和全面政策环境,使各类发明发挥最大公众利益。(12)在当今信息是科技发展关键的时代里,要保证所作一切努力都有利于建立在质量数量上和在可接受价格上的高速信息通道,还要赋予它数字化的、有效实用的印度原创内涵。(13)鼓励自然灾害预测、减灾防灾,特别是洪水、飓风、地震、干旱等的研究和应用。(14)促进国际科技合作,实现国家发展和安全目标,作为印度国际关系一个基本点。(15)把科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融会在一起。保证最宽容地包容印度科学家和技术专家,让科学咨询的精神和方法深深地渗透到每一个公共政策的制定中。该政策重申印度的承诺:将作为平等和积极的全球伙伴参与科技创新和进步,为全人类造福。
3.2003年《科学技术政策》的重大意义
2003科学技术政策把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调整到一个良性发展轨道上。一是政府保证最高科技顾问机构长期存在。这种由工业领导人、知名科学家、技术专家、重点大学和研究院所领导人和政府官员组成的科学顾问机构为印度科技发展战略制定和执行提供了机制保证。由于委员会成员大多是科技界著名人士,避开党派之争。这些委员可以直接向总理提建议,执行将更为有力,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也更易解决。二是保证政府涉及高科技的部门由科学家和技术专家掌管,所有社会经济部门要有高级别科学顾问机制,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可减少决策失误,把盲目性、不确定性降低到最低程度。三是到“十五”末期把科技投入增加到至少占GDP的2%。四是在一些关系到国家利益领域里创建世界级研究机构,增强竞争力。这些领域包括电子、原子、空间、生物技术、海洋开发和国防科技等,都属于高科技领域。加强这些高科技领域的投入、研发,将使印度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有利于尽快实现其大国梦。为此,2003年科技政策还调整战略举措,一是使科研院所科学和工程设施现代化,提高研究水平;二是在一些关键的科学领域开发新的院系;三是寻求更有效的基金机制,加强基础研究;四是简化财务和行政程序,使跨国研究项目能有效实施;五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土专家的技术专长。这些政策和措施都清楚地反映出印度政府高科技发展战略调整更深化和具体化。
2003《科学技术政策》是在印度经过五十多年艰苦努力,已拥有强大科技基础后,在2003年1月第90届印度科技大会上发布的。它是印度政府为加速高科技发展,使印度在知识经济时代走在世界前列,用新科技发展优先领域的新模式,应对国家所面临的挑战;印度政府总理曼莫汉·辛格博士为印度政府制定的2003《科学技术政策》所作的序。也是印度政府在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的形势下,使印度“在全球知识经济中处于强有力的地位而非仅停留在边缘上”的战略,印度科技部长斯立·卡皮尔·斯巴尔为印度政府制定的2003《科学技术政策》所作的序。它既是印度政府“1983年技术政策声明”以来最新的、也是最完整全面的科技政策,也是指导未来印度高科技发展的最具纲领性文件。重要的是,2003年科技政策是印度独立以来,科技政策目标最广泛、最具体、最具可操作性的政策纲领,也是印度进入新世纪和经济起飞后,印度政府对加速发展高科技最具雄心壮志的战略目标。在这个科技政策中,当时印度总统阿布杜尔·卡拉姆博士、后来政府总理曼莫汉·辛格博士和内阁科技部长S.K.斯巴尔为其所作的序言,既体现了印度政府最高决策层对高科技的高度重视和深刻认识,也体现了在高科技发展这个问题上,印度历届政府认识的共同性和政策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