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方人的视野中,有关竹子的精神传奇数千年来一直高蹈在历史的天空。竹子不但使中国文化得以彰显,竹子还以绵密的竹节与韧性,与我们的脊柱构成了某种意味深长的联系。被竹子密密围合的四川,人们的智慧与技艺所演绎出来的繁复竹艺,可算是对竹子养育之恩的一种报答。这突出在几个产竹区:川东梁平大竹、川南长宁江安、川西崇州邛崃。春夏之际,我在大竹县五峰山下,可以清楚听见竹笋的拔节之声。
此地在唐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年)始置县,因“竹地竹多、竹大”而得名。大竹县并非僻壤,在没有公路的时代,因急事需出入成都,就不是走水路,而是在万县或涪陵等岸,翻越山岭,经大竹县到遂宁再趋成都。1879年,一代大儒王闿运应四川总督丁宝桢之邀来到成都担任尊经书院山长,他正是经过大竹县的黄泥塝来到成都的,从此使得蜀中学风大盛,名家辈出。
2012年5月,我和一批散文家在大竹县参加笔会,一个清晨来到春雨笼罩下的五峰山。山踝一线空无一人,细微的雨声与嫩竹嘎嘎作响的拔节之声相互缠绕,让一座空山充盈着自然
的韵律。穿行其中,竹影婆娑,仿佛有一个背影以绝世轻功踏
叶而舞。我想起了那个如竹节般峭拔的奇人:破山禅师。
在明朝万历二十四年(1597年)的阴历六月十九这天,五峰山下的双拱乡蹇家碥,一个男孩呱呱出世,父亲为其取名蹇栋宇。名字寄托了乡下人的希望。栋宇18岁时结婚,19岁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