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弄清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首先必须充分理解科技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现在,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是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只有注重科学,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加速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造福于人民。因此,“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程中正发挥出愈来愈明显的基础作用和带头作用”。路甬祥:《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在科学与中国科技论坛上的报告。
一、政府对科技的认识
在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国民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使国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必须重视科技特别是高新科技发展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运用。独立印度政府领导人对此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独立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始终强调,要加倍努力发展印度的科技能力,并明确指出,一个民族要获得真正的独立和振兴,就必须依托高科技的发展。1958年,尼赫鲁和印度著名原子科学家霍米·巴巴一起,负责制定了独立印度第一个《科学政策决议》,以此来指导印度科技特别是高科技的发展。《决议》指出:“当今的时代,有赖于科技、原料和资本三种因素的有效结合,其中科技是最重要的,因为科技的创造和应用可以弥补自然资源的不足,可以降低对资本的需求”,“科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和文化传播。它不仅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环境,还提供了新的思想工具,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智力水平,从而影响到了人的基本价值观,并给文明以新的活力和推动力”,“科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先进与落后国家之间差距越来越大。我们只有采取最有力的措施,付出极大努力发展科学,才能弥补这一差距。像我们印度这样的国家,要义不容辞地用我们的学术成就、原创思想和伟大文化遗产参与到科学研究中,这是当今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印度科学政策对科技如此深邃的认识,是印度政府领导人智慧的结晶。它对印度高科技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至今也是指导印度高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因此,发展高新科技是印度历届政府的一贯立场,它超越党派、超越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成为独立后印度各届政府孜孜追求之目标。
尼赫路对科技的认识
尼赫鲁执政时期,印度政府强调在国家政治独立和经济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发展科技,科技也为自力更生服务,为国家建设服务。尼赫鲁早在剑桥大学留学时就对科学发生浓厚兴趣,在投身民族独立运动之际就深刻认识到,印度之所以被奴役,西方殖民者之所以能建立并保持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根本原因在于印度科技发展落后。独立后,尼赫鲁把发展科技作为维护国家政治独立和经济独立的基础。他说,“解决印度的贫困问题,只有靠科学,未来属于科学和同科学交朋友的人们。”他还说,“摆脱发达国家政府控制的关键是经济独立,没有科技的自力更生,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的独立。”“只有科学才能解决饥饿和贫困、不卫生和愚昧无知、迷信和麻木不仁的旧传统观念。”在他的科技思想指导下,1958年制定的科学政策,成为印度发展科技事业、科技兴国的总方针。尼赫鲁本人还亲自兼任国家原子能委员会主席。在尼赫鲁科技思想的影响下,印度逐渐建立了许多科技研究开发机构,逐渐形成一支庞大的科技人员队伍,并鼓励印度历届政府重视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大力发展原子科技和空间科技等高新科技。印度在独立前夕就认识到培养训练有素的人才是开展科技活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独立后,除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外,印度还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政府成立各类教育委员会,对高等教育发展予以指导,有效地促进了印度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其在第三世界中名列前茅。
3.英·甘地和拉·甘地对科技的认识
英迪拉·甘地继承其父亲的科技思想,但在具体做法上作了某些调整,试图通过引进技术加速印度科技发展。英·甘地执政时期,除继续贯彻《科学政策决议案》外,还于1983年1月颁布《技术政策声明》,并首次公布计算机政策,使印度在改变部分地区落后面貌、实行农业“绿色革命”等方面取得很大成绩,同时,在一些高新科技领域,如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的实际应用、血浆的物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拉吉夫·甘地较其母亲更加注重科技特别是高新科技发展,除兼任国家原子能委员会主席外,还兼任国家超导委员会主席,为印度在信息科技方面走到世界前列作出巨大贡献。拉·甘地非常重视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科技发展,以高瞻远瞩的目光看准信息科技在印度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强调要大力发展信息科技,用他本人的话说,印度已经错过了过去多次发生的工业革命,现在决不可再错过正在兴起的电子信息科技革命。1985年12月其上台不久就出台计算机新政策和计算机软件出口开发和培训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印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为印度成为信息科技超级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4.1990年代以来政府领导人对科技的认识
进入1990年代,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技特别是高新科技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大。为争取到2020年把印度建设成为发达国家,使印度成为世界第四经济大国,印度政府把发展高新科技作为提高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1991年6月纳拉辛哈·拉奥上台执政后,开始在印度实施重要的经济改革,并强调要把发展科技贯彻于经济改革的始终;还提出要把发展原子能工业和航天工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八五”计划的重点。印度政府前总理瓦杰帕伊也高度重视高新科技发展,他在印度独立50周年纪念会上明确提出印度高新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即到2010年使印度成为信息技术大国、核大国和生物技术大国。在这种思想的驱动下,为加速高新科技发展,瓦杰帕伊政府在1999年颁布通讯政策,还在2003年制定科学技术政策,对印度高新科技发展战略和具体政策进行某些重要调整。作为印度经济改革的总设计师,政府现任总理曼莫汉·辛格同样高度重视高新科技发展。他对印度科技界警告指出,印度在众多科技领域已经落后于中国,必须奋起直追。同时,他承诺,要大幅度增加对科技发展的投资。
二、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总体目标
独立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曾经指出,在他和“许多人的心中有一个复兴印度的愿望”,就是“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引动我。我也不相信中间地位是可能的”。在利用科技自力更生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人民生活、增强综合国力,把印度建设成为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的基本指导思想指引下,早在1950年代,印度政府就明确地提出了发展科学技术,实现现代化,提高生产率,迅速消除贫困,保证社会公正,努力实现一个团结、强大和繁荣的印度的科技经济发展总目标。这就是说,印度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特别积极发展高新科技,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特别是高新科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把印度建设成为发达国家和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这既是独立后印度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也是独立后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和核心所在。
独立后,在这种科技发展总体指导思想基础上,印度政府根据在不同时期的科技发展水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和国内国际形势,制定了适合当时情况的科技发展战略目标和政策措施。这些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政策措施主要体现在印度政府制订的1958年《科学政策决议》、1983年《技术政策声明》和2003年《科学技术政策》三个纲领性的文件中。1958年《科学政策决议》明确提出了科技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强调科学在国家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规定了指导印度科技工作的总原则及研究与发展的目标,发展科学,让科学造福于人民。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印度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大批的科研院所和国家实验室,并新建了一大批高等院校,印度政府各部也都逐步建立起各自的教育和科研体系,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体系,加上相应的基础设施,为印度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科技基础和科技人才基础。
经过近三十多年艰苦努力,印度已有了坚实的农业和工业基础,科技在质量、数量和专业领域等方面都有很大进步。面对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技术革命,1983年,印度政府公布《技术政策声明》,进一步确认了科技是发展经济的基础,提出了技术政策的十项目标,促进新技术的使用和开发,以达到技术自力更生,以迅速提高人民生活和加快落后地区发展。该纲领性文件高度重视印度科技研发,促使印度在原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军事科技、空间技术等高新科技方面都获得巨大进步,使世界各国对印度高新科技发展刮目相看。为有效推动高科技发展,1993年,印度政府又公布《新技术政策声明》,确立了印度在某些新技术领域,如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超大型计算机、材料的合成与加工、传感器以及计算机软件等,赶上世界先进水平。1999年,印度政府前总理瓦杰帕伊还突出强调迎接未来知识经济挑战问题,并把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确定为今后重点发展的两大知识性产业。进入21世纪之初,印度政府领导人提出:21世纪是印度世纪,要在2020年把印度建设成为发达国家,要与美国平起平坐。印度政府公布《2003科学技术政策》。这是印度政府发展高科技的最新、最全面、最完整的战略性政策。它进一步强调科技在印度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还全面阐述印度科技发展战略政策目标,提升研究水平,达到最高国际标准;利用最先进科技实现国家战略和与安全有关的目标;特别重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材料科学技术等关键技术等。
概括起来,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的总目标就是,通过发展高新科技,把印度建设成为一个发达国家和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经过半个多世纪艰苦努力,印度形成了完整而有相当实力的工农业生产体系、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体系以及国防科技研发体系和生产体系,国民经济加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印度正在迅速崛起,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总体目标正在逐渐实现。
三、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目标的客观性
独立后,印度坚持高科技发展,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现实发展的需要和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有其客观必然性。
1.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古代印度科技相当发达。但几千年封建统治、迷信思想和宗教思想的影响,印度科技受到长期压抑,发展极为缓慢。英国殖民统治者进入印度后,为对其进行残酷殖民掠夺,于1602年建立东印度公司。从18世纪中期起,英国殖民者还直接对其实行了近两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将其变成英国工业原料产地、工业品倾销市场和资本投资场所。这从根本上摧残了印度曾经繁荣的民族经济,也严重阻碍了印度的科技进步。殖民统治下的印度,饥荒频仍,饿殍遍野。殖民统治期间,连火柴、肥皂等人民日常生活所需的最简单工业品,也必须从国外进口。
一个贸易公司竟然成为幅员辽阔的印度的长期殖民统治者,对印度人民造成的心理创伤之深,至今还有不少印度人患有“东印度公司恐惧症”。一个弹丸岛国居然能打败幅员辽阔的印度,并对其进行长达两百年的残酷殖民统治。这使印度人民心中积淀了无尽愤懑。1947年政治独立后,对西方殖民者的愤懑,必然变成刺激印度人民奋发图强的怒火,促使获得政治独立的印度人民思考,英国靠什么打败印度?英国凭什么能够长期统治印度?他们得到的答案是,印度科技落后于英国。因此,获得政治独立的印度,要依靠现代科技,自力更生建设国家。发展高新科技,是印度近代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
2.改变落后现实的需要
来之不易的政治独立促使印度必须加速经济发展,尽快迈上工业现代化和现代化强国之路。独立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吸取美国和苏联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决定印度应该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强调社会公平和经济增长,国家对经济发展实行严格控制和管理,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印度经济发展,但是却致使印度经济长期不能快速发展。后来,英·甘地政府还采取一些过激的社会经济政策,忽视经济效益,希望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其结果是使尼赫鲁时期就已出现的既无较大经济增长、又无社会公平的局面更为严重。自1951年实行社会经济发展“五年计划”以来,印度在大多数五年计划中都没有完成预定的经济增长指标,经济增长缓慢,劳动力失业增加,生活贫困依然严重。
只是到1980年代中后期,拉·甘地政府看到世界科技日新月异,把人类带入崭新的高科技时代后,才开始对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扶持高新科技产业特别是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把发展经济与高新科技结合起来。1990年代初期,拉奥政府上台后,开始进行经济改革,使高新科技与经济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1990年代末期,瓦杰帕伊政府更是明确地把印度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扶持以信息技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发挥高新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利用高新科技推动经济发展,使印度真正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因此,大力发展高科技,也是印度改变落后现实的需要。
3.加速经济发展的需要
经过长期殖民统治,独立初期,印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同时,从独立初期到1970年代末期30年中,印度经济增长缓慢。经过1980年代经济政策调整,印度经济增长加快。1990年代初期发起的经济改革,加速了印度经济增长,1990年代年均增长率达到6%。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经济年增长率连续多年超过8%,甚至达到9%。经过六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印度经济发展成绩显著。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里,印度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加速发展。目前,印度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年对外贸易额超过5000亿美元,外汇储备近3000亿美元,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如果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印度经济规模已经居于世界第四位。
究其原因,一是实行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放松对经济发展的控制,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联系,为印度经济起飞增添了动力,促进了经济增长,也为印度高科技发展扫清道路,并为高科技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二是确定适合印度国情的以发展高科技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突破口的战略目标。1990年代以来,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的目标集中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三个重要领域。其均为高技术、高收益和低能耗、低污染型产业,代表当今世界经济和世界科技发展的主流方向。信息技术是印度最为成功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使其成为世界信息技术服务出口大国,信息技术服务已成为推动其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生物技术产业是新兴技术产业,潜力巨大,发展迅速。可见,在经济改革宽松政策环境下,印度高科技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因此,实施高科技发展战略,是印度加速经济发展的需要。
4.成为世界大国的需要
以蒸汽机发明和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传统经济现代化。这次革命使英国成为殖民地遍布全球的日不落帝国。以电和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欧洲主要国家和美国电气化进程及其交通运输业发展,美国迅速成为世界强国。以原子技术、电子技术等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促使美国成为世界上资金最雄厚、财富最多、技术最先进的发达国家。1980年代发生的信息技术革命,促使世界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美国依然引领这次科技革命世界潮流,促使美国经济在1990年代保持高速增长,进一步增强了美国经济实力。面对科技特别是高新科技迅猛发展,印度政府前总理拉吉夫·甘地深感紧迫,提出印度必须进行新技术革命,紧追并赶上新技术革命这辆“公共汽车”。拉吉夫·甘地政府推行诸多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软件开发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决策,是印度成为世界大国的客观需要。
当代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一个共同特点是,要找准适合本国国情的高新产业领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20世纪初,美国以汽车工业为发展方向,带动机械、钢铁、石油、运输、商业等行业发展。战后日本以汽车为发展方向,推动制造业高速发展,使日本经济很快复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1970年代,韩国选定汽车工业为主要发展方向,新加坡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则根据地域狭小的特点,选择以电子工业和服务业等为主要发展方向,推动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亚洲四小龙”。印度根据本国具体国情,把高科技发展战略目标锁定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上,既符合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发展潮流,又适合目前其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高新科技领域科技人力资源丰富的基本国情。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促使印度综合国力逐年增强。因此,大力发展这些产业,既符合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潮流,也适合印度成为世界大国的需要。
5.国家安全的客观需要
独立之初,印度政府掌握着一支从英国殖民政府手中接管过来的军队。独立后,印度政府对其实施了印度化改造,军队经历三次印巴战争后,逐渐壮大,拥有海、陆、空军等多种兵种,但谈不上先进。尽管1980年代以来,印度军队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不断从苏联(俄罗斯)和欧洲国家进口了大量先进武器,使印度军队拥有的武器质量有所提高,总兵力也达到117.5万人,但其军事实力远未达到世界水平,国防现代化已成为印度国家安全的客观需要。重要的是,高科技已经把世界军事带入电子战、信息战甚至太空战时代,世界各国军事思想和国防理念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高科技战争时代。19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为满足国家安全需要,印度政府相当重视国防科技进步,大幅度增加国防预算,2006—2007年度达到8900亿卢比(约合200亿美元),其中仅国防研发费用就多达300.81亿卢比。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印度政府决心用高科技武装军队,加速印度国防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