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教
【题解】
公元223年,落籍南中的汉族豪强雍闿,趁蜀国伐吴兵败,无力他顾之机,杀死太守正昂,起兵叛蜀,还把诸葛亮派去的继任太守张裔捉送东吴。因东吴早有插足南中(今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两省)的欲望,孙权就封雍闿为永昌(今云南省保山东北)太守。
雍闿叛乱后,南中地区除永昌郡外,其余三个郡(益州、越巂、牂牁)都相继发生了叛乱,这无疑成了诸葛亮出兵北伐的后顾之忧。为此,诸葛亮在内政外交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了吴蜀联盟,发展了国内经济。
公元225年,诸葛亮决定率军南征。《南征教》就是诸葛亮采纳马谡的意见,向部下颁布的教令。这条教令,强调了政治攻势(即“攻心”战术)对于瓦解敌军的作用,批评了在战争中不重视“斗智”,而仅“斗力”的作法。
南征平叛的实践证明,诸葛亮采取的攻心策略不但是行之有效的,而且是深得人心的。诸葛亮的南征平叛,成为我国战争史上运用攻心策略迅速获胜的著名战例。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译文】
用兵打仗的原则,应当以瓦解敌军斗志使之心服为上策,攻占敌方城池是下策;以攻心之战为上策,用兵作战是下策。
【注释】
攻心:从精神或思想上瓦解对方,使之心服。上:上策。
攻城:攻占敌军城池。下:下策。
心战:指攻心之战。
兵战;指用兵作战。
军令(十五条)
【题解】
诸葛亮在长期的军事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用兵不拘成法,灵活机动,创造了不少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绩。这十五条军令,较集中地体现了诸葛亮的作战指挥艺术和严格的军纪。为了壮大蜀汉的军事实力,诸葛亮提出了“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的方针。为实现“北定中原,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政治理想,诸葛亮多次率军伐魏,劳师远征。军令第十三条中“夫军武之器者,所以正不义,为民除害也”一句,突出地反映了他的战争观。
军令(十五条)为清人张澍从多种类书中辑出汇编,其发布时间不详。由于时代的限制,部分军令中存在封建迷信糟粕,这是今人研读军令时应予剔除的。
1、闻雷鼓音,举白幢絳旗,大小船进战,不进者斩。闻金音,举青旗,船还。若贼近,徐还;远者,疾还。○《北堂书钞》卷一百二十。
【译文】
听见擂鼓的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