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ng(1) "0"
周易正本通释最新章节列表:第一章 《周易》的结构及其特点_陈德述著_人文社科_【苍穹悦读】

第一章 《周易》的结构及其特点

书名:周易正本通释 作者:陈德述 字数:496345 更新时间:2019-09-29

  《周易》不只是《六经》之首,也是《十三经》之首,是国学的重要经典之一,但是它又是一部难以读懂的书。长期以来,人们都十分着迷于《周易》,强烈要求学习它,就是苦于不知如何着手,不知如何进入这部国学经典的堂奥,都在为读懂博大精深的《周易》而困惑。《周易》本为卜筮之书,但是经过《易传》的解释和改造之后,它的内涵和价值发生了质的变化,儒家不是把它当作卜筮之书而列为群经之首的。

  由于《周易》这部书与任何书都完全不同,它不是直接通过文字来阐明义理,而其义理是“寓于象数之中”的。《易》与诸经不同,就在于它是义理与象数的统一。自王弼扫除象数以后,离开象数来谈义理,成为了易学发展的主流,割裂了义理与象数的统一。要学懂《周易》必须要懂得它的象数,必须要首先具备系统的“学前”知识。为此,本书先推出《基础篇》,介绍学懂《周易》的“学前”知识,即从《周易》名称的由来、它的构成、特点以及发展的历史开始,然后再介绍读懂《周易》的基本概念和准则,再用现代的语言详细解析《经》、《传》,深入揭示《周易》的义理、它的辩证思维、它的精深的智慧,走进科学的《周易》,从而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进而弘扬中华优秀国学智慧,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水平,以推动中华民族当代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一节 《周易》书名的由来

  《周易》名称的由来,有不同的说法。在《周易》之前已有《连山易》和《归藏易》两书,但是这两本书早已失传,其完整内容已无法知晓。根据《山海经》记载:“伏羲氏得河图,夏后因之曰《连山》”。《连山易》以艮卦为首,艮为山,表示山之出云,连绵不断,故曰“连山”。其经卦为八,别卦为六十四。汉代桓谭说:“《连山》八万言,藏于兰台。”《连山易》是夏代之易。又据《山海经》记载:“黄帝氏得河图,殷人因之曰《归藏》”。归藏以坤卦为首,坤者,地也,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故曰《归藏》。其经卦为八,别卦为六十四。桓谭说:“《归藏》四千三百言,藏于太卜。”《归藏易》是殷代之易。由此似乎是顺理成章的,《周易》就是周代之易了。然而不一定。

  在历史上对《周易》大致有两种说法:一说《周易》是周代之易。“周”者,代名。在孔颖达之前诸儒没有明确这样说,孔颖达则说:“案《世谱》等群书,神农亦曰连山氏,又曰烈山氏;黄帝亦曰归藏氏。即连山、归藏,并是代号,则《周易》称周,取岐阳(今陕西凤翔县)地名。《毛诗》云:‘周原(陕西岐山南,沮水、漆水间的平原)庑庑(音,肥美貌)’是也,又文王作《易》之时,正在羑里,周道未兴,犹是殷世也,故题‘周’别于殷,以此文王所演,故谓之《周易》;其犹《周书》、《周礼》,题‘周’以别余代。故《易纬》云:‘因代以题周’是也”;一说“周”是周普、周流之意,此说始于郑玄,以后的贾公彦、姚配中皆信从其说。郑玄《易论》说:“《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也”,“《周易》以纯乾为首。乾为天,天能周匝于四时,故名《易》为《周易》也”。姚配中说:“周,密也,遍也,言易道周普,所谓周流六虚者也”。“盖《易》之为书,始终本末,上下四旁,无所不周,故云‘周’也”。按此说法,《周易》是兼有代名和周普两种意义的书。

  关于“易”字的意义,解说也很多。一为“蜥蜴说”,此说始于许慎的《说文解字》。蜥蜴是一种动物,据说是水泽中的灵物,善于伸缩变化,与阴阳相通,故以之为名称,取变化之意;二为“日月为易说”,日为阳,月为阴,日月为易,是因为它象征阴阳;三为“变易说”,孔颖达在《周易正义·卷首》中说:“易者,变化之总名”,释“易”为变易之义;四为“一易三义说”,孔颖达《周易正义·卷首》引郑玄说:“易一名而含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还说:“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自天地开辟,阴阳运行,寒暑迭来,日月更出,孚萌庶类,亭毒群品,新新不息,生生相续,莫非资变化之力,换代之功”也。总之,变化是“易”最具核心的含义。

  总而言之,《周易》是一本讲普遍变易的哲学之书。西方学者把《周易》译为:The Management Thinking The Book of Changes,把《易经》译为Yi jing The Book of Changes,即“易经,变化之书”,是很有见地的。同时《周易》之道广大悉备,无所不包。《周易》所揭示的原理的抽象性、科学性和应用性,表明那时我们的祖先的思维抽象能力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换言之,也只有人类的文明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知识积累相当丰富,智力的深度开发,才能创造出《周易》这部永垂不朽的著作。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向更高层次文明的演进,《周易》这部书的科学价值和智慧的灵光将会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第二节 易经

  《周易》分《经》和《传》两个部分,分别称为《易经》和《易传》,这里先介绍《易经》。通常把《周易》也称《易经》,有时也只是特指《周易》的本经部分。

  《经》由六十四卦的卦名、卦体、卦辞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组成。

  卦名:是卦的名称,每一卦都有一个名称,共有六十四个卦名,如卦体的名称为“乾”,卦体的名称为“需”,等等。

  卦体及卦画:卦体由爻画组成,每卦六爻。如乾卦的卦画为,坤卦的卦画为,屯卦的卦画为。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有多种,对现在流行的《周易》六十四卦卦序的解释又各有不同。

  卦辞:解释六十四卦卦义和论断一卦吉凶的文辞。卦辞也称为《彖》,“彖者,断也。断定一卦之义,所以名为彖也。”如:“乾:元、亨、利、贞”;再如:“咸:亨,利贞,取女吉。”一个完整卦辞由释义辞、判断辞和告诫辞三部分构成,但不是每一个卦辞都有这样完整的结构。咸卦中,“亨”为释义辞,“利贞”为判断辞,“取女吉”为告诫辞。

  爻辞:指解释六十四卦中各爻意义的文辞。如乾卦初九爻的爻辞:“潜龙,勿用”;再如谦卦九三爻辞:“劳谦,君子有终,吉”等等。爻辞共有384条。一条完整的爻辞,由释义辞、判断辞和告诫辞三部分构成,但不是每一条都这样完整。

  第三节 易传

  《易传》是指对《易经》的解释、说明和发挥,共有七类,十个部分:即《彖辞》上、下;《象辞》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等。这十个部分也称《十翼》。翼者,鸟类和昆虫的翅膀。《十翼》相对于《经》来说不是主干,而是辅助的部分,如鸟类和昆虫的翅膀。《易传》本是各自独立存在的,是谁又何时把《彖》传、《象》传和《文言》经传合体的呢?历史上有不同的记载:北宋张观等所编的《崇文总目·经部·易类小序》和南宋晁公武所著《郡斋读书志》卷一《易类·王弼周易》都记载说,始于西汉费直;据《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传》说,始于东汉郑玄。王弼则认可了经传合体,于是流传至今。

  《彖辞》也称《彖传》,指论断六十四卦卦名和卦辞以及卦义的文辞,位于每卦卦辞的后边,因而随经分为上、下篇。如谦卦的《彖辞》:“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

  《象辞》也称《象传》,分为《大象传》和《小象传》。《大象传》释卦辞,《小象传》释爻辞。《大象传》以卦象为依据释卦名、卦象和卦义,《小象传》以爻象和爻位为依据释爻辞的意义。《象辞》随经分为上、下篇,《大象传》六十四条,《小象传》三百八十六条,共四百五十条。如困卦的《大象传》说:“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泽无水”是以困卦的卦象为依据的。因为困卦是下坎上兑,水在泽底下,故泽中无水。如谦卦九三爻辞:“劳谦,君子有终,吉。”此爻辞的《小象传》解释说:“劳谦君子,万民服也。”有功劳而谦和的君子,万民都敬服他故“吉”。

  《系辞》也称《系辞传》,是通论《周易》的作者,成书年代,创作过程,运用方法,八卦起源,《周易》义蕴、功能、筮法的论文。篇幅较长,分为上、下篇。在《系辞传》中也出现“系辞”一词,其义为系论述之辞于《经》之下,与作为易传的《系辞》意义完全不同。

  《文言》也称《文言传》。文言者,依文而言其理之意。《文言》是专门解释乾坤两卦卦辞爻辞的,释乾卦卦辞的为《乾文言》,释坤卦卦辞的为《坤文言》,也即是说,除了乾坤二卦之外,其他的六十二卦没有《文言》。如释乾卦的“元、亨、利、贞”为“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等。因为乾坤两卦为易之门户,弄懂了乾坤二卦,其他的卦就容易理解了,所以特别设《文言》,用以专门解释乾坤两卦的卦辞。

  《说卦》亦称《说卦传》,说明重卦的由来、八卦的含义、所取的物象和所处的方位。主要说明八经卦所象之事物。如八卦的基本卦象: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等;还有引申卦象:乾为君、为父、为首、为马、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木、为果、为大赤等;八卦方位:震东、巽东南、离南、坤西南、兑西、乾西北、坎北、艮东北等。

  《序卦》也称《序卦传》,是对通行本六十四卦卦序的说明。以“盈天地之间唯万物”的观点,来解释乾坤两卦居于首位;以因果联系、物极必反、相反相生的观点解释各卦之间的相互联系;以“物不可终通”解释最后一卦(未济卦),表示事物的变化不是封闭的体系。

  《杂卦》也称《杂卦传》,杂乱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以相反(错)相成(综)的观点把六十四卦分为三十二对,解释其卦义和相互间的关系。从通行本《周易》六十四卦的顺序来看,相反卦有乾、坤,坎、离,颐、大过,中孚、小过等四对。其余的相成卦为二十八对,如屯卦倒过来就是蒙卦,就是相成。其对卦义的解释有和经义相同的,如“乾刚坤柔”,也有不和经义相同的,如“比乐师忧”。全篇皆用韵语。

  按传统的说法《易传》为孔子所作,但在宋代欧阳修就提出疑问,他在《易童子问》卷三中说:“童子问曰:‘《系辞》非圣人之作乎?’曰:‘何独《系辞》焉!《文言》、《说卦》而下,皆非圣人之作,而众说淆乱,亦非一人之言也’”,只承认《彖传》和《象传》为孔子为所作。从此开始,清人姚际恒、康有为均怀疑《易传》不是孔子所作,现在学术公认为孔子的弟子或儒家的后学所作。

  《易传》在《周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易传》,《易经》成了一部难以读懂的“天书”。《易传》揭示《易经》义理之学,阐明《周易》的阴阳的对待、交泰、互补、转化的规律以及《周易》认识意义和社会功能,使《易经》从卜筮中解放出来,成为中华文明以及人类文化史上极为宝贵的经典。

  第四节 《周易》的基本特点

  认识一个事物必须要认识它的特点,只有认识到它的特点才能认识它的内在本质,我们学习《周易》也是如此。那么《周易》的特点是什么呢?

  第一,《周易》的特点是义理和象数的统一。义理寓于象数之中,抛弃了象数无法读懂《周易》,只讲义理不讲象数,或只讲象数而忽视义理,都是对《周易》的割裂。历史上的所谓义理派和象数派都只能代表《周易》的局部,而不能代表《周易》的全体。

  《周易·卦辞》是以卦象(除了八经卦的卦象之外,还有重卦之象,错综之象以及中爻之象等等)、卦位、卦数为依据的。总之,卦辞不是把占卜记录随意搭配上去的。如屯卦卦辞:“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屯卦是震下坎上。屯,难也。乾卦为纯阳,坤卦为纯阴,阴爻和阳爻交合才能演生出六十四卦。阴气和阳气交合才能产生宇宙万物。屯卦为阴阳开始交合之卦,阴阳交合而生物,初生之物而有险陷。上卦坎为险,下卦震为动,在险陷中行动,故名为“屯”。屯卦下卦为震,震为东、为春,故说“元亨”。上卦为坎,坎为北、为冬,故说“利贞”。“贞”,正也。“利贞”,利于行正道,即合乎阴阳运动之规律。初九为乾初,故说“勿用”。险难之时,不宜发挥作用。震为动,与六四为正应,利于有所前往。初九为卦之主。震为侯、为君。中爻坤为国、为众、为民。九五之君,得位得中,下临万民,利于分封建立诸侯。如中孚卦的卦辞:“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豚”,音tún,小猪。巽为豕、为豚、为鱼。只要中心诚信,即使用小猪和鱼这样微薄之物来祭祀鬼神,亦可以取信于鬼神,获得吉祥。兑为利、为泽、为川;巽为涉,为水,为大川,故有“利涉大川”之象。初爻变或上爻变,均为坎,坎险也。若信而不正,就会陷入凶邪之道,故要求“利贞”。六十卦卦辞无不例外都是有其卦象依据的。

  《周易·爻辞》也是以爻象、爻位、爻数以及乘、承、比、应关系等等为依据的。以屯卦六三爻辞为例:“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即”,就也。鹿作麓。屯卦中爻为艮,艮为山。六三为艮卦之初爻,麓之象。虞者,管理山林的人。三四为人位,虞人之象。“无虞”指六三与上六无正应。下卦震卦的错卦为巽,巽为入,入之象。中爻卦艮又为木,下震为竹,有竹有木,林中之象。总起来是说,在山足打猎,无虞人指引,必陷入林中。坎错离,离为明,见“几”之象。“几”通“机”,“机微”的意思。“舍”,舍去,放弃,不要进山去狩猎。艮,止之象。六三阴柔不中不正,又无应爻,当屯之时,故有“即鹿无虞,入于林中之象”。君子见这样的时机,不如舍去,否则必遭致吝难。这是从卦的各爻之间关系的象数来解释爻辞的。

  《周易》的基本特征就在于它有“象”。《周易·系辞传》说:“易者,象也。八卦成列,象在其中。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象也者,像此者也。”就是说,言不尽意,只有象才能充分反映客观存在的各类物宜和事项。

  来知德说:“夫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此孔子之言也。曰象者,乃事理之仿佛近似可以想象者也,非真有实事也,非真有实理也。《易》与诸经不同者。”又说:《易》“惟有此象而已。有象则大小、远近、精粗、千蹊万径之理,咸寓乎其中,方可弥纶天地。无象则所言者止一理而已,何以弥纶?故象犹镜也,有镜则万物毕照,若舍其镜,是无镜而索照矣,不知其象,《易》不注可也”。又说:《周易》的卦象“有卦情之象,有卦画之象,有大象之象,有中爻之象,有错卦之象,有综卦之象,有爻变之象,有占中之象。如释卦名卦义,有以卦德释者,有以卦体释者,有以卦综释者,皆言象也。所以说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但形容物宜可拟可象,即是象矣”。除卦象外,还有爻象,《系辞传下》说:“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然

  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朱熹解释说:“‘此’谓上文乾坤之示之理。爻之奇偶,卦之消息,所以效而象之。”“爻也者,效天下之动也”。“象”在《周易》中具有特殊的功能,它可以概括天地间“大小、远近、精粗、千蹊万径之理”,可以“弥纶天地”间的一切事物。尚秉和也说“卦名、易辞皆由象生”,即卦名、卦爻辞是由象中产生出来的,易辞中所蕴涵的义理皆寓于象中。朱熹解释说,“言之所传者浅,象之所示者深。”可见,《周易》不但与“诸经不同”,而且是与世界上一切的书都不同,那就是通过象数来表达义理,理寓于象中,所以要研究和学习《周易》必须要懂得卦象、爻象和爻数(爻位)的意义。

  割裂义理与象数的统一,不但背离了《周易》本身固有的特点,而且会导致偏颇,给学术的发展和社会生活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汉代易学重象数,不但成了烦琐哲学,而且进入了荒谬的境地;王弼为了纠正汉代易学的流弊扫除象数,首创了只讲义理不讲象数的先例,走进了空洞的、空泛的境地。新中国成立以来易学发展尤其如此。现在市场上有许多《周易》的书,割裂象数,只讲空理,脱离了《周易》的本义,而走偏了方向。

  第二,以象数为依据的卦爻辞,其义理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包容性。由于《周易》把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抽象成阴和阳这两个符号,并用它来弥纶概括宇宙间的事物,因而易象具有概括性。阴阳既表示宇宙间的物质形态阴阳二气,也是反映宇宙间任何事物及其内部的对待、对立的倾势,这种对立的倾势及其转化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一阴一阳之谓道”,“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近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与天地相似,故不违”,“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所以,易道“ 广大悉备”,无所不包,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普遍性。换言之,《周易》的盈天地之间惟万物,阴阳对立与转化,生生无穷、变动不居的原理,科学地反映了宇宙间一切存在的本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宇宙间万事万物存在的本质及其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莫不如此。

  那么,《周易》义理的抽象性和包容性包括了哪些普遍性的原理呢?根据我的研究,它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原理:一、宇宙统一原理;二、阴阳交感原理;三、生生不息原理;四、中道和合原理;五、由微知显原理;六、认识模写原理;七、人道和谐原理;八、文明进化原理。《周易》中包含的以上八个方面的原理,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不但具有普世性,而且它将导向人类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因而它是《周易》最有价值的部分。

  没有抽象就没有哲学。抽象思维及其抽象思维的水平是一个民族智力水平的表现,也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指示器。《周易》的抽象思维是通过易象和易理来实现的。易理是通过阴阳的高度概括性来表现的。易象是通过卦象的开放性和爻位的多元性及其转换来实现的。易象的错象、综象、中爻象以及乘、承、比、应的多元取向,表现了《周易》的发散性思维。历来有、现在也有一些人沉浸在占卜算命中,这不是学习、研究《周易》的正确方向。理论家们、科学家们以及一切想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作出贡献的人,应该多研究《周易》的哲学思想,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水平和理论创新能力。

  第三,易象的无限开放性。《周易》的象包括卦象和爻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复杂),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这里“象”指卦象。这是圣人“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宜”,“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的结果。“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易象主要指八卦的卦象,它们的基本象是: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由基本卦象引申其他的许多卦象。卦象在《周易·说卦传》中作了充分的叙述,如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附)也。艮,止也。兑,悦也。乾为马,坤为牛,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再如,乾为父,坤为母,震为长男。巽为长女,坎为中男,离为中女,艮为少男,兑为少女。卦象虽然很多,不可穷尽,但是它不外乎分为三类:形象、意象、象征。八卦重为六十四卦之后,由于卦与卦之间的不同组合而形成了新的卦象,如晋卦是下坤上离,坤为地,离为日,日出地上,有上升之象;再如泰卦是下乾上坤,乾为阳,坤为阴;阳气轻而上升,阴气重而下沉,阴阳上下交感,故有亨通之象。六十四卦都因相重而有新的卦象。

  “象”是《周易》之所以成为《周易》的表征性东西,因舍象无以言易,所以历来对易象研究的著作很多,如汉代的《焦氏易林》、唐代李鼎祚的《周易集解》。民国末年著名易学家尚秉和(1870—1950)的《周易尚氏学》是很有成就的一部。他从《左传》、《国语》、《逸周书》、《焦氏易林》等古籍中发现了100余个不见于《易传》的、被佚亡的易象(逸象)。他发现的“逸象”有:如乾为日、为河海,为山陵、为石等等;坤为水、为江淮河海、为渊、为鱼、为蛇;坤为云、为墟、为茅茹、为逆、为北、为志、为心等等;震为武、为田、为征伐、为鸿、为鹳、为龙、为嬴、为姬、为旗等等;巽为母、为姜、为陨落、为实、为宾客、为齐、为盗贼等等;坎为首、为肉、为夫、为鬼、为西等等;离为星、为邻、为东、为金、为巷等等;艮为火、为须、为鸟、为面、为谷、为木等等;兑为月、为华、为西、为老妇、为雨、为酒等等。这些逸象的发现,使许多解释不通的卦爻辞迎刃而解,对易学的研究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巴蜀书社2005年出版的温少峰先生所著《周易八卦释象》一书,对八卦之象进行专门的研究,认为八卦取象的方法有“四个条例”:“以象形方法取象”,“以指事取象”,“以会意方法取象”,“以引申方法取象”。他根据这四条原则,对八卦的卦象进行了深入挖掘和阐释:乾为天、为日、为直、为川(江、河)、为气、为绳带、为三及其引申诸象,共210多个;坤为土、为地、为水、为目、为门、为朋及其引申诸象,共240多个;震为山崩、为口、为丘、为鹿及其引申诸象,共270多个;艮为山、为外刚内柔、为门阙、为床及其引申诸象,共240多个;坎为水、为坚多心之木、为弦及其引申诸象,共250多个;离为火、为外刚内柔、为外实中空及其引申诸象,共250多个;巽为月、为雨、为风、为曲木、为床及其引申诸象,共240多个;兑为口、为舌、为风、为月、为泽、为山、为契、为羊、为少女及其引申诸象,共240多个。这些引申出来的卦象不是随意的,而是与本象有其内在的逻辑相关性或形式的相似性。如坤为目,引申为见、为窥、为敦(考察)、为知等。再如兑为少女,引申为妾、为妹、为娣、为女、为妇、为妻、为姬、为弱等。可见,《周易》的卦象是可以引申的,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易象还可以 “扩象”。可以按八卦的基本性质和卦象特征,把与之相关和相似的事物和事项,扩展到其相关的卦中去。如乾为元、为首、为君,可以把主席、部长、省长、市长、县长、厂长、经理等扩充进去;坤为民,可以把工人、农民、职员、知识分子等扩充进去;坤为臣,为吏,可以把下属、处长、科长、部门经理、主管等扩充进去;震为车,可以把自行车、摩托车、轿车、汽车、火车等扩充进去;震为电为动,可以把电动摩托车、电车、电汽机车等扩充进去;巽为长女,可以把女部长、女省长、女处长、女科长、女经理、女强人等扩充进去;坎为水,可以把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各种饮料等扩充进去;离为电,可以把不动的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录音机、空调、微波炉、电灯、电脑等扩充进去;艮为径路,可以把公路、高速路、铁路等扩充进去;兑为口,可以把演说、讲课、唱歌、作报告、辩论、说相声等扩充进去。总而言之,卦象是可以进行扩充和扩展的。

  因易象有很大有包容性,加上易理的高度抽象性,所以,著名的中国哲学史学界的泰斗冯友兰教授说:“周易哲学可以称为宇宙的代数学。周易本身并不讲具体的天地万物,而只是一些空套子,但是任何事物都可以套进去,这就叫‘神无方而易无体’”。这是一个很值得深思和玩味的见解。

  以上简要地叙述了《周易》的基本特点,要认识《周易》的特点,必须要了解《周易》的易象,为此,来知德说:“易与诸经不同者,惟有易象而已。”

  第五节 易学发展简史

  八卦起源于上古时代,但到底起源于何时?是怎样起源的?学术界尚无定论。《周易》一书的形成,学术界趋向于《经》形成于西周,《传》形成于战国。《传》是对《经》首次作出的创造性解释,对《周易》发展的历史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汉代是易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汉代易学的主流是象数学,以孟喜、焦延寿、京房为代表,主要包含孟喜的卦气说;京房的八宫卦说、纳甲说;《易纬》的太易说、八卦方位说、九宫说;郑玄的五行说、爻辰说;荀爽的升降说;虞翻的卦变说、旁通说、互体说;魏伯阳的月体纳甲说等。这就是汉代的象数易学,亦称“汉易学”。汉代象数派易学的主要特征是: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在八卦之中,只要掌握了八卦变化的规律,就掌握了宇宙的一切,包括国家的治乱和人世间的吉凶祸福。其次还有以费直、高相为代表的义理派易学和以严君平、扬雄为代表的道家易学。

  到了晋代,为了克服汉代象数派易学的弊端,王弼独树一旗,摒弃象数而发挥义理。王弼著《周易注》、《周易略例》,开创了玄学解易的新风。唐代孔颖达受皇帝的诏命编纂《五经正义》,其《周易正义》采用王弼、韩康伯注本,对其注加以疏解,以此对经传文加以发挥。此书作为官方教材,从此以后义理派易学在相当的时间内占了主导地位。

  宋代是易学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时期。宋代易学的基本特征是:把《周易》中的义理加以充分的阐释,使《周易》的原理高度哲理化。陈抟首创先天易学,开易学图书一派的先河,经过种放、穆修、李之才、周敦颐等人,发展成为邵雍易学。宋代象数学重视先天图、河图、洛书和太极图,因而称为图书学派。重视易理的探索是宋代象数学的一个特色。继邵雍之后,宋代象数派的代表人物有邵伯温、张行成、祝泌、朱震、蔡元定等。宋代的义理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是程颐,程颐的《伊川易传》继承了义理派的传统,排斥了汉易象数中的弊端,把《周易》从占卜中解放出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朱熹的《周易本义》不株守一家之言,对象数派和义理派都有所批评,兼取各家之长,有自己独道的见解。义理派中还有心学易一派,首创者是陆九渊,其后的代表人物是杨简。杨简著《杨氏易传》建立起了心学一派的易学体系。

  从明初到清初是宋易继续发展的时期。义理派以胡广等人的《周易大全》、蔡清的《易经蒙引》、孙奇逢的《读易大旨》、王夫之的《周易稗疏》、《周易外传》、《周易内传》、李光地的《周易折中》为代表。其中王夫之的成就最为突出。《周易大全》、《周易折中》以折中程朱为特征。由于这两本书是官方易学,影响很大。象数派以来之德的《周易集注》、黄道周的《易象正》、方以智《东西均》为代表,来知德集易学象数之大成,在易学历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清代易学称为考据易学或朴学易学。清初,顾炎武著《易本音》,开考据学的先河,黄宗羲兄弟著《易学象数论》、《图书辨惑》,首开图书派易学的辨伪之风。毛奇龄、胡渭继之而著《河图洛书原舛编》、《太极图说遗议》、《易图明辨》,指出河图洛书是道士们的伪撰,非羲文周孔的原作。清代考据易学,一以惠栋、张惠言、姚配中为代表,他们推崇汉代易学,重在发掘、整理。惠栋著《易汉学》重点研究孟喜、虞翻、京房、郑玄、荀爽的易学。张惠言著《周易虞氏义》,专门研究虞翻易学。姚配中《周易姚氏学》极力推崇郑玄易学。一以焦循为代表,重在用数学和语言学的一些新成就来研究《周易》经传本身。焦循著《雕菰楼易学三书》,是新象数派——科学易的萌芽。

  现代易学,是指用现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去研究《周易》从而使《周易》获得新的发展的学说。现代易学分为义理派、象数派和考据派。现代象数派易学就是所谓“科学易”。(详见本篇第五章第五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