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巴比伦文化对基督教的影响
巴比伦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远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在其他很多地方的人们还处于茹毛饮血的时候,这里就有了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它是人类最早的文字。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建立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城邦国家,创造了灿烂的城市文明。苏美尔人信奉的神灵数以千计,众多的神都是对自然现象的神化,也有些神具有人的形象,更多的则是人形与动植物形象的结合。阿卡德人继承苏美尔的文学遗产,把本民族信奉的神灵整合到苏美尔神谱之中。巴比伦承袭苏美尔、阿卡德的文学传统,在题材和体裁方面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宗教上保留了主要的神祇和崇拜仪式,只是主神由马杜克取代。古巴比伦文学体裁众多,其中神话传说、英雄叙事诗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人们对宇宙起源、自然变迁、英雄业绩、生与死等问题的朴素理解,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比较著名的神话传说、英雄叙事诗有《艾努玛·艾利什》和《吉尔伽美什》等。
《艾努玛·艾利什》是创世神话,通过开天辟地的大背景突出主神马杜克的地位。创世前,宇宙一片混沌,提阿马特的混沌之水和阿卜苏的甜水之渊结合生下诸神,智慧神埃阿杀死生父,提阿马特大怒,准备惩治诸神,群神惊恐万状,纷纷拥戴埃阿之子马杜克,只有他不怕提阿马特。
你是大神中最荣耀的,
你的命运无与伦比,
你的命令如同安努(Anu)。
马杜克啊,
……
从今以后,
你的命令不可改变。
孰升孰降,
你主沉浮!
你金口玉言,
令不可违!
众神之中无人能冒犯你的特权。
……
我们赋予你
统驭全宇宙的神圣权力。转引自郁龙余、孟昭毅主编《东方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2002年10月第2次印刷,第29~30页。
马杜克与提阿马特搏斗并杀死了她,将其尸体分为两半,一半做成天,创造了星星,规定它们的运行秩序;一半做成地,创造了地上的万物,用泥土和神的血创造人类,使人具有理性和智慧,能够统领自然万物。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创世神话,对基督教的创世观有着重要影响。
《吉尔伽美什》是已知世界文学中最早的史诗,古巴比伦文学的代表作。它大体上集中了古代两河流域的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史诗描写乌鲁克王吉尔伽美什和好友恩启都的英雄业绩。吉尔伽美什和恩启都建立友谊后,一同为民造福,他们去征讨杉树林妖怪芬巴巴,芬巴巴占据杉树林,劫持女神伊什塔尔,为非作歹,他制造洪水,口吐烈火,释放毒气,无人敢接近,对人们构成巨大威胁。吉尔伽美什与芬巴巴展开激烈斗争,最后在太阳神舍马什的帮助下,杀死芬巴巴,山林恢复宁静,女神获救。伊什塔尔被吉尔伽美什的英雄气概所倾倒,愿意与他结为夫妻,遭到拒绝。她要求父亲造一头天牛降临人间,危害乌鲁克居民,以示对吉尔伽美什的报复。面对神威,吉尔伽美什和恩启都毫无惧色,他们与天牛殊死搏斗,最终将其杀死,再一次拯救了乌鲁克居民。众神决定让他们必死一个,恩启都重病死去,吉尔伽美什万分悲痛。决心不畏艰险去寻找生命奥秘,他找到人类始祖乌特那庇什提牟,以寻求永生之术。乌特那庇什提牟向他讲述了天神想发洪水消灭世上的一切,他由于事先得到神的启示造好方舟,让妻子儿女和其他生物躲入其中,在风雨中度过了六天六夜,第七天放出乌鸦试探水情,乌鸦找到落脚的地方,没有再回来,才知道水势已退,自己幸存下来,被列入神籍而获得永生。乌特那庇什提牟告诉吉尔伽美什海底有棵生命草,可以使人长生不老,吉尔伽美什毫不犹豫地沉入海底,得到仙草后,准备带回乌鲁克城。可是,洗澡时,仙草被蛇叼走了,他只得失望而归。吉尔伽美什的探索虽然一无所获,但他顽强的求索精神,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他回到乌鲁克城后,怀念恩启都,在神的帮助下与恩启都的幽灵见了面,请求恩启都把“大地法则”告诉他,恩启都的回答带有浓厚的感伤情调。史诗在情节发展中,插入一些远古的神话传说,其中关于大洪水的神话传说意义重大。乌特那庇什提牟根据神意躲避洪水,最终战胜洪水的历程,体现古巴比伦人对洪水的畏惧心理和同大自然斗争的精神。它为《旧约》中的大洪水故事奠定了基础。此外,还有伊甸园、基督的受难与复活,以及复活节等都能在巴比伦的传说、习俗中找到痕迹。
二、古埃及文化对基督教的影响
埃及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人类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早在远古时代,古埃及人就在尼罗河流域过着农牧生活,正如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正是尼罗河养育了埃及人民,孕育了灿烂的文学艺术。公元前5000年,他们过上了定居的农业生活,公元前4000年中期,进入奴隶社会。大约在公元前3300年,埃及人发明了文字,最早的文字是象形文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这些文字由人物、动物以及其他物体的符号构成,有些符号逐渐具有表意功能,可用来表示抽象的概念;也有些符号可拼成单词的音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使用频率的增加而不断简化,逐渐完善成一种用字母、音符、词组构成的复合文字。有了文字,他们就把口头流传的文学作品用草纸记录下来,给后世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学财富。
说到埃及,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宏伟壮丽的金字塔和美轮美奂的狮身人面像,金字塔是埃及冥界崇拜最典型的象征,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狮身人面像是把法老的头像安在狮子身上,象征法老具有狮子的智慧和勇敢。古埃及文学题材多种多样,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主要文学形式有神话、传说、歌谣、诗歌、故事、寓言、传记、箴言、戏剧等。最古老的文学是神话,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对自然现象不理解,只能借助幻想和想象加以解释,于是神话就产生了。古埃及人信奉多神,每个生活领域、每个地区都有一个或几个神管理,如太阳神拉,水神努,尼罗河、土地及丰收之神奥西里斯,爱情女神赫托儿等。围绕这些神产生了很多神话。古埃及人同其他民族一样,经历了从多神教到一神教的发展过程,开始,每个地方都有保护神,随着国家统一,宗教也渐趋融合,所有的保护神合并为太阳神拉。在埃及历史上,拉神和奥西里斯的神话影响最大。
在古王国时期,对太阳神极为崇拜,太阳神保护国家和民族永存不灭。国王被尊称“法老”,自称“太阳之子”,他是太阳神在地上的代表,通过他的统治来维护神的权威。拉神不仅是保护神,他还是公平、正义和维护普天下道德规范的神。在埃及,歌颂拉神的诗很多,其中一首写道:
他创造出世界上所有的一切,
从他的眼里出来了人类,
从他的嘴里出来了诸神,
为牛群,他创造了青草,
为人类,他创造了果树。
他把生命赋予河中的游鱼,
以及空中的飞鸟,
他给蛋壳中的小鸡以呼吸,
还保存了虫卵的生命。转引自朱维之、雷石榆、梁立基 主编《外国文学简编》(亚非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年2月第1版,1983年9月第2次印刷,第15页。
人们认为,太阳神是开天辟地之神,把他作为万神之王,万物的创造者来歌颂与崇拜。据说在混沌之中,拉在水神努的体内孕育成形,以蛋形花苞状升出水面,显形为一轮太阳,成为万物的创造者。拉创造万物后,他是诸神和众人的统治者。后来,由于人类的堕落,罪恶越来越多,诸神也不服从管理。拉非常气愤,派赫托儿女神去毁灭人类,在赫托儿开始消灭人类时,他又担心人类被灭绝,试图阻止赫托儿对人类的屠杀,但赫托儿不听,拉就让她喝酒后醉卧不醒,停止了对人类的毁灭,人类才幸免于难。此后,拉神便移居天上。这一神话充分表现了太阳神是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反映古埃及人对天地、人类和万物的产生所作的朴素理解与想象,以及对自然的崇拜。
公元前16世纪,第十八王朝法老埃赫那顿进行宗教改革,对太阳神极力推崇,独尊太阳神阿顿转引自朱维之、雷石榆、梁立基 主编《外国文学简编》(亚非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年2月第1版,1983年9月第2次印刷,第15页。据此页脚注摘录或缩写,特此说明。古埃及人因时代不同,对太阳神有很多称呼,如“赖”,“拉”,“阿孟”,“阿芒”,“普塔”等,这些称呼有时也指天地万物创造之神。对太阳神的翻译也不够统一,如“阿吞”,“阿顿”,“阿登”等。,废除对其他神的崇拜,阿顿成为一切生物的创世神和保护神,基本上具备一神教的色彩。这时的《阿顿颂诗》,是杰出的宗教诗篇,全诗气势恢宏,热情洋溢,是埃及文学史上最长、最美的太阳神颂歌。
阿顿(阿吞)颂诗
在天涯出没了您美丽的形象,
您这活的阿顿神,生命的开始呀!
当您从东方的天边升起时,
您将您的美丽普施于大地。
您仁慈、伟大、光芒四射,
您高高地在大地之上,
您的光芒环绕大地行走,
走到您所创造的一切的尽头,
您是“拉”神,您达到一切的尽头,
您使一切为您的爱子服役。
您虽然那么遥远,您的光辉却普照大地;
您虽然照在人们的脸上,
却无人知道您在行走。
……
您用您的手使世界依照您
要创造的那样出现。
……
您便是自己的生命时间,
人们只有通过您才能生存。转引自方汉文 主编《东西方比较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第15页。
对太阳神的歌颂,反映了人们祈求新生,追求永恒的愿望。尽管太阳每天会从西边落下,但第二天又会从东边升起,萌发了人们死而再生的观念,渴望与太阳融为一体,从有限达到无限。对神的歌颂自然会过渡到对人的赞颂,国王是神在人间的代表,了解神意的人,必然会极力歌颂国王的丰功伟绩,以强化君权神授的思想。
在整个埃及历史上,奥西里斯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具有普遍信仰的意义,奥西里斯是自然神、尼罗河神、土地和丰收之神、植物之神,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流传很广。相传他是盖勃和努特神的长子,古埃及国王,教人耕种,使人过上幸福生活,因而受到人们的爱戴。满怀忌妒的弟弟塞特,为了争夺王位,将其害死,并把尸体分割成14块,抛撒各地,篡夺了王位。奥西里斯的妻子埃西斯对丈夫忠贞不渝,四处寻找丈夫的尸体,终于将分散各地的尸体找回。后来,埃西斯生下遗腹子荷鲁斯,荷鲁斯长大后走遍各地,要人们记住奥西里斯并帮他报仇复位,经过多次战争,荷鲁斯最终取得胜利,打败塞特,报了父仇。他要求诸神惩处塞特,让自己继承王位。他和母亲把父亲的尸体拼凑起来,做成干尸,祈求神灵让父亲复活,奥西里斯复活后把王权交给荷鲁斯,自己去冥府当了统治者,专管对死人的审判。这则神话,荷鲁斯最终战胜塞特,表明邪不压正,善必克恶的思想。通过奥西里斯死而复活的生命历程,反映了古埃及人对自然规律和生与死奥秘的探索,从奥西里斯的死亡与再生,形成植物荣枯的自然观,看到人死后获得再生的希望。他们相信对奥西里斯的赞颂,可以使亡灵得到再生,并进入永恒。
《亡灵书》是庞大的宗教性诗歌总集,与印度的《吠陀》和我国的《诗经》并称为世界三大诗歌总集。《亡灵书》汇集了古埃及漫长岁月中流传下来的神话诗、送神诗、歌谣、咒语诗等,种类繁多,内容包罗万象,宗教气息浓厚。经过不断地编纂和修改,现存的《亡灵书》属于第十八王朝时的作品,其中有些篇章,曾出现在古王国时期的《金字塔铭文》和中王国时期的《石棺铭文》中,由27篇构成,每篇都有题目,篇幅长短不一。
古埃及人对死亡充满疑惑,不能正确解释,他们认为,人的灵魂是超自然的,人死后,灵魂依然存在。对这种现象,《亡灵书》的中译者蒋锡金教授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古埃及人认为人生并不是以现世为限。有一种眼睛看不见的‘卡’(Ka),是与人一同生存,并为人的生存服务的;人死后,它依然单独生存,住在坟墓的周围。所以在坟墓中要备上水和食物,以供养‘卡’。而人的灵魂叫作‘库’(Khu),人活着时它住在人的体内,有时也在人睡觉时离体外出,这就成了梦;死后它去游历下界,以后如能回到死者的身体中,就再生了;《亡灵书》就是给它读的,所以我们不译作‘死者’或‘死人’,而译成‘亡灵’。另外还有一种人首鸟体的‘巴’(Ba),则是尸体的守护者。”转引自郁龙余、孟昭毅主编《东方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2002年10月第2次印刷,第14页。人们相信灵魂是不灭的,只要保管好尸体,灵魂就可以回来,人就会复活,获得再生。因此,古埃及人对保存尸体的重视程度是其他民族难以媲美的,为了不让尸体腐烂,他们保存尸体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用香料涂抹尸体;有的用没药洗洗,在盐中腌70天;有的在太阳下晒干;还有的只用沥青浸浸。然后制成木乃伊,用麻布包好,放入坟墓,祈求再生。他们认为,人死之后,灵魂要经历一段冥国的生活,要通过12道门的考验,历经种种磨难,顺利通过后才能进入天国。《亡灵书》就是放入棺中供死者阅读的书,可以说是死者去冥国的旅行指南,指导亡灵在冥国避免各种厄运,应对审判,然后在天堂与神同住,若有机会,还可再生。《亡灵书》中大部分诗篇宗教思想浓厚,反映了人们的宗教信仰和冥国观念,他们坚信《亡灵书》中的巫术咒语、送神诗篇可以使亡灵逢凶化吉。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热爱生命,向往幸福生活,以及对来世的渴望。
《亡灵书》作为亡灵在冥界的生活指南,它主要指导亡灵如何应对各种提问和刁难,以便通过冥王奥西里斯的审判,因而对审判情况的描述较为详细。奥西里斯具有最高的权威,是一位非常严厉的审判长。奥西里斯在审判殿堂的最右边,周围有42位从埃及各地来的天神,这些判官当陪审。墓地神安努毕斯把受审人带到审判处,这里放有一个天平,一边放着受审人的心,另一边放着真理女神玛阿特的羽毛。古埃及人认为,心脏和灵魂紧密相关,心脏是亡灵生前精神活动的中心,恶人的心中装着罪恶,心脏很重,秤盘往下沉,善人的心比羽毛还轻。所以,在对亡灵审判时,必须把心脏从肉体中取出来,用天平来检验,以检测他生前是为善,还是作恶。在天平前面,蹲着一只鳄鱼头、狮子身、河马尾的怪兽,专门吞吃生前作恶者的灵魂。安努毕斯掌秤,智慧与司书之神做记录。在审判过程中,向亡灵询问各种问题,根据死者的回答,以及秤上称出的结果,决定此人的灵魂是上天堂,还是被怪兽吃掉。如果判定是义人的灵魂,就会享受幸福和快乐,如果是恶人的灵魂,则被怪兽所吃。由于审判如此恐怖,很多亡灵在接受审判之前心里惶恐不安,表现出强烈的再生愿望。如《他行近审判的殿堂》,就真实地表现了亡灵的内心活动。
啊,我的心,我的母亲,我的心,我的母亲,
我的本体,我的人间生命的种子,
啊,仍旧与我同留在那“王子”的殿堂,
谒见那持有“天平”的太神。
而当你是放在天平中,用真理的羽毛
来称量时,不要使审判对我不利;
不要让“判官”在我面前呼喊:
他曾惯做恶事,言而无信。
而你们,神圣的众神,云一样地即位,抱着圭笏,
在掂量言辞时,请向奥西里斯把我说得美好,
把我的案件提交给四十二位“判官”,
让我不致再在阿门提脱死亡。
瞧啊,我的心,倘若我们之间不需分离,
我们明天将共有一个名字,
对了,千秋万岁是我们共署的名,
对了,千秋万岁,啊,我的母亲,我的心!转引自郁龙余,孟昭毅主编《东方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2002年10月第2次印刷,第19页。
从诗中,可以看出亡灵想顺利通过审判,有意讨好称秤的神,企求重生的心愿异常强烈。
在审判中,亡灵往往对自己生前的行为进行辩护,用事先准备好的言辞应付奥西里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开脱。
最伟大的神,真理之神啊!向您致敬!神啊!我恭顺地来到您面前,景仰您!神啊!我是一身清白而毫无谬误地来到您身边的。我没有欺负过别人,没有误入过歧途,没有言而无信,没有心怀邪念去窥视亲人的妻子,也没有伸手偷过别人的钱财,我没有撒过谎,骗过人,没有违背过神的旨意,没有诬陷过他人的奴隶。神啊!我没有忍心让别人啼饥号寒,我没有杀过人,没有暗算过人,也没有怂恿别人去杀人,我没有从寺庙中偷过祭品,没有侵占过不义之财,没有对亡灵亵渎不敬,我没有荒淫放荡过,也没有在粜粮时做过手脚……我是纯洁的,我是纯洁的,我是纯洁的……我既然清白无辜,神啊!请高抬贵手放我过吧!转引自郁龙余,孟昭毅主编《东方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2002年10月第2次印刷,第20页。
在真理的殿堂上,把自己生前说得清白无瑕,对种种罪恶加以否认、掩盖和抵赖,想蒙混过关,躲避审问,免遭灵魂被吃掉的厄运。但往往欲盖弥彰,不仅体现灵魂的丑恶,也使罪行昭然若揭。
当然,也有一生清白的亡灵,那么,他说的就是真话。不管哪种情况,都反映亡灵祈求再生的愿望。从这些描述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古埃及人有关死后、来生、地狱,以及律法、道德等观念,这些思想为后来基督教表现的来世生活、末日审判、天堂地狱和灵魂再生的观念所借鉴。此外,在埃及的古老传说中,还有救主降临之说,对犹太教的弥赛亚意识和基督教的基督重临之说产生了影响。有学者把奥西里斯、埃西斯和荷鲁斯看作埃及宗教中“三体合一”之神,由此认为基督教的耶和华、玛利亚和耶稣的故事也来源于此。在埃及,埃西斯女神通常被描绘成哺乳圣婴的圣母,这被视为基督教中圣母玛利亚怀抱圣婴耶稣像的原型。
三、古波斯文化对基督教的影响
远古时期,依兰人已在札格罗斯山脉西南部定居。后来,逐渐进入奴隶制国家。公元前7世纪,由于亚述人的衰落,伊朗高原西部的米底人兴起,打败亚述国,成为两河流域北部强国。公元前550年,南部的波斯人在居鲁士领导下,推翻米底的统治,建立波斯帝国。在大流士一世时,国家处于鼎盛阶段,把琐罗亚斯德教定为国教,阿胡拉·马兹达是宇宙之主,奉为王权保护者。
从流传至今的文献看,几乎是用萨珊帕拉维语著述,内容主要有宗教神话,英雄传说和箴言故事,以及古经《阿维斯塔》。《阿维斯塔》是琐罗亚斯德教的经书,大约形成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保留一些伊朗和中亚的古代神话传说、民间歌谣,以及史诗片段,可以说,《阿维斯塔》是伊朗古代的历史和文学总集。
波斯人信奉的琐罗亚斯德教,因其创始人而得名,但琐罗亚斯德的出生时间及地点,宗教创立于何时何地,目前尚难定论。琐罗亚斯德教的教义中既有神秘主义的成分,也有泛神论的因子,但其核心是“善恶二元”论的教义、教法和教规。该教认为,世界上有善恶二神,阿胡拉·马兹达是光明、创造、正义之神,阿胡拉·曼尼是黑暗、邪恶之神,二者始终处于斗争中,人有自由选择的意志,从而决定自身命运。教义要求人们站在善神一边,同恶神作斗争。斗争的结果是光明之神取得胜利,阿胡拉·马兹达根据人们生前的言行进行末日审判,从而决定其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在琐罗亚斯德教中,也有救世主的出现,他的义行才使世界趋于完美。波斯宗教的善恶二元论、末世论、最后审判、救世主、魔鬼论等观念,对基督教的原罪论、自由意志论、末世论和拯救论等产生过重要影响。