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总务省201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是世界排名第十的人口大国,总人口超过1.26亿,再加上仅377835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人口密度远高于中国。与日本面积接近的中国云南省,人口仅约为4600万。日本国土狭长,平原面积狭小,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带(即日本本州岛东部地区),多为冲积平原,规模较小。如果按照人口生理密度来看,日本更高,仅次于埃及。
这本应是到处挤满人的日本。但真正到日本之后,恍惚间却有一种地广人稀的感觉,特别是当我行走在小镇鹤来时,除了在车站和超市,经常看不到一个人影,安静是这里的主题词。后来有机会去到一些大城市的时候,又经常被汹涌的人流所吓住,特别是在一些主要车站的周边地区,感觉虽井然有序,但也是中国春运期间的景象。忽然间意识到,这就是日本的城市和乡村之间的鸿沟。
按照一般的认识,日本的城市化比西方发达国家大约晚百余年,但由于其发展较快,只用了不到五十年的时间,就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日本从明治维新后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虽然已经开始城市化并出现诸多设立城市的实践,但城市化发展缓慢,城市化率也只有18%。从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开始了工业化的第一发展阶段。可以说,封建领主们对于西方机械的好奇和引进,为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的工业化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准备和思想准备。特别是由于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被西方的机械文明快速击败,更是激发了日本有识之士对于西方文明的好奇和快速吸收。日本维新时期著名思想家吉田松荫、木户孝允等在亲眼目睹美国海军准将M.C.佩里率舰队驶抵江户湾的浦贺,鸣炮送白旗逼迫日本开国后,激愤难平,都曾有过跟随美军舰只远赴海外学习的愿望,但是被美军拒绝了。可他们依然抱有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并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学生,加之日本这段时间地方势力与幕府的尖锐矛盾,使得他们影响地方领主的思想成为可能。这一阶段日本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主要是通过农业支持来实现的,表现为征收高额农业税吸取农业剩余扶持工业发展。
“一战”后,日本经济快速成长,工业产出首次超过农业。从明治维新到1920年,日本开始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同时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为支持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日本政府通过制定多种政策措施促进农业变革,例如废除德川幕府时期所颁布的一系列禁令,改革旧的领主土地所有制关系,制定和大力推广“劝农政策”,推进农业技术改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业经营,推广农业教育等。随着工业化、商业化思想在农村的普及,从约1850年开始,日本已经开始形成现代日本农业协同工会的雏形。当时这些组织集中从事生产资料的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