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发达的科技,激励着印度发展高科技;近代长期的殖民统治,也鞭策着印度必须加速发展高科技。印度政府领导人决心把印度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工业强国。作为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和穷国,如何发展高科技却是摆在印度人民及其领导者面前的崭新课题和艰巨任务,为此,印度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高新科技发展。独立初期,印度政府首任总理尼赫鲁明确提出:“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他还断言:“印度虽然并非一个直接的太平洋的国家,却不可避免地将在那里发挥重要的影响。在印度洋地区,在东南亚一直到中亚细亚,印度也将要发展成为经济和政治活动的中心。”随着经济逐渐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印度政府领导人对高科技的认识不断深化。为加速经济发展,彻底消除贫困,把印度建设成为现代化工业强国,使印度成为在世界舞台上有声有色的大国,从首任总理尼赫鲁,中经英迪拉·甘地总理、拉吉夫·甘地总理、拉奥总理和瓦杰帕伊总理,到曼莫汉·辛格总理等历届印度政府领导人,都充分意识到高新科技在印度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都重视高科技发展,因此,独立后印度坚持高科技发展,并在诸多高科技领域取得重要成果,是与历届印度政府领导人发展高科技的雄心壮志分不开的。
一、尼赫鲁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认识
1.认识到科技的重要作用
早在剑桥大学留学时,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就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投身于民族独立运动之际,他就认识到,印度之所以被奴役,西方殖民者之所以能保持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根本原因在于印度科技落后。他指出,“印度虽然处于工业资本主义的统治之下,但它的经济基本上处于前资本主义阶段,却又丧失了前资本主义时期经济中的许多能产生财富的要素。它变成了现代工业资本主义的一个被动接受者,饱受它们的邪恶之苦,却很难尝到它们的任何甜头”。早在印度独立之前,尼赫鲁就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印度将发展自己的核研究……一旦印度遭到威胁,它将使用拥有的一切手段去保卫自己。”他还警告说:“只要世界现状如此,每个国家都有必要发展和使用最新的技术装置来保护自己。”可见,尼赫鲁既看到科技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也清楚地意识到其重要军事作用。印度独立后,尼赫鲁把发展科技作为维护国家政治独立和经济独立的基础。在尼赫鲁看来,科技可促进印度社会经济发展,也可保证国家独立和安全。
2.强调自力更生发展高科技
印度最早发展的高科技为原子能科技。印度核能发展史几乎与原子能的发现时间同步。早在1930年代开始,一批印度科学家就在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原子能理论。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的H·J·巴巴在1940年代初称:“从现在开始几十年后,当核能可以用于能源工业时,印度不再需要向国外寻找科学家,核物理学家就在她身边。”巴巴回国后,在印度工业家族财团支持下于1945年建起塔塔基础研究院,同时,核物理学家萨哈则在加尔各答建起离子加速器实验室。因此,独立后,印度尽管也与美国、加拿大等在核能开发领域积极展开合作,但是强调自力更生发展高科技。早期,印度核发展政策强调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核能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科技新领域,被放在印度科技发展计划的优先地位。印度决策者认为,在核发展计划中坚持绝对的独立自主原则,这样做有助于促进其他科研领域的发展。在核能开发初期,印度政府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它把核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看作是首要任务,坚持走出“一条旨在独立的、但更缓慢和更踏实的道路”。国际原子能委员会前主席汉斯·布内克斯说过:“提及核技术开发领域的独立自主,再也没有比印度更好的例子了。”
3.政府制定科学发展政策
在尼赫鲁科技思想指导下,1958年印度制定了《科学政策决议案》,规定印度发展科技事业、科技兴国的总方针。《科学政策决议》是印度摆脱长期殖民统治后不久颁布的重要科技发展方针政策,是印度领导人对科学认识的结晶,体现了崇尚科学、重视科学的观念,认为崇尚科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让国家的平民接触到先进的科学,并成为生活的准则,社会和文化的盛事”;“只有通过科学的途径和方法及科学知识的应用,才能为最广泛的社会大众提供合理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大规模发展科学技术,就能在工业化的早期和关键时期极大地降低资本的消耗”。因此,它是一个科学强国的国家战略,为印度科技特别是高科技发展奠定了政策框架。
4.政府设立高科技相关组织
印度政府首任总理尼赫鲁对科技发展极为重视,在其任期内,印度逐渐建立起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体系。印度独立初期,在尼赫鲁看来,发展原子科技成为印度高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为及时解决原子科技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加速原子科技发展,1948年,印度成立原子能委员会。1958年,印度原子能委员会改组成一个高度自治的组织,它不再像其他内阁部那样遇事要层层请示,而是直接受总理领导。改组后的原子能委员会成为此后印度开发核能的重要领导机构。1962年,印度还启动空间研究计划,在班加罗尔设立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总部。
5.特别重视高科技军用
早在1946年,尼赫鲁就提出:“每个国家都有必要发展和使用最新的技术装置来保护自己。”同时,他告诉印度议会下院:“对印度来说,我们决定不制造原子弹之类的东西。但我们决心不在新能源利用方面落伍。”尼赫鲁在核能利用上表现出极其矛盾的心态。一方面,在国际舞台上,印度是当时提出和平利用核能的少数国家之一。尼赫鲁三次向联合国保证,“此后的印度政府将把核能用于民间”。另一方面,尼赫鲁却关注核能的军事应用。1960年,在讨论原子能发展计划时,他指出:“印度正考虑在特朗贝建立另两座能量各为150MW的核电站……这些电站能发挥双重作用,即发电和生产钚。钚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商品,具有重要意义。”实际上,尼赫鲁对核能军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给核物理学家霍米·巴巴的信中,他写道:“除了建电厂和发电外,如果必要,核能一直有着可用于国防的优势。”巴巴等科学家对此给予积极回应。霍米·巴巴甚至明确认为:“核武器加上它的投掷系统将使一个国家能够摧毁另一个国家的城市、工业和所有重要目标。这样,受攻击的国家拥有再大的摧毁能力也没用。因此,拥有核武器,一个国家能够处于一种绝对的威慑位置,它可以威慑拥有比它多几倍毁灭能力的另一个国家。”1960年,“加印美反应堆”建成几个月后,尼赫鲁告诉国家发展委员会:“印度正在迈向这样一个阶段:一旦需要,印度将会制造自己的原子弹。”尽管印度原子能委员会四个研究中心工作的大部分从事和平利用核能研究,但其许多研究领域都与核能军用有关。
二、英·甘地和拉·甘地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认识
继任总理夏斯特里和英迪拉·甘地在继续执行1958年科学政策决议,促进科技发展的同时,把注意力转移到依靠农业科技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上,鼓励推行以高产品种为中心的农业技术,后来被誉为“绿色革命”,基本上解决了印度的粮食问题。为了促进高科技发展,在英迪拉·甘地执政期间,印度政府制定了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即1983年《技术政策声明》。
1.制定高新技术发展政策
印度政府在1983年公布了《技术政策声明》。该政策声明是在实行三十年计划经济和1958年《科学政策决议》后,已经有了坚实的农业和工业基础,科学力量在质量上、数量上和专业领域上都有了很大增强,并显示出是在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制定的。它侧重于技术,因为科学的理论、原理和研究成果只有在转变为技术后,才能转化成生产力,产生经济利益,形成知识产权。所以,该文件反映出的是“渴望技术的使用和开发”,因此,“必须在包括农业、服务业和重要制造业在内的最广泛意义上认识技术”。该政策声明指出,“我们追求技术进步不是为了威望和扩张,而是为了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能保障我们的独立和统一”。这虽然明确了印度推进技术进步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同时也明确了依靠科技建设强大国家和自力更生富国强军的高科技发展战略指导思想。
2.强调科技促进经济独立
1983年《技术政策声明》指出:“政策的自主必然带来经济的独立和贫困的消除,我们把科学和技术视为经济和技术进步的基础”,“我们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我们自己文化和个性基础上”,“我们必须牢记我们发展经济资金匮乏这一特点,要使我们的自然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得到最佳利用,以不断提高各阶层人民福利”。因此为发展本国技术,印度将优先利用本国资源。该《技术政策声明》使印度在改变部分地区落后面貌、实行农业“绿色革命”方面取得很大成绩。
3.强调自力更生发展科技
在如何发展科技特别是高科技问题上,英·甘地特别重视自力更生,甚至连进口必要的技术,也被认为是为了实现科技自力更生。在其执政期间制定的1983年《技术政策声明》指出:“现实印度需要的是技术上自力更生,让最弱势群体的条件得到迅速而切实的改进,及加快落后地区发展”,以达到技术上的自力更生和充分利用本土技术。这就是有效吸收和利用本国优先考虑的并适合本国资源的外国技术的政策。拉·甘地认为,印度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必须把引进、研究、应用和发展新科技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才能提高社会生产力,在这种认识下,拉·甘地选择的高科技产业是信息产业、生物技术、核电、石油开发等,并对信息产业给予特别重视。
4.强调发展高科技
英迪拉·甘地政府1983年颁布的《技术政策声明》,使印度获得“绿色革命”成功,在一些高新科技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在一些新的科技领域,如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的实际应用、血浆的物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英·甘地和拉·甘地都强调发展高科技。1975年,印度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80年代初期,英·甘地执政期间,印度政府就制订了计算机政策。拉·甘地非常重视高科技发展,他了解世界科技发展的水平,知道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潮流,更知晓印度的落后,也看到了印度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因此,他凭年轻人的朝气蓬勃、闯劲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坚定了在科技上奋起直追、经济上锐意改革的决心,以高瞻远瞩的目光看准电子信息技术。他尖锐指出,“我们已经错过了工业革命,我们决不可错过电子革命”。他响亮地提出:要用电子革命“把印度带入21世纪”。在他上台后不久,印度政府就公布计算机新政策和《计算机软件出口开发和培训政策》,因此他被人们称为“计算机先生”。
5.设立空间局等高科技组织
1980年代初期,为加速电子科技及其产业发展,英·甘地政府专门设立电子部。1980年代中期,为了鼓励和支持软件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发展,拉·甘地政府设立类似经济特区的软件技术园区。拉·甘地还支持国家大力发展超导技术等高新技术,并为此专门设立国家超导委员会,且自任该委员会主席。
6.支持发展军用高科技
早在1964年,印度在特朗贝建起年处理30吨核燃料处理厂之时,就成为当时世界上能够从核原料中提出钚的国家之一,并具备制造核装置的能力。1970年夏,印度民意研究所进行的测验表明,三分之二的印度人都赞成印度造核武器。一位议员声称,“N”对印度来说不再代表传统的“非暴力”一词,而代表“核武器”。在新德里举行的由科学家、学者、防务专家和议员参加的研讨会上,与会者一致同意“印度除了拥有核武器外别无其他选择”。当时,印度主张拥有核武器的依据是:没有核武器,印度既不可能挤进全球大国的走廊,也不可能享受地区性强国的地位;原子弹可以加快同中国关系正常化的速度;原子弹可以使印度摆脱对苏联的依赖;原子弹可以改变美国敌视或不重视印度的态度。1970年,原子能委员会主席V萨拉巴伊提出10年核发展计划,即“萨拉巴伊计划”。英·甘地第二次大选获胜后开始实施,其核心是进行一系列用于“和平目的”的核爆炸。英·甘地声称,地下核试验对印度和平利用核能是绝对重要的一步,这些核试验是印度核发展计划的一部分。1974年,印度进行的所谓“和平目的”核试验清楚表明,英·甘地支持高科技军用。进入1980年代,印度核武器发展政策继续保持“模糊”状态,但印度并没有因此而停止核武器的发展步伐。1980年代末期,拉吉夫·甘地上台后,继续在公开场合宣称印度将不制造核武器。在国际舞台上,他重拾其外祖父尼赫鲁的核裁军与军控主张,于1988年提出“拉吉夫行动计划”,主张逐渐削减核武器,并重新审定《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裂变材料控制条约》。三、拉奥和高达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1991年拉奥继任后,实行大胆的经济改革,提出在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的改革方向下,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带动各产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全面发展。
1.强调发展信息产业
1991年拉奥政府组成后,印度开始实行以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为方向的大胆经济改革,并在开展经济改革的前提下,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带动印度各产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和国民经济全面发展。为使印度能够在2020年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拉奥政府把发展高科技作为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强调把发展科技贯彻于经济改革的始终,并提出要把发展原子能和航天工业作为“八五”计划的重点。
2.公布新技术政策
进入19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革命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浪潮逐渐高涨,科技特别是高科技对各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1993年,印度拉奥政府又公布了“新技术政策声明”,确立了印度在某些新技术领域的发展目标,如: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超大型计算机、材料的合成与加工、传感器以及计算机软件等赶上世界先进水平,首次明确了印度高新科技发展的目标。
3.颁布长期科技规划
印度政府在“九五”计划中对科技发展,尤其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给予优先地位,以形成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1996年8月2日,印度总理高达新自主持仪式,正式宣布一份跨世纪的宏伟科技蓝图——《2020年技术展望》,其编制耗时三年,有来自政府多部门、多学科、多行业的五千多名专家参与。其基本目标是,通过科学技术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生产出具有国际竞争力产品、发展具有生命力的国家经济。
4.制订国防科技自力更生计划
1996年上半年,印度国防研究与开发组织发起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国防科技十年自力更生计划。其目标是在2005年使印度在一些关键的和困难的军事技术方面实现自力更生,以改变目前受制于国外技术的状况。印度政府将全力保证国防科技开发所需的经费,对导弹开发计划将给予最高的优先权。1996年3月,印度与俄罗斯正式签订了一项改造升级米格21型战斗机的合同,印度决定投资约110亿卢比对其空军125架米格21战斗机进行改造升级。在1996年印度航空展览会上,印度自行研制的试验性预警飞机报警与控制系统完成首次试飞,又一次向世人证实了印度的国防实力。由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生产的首批五架拉克斯亚无人驾驶靶机已于1996年10月正式交付军方使用。
5.设立高新科技城
为了加速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科技的发展,拉奥政府决定在全国各地建立软件开发技术园区,并决定在此基础上,在电子科技较为发达、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较为集中的南部城市班加罗尔建立电子科技城。
6.加强科技发展管理
1994年初,拉奥政府成立由总理亲自任主席的内阁科技委员会,其成员包括:印度政府人力资源与发展部长、农业部长、财政部长、国防部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国务部长等。该委员会对印度工业、农业及其他经济部门一些重大政策、计划和项目的决策发挥了重大作用。在重要科技计划和重大项目的执行上,可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综合协调,实现联合行动、共同攻关。1995年1月,拉奥总理发出产业资助科技、科技面向产业的号召,把科技发展改革推进一步,产业化意识日益增强。加强科研院所与产业界的联系,促进成果和技术的商品化,增强其自身的造血功能,逐步使其过渡到经济上自给自足。1995年,高达总理执政后,亲任计委、科技部、航天部、电子部、原子能部和海洋部等重要部委一把手,还启用经济学专家阿拉格兼任科技部、计划与项目执行部国务部长及国家计委秘书长之职,统抓三部委,以便统一协调人力、财力和资源的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瓦杰帕伊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进入1990年代,苏联解体使印度失去苏联的战略支持,印度政坛也进入动荡期,印度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态度遭到国际社会批评,承受着巨大国际压力。1998年,上台执政的瓦杰帕伊政府非常重视高科技发展。
1.连续进行5次核试验
1974年进行第一次核试验后,印度虽然具有制造核武器的能力,但对是否拥有核武器一直实行模糊政策。1990年代中期印度人民党承诺,该党一旦上台,将考虑核试验和“普里特维”和“烈火”导弹试验,将拒签任何有关核武器的国际协议。1998年瓦杰帕伊政府上台后不久,印度不顾国际社会一致反对和可能遭到严厉国际制裁的风险,连续进行5次地下核试验,使印度成为事实上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核试验成功后,印度举国上下一片欢呼,为核试验成功感到自豪。瓦杰帕伊辩称,“‘烈火’导弹是印度确保国家全方位安全的证明”。国防部长乔治·费尔南德斯则强调,“现在再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威胁印度了”。1998年8月,印度政府宣布“最低限度的有效威慑”战略草案,称“印度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一旦核威慑失败,印度将做出惩罚性的核报复”。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印度早期领导人关于印度核能利用的原则,这对印度核武器发展政策带来深远的影响。
2.决心成为世界高科技大国
瓦杰帕伊非常重视高科技发展,他提出2010年印度要成为信息技术大国、核大国和生物技术大国;要使印度在2008年成为世界信息技术超级大国;要使印度在2020年成为发达国家,使人们永远不把印度称为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实力增强,印度要做世界大国的愿望急剧膨胀,认为做“有声有色”大国的时机到来了,提出1980年代是“亚洲四小龙”的时代,1990年代是中国时代,21世纪头十年将是印度时代。印度要跻身世界大国行列成为举国一致的目标和国家意志。印度的信心来自领域广泛的科技体系,在空间、国防、核能、农业和医药等领域中引人自豪的发展,特别是软件产业飞速发展更使印度成为世界高科技大国充满信心。2000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印度时,两国发表联合声明称,两国是“高科技经济的先驱”。当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送人进入太空的国家时,印度正加快发展其空间计划,并制定一个登月目标。瓦杰帕伊鼓励印度科学家们为实现载人登月计划而努力。
3.制定科学技术政策
为促进科技进步、加速高科技发展,2003年,瓦杰帕伊政府制定科技政策。这是独立后印度政府第一次把科学和技术结合在一起而制定的科技政策。该政策指出:“科学提供我们对世界最深刻的洞察力。20世纪的科学革命产生了许多技术,这些技术在许多领域使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在新世纪伊始,我们必须利用这些发展为人民造福。”这明确阐释了科学和技术的关系,该政策还认识到“科技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有前所未有的影响”,因此,把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目标确定为:以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材料科技为重点,这表明印度政府对科技的认识更加深刻。“科技在过去数千年里是印度文化和文明的一部分,印度是许多重要科学和发现的起源地,并从印度传播到全世界。同样,印度也以科学的作风、开放的思想和理性的态度从世界吸收科学思想和技术”。要使科技“在为社会弱势群体增进福利、增强全球竞争力,在以可持续发展方式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和保证国家安全方面发挥核心作用”。这既表现出印度政府发展科技造福于人民的决心和信心,又表现出发展科技、富国强民的根本目标。时任总统阿布杜尔·卡拉姆提出,印度是世界上科技人才强国之一,可以用本国原创的科学创造我们自己的技术,要让科技为国家发展和社会改革作出重要贡献,使印度成为科技产品的革新者和创造者。
4.强调发展知识经济
1998年,世界银行发表题为《知识促进发展》的年度报告,提出以知识为基础的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在1999年科学大会年会上,瓦杰帕伊强调迎接未来知识经济挑战的问题,并把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确定为今后重点发展的两大知识性产业。2000年,瓦杰帕伊提出,印度要成为“知识大国”和建立“知识社会”,要使印度的未来从资本驱动型转向知识驱动型,发展面向全球服务型的知识经济。印度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构建知识社会是艰巨而困难的任务,然而,印度政府决策者们对2010年印度成为世界知识大国仍充满信心。2002年印度计划委员会推出《十五计划》和《印度2020年展望》报告,该报告阐述了印度发展知识经济的基本构想,其核心内容是利用经济全球化和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短缺所带来的机遇,使印度的未来发展从资本驱动型转向知识驱动型,发展面向全球的服务型知识经济。印度认为这种变化趋势随着经济发展还将继续下去,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将是今后推动印度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主要产业。印度认为,决定国家经济发展的因素正在迅速发生变化,发展的决定因素正由资本资源转向知识资源、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迅猛发展,使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知识已经替代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大力发展知识服务产业将促进印度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跨越大多数发达国家经历过的长期而缓慢的工业化阶段。印度认为,过去30年中,经济全球化浪潮主要出现在制造业,下一个浪潮将出现在服务业。印度没能赶上制造业转移浪潮,但应抓住服务贸易全球化浪潮。在知识经济服务出口方面,印度具有比较优势。到2020年,印度将成为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类型国家,政府号召国民积极参与信息革命,到2008年把印度建成“世界信息技术超级大国”、“超级知识大国”。为促进印度知识型服务出口,全印管理协会建立一个由企业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组成的高级战略小组制定规划和行动建议。2000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印度时,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强调要“扩展两国在知识经济和高科技领域的贸易”。
5.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为发展高科技,印度决策者们提出《印度2020年展望》报告,为建设印度特色的知识社会绘制了蓝图。其重要指导思想是,要唤起印度人民对未来的憧憬,唤起对印度文化和精神的觉醒,唤起坚定的信念,对国家能力的信心和实现全部潜力的不可动摇的决心。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技术和财力资源,作出十分努力,超越过去极限,重新发现印度伟大。其提出了知识社会应该具有以下基本特点:未来社会将是一个全面运用知识和全民拥有知识的社会,知识成为社会转型的重要推动力,未来社会将是一个致力于创新的学习型社会,社会本身应该具有生产、吸收、推广和保护知识的能力,并能够利用知识创造经济财富和社会产品服务于国民。因此,瓦杰帕伊政府在重视发扬传统科技的同时,强调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认为印度在软件开发、外包服务、工程咨询、研发服务、生物技术、医药及教育培训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印度将充分利用本国人力资源的脑力优势,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的知识服务产业,把印度建成面向全球服务的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研发中心、教育中心和医疗保健中心。由此可见印度发展高科技的决心和自信。
五、曼·辛格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为促进印度持续快速增长,2005年上台的曼莫汉·辛格政府继续坚持经济改革的同时,也继续支持高科技发展,并决心把印度建设成为知识大国。
1.决心使印度成为世界科技领导者
在2005年1月12日召开国家知识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曼莫汉·辛格说:“印度不仅要成为知识产生大国,还要成为知识分享和知识消费大国。”印度科学和工业研究理事会主席拉古纳什A·马斯卡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如果印度发展得当,它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头号知识生产中心。”政府科技部兼地球科学部部长卡皮尔·斯巴尔提出,要用极大的科技投入,建立坚实的科学基础。印度已从软件工程到公共卫生和生物技术的广泛领域里具有现代技术的能力,要使印度在全球知识经济中占有强有力的地位,而不是停留在边缘上。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印度希望成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领导者。
2.重视高科技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
曼莫汉·辛格清楚地认识到高科技对印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更重视高科技对印度国防建设的特殊作用。对2003年科技政策,曼莫汉·辛格提出,必须面临工业增加的压力、公众卫生、自然资源枯竭和耕地减少等一系列挑战,用新的科技、新的优先领域及新的应对基本挑战的模式,去应对这一系列挑战。2007年8月31日,他在位于印度西部马哈拉施特拉邦达拉布尔的两座加压重水反应堆落成典礼上指出,核能计划关乎印度的重大利益,对印度的科学发展、能源需求和安全意义重大,也有利于增强印度国力。“我们不能错过(核能)发展良机,否则我们将落后于全球的发展”。他说,印度经济正以每年9%以上的速度增长,将来还会以更高的速度发展,核能对印度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印度丰富的钍资源,并加大力度在印度国内探明更多的铀资源。同时,曼莫汉·辛格政府还大力支持高科技在军事上的运用,如积极支持印度太空计划,宣布印度也要组建太空部队。
3.提出在高科技方面追赶中国
总理府科学顾问委员会在2006年中期曾引述美国政府一项研究报告提醒曼莫汉说,中国过去二十五年来在科技领域的研究成果,已超过印度二十五倍,成为肯花大笔投资的全球第三大科技研发国家。该委员会主席拉奥说:“我们不能在科技方面落后于中国”,“必须想方设法改变目前的发展趋势”。该委员会委员拉古纳什说:“印度竞争优势的基础正在恶化,而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筹码正在增加。”在2006年10月15日出席印度理工学院庆典时,曼莫汉·辛格明确指出,印度所有大学的研发水准正逐渐下降,而中国的科技正如同“蛙跃”般超越印度。早在2003年印度提出登月计划时,浦那全国射电天文学中心科学家戈文德·斯瓦鲁普就认为,从科学角度来说,与中国开展竞争是必要的,将对印度有利。他还说,印度拥有赶上中国或者日本的能力,登月计划将会带来其他科技和军事方面的好处。著名科学家、印度导弹计划之父、印度前任总统阿卜杜勒·卡拉姆博士也对登月计划表示支持,认为这项计划将激励印度的年轻科学家们,有利于其他全球探测计划的发展。孟买塔塔基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P.C.阿格拉瓦尔认为,印度应当和美国、俄罗斯及中国一样,发展载人航天计划。“我们也应当进入竞争。否则,我们就无法显示我们的雄心”。印度国家工程院院士孙达尔·拉詹认为,印度能够消除与中国之间的差距,指出“在一些科学技术领域,尤其在电子技术方面,我们领先于中国”。
4.加速高新科技园区建设
针对印度在高科技领域落后于中国,曼莫汉·辛格指出,印度应该奋起直追,并承诺政府会在五年内大幅提高科技研发的投资额。印度政府还加速高新科技园区建设,鼓励西方国家高科技公司到区内投资,把印度建设成为世界办公室,将印度打造成世界实验室和世界研发中心。印度政府还鼓励企业把目光投向技术更强、利润更高的精密制造业,允许把一大批高新技术园区建设成为经济特区,以鼓励西方国家高科技公司到特区投资兴建研发中心。现在,一大批西方国家高科技公司都在印度设立研发中心。如摩托罗拉公司通过其在班加罗尔的实验室与印度理工学院、印度科学学院等机构结成合作伙伴,共同致力于燃料电池和纳米发光显示器等项目的研究;微软、IBM等高科技公司,也都在印度设立了研发中心。
5.支持高科技军用计划
长期以来,世界上只有美俄两国有能够投入太空实战的部队。2007年1月25日,曼·辛格还对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不要让太空军事化”,但印度也是世界公认的空间技术排名第六的大国,已掌握自行研发、制造和发射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和卫星地面控制与回收等技术,基本可以支撑其开展外层空间的军事行动,且印度从多年前就开始太空武器特别是激光武器方面的研究,不希望在“太空军事俱乐部”外面徘徊。2007年2月1日,印度空军司令提亚吉说,为了更好地“探索外层空间”、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太空袭击”,印度将筹建“航空航天防御司令部”,其功能将效仿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他还指出,这首先是国家防务的需要。建立这样的机构是用来防御来自太空的袭击。其次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印度已经拥有一支具有越洋作战能力的太空力量,这时候,印度需要太空侦察、太空通信,更需要在新的世界格局中从太空获取战略空间。此外,这也是印度空军发展的需要。为了保护印度的全球利益,印度空军需要进入太空。“太空司令部”将与印度的卫星、雷达、远程通信系统、战斗机、直升机等共同组成印度“新的空军”。
6.在合作时坚持独立发展
早期印度核发展政策就强调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坚持印度必须把民用和军用核设施分开,并要求其民用核设施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然后才能与印度开展核科技合作。为了获得世界各国对印度核武器国家地位的承认,印度政府还是愿意与美国签订民用核能协议,但却表示将继续坚持它的核研究发展计划。印度一批核科学家向印度议会发去公开信,呼吁印度不要屈服于来自美国的压力自限核研发权利,不能让自己的权利由外界控制。他们说,“我们发现,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的印美民用核能协议的形式,侵害了我们自主研发核科技的独立性,我们的研发不能受外部监控和控制,不能只为了使国际机构满意,当事关国防战略和能源自主问题时尤为如此”。巴巴原子能研究中心主任说:“最近美国对我们加紧出口控制,这些限制可能放慢我们工作的进度,但也迫使我们自力更生。”印度已经自力更生地建成一整套核燃料循环体系,这套体系给印度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印度政府领导人对发展高新科技的认识逐渐深化,对发展高新科技的决心也越来越坚定,促使印度高新科技发展战略逐渐深化,并不断完善。独立后,包括高科技在内的印度科技得到很大发展。其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尼赫鲁时期,第二阶段为英·甘地和拉·甘地时期,第三阶段为后尼赫鲁家族时期。这三个阶段既相互衔接又各有其特点。尼赫鲁政府1958年公布《科学政策决议》,在国家独立和经济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发展科技,科技也为自力更生服务、为国家建设服务。英·甘地政府1983年公布《技术政策声明》,继承其父亲的做法,但在方针上作了调整,有力地促进了印度科技发展。拉·甘地更加注重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为印度在信息科技方面走到世界前列作出巨大贡献。在尼赫鲁家族之后,拉奥政府1993年公布新技术政策声明,基本上沿袭拉·甘地政府发展信息技术的思路。瓦杰帕伊政府公布新通讯政策和科技政策,即2003年科技政策,把印度高科技发展推向一个崭新阶段。曼莫汉·辛格政府继续执行2003年科技政策,大力支持高科技发展。可见,在发展科技、依靠科技强国这个认识上,印度历届政府都是有强烈共识的,也是超越党派和政治见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