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既能形成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大影响,也对一个国家的军事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发展高科技对一个国家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政治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子科技、空间科技、信息科技、生物科技和海洋科技等诸多高新科技获得迅速发展,并对世界经济、国际关系和国际安全等诸多领域,都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一、战后高科技迅猛发展
1.原子科技
1939年,德国纳粹开始研究原子能,爱因斯坦向罗斯福建议制造原子弹。1940年,美国设立国防研究委员会。1941年,美国开始执行曼哈顿计划。1942年,英美决定开展原子能合作。1945年,美国在内华达州进行第一次原子弹试验。同年,法国设立原子能委员会。1946年,美国制定原子能法,设立原子能委员会和原子能统一委员会。1952年,美国进行第一次氢弹试验。1954年,英国设立原子能公社,苏联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开始运行。1955年,联合国召开第一届和平利用原子能会议。苏联、英国、法国也先后成功进行核试验,成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中国于1964年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不久还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也成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同时,原子科技还广泛运用于电力、工业、农业、医疗等诸多民用领域,从而形成庞大的原子能产业。2008年9月,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正式启动,其质子对撞能量是此前位于美国的世界最大对撞机能量的7倍,为科学家研究宇宙起源和各种基本粒子特性提供了强有力手段。
2.信息科技
信息科技是发展最早、影响最宽、前景最广的高新科技。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以电报和电话等为主要标志的信息科技就已获得重要发展。1950年代,自动操作系统在美国获得应用,标志着信息科技获得新的重大突破。1957年,美国设立总统科技顾问。1962年,美国开发产业机器人,逐渐形成崭新的机器人产业。1950年代,电视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展,并获得广泛运用,形成现代程序控制系统。1980年代,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并获得广泛运用,形成现代网络产业。2008年6月,美国IBM公司展示最新研制的运算速度达每秒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并仍有广阔发展空间。以互联网为例,信息产业界和各国政府主管部门积极为网络升级、扩容和提速而努力,互联网应用呈现出崭新的形态,网络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不少国家加大了向基于IPv6网络协议的下一代互联网转换和过渡的力度。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网已经建成,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欧盟委员会敦促欧盟社会各界起带头作用,在2010年底前实现25%的企业、政府机关和个人使用IPv6协议的目标。一些信息产业巨头正在大力开发通过网络进行存储和计算的“云计算”技术,社交网络、web2.0等进一步推动互联网成为人们共享和协作的平台,iPhone等智能手机热卖推动着移动互联网迅速普及。特别是各国纷纷采用第三代甚至第四代无线通信技术之后,手机有可能成为人们上网的主要工具。信息科技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3.空间科技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辟了人类航天新纪元,也震惊了全世界,从此开始了和平开发宇宙空间的竞赛,并以惊人的速度推动着空间科技迅速发展。1958年,美国通过航空宇宙法,设立国立航空宇宙局。1962年,美国开始制订和实施阿波罗航天计划。1968年美国人成功登月。1960年代,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家也成功发射卫星。1970年代初期,中国也成功发射第一颗卫星。1980年代,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成功发射卫星。如今,人类能发射各种航天器,还建立起空间站,登上月球,也在探索火星、木星、土星等外太空的秘密。在基础科学领域,2008年3月,英国数学家克劳迪宣布解决了复变函数理论中的百年难题,改善了“施瓦茨-克里斯托费尔”公式,使该公式能够更广泛地应用于航空工业和神经系统研究等领域。2008年,欧洲航天局首艘货运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大大缓解空间站运力紧张的局面,使空间站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欧洲航天局“哥伦布”实验舱、日本“希望”实验舱、加拿大双臂机械手、美国厨房卫浴设施在空间站纷纷就位,空间站内长期乘员由3人增至6人。美国宇航局宣布,美国与印度、韩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签署联合探月协议,共同发起名为“国际月球网络”的探月活动,目标是逐步在月球上建立多个永久科学站。在环月球轨道内,中、日、印“三星”齐耀:中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拍摄的中国首幅高清“全月球影像图”问世;日本月亮女神卫星绘制全月球地形图和月球背面重力场图;印度月船一号卫星则成功释放撞月探测器。2008年9月,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行,成功实施太空出舱活动,完成满载3名航天员3天飞行试验,完成卫星通信链路新技术试验,实现中国航天三大突破。美国“凤凰”探测器获得惊人的火星探测成果,在火星生命线索的研究上取得了更多源自火星土壤的物证。美国发射分辨率为041米的商业遥感卫星;中国把首颗数据中继卫星、首颗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送入太空;欧洲伽利略计划的第二颗导航试验卫星入轨;印度首次实现“一箭十星”;德国、英国、以色列分别发射军用或军民两用卫星。2010年美国还成功发射空天飞机。空间科技,迅猛发展,并将继续发展。
4.生物科技
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是自然科学领域中涵盖范围最广的学科之一。生物技术目前被世界各国普遍视为一种高新技术,它对于提高一个国家综合国力,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食品短缺、健康、环境及国家经济发展等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自1953年华生和克立克用X射线衍射方法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后,人类对生命的本质、遗传的机制和调控的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带来20世纪后期生物学革命,产生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1970年,美国NIH制订遗传基因重组实验方针。生物技术在各个学科的交叉、渗透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这些技术把生命科学研究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使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前进一步又一步。在分子水平上,主要是围绕基因信息的基因组、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等项目的研究进展迅速。目前,生命科学也正酝酿着重大的突破,使人类有可能从本质上认识生命科学的奥秘。21世纪被认为是生物学的世纪。在这种形势下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成为世界各国为之奋斗的前沿领域和发达国家的研究方向。生物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等先进生物工程技术不断涌现。克隆羊、克隆牛等相继产生;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土豆等农作物大量出现。在生物科学领域,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不伤害人类胚胎而获取胚胎干细胞的新方法,它有助于加速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临床应用,也避开了长期以来的相关伦理争议。美国科学家还成功绘制玉米基因组草图,有助于人类培养玉米新品种,增强玉米抗旱、抗病虫能力,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
5.海洋科技
广阔的海洋约占地球总面积的2/3。长期以来,对于生活在陆地的人类来说,海洋是最危险的地方。但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广阔的海洋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资源。除了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外,还存在丰富的海洋矿产资源,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和其他金属。为了开展海洋科学研究,1946年,美国在海军部内设立海军研究局,当然主要服务于军事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西方发达国家加速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资源开发。1966年,美国制定海洋技术资源法,联合国也实行海洋开发计划。1967年,法国设立国家海洋开发中心。1970年,美国设立海洋气象厅等等。世界各国掀起了一股海洋研发的热潮。海洋生物学、海洋矿物学、海洋气象学、海洋动力学等新兴科学相继产生,海底石油开采、海底天然气开采、海底矿物开采、海浪发电、海水淡化、海水养鱼等新兴海洋开发技术不断出现。海洋新兴科学和海洋新兴开发技术的产生,把海洋科技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在地球资源逐渐枯竭的形势下,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更加明显。海洋科技的发展前景无限。
二、高科技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爆发了以原子科技、信息科技、生物科技和空间科技等高新科技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的规模之大、涉及面之广、影响之深远,都是空前未有的。它通过改进人们的生产方式、促进国际贸易扩大和国际投资增加,有力地推动着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促进世界经济迅速增长,也导致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1.高科技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第一次和第二次科技革命不仅扩大了生产领域,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类的手和脚,大大降低了人们的体力劳动强度,改变了传统生产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第三次科技革命,特别是机器人的出现及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进一步扩大了生产领域,进一步减轻了人们的体力劳动强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们的脑力劳动强度,进一步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方式,更是有力地推动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特别是脑力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的出现,改变着传统农业的粗放生产方式,成倍地提高了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世界粮食产量不断增加。新兴工业领域的出现,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着传统工业的生产方式,工业产品种类不断增加,工业生产效率迅速提高,工业品产量大幅度上升。传统服务业发生根本变化,新的服务业不断涌现,移动通讯、电子信箱、网络广告、网络银行、网络商店等崭新的服务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服务业的效率。高科技促使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和传统产业新技术改造,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经济各部门和各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使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高科技促进国际贸易扩大
高科技发展促进国际贸易扩大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促进国际贸易的商品和服务种类增加。高新科技的发展,促使许多农作物新品种产生和一大批工业新产品出现,还催生了许多崭新的服务,使可用于国际贸易的商品和服务的种类不断增多。如彩色电视机、数控洗衣机、数控冰箱、移动电话、个人电脑、超级计算机、数控机床、核电站装备等高新科技产品和电视节目转播、网络银行、网络商店和卫星通讯等高新科技服务。二是促进国际贸易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扩大。高新科技促使商品和服务的数量迅速增加,也推动着人们对这些高新科技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上升,使更大规模地开展国际商品贸易和国际服务贸易成为可能。三是促进国际贸易完成的时间缩短。高新科技的出现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改变着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无论是看货、签订协议、货物运输、保险、交货及最后付款等国际贸易流程,都更加方便快捷,大大缩短了完成国际贸易所需要的时间。四是促进国际贸易的成本降低。国际贸易方式的改变,完成国际贸易时间的缩短,有效地削减了国际贸易的成本。
3.高科技推动国际投资增加
高科技发展促进国际投资扩大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促进可用于国际投资的资本增加。高新科技有力地提高了拥有高新科技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促使这些国家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资本积累,使这些国家单个资本的量越来越大。当这些国家国内有利可图的场所逐渐减少时,这些逐渐增大的资本就要到国外去寻找新的投资场所,使可用于进行国际投资的资本不断增加。二是促进国际投资的领域扩大。高新科技不断地催生新的产业领域。随着高新科技不断发展并逐渐传递到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也产生发展高新科技及其相关产业的巨大需求,为发达国家的资本创造了更加广阔的投资领域。三是促进国际投资完成的时间缩短。过去,到国外投资必须亲自到当地去,熟悉当地风俗民情,了解当地的经商规则,考察当地的投资机会,选择当地的投资领域,寻找合作对象,谈判投资条件等等。这一切需要耗费时间、金钱和精力。在高科技条件下,许多投资程序都变得方便快捷。四是促进国际投资的管理更加容易。过去,投资者必须亲自到国外去,了解公司运行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保证公司正常运转。在高新科技条件下,大多数情况下投资者都不必亲自到当地去,电话、互联网等就可把远在万里之外的公司与投资者联系在一起,大大方便了投资者对公司的管理。五是促进国际投资成本降低。完成投资时间大幅度缩短,对跨国公司管理更加容易,都在相当程度上节约了开展国际投资的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际投资的利润。
4.高科技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高科技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促进世界农业发展。生物科技对农业发展产生了革命性变革,高产农作物新品种不断出现,结合农业机械化的推广,科学肥料的使用,杀虫剂的普及等,促使世界许多国家都爆发了“绿色革命”;信息科技在农业生产上的推广运用,更使农业生产方式掀起了一场革命性变革。这一切都有效地促进了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和世界农业发展。二是促进世界工业发展。高科技促使一大批新兴工业的产生和迅速发展,如电视机制造、电脑制造等高新科技品种制造形成的电子工业等都获得巨大发展,还有力地推动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推动传统工业发生革命性变革,并促使战后世界工业有了一个大发展。三是促进世界服务业发展。高科技促使现代通讯服务、网络会议、网络教育、网络银行、网络商店、电视转播等一大批新兴服务不断涌现,并深刻地改造着传统服务业,极大地推动着世界服务业迅速发展。四是扩大了能源供应来源。高科技发展使人们获得原子能、太阳能等新的能源供应来源,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动力。五是推动世界产业结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第一产业在其经济中的比重已下降到非常低的程度,如其仅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第二产业在这些国家经济中的比重也已大幅度下降,其占这些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下降到10%以下;第三产业在这些国家经济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并在这些国家经济中占有主要地位,其在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甚至超过80%。随着高科技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第一产业在经济中比重大幅度降低,第二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在经过一段时间上升后已出现下降的趋势,而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势头。有的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已基本接近发达国家。
5.高科技导致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这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美国经济继续发展。作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美国不仅走在这次科技革命的前沿,而且也最大限度地获得这次科技革命的利益。其中的重要利益之一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其国内生产总值就从战后初期2000多亿美元猛增到目前的约15万亿美元,约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20%。二是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无论是战胜国的英国、法国,还是战败国的德国、日本,它们的经济都得到迅速恢复并不断发展,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都陆续成为世界上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大经济体。三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也先后获得迅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实行经济开放政策,吸收世界先进科技,有效地促进了本地经济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中重要的新兴经济体。其中一些小经济体甚至逐渐进入发达经济体行列。四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缓慢。独立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地区国家,由于国内经济和科技的基础条件都较差,没有能够跟上科技特别是高科技发展的步伐,导致经济长期增长缓慢。上述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拉大。
三、高科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从1950年代以来,高科技从多方面对国际关系产生巨大冲击,并引起国际关系格局的变革。第二次大战后爆发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一些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也促使一些国家成为军事大国,推动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1.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分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战后爆发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因此,只要掌握了高新科技,就能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增强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由于掌握的高新科技最多,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和军事强国,也成为世界头号超级大国。由于掌握了大量高科技,苏联也成为世界军事大国和在世界上能与美国对抗的重要超级大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美国和苏联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美苏争霸局面。
2.三个世界的格局逐渐产生
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霸权的同时,从1950年代开始,世界格局发生了极为重要的变化。一方面是为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战后日本和德国大量引进先进技术,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从而有效地推动了两国经济迅速发展,很快成为世界第二和第三经济大国。他们和英国、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一起,组成第二世界。另一方面是随着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不断深入,一大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独立,新独立的民族国家大都注意发展科技,促使经济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国家众多的第三世界,从而使由三个世界组成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终于形成。
3.一超多强世界格局的形成
1990年代初期冷战结束后,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逐渐形成。美国凭借其明显的高科技优势和强大的经济实力,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俄罗斯虽然由于经济实力不强而不能再称为超级大国,但凭借高科技武装起来的强大军事实力,依然为世界强国。英国和法国不仅凭借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身份而成为世界政治大国,还由于依靠科技发展增强了经济实力,且握有核武器和强大军力,应该也是世界强国。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和德国,虽然难以成为世界政治强国,但却依靠发展科技特别是高科技逐渐增强经济实力,成为世界经济和科技强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是一个世界大国。随着科技和经济迅速发展,中国也成为一个世界强国。
4.世界将逐渐走向多极化
随着欧盟不断扩大,其经济规模逐渐接近甚至超过美国;随着欧元的产生和发展,欧元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元的重要国际货币。随着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国家科技迅猛进步,经济迅速发展,国际社会把这四个国家称为“金砖四国”。这些国家的经济实力已经或将逐渐超过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据估计,到21世纪中叶,中国经济甚至可能超过美国经济,从而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经济体;印度经济也可能超过日本经济,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金砖四国”的经济规模甚至可能超过现在西方七国集团。世界多极化格局将逐渐形成。
5.高科技影响国际关系变化
高科技发展与世界格局协同递进,并对国际关系施加种种有形和无形的影响。正是这些影响,引起国际关系从旧秩序向新秩序转换。高科技及其产业化极大地改变着科技与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等的联系,使国际关系变化范围扩大、速度加快,推动国际关系不断发展:一是高科技推动交通运输和通信联络日益发达,促使各国经济相互渗透,各国之间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国际关系变成一种彼此不可分割的体系;二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科技及其产业波及世界各国,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和大国利益开始重新组合;三是各国政治、经济水平差异和力量对比越来越通过综合国力显示出来,综合国力较量日趋激烈并成为当今国际关系变幻不定的首要根源,而高科技居于其核心部位。高科技持续深入发展,必将加剧这种变化的复杂程度。进入21世纪以来,和平与发展,各国共同安全与利益维护,都离不开高科技的直接参与。以科技为导向、经济为基础、政治为目的的多元世界格局,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当前,席卷全球的高科技浪潮,正使整个国际关系出现前所未有的变动与调整。近些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世界经济结构同贸易、金融市场日益密不可分,经济竞争、政治分歧和安全危机达成多赢解决方案等,都是利用高科技的交流与合作才找到好的渠道和取得相应效果的。目前,国际关系正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合作、南北相互协调、生态环境优化和软硬国力,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乃至军事领域里,展开激烈竞争。高科技仍将在此过程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四、高科技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高科技增强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子技术、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大量用于军事,促使军事高科技迅速发展,一系列高新科技武器装备,不断涌现。重要的是,高科技武器大都具有攻击速度快、杀伤力大、毁灭性强、精确度高等重要特点。在这种情况下,谁拥有最先进的军事高科技,谁就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军事斗争中拥有更强战斗力和更大主动权。军事高科技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对付和消除影响国家安全所面临的一系列军事威胁,维护和保障国家的安全和利益。美国21世纪国家安全委员会研究认为,在微电子器件、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微机电装置、微制造及纳米制造、量子计算机、新能源等基础性军事高科技领域的发展,将对国家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由于军事高科技发展能带动国家经济结构的变革,形成新的产业群,能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乃至综合国力,极大地提高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
2.高科技给国家安全带来新的威胁
军事高科技发展也使国家安全在更大程度上和更大范围内展开对抗。原子科技时代出现的核武器具有毁灭人类的巨大威力,严重危及人类安全。高科技装备武器使远距离作战能力不断提高,国家安全威胁必须面对防区外全纵深打击,国家安全防御和进攻范围大大扩展。军事高科技新发展也给国家安全带来新的威胁。现代军事侦察技术特别是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地球上空密布千余颗各类侦察卫星和通信卫星,对世界各国进行着全方位、全频谱、全时、全维的侦察和探测,国家军事主权和边界安全面临无形侵袭的威胁。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各国开始研制安装在航天飞机或太空站等太空飞行器上的激光武器,用以攻击地面、天空或太空目标。随着军事高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已不仅限于空中、地面和海上安全,而是遍及地面、地下,水面、水下,高、中、低空,太空和电磁等多维空间,因此必须以争夺制天权、制信息权为制高点,以获得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为国家安全战略重点,在陆海空天电领域全面获得安全。造福人类的生物技术,也隐含着误用、滥用和谬用等造成的危害,危害国家安全。生物科技特别是遗传工程迅速进步,为人类改造生物提供了有力工具,但也增加人们防控疾病的难度。目前人类对多数病毒、细菌的基因操纵技术日益完善,可随意地改造病原体的抗原性、感染特异性和毒性等,给检查治疗带来极大困难。“人造生物”的出现使人类面临着新的威胁。人类和多数烈性病原体的基因组测序已完成,人类基因序列成为可共享的公共数据;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人类针对特定的调控环节设计新的病原体成为可能。如用同样技术途径改造与之类似的可感染人的痘病毒或猴痘病毒,或通过基因工程改造,使鼠痘病毒感染人,这类新病原体一旦泄漏或被恐怖分子使用,新型的、无可预防的“天花”就会暴发,人类将面临重大的劫难。种族特异性基因武器也可能造成潜在危害。随着基因组测序的完成,虽然人们未能发现人种特异性基因,但通过人类基因组基因序列不到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发现某些SNPs在特定人种中出现的频率远高于其他人种。这种差异有可能成为种族特异性基因武器的作用靶点。
3.高科技改变谋求国家安全的途径
军事高科技具有威慑对方、不战而胜的威力,在国家安全对抗中能起到慑止作用。在冷战期间,苏联之所以能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对抗四十多年,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拥有先进的军事技术和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随着武器装备高科技含量增加,其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昂贵,打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使双方都难以承受。特别是在现代军事高科技基础上研制的环境武器、定向能武器、动能武器、人工智能武器、信息武器、生物武器和基因武器等新概念武器,一旦投入战场,其高破坏性和难控制性,使拥有高科技武器装备的双方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由原来注重以实战维护国家安全转向威慑与实战并用,更加注重采用经济手段,外交手段,双边或多边和谈、会谈等手段去应对各种危机,扩大安全合作成为各国调整和谋求国家安全的重要途径。在反生物恐怖方面,各国虽均给予积极的配合和支持,但其中所涉及的生物制剂、技术、材料与装备等,各国也加以严格限制,有关生物恐怖相关病原的信息等也难以从公开渠道获得。因此,在国际生物技术领域,各国的合作将越来越密切,但同时面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五、高科技对国家外交的影响
1.高科技丰富国家外交内容
传统外交活动主要涉及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内容。由于高科技不仅对政治、经济和军事产生重要影响,而且还产生一些崭新的问题,因此科技特别是高科技本身也成为现代外交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随着现代科技特别是高新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加快,还出现了许多非传统安全问题,如未知疾病的迅速传播、气候变化反复无常、经济波动迅速传递、某些自然资源逐渐枯竭等等,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主要的外交内容,从而使外交内容更加丰富。
2.高科技影响国家外交行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六十多年来,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高科技领域特别是信息技术领域取得的一系列重大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国家外交行为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外交体系在悄悄重建。这主要表现在外交决策体系的完善与强化,高科技正是这一重建的物质基础。信息技术正在无形中改变着外交行为方式和促进着外交体系的重建。现在,已经出现与网络技术相关的外交新概念、新事物。一是电脑互联网络与公共外交。二是电脑互联网络与信息安全。电脑、传真、手机等使外交联系更加便捷,但却使外交透明度空前增大。三是电脑互联网络与民意导向。过去信息传递方式是纵向的“上情下达,下情上达”,而网络普及则使人们横向传递信息、互施影响。社会信息化孕育外交民主化,增强了网络民意对外交决策的影响。四是电脑互联网络与危机管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外交面临着新的问题:一是外交行为和体系如何与高科技发展相互适应;二是外交行为和体系如何与高科技发展相互利用;三是外交行为和体系如何与高科技发展相互促进。为此,各国需要考虑新的外交战略。在高科技时代,如何利用高科技为完成外交工作服务,外交工作如何为促进高科技发展服务,已成为国家外交工作的新课题。外交有必要了解国际高科技的最新发展,努力促进高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随着生物技术、基因研究、脑科学取得新的突破和发展,与此相关的伦理、人权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问题也会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的关注与讨论,需要培养具有跨学科知识的“科技外交”人才,如涉及防扩散就需要化学、生物学、核物理学等方面的人才。
3.高科技为外交工作提供保障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科技水平的差距,是南北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而提高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则将是缩小南北经济差距的关键。但拥有高科技,并不等于必然会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如核武器及生化武器的扩散和使用只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如果对外政策发生错误,在军事领域使用高科技武器反而会引起安全异化现象。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表明,企图通过高科技军事打击推行“大中东计划”对外战略目标,没能消灭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战争及其后遗症反而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只有正确的外交战略选择和高科技保障,才有利于国际社会实现“可持续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双重目标。国家外交工作必须重视高科技发展,高科技发展也要为外交工作提供保障。
六、印度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长期殖民统治,使印度成为一个落后农业国,饥荒不断,饿殍遍野。为解决众多人口的吃饭问题,为把印度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工业强国,独立后,印度需要大力发展高科技。1958年,印度政府制定了《科学政策决议》,规定了发展科技事业、科技兴国的总方针。英迪拉·甘地政府开展“绿色革命”,促进了农业发展。1983年,还颁布《技术政策声明》,使印度在信息软件等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有效地推动了经济增长。
1.经济增长的迫切需要
独立后,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认为,“摆脱发达国家控制的关键是经济独立,没有科学技术的自力更生,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的独立”。在他看来,为了获得经济独立,必须促进经济增长,为此必须做到技术自力更生。为了促进农业发展,英·甘地政府坚持开展绿色革命,把科技运用于农业发展。拉·甘地非常重视高科技发展,提出“决不可错过电子革命”的方针,1986年出台《计算机软件出口开发和培训政策》,推动了印度电子软件产业迅速发展。软件业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它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是巨大的。印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等各个方面,它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传统产业的新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直接提升了印度经济增长。
2.消除贫困的迫切需要
长期殖民统治,使印度社会中存在着大量贫困问题,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独立印度政府首任总理尼赫鲁认为,“只有科学才能解决饥饿和贫困”,因为只有依靠科技,才能促进经济增长,才能增加劳动力就业,才能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消除在印度社会中大量存在的贫困问题。
3.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经过漫长的封建社会和长期殖民统治,印度社会极端落后,愚昧、无知、迷信等落后概念依然残存在人民大众之中。独立后,印度创始人甘地认为,应该对所有印度人提供机会均等的教育。虽然他在独立后不久就遇刺身亡,但他的思想一直鼓励着印度政府努力发展现代教育。独立后,印度政府首任总理尼赫鲁则明确指出,只有科学才能消除人民中普遍存在的愚昧、无知、迷信等落后观念。在他看来,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就能使人们消除愚昧、无知和迷信等落后观念,从而促进印度社会发展。
4.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
早在1946年,尼赫鲁就警告说:“只要世界现状如此,每个国家都有必要发展和使用最新的技术装置来保护自己。”为了保证独立后,印度的安全,尼赫鲁认为印度迫切需要运用现代高科技,生产核武器。1960年,在讨论印度核计划时,他明确指出,“印度正考虑在特朗贝建立另两座能量各为150MW的核电站……这些电站能发挥双重作用,即发电和生产钚。钚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商品,具有重要意义”。在他和印度科学家看来,印度拥有核武器,就能够处于一种绝对的威慑位置,就可以威慑拥有比它多几倍毁灭能力的另一个国家,印度就安全了。
5.国家强盛的迫切需要
独立后,印度政府领导人希望把印度建设成为一个在世界上“有声有色的大国”,为此,印度必须加速经济增长、增强综合国力,而这必须依靠提高科技发展水平,才能加速经济增长。经过独立后四十多年努力,印度依然贫困落后。进入1990年代,为使印度在2020年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印度政府把发展高科技作为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1990年代初期,拉奥政府开始经济改革,并强调把发展科技贯彻于经济改革的始终,提出要把发展原子能和航天工业作为“八五”计划的重点。1990年代后期,瓦杰帕伊政府提出,2010年印度要成为信息技术大国、核大国和生物技术大国,并于2003年公布了《科学技术政策》,在重视发扬传统科技的同时,强调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